贊比西教育:「後疫情時代」,教育培訓機構三憂

2020-09-05 贊比西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來勢洶洶,打破了原有的平靜。

學校無法開學,公司無法辦公,線下教育培訓更是全部停業,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寒冬。

現在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各行各業逐漸有序的開展復工復產,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也逐漸開始開門招生。但是此刻,教育培訓機構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第一、資本無序湧入,是的教育培訓機構魚龍混雜。

目前教育培訓行業發展迅速,各行各業的都有,總體分為三大類。

1、校外補習班,比如中高考補習機構等;

2、興趣班,比如書法、鋼琴、美術、音樂等等;

3、職業技能提升,比如學歷提升,資格證考試等。

隨著教育培訓機構的增多,一心做教育的培訓機構,面臨著很大的衝擊。由於資本無序湧入,魚龍混雜,讓原本的一股清流成了渾水。


為什麼說魚龍混雜呢?

  1. 無證培訓機構很多。現在很多培訓機構都是無證運營,這些培訓機構往往收費比較低,但是培訓教師素質也相對較差。由於培訓機構很多,一些小型的機構會招一些職業素質比較低的教師,他們有的沒有接受過本科或者更專業的教育,會對孩子造成一些影響。
  2. 目前市場監管機制停留在網際網路傳播許可與規則規範準入機制上,在線教育對用戶 學習的價值和促進目前尚沒有一個公認的測量標準。

教育與其他類型的消費不同,學習是不可逆的,試錯成本較高,用戶進行選擇的核心標準當然是教學效果,渾水摸魚,以營利為唯一目的機構出現,讓原本安心做教育的機構被拖下水。


二、線上發展迅猛,線下培訓面臨嚴重的衝擊

眾所周知,一個市場的蛋糕大小是有限的,有人吃的多,就有人吃的少,教育行業也是一場零和遊戲。你的生源多,必定就有機構生源少。

由於疫情的影響,有些教育培訓機構至今都未開門,上半年線下的培訓機構可以說是賠的血本無歸,還有很多面臨破產,當然也有些在苦苦支撐。

但是線上培訓發展得卻很迅速,像作業幫、猿輔導等這些大型的直播教育機構,抓住了這個時機,發展得很不錯。


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

有人說,線上會取代線下。但是我認為,未來教育不單單是某一種模式。像讚比西教育線上直播課+線下管理已然成為趨勢。

未來教育,不會是誰取代誰,而是「線上+線下」相配合的趨勢會更加緊密,相輔相成。

之前因為疫情不能去學校上課,因此線上教學是唯一的方式。現在許多的線下教育培訓都已經開始使用贊比西教育系統,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很多機構反饋,這樣的模式很好。自家孩子在學校沒有聽懂的,回家了還可以自由的複習鞏固,家長也可以隨時和孩子一起聽課,了解學校的教學情況,教學質量可以隨時了解。這樣也就不擔心孩子在學校學不到知識了。


總結:

未來已來,教育培訓行業,也將會是兩條腿走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

線上培訓固然靈活方便,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教師和學生在家都可以學習,但是畢竟溝通不方便。如果是孩子,缺乏老師的約束,學習缺乏自主性,教學效果也不是太好。而線下培訓則是很好地彌補了這一點,所以這個模式也會在「疫情後時代」逐漸開始發展壯大。



歡迎關注,讓教育更簡單!

