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分類」融入課堂,上海高校每日「消化」食堂餐廚垃圾20噸

2020-12-25 上觀

一年多來,上海廣大師生垃圾分類意識逐步養成,通過學生「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和社區垃圾分類。

在今天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表示,按照「大中小一體化」理念,上海已將生活垃圾產生源頭、過程減量、環境影響、末端處置等內容融入了課堂教學。

針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群體,上海將垃圾分類教育納入新生入學教育體系;針對中小學生,將垃圾分類作為「環境教育」重要內容,在拓展型、研究型課程中設置相關主題探究活動;聯合市綠化市容局開發垃圾分類知識讀本,指導各區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知識普及教育;編排垃圾分類情景劇《垃圾王國曆險記》和主題歌曲《垃圾分類一道來》,提高學生垃圾分類興趣和參與度。

近日,市教委對全體大中小學生組織了全覆蓋的垃圾分類線上知識講座,發出「匯聚青春少年正能量、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的倡議。

上海已建立多支垃圾分類學生志願者隊伍,市教委、團市委等六部門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市青少年生態文明志願服務總隊,各高校成立生態文明志願服務分支機構,各中小學成立校園生態文明小志願者工作站。 

過去一年,上海建立了學校垃圾分類標準,制定了《上海市高等學校生活垃圾分類指南(試行)》《上海市高等學校生活垃圾分類評分標準(試行)》《上海市高等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綜合評定標準(試行)》《中小學校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置管理辦法》。根據不同學校特點,將定時定點投放制度化、常態化。

目前,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大學等10所高校每日源頭處理食堂餐廚垃圾的能力近20噸,每年可減少餐廚垃圾排放約5000噸。下一步,全市還將繼續推進高校餐廚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試點工作。

