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教育產業化,校外培訓機構也隨之遍地開花,豐富了教育均衡體系,滿足了中小學學生課外提升學習能力、提高學業成績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學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出現因經營不善而停業關門、利用合同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培訓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情況,造成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同時也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嚴重損害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培訓類消費投訴明顯增加。為了依法規範太原市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切實維護校外培訓機構和學員的合法權益,有效防範校外培訓機構違法事件發生,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太原市消費者協會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太原市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服務質量調查。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由相關工作人員與家長代表組成調查組,採用街頭攔截家長問卷調查和消費詢問體察調查的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860份,回收問卷610份,收集到210條意見與建議。在此基礎上,就問卷所反映的重要問題作了進一步消費詢問體察,對太原工大教育培訓學校、太原華英教育培訓學校、京翰教育、華益教育、學大教育、新東方、金卓教育等20所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實地調查。
本次調查涉及的校外培訓領域主要為中小學文化課培訓,調查的內容有:教師的來源渠道、是否籤訂合同主動給予發票、是否存在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家長對培訓機構的滿意程度等。
調查表明,在受訪的860位家長中,總體滿意的佔64.09%,感覺一般和不滿意的佔35.91%。在選擇培訓內容方面,家長主動要求孩子參與校外培訓意識明顯,小學生以報名非文化課為主,達九成;小學六年級以報名參加小升初政策解讀及強化班為主,達八成以上;初高中學科類培訓倍受歡迎,有近七成的家長願意讓孩子參與校外補課培訓,文化學科培訓的參與度較高,佔比62.8%,參加非文化學科培訓的只佔7.2%。調查中發現,家長普遍對培訓機構資質關注不夠。補課效果一般、師資問題、收費不夠透明、退費難等成為家長們吐槽的熱點問題。
從調查的項目來看,中學學生選擇所學科目的補習佔83.14%,小學學生興趣特長班佔66.86%;退費難的佔18.8%,虛假廣告的佔37.79%,兜售課程的佔38.18%,成績作假的佔12.79%,服務流程不透明的佔18.22%,文書模板質量差的佔16.74%;42.44%的受訪者對培訓機構疫情期間課程費用的介紹和處理不滿意。這些都是導致消費者對校外培訓機構服務質量滿意度感到一般或不滿意的重要原因。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在各部門的努力下,校外培訓機構日趨規範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1.培訓合同不籤,收費發票不開。
不籤合同,就不能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尤其是消費者的權利不能得到保障,極易引起消費爭議,而且產生消費爭議後,消費者往往處於被動不利的地位。調查顯示,有49.6%的消費者未籤訂合同;28.7%的消費者未收到正規發票。大部分的培訓機構在收取費用後不會主動給消費者開具發票,家長在索取發票過程中也會遇到諸多類似會計不在之類的情況。
如2019年12月,史先生給小孩在杏花嶺華益教育新建路校區報了小升初考前培訓班,跑了三趟至今未拿到發票。2019年10月1日,李女士在太原工大教育培訓學校(南內環校區太原市南內環金茂大廈A座10層)給姑娘報了100小時一對一的英語和數學的課,共計費用23000元。由於疫情影響,其中有40個小時的課改為網上授課,至今也未拿到發票。
2.師資水平有別,課程質量難保。
在調查中發現,太原工大教育培訓學校:南內環校區太原市南內環金茂大廈A座10層(水利大廈對面)、旱西關校區太原市旱西關街22號(三橋大廈對面西50米)、長風校區太原市長風街與平陽路交叉口長風大廈22層、三牆校區太原市三牆路盛世華庭A1座一廣場校區太原市并州北路31號4層(金港大酒店北側)、塢城校區太原市學府街98號(學府街塢城路口西100米)、寬銀幕校區太原市解放路41號寬銀幕電影院南側底商、興華校區太原市興華街188號鋼材大廈東門8層805室、迎新校區太原市迎新街11中斜對面,太原華英教育培訓學校,南內環校區、府西街校區,聚能教育,華宜大廈的學友、博奧等培訓機構,均以外聘初中公立學校在校老師授課為噱頭來吸引家長報課。京翰教育稱高中的英語老師為某名校外聘,當家長問及教師資格證時,機構無法提供。