相關焦點

  • 贊比西教育,讓教育更簡單的由來
    競爭壓力大,例如湖北武漢,教育機構不少於一萬家。那麼在這麼多的競爭者中,如何讓自己更具優勢,搶佔更多的生源呢?我們的教育系統是一款很好的招生工具。比如細節營銷幫你贏得好口碑。現在的生活節奏快,物慾橫流,所以難免考慮的事情很多,接受的信息也是很多的。那麼,很多時候,和一個陌生的招生人員在第一次交談後,可能就忘記了很多的關鍵信息。
  • 三陶教育舉辦「進化與重構 · 後疫情時代培訓機構崛起峰會」
    由三陶教育和釘釘聯合舉辦的「進化與重構·後疫情時代培訓機構崛起之路峰會」(下文簡稱「峰會」)在鄭州盛逸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啟,來自三陶、釘釘、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的專家學者,與全國300餘家教培機構負責人共同探討未來教培行業發展方向。 與會率100%,15萬人在線觀看,13位專家20萬字精彩乾貨,三天兩夜,高潮不斷,場場爆滿!
  • 在銀川,後疫情時代教育培訓機構怎麼做?看看他們
    11月27日,美智教育集團聯合十餘家知名校企線下舉辦了銀川教培行業發展論壇——「後疫情時代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本次論壇邀請了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教育家、藝術家以及企業家,以「後疫情時代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為主題,解讀銀川市場當下發展狀況、疫情給教育行業帶來的「影響與機遇」以及後疫情時代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
  • 後疫情時代教育機構如何實現逆襲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2020年對教育行業而言,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新冠疫情,讓教育行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衝擊與變革。隨著疫情陰霾漸漸消退,教育行業也開始逐步復甦。但疫情帶來的影響卻遠遠沒有過去,與在線教育的繁榮相比,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則經歷著「寒冬」, 面對愈來愈高的獲客成本,如何招生拓客?如何留住學生?都成了教育機構最頭疼的問題。
  • 後疫情時代的教育培訓:出清與分化過後,獲客成本高企成新挑戰
    「秋季開學後,許多孩子的培訓教育開始轉為線下。有家長表示,他們還是喜歡線下課,認為線下更能學到東西。」一位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說,後疫情時代,教育培訓還將面臨很大的變動。年初,疫情突然來襲,大多數行業停產停業,在困境中堅守。而口罩、在線教育等為數不多的行業卻在危機中找到轉機。多家教育培訓機構員工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疫情暴發後,機構緊急上線了線上培訓課程。
  • 後疫情時代,OMO是教育行業重生的新機會?
    2020年,線上線下融合的OMO(行業平臺型商業模式)模式已被公認為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圍繞這一主題,由武漢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協會主辦、翼鷗教育承辦的《重塑·新生|後疫情時代下的教培OMO變革》研討會日前在武漢舉辦。
  • 七田真國際教育CEO馬思延:後疫情時代的早期教育
    2020年11月20日-22日,博鰲教育論壇2020年會上,思可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七田真國際教育CEO馬思延再次作為早教行業唯一受邀嘉賓出席會議,並發表關於《後疫情時代的早期教育》的演講,深入探討疫情帶來的教育危機,並會對中國的早期教育做出解讀。
  • 聚焦後疫情時代線下培訓機構困境,線下教育的背水一戰
    截至發稿前,全國線下培訓機構因疫情關停已經超過120天。雖然4月13日和4月16日分別從四川綿陽和甘肅蘭州零星傳來了線下教培機構複課的利好消息,但此後的30天內,全國範圍內的線下教育機構大部分還是始終處在孤立無援的停擺狀態。因此,這段時間被一些教育從業者稱為「線下教育的極夜」。
  • 「後疫情時代」中國職業教育路在何方?
    本次職教大會圍繞後疫情時代職業教育如何創新轉型展開了深入探討,並就資本、人才、數字營銷、OMO等熱門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560多位來自全國27個省的職教機構董事長及校長代表參加了會議。未來教育行業的發展必然受四個大因素驅動:一是政治因素,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年政策已經密集出臺了;二是,經濟因素,財政經費投入比例增加,家庭投入和政府投入都在上升;三是,社會因素推動,從各年齡入學,從產業角度來看,未來學歷教育必然會放開;四是,技術因素推動,未來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VR和AR必將深刻改變教育行業。
  • 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如何開闢新藍海?
    11月23日, 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在京開幕,大會以「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為主題,來自海內外的教育行業專家及從業者們從自身實際出發,並結合疫情帶來的影響,暢談了教育各細分領域的信心重塑與未來發展趨勢。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如何融合發展?素質教育怎樣能成為一種「剛需」?
  • 後疫情時代美聯教育(METX)青少業務大有可為