相關焦點

  • 江蘇宜興餐廚垃圾處理PPP項目投入生產試運行 餐廚垃圾「一條龍...
    江蘇宜興餐廚垃圾處理PPP項目投入生產試運行 餐廚垃圾「一條龍」處理北極星固廢網訊:一輛「填滿肚子」的餐廚垃圾收運車正緩緩通過卸料門,將餐廚垃圾投放到接料鬥中。這標誌著宜興市廚餘垃圾處理項目一期工程正式投入生產試運行,宜興餐廚垃圾處理也邁出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堅實一步。
  • 市委市政府機關餐廚垃圾如何分類?我們一起去人民大廈食堂後廚看看!
    總共分為3層的食堂,每天要供應超過2200人就餐,所產生的以餐廚垃圾為主的生活垃圾,至少可以裝滿24隻容量為120升的垃圾桶。  作為本市黨政機關最大的集中辦公點之一,這裡的垃圾分類工作是如何推進的?他們的做法,能否在市、區兩級1200餘家黨政機關和全市人民面前做好表率?一天中午,市政府相關工作負責人用完午餐後,忽然走進食堂後廚,突擊調研垃圾分類工作。
  • 安徽省蚌埠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試運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蚌埠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日前試運營,標誌著蚌埠市餐廚垃圾處置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推動垃圾源頭分類和終端處置無縫銜接提供保障。該項目由浙江旺能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特許經營。
  • 10億蟑螂大軍,吃掉你的餐廚垃圾
    現在,在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蟑螂正打著一場名譽翻身仗。在這裡,一種名叫美洲大蠊的蟑螂每隻每天要吃掉自己體重5%的餐廚垃圾,10億隻蟑螂靠著自己的看家本領——「吃」,每天能消化章丘區50噸的餐廚垃圾。
  • 溪南公館有了餐廚垃圾處置設備
    從濱湖區城管部門了解到,這套日處理量達2噸的餐廚垃圾處置設備,是濱湖區首個在綜合體內設置的小型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實現了餐廚垃圾的就地處置。從溪南公館物業處得知,綜合體開業至今餐飲業生意紅火,目前總計有20餘家餐飲單位在綜合體經營,平時的餐廚垃圾日產量1噸左右,節假日要超過2噸。
  • 「吃貨勞模」黑水虻成餐廚垃圾分解「大將」
    2019-03-07 14:1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高娃日前,我縣城區餐廚垃圾處置中心就請來了該餐廚垃圾分解「大將」,通過發揮它自身的「吃貨」本領,助力該中心實現達到日處理餐廚垃圾50噸的目標。目前,該項目正在試運行階段。
  • 餐廚垃圾裡有商機:產業園有望形成規模化效應
    餐廚垃圾裡有商機:產業園有望形成規模化效應北極星固廢網訊:每天,北京市4萬多家餐飲企業、黨政機關、學校食堂產生2600噸左右的餐廚垃圾;天津市產生1500多噸;成都市產生1200噸……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餐廚垃圾佔城市生活垃圾比重大致為37%~62%,主要城市每年產生的餐廚垃圾總量不低於
  • 黑水虻吃垃圾 新昌城區餐廚垃圾處置中心實現零排放
    蟲子吃的是餐廚垃圾,排洩出來的是有機肥料,蟲子長肥後還能做成優質飼料原料——近日,新昌城區餐廚垃圾處置中心投入試運營,中心運用黑水虻生物技術處理餐廚垃圾,實現「零排放」。  餐廚垃圾因為高水、高油、高鹽,處理起來一直都讓人頭疼。
  • 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金點子:自行「消化」溼垃圾、變廚餘垃圾為有機肥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夏毓婕1月23日報導: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如何從源頭分類減量,上海的小區各有妙招,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變廢為寶。在芷江西路街道的北方佳苑小區,社區垃圾房經過互聯手段改造升級,配備垃圾處理器,短短十天內「自行消化」了1689公斤的溼垃圾。而在虹梅街道的華悅家園小區廚餘垃圾投入處理機後,通過微生物複合菌劑對餐廚垃圾進行分解轉化,就可變成有機肥,進行循環利用。
  • 記者揭秘 |日均收集54.17噸!三明市區餐廚垃圾是怎麼處理的?
    北極星固廢網訊:餐廚垃圾是一種特殊的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餐廚垃圾的單獨分類收集處理,對實現餐廚垃圾資源化、減少環境汙染、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什麼是餐廚垃圾?如何分類?分類後去往何處?
  • 上海市長吃飯的食堂,後廚垃圾分類了嗎?我們來了回突擊檢查,結果…
    食堂中產生的餐廚垃圾,被進行了「四分類」:以調料瓶為主的桶裝與瓶裝垃圾以食品原材料包裝箱為主的紙板箱包括餐巾紙、酸奶盒在內的生活垃圾以及剩菜剩飯、瓜果皮等食品原料 有人可能要問,一般人家裡個把月才扔個醬油瓶,有啥好單獨分類的?
  • 食物的價值應被充分挖掘,餐廚垃圾資源化前景廣闊
    為此上海率先開始做起垃圾分類工作,以減少城市負擔、消除安全隱患。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作為一種有效的手段,可以在垃圾分類後,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從源頭上避免餐廚垃圾直接作為飼料進入食物鏈,有效解決餐廚垃圾作為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燒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問題,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 記者跟拍高溫下「最有味」的工作 探訪餐廚垃圾處理廠
    餐廚垃圾收運車還安裝有車載定位和視頻設備,將數據和圖像實時上傳到平臺,通過手機能隨時查看,不僅能追蹤車輛清運路徑,確保餐廚垃圾日產日清、應收盡收,還能掌握產生單位的每日產量、變化趨勢、餐廚垃圾分類等情況,方便環衛部門及時調整管理措施。藉助青島市餐廚廢棄物數位化監管平臺,監管人員能直接看到收運車輛軌跡、作業視頻、垃圾量等相關數據。
  • 上海高校「低碳天團」硬核成果 讓「垃圾」變成「寶」【圖】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即將到來之際,記者從上海交大獲悉,其中英國際低碳學院的三個研究團隊為垃圾分類工作帶來了硬核「低碳」成果,如「看得見」可回收物的垃圾分揀機器人助力垃圾分類、餐廚垃圾輸出電能給手機電腦充電、探索「殼中玄機」使廢棄蝦蟹殼「變身」有用資源,讓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垃圾搖身一變,成了多樣化資源。
  • 優化餐廚垃圾處理工藝 共消化協同效應將顯成效
    同時,選擇合理的餐廚垃圾處置方式對這個過程的碳減排工作也具有重大意義,未來除了優化技術工藝之外,也應重視共消化協同效應的研究。優化餐廚垃圾處理工藝 共消化協同效應將顯成效   近些年來,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已引起各國關注。
  • 餐廚垃圾從每天600多噸到不足200噸:長沙人民變「宅」了!
    聯合餐廚工作人員對長沙市餐廚垃圾處理廠廠區範圍內進行全面消毒。 1月26日,記者從負責長沙市餐廚垃圾收集處理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湖南聯合餐廚垃圾處理有限公司(簡稱「聯合餐廚」)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長沙的餐廚垃圾日處理量大幅下降! 「往年春節期間,基本上每天是600多噸,接近700噸,可是從今年春節這幾天的數據來看是180噸到200噸之間。」
  • 從今起西安強制垃圾分類 小學生創作垃圾分類歌曲
    8月30日,記者探訪了西安目前唯一一家餐廚垃圾處理廠,在這裡,每天有200餘噸餐廚垃圾大變身。每天可處理220噸餐廚垃圾已與千餘家單位籤訂回收合同餐廚垃圾跟廚餘垃圾略有不同。餐廚垃圾主要產生自飯店、食堂等餐飲業的殘羹剩飯,數量相對集中,廚餘垃圾主要指居民日常烹調中廢棄的下腳料和剩飯剩菜,來自千家萬戶,數量巨大但相對分散。
  • 2019年上海垃圾分類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無害化處理已達100% 垃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已達100%,且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的比重越來越高。《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市溼垃圾處理產能為3480噸/日,包括處理能力300噸/日的上海黎明處理場、180噸/日的上海環興環境等處理單位,與理論產能相比目前的處理能力明顯不足。
  • 在章丘這裡,蟑螂每日將處理餐廚垃圾200噸
    而且容易產生蟑螂啊,蚊子啊等害蟲,可誰又能想到那些能引起無數女孩尖叫的蟑螂竟然是消滅餐廚垃圾的功臣,既環保又能創收,在這一方面,濟南市章丘區給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記者來到位於濟南市章丘區寧家埠街道明家村的餐廚垃圾生物處理中心。中心負責人 李欣榮告訴記者:「 因為蟑螂的生活環境它非常喜歡潮溼高溫黑暗,所以我們沒法去看,他在這個縫隙裡頭生活,在這兒取食 。」
  • 垃圾分類怎麼搞?上海小夥伴有「秘笈」
    作為全國首個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先行先試」的上海小夥伴,有不少「秘笈」——秘笈一:一小區一方案有法律法規支撐,有全市動員全民參與,還有志願者全程引導……去年7月生活垃圾分類正式實施前,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的社會氛圍已然形成。但仍有不少街鎮和社區受各種歷史遺留因素和客觀條件限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面臨極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