3.宣傳承諾不實,存在虛假成分。
一些培訓機構編造、誇大師資條件、教學效果和套報虛假優惠等誤導消費者。有37.79%的被訪者反映培訓機構存在虛假廣告誘導消費。比如青年路11號的鷗盟教育在宣傳廣告單上介紹培訓老師使用「最牛班主任」、「最牛生物老師」、「押題王」「提分王」、「人氣王」等字樣,誇大宣傳。消費者蘇先生為孩子在工大南內環培訓機構報名 「一對一」英語輔導培訓班,招生老師對外宣稱,每次「一對一」課程輔導完畢後,學生仍然可以在課堂寫其他科目的作業,且有老師輔導,還宣稱會定期把學生的學習情況向家長反饋,但實際上,該機構根本就沒有輔導孩子寫作業,也從未向家長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每個學校都存在續班續優惠、報名早的孩子座位就排前面等誘導促銷活動。雙塔西街與解放路交叉口往南200米的新東方,推出連報限時優惠的方式誘導家長報課,老生每人優惠400元,新生每人優惠200元。並明確說明先報的孩子座位會排在前面。不過調查發現,一門課寒假和明年春季共計24節課,合計3360,優惠後為2960元,那麼一個孩子報三門課就是8800元。折算下來每節課的費用為123元,實際沒有優惠。學而思在抖音上做廣告9.9元報名,實際小學一節課程180元。
三、相關建議
1.進一步通力合作,加大集中整治力度。
治理和規範校外培訓市場,是一項具有長期性、複雜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需要各相關部門精準施策、培訓機構轉型發展、家長學生樹立正確理念,才能促進校外培訓機構良性發展,才能形成校內校外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集中整治主要針對各類中小學校外培訓服務機構利用合同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各地教育、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於培訓機構利用格式條款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消費者法定權利的行為堅決予以查處。對於發現培訓行業中存在的問題要加強信息共享,及時溝通聯絡,綜合運用各種監管手段形成執法合力,確保執法的準確性和專業性,努力提升整治效果。各地教育、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組織專家或聘用第三方對相關條款進行點評、分析,通過各類媒體營造有利輿論氛圍。
2.進一步規範管理,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加大信用監管力度,對採取預收費方式的經營者實施動態監管,公示消費者投訴情況,跟蹤經營者資金異動狀況,及時採取有效應對措施。對跨地區經營、收取預付資金規模較大的培訓機構進行重點監管、重點跟蹤、重點防範。對預付式消費跑路經營者列入「失信」黑名單,取消其經營資質、一定時期的從業資格,聯合各部門各單位,強化追責機制,追究責任到人,加大懲戒力度。
3.進一步強化師資,提升培訓服務質量。
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不得聘用在職教師。所聘人員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相應的培訓能力;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培訓機構在取得辦學資格的前提下,應當與所聘人員依法籤訂聘用合同、勞動合同或勞務協議。
4.進一步透明收費,加強教師日常監管。
各培訓機構根據班容量收取培訓費,一對一培訓按小時收取培訓費,費用不等。培訓費總體呈遞增趨勢,為了減少糾紛,各培訓機構要公開收費標準,同時也要透明班容量培訓費、一對一培訓費以及連報優惠培訓費等。建議培訓機構加強自身教師隊伍建設,有關政府部門嚴格審批辦學資質,加強對培訓機構教師資質的日常監管。
5.進一步源頭髮力,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
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科學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長和學生防範抵制非法辦學意識,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各級學校要充分認識家長學校的重要性,開展符合實際的教學活動,指導家長長期有序地學習家庭教育知識,防止家庭教育缺位,減少對校外培訓機構的依賴;要堅持科學施教,嚴格遵循教學規律和課程標準,合理設計並控制學生的作業內容和時間,避免出現因超綱教學,助推學生校外補課的現象;進一步落實關於做好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增加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興趣班及文體活動;繼續加強師德教育,嚴格禁止在職教師從事盈利性輔導,堅決杜絕在校教師有償補課現象。探索整合社會資源,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如各級關工委的作用,通過開放圖書館、社區閱覽室等場所,幫助解決學生放學早、無人接送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