    我國K12教育培訓行業主要由課後輔導、素質教育、英語培訓三大細分市場構成。據Oliver Wyman數據,2017年-2019年,我國K12教育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均合增速接近30%。2019年中國K12教育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已超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課後輔導細分市場佔比約六成,市場規模約4,700億元;素質教育和英語培訓細分市場的規模分別約2,500億元和800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行業大規模閉校停課,預計2020年整體市場將遭遇巨大損失,縮水50%至約4,000億元。
  • 後疫情時代,教育同樣需要「新基建」
    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與西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和北京新東方公益基金會協辦。「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定義學習,思考技術如何賦能教育。」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朱永新在論壇上指出,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進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網際網路教育實驗,線上教育也經歷了一次真正意義的「大考」。朱永新指出,「雖然實現了『停課不停學』,但在硬體建設、資源整合、質量評價、隊伍素養等方面,與現有的技術和時代要求還有差距。後疫情時代,教育同樣需要『新基建』。要把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重構學習中心和學習流程。」
  • 後疫情時代,看好洪恩教育持續增長
    (原標題:後疫情時代,看好洪恩教育持續增長) 隨著在線教育市場競爭情況愈發激烈
  • 愛學習董事長鬚佶成:後疫情時代,教育企業怎麼轉型OMO?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培訓教育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無論是深耕地方的中小教育機構,還是面向全國的大型教育集團,都經受了巨大考驗。當我國率先進入「後疫情時代」,教育機構又將面臨怎樣的機會與挑戰?應該如何創新轉型發展?
  • 火星時代教育汪洋:培訓機構要做「橋梁」 助力產教融合
    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 近日,「2020教育行業高峰論壇——職業教育專場」的座談會在新華網舉辦。在這場座談會上,與會的企業家圍繞職業教育發展等相關話題闡述了各自的觀點。火星時代教育產品運營總監汪洋認為,教育培訓機構在產教融合中發揮的是企業和高校之間的「橋梁」作用,「三方結合,可以為行業培育最佳、貼切的人才。」
  • 知名家庭教育專家有效指導後疫情時代兒童早期家庭教育工作
    後疫情時代,作為家庭教育主體責任人的家長、幼師,如何通過成熟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健康成長?2020年7月23、28日,由湖北省婦聯指導,湖北省幼教機構聯合會、宜昌市婦聯承辦,宜昌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協辦的「拉一把女幼師——民辦女幼師復工復崗線上直播課培訓項目」宜昌專場第三、第四節課,在小愛家嬰幼兒託育中心持續開講,並為大家帶來後疫情時代的兒童早期家庭教育指導,以提升常態化的家園合作模式,全方位助力幼兒成長。
  • 掌門教育:平衡與創造,是後疫情時代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觀
    來源:時刻頭條今年年初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廣大教育企業奮戰在抗擊疫情和「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兩條戰線上,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疫情已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教育企業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 「新業態 新機遇 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之路」峰會在成都舉辦
    會議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25日訊(記者 戴璐嶺)8月24日,由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協會主辦的「新業態 新機遇 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之路記者了解到,此次會議,教育科技公司、師資培訓機構、教育培訓機構等各方負責人圍繞疫情下倍受衝擊的民辦教育發展方向展開討論。據了解,由於今年疫情的影響,傳統教育(線下面授形式)一度無法正常開展,在線教育得到教育行業的重視,「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前期學校紛紛組織學生在家上網課。
  • 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如何發展?
    今年以來,不少家長和孩子因為疫情影響第一次與線上課堂「親密相遇」。教師們變身主播,學生們居家學習,「停課不停學」既是對教育系統的一次重大考驗,也推進了教學方式的改革。1月29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同時,各地教育部門也為服務保障防控疫情期間中小學校 「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做了大量工作。
  • 後疫情時代,怎樣讓你的教培機構起死回生?
    受疫情影響,許多培訓機構經歷了慌亂疫情匆忙應急轉線上的慌亂,轉眼之間,今年已經過去了9個月,如今大部分機構已經恢復正常線下複課,這些「疫」後餘生的機構大都表示再也回不到之前純線下運營模式了。疫情在國內暫告一段落,校長們咬牙苦等的暑假班、秋季班招生,成為了最後的「救命稻草」,全國90%以上教培機構都是中小型,家長在經歷疫情後選擇課程更加謹慎。多位校長稱:今年疫情後被動開展在線上課,「但教學轉至線上完全不同於公司轉型線上,兩者差別很大」,技術障礙是目前轉型的最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