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宅經濟大數據:酵母、香菜受熱捧,長沙人最愛鮮切水果和辣條

2020-12-24 瀟湘晨報

2 月 19 日,美團發布了《2020 春節宅經濟大數據》(以下簡稱《大數據》),整體展示了今年春節期間,人們因居家防疫不出門,將購物重點轉移至外賣平臺後,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費模式的變化。

《大數據》顯示,儘量避免出門的這個春節,在家中鑽研廚藝成為全民娛樂,美團外賣上烘焙類商品的搜索量增長了 100 倍。同時,包括蔬菜、肉、海鮮等在內的食材類商品平均銷量環比增幅達 200%,香菜以接近百萬的銷量和土豆等一起,成為了"國民蔬菜"。

不同地方的人通過外賣平臺的購物也呈現出鮮明的城市特點,如西安人居家做麵食、瀋陽人最愛涮火鍋,長沙人則熱衷於購買辣條、豆乾等小零食。

數讀城市特點:長沙人鍾愛鮮切水果和辣條

不出門的這個春節,"宅家躺買"成為全國各地市民的統一標準姿勢。但不同地區的人,"宅家躺買"的姿勢也不盡相同,不同城市消費者買出了自己的城市特色。

春節期間,長沙的城市購買力位列全國城市二十強,過去一個月銷量前十的商品依次是:鮮果切、口罩、橘子、香蕉、豬肉、蒜、蔥、土豆、辣條和白菜。

懂得享受的長沙人愛宅在家點鮮切水果。美團閃購平臺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長沙是全國鮮切水果銷量最高的城市之一。長沙用戶對堅果類零食也情有獨鍾。美團閃購平臺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長沙用戶最貴訂單價格為 3411 元,購買商品包括:堅果禮盒、百草味大禮包等。長沙人的零食庫少不了辣,美團閃購平臺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長沙人購買辣條數量較多。長沙用戶還經常購買休閒豆乾、瓜子等商品,宅家無聊,零食解救寂寞的嘴巴。

此外,在愛吃麵食的西安,乾酵母勇奪地區銷量 Top5;在北國之城瀋陽,外賣銷量 top1 竟是火鍋蘸料;在頗具古風氣質的杭州,一位用戶花費 9365 元購買了 12 瓶獺祭清酒;濟南人則注重保健,有人花 4588.82 元整單買的是各類維生素。

期間還出現了不少居家"迷惑"行為。有堅決不讓"主子"生活質量受到疫情影響的貓奴,買走了 4 萬份貓砂、5 萬份貓糧;有在家"閒"(鹹)得慌的重口味一族,不僅承包了零食銷量 Top3 的辣條、辣麵筋和辣魔芋,還消耗了近 29.5 萬份老壇酸菜牛肉麵和 11.6 萬份火雞拌麵。

更有人沒地方使勁兒就洗碗,讓鋼絲球的銷量漲幅達到了 108%;更有腦力爆棚者,"組團"買走了 15577 套樂高、1819 個魔方和 1286 個拼圖,還吃著跳跳糖重溫童年舊時光。

宅家研究烘焙做菜 酵母銷量增漲近 40 倍

2020 年的正月臨近尾聲,居家防疫減少出門的人們,不少開始鑽研廚藝。美團外賣上,購買非餐飲類商品的平均客單價增長了 80.7%。

數據顯示,通過美團外賣搜索"烘焙"尋找相關商品的次數增加了 100 多倍,並帶動了酵母 / 酒麴商品銷量增長近 40 倍,餃子皮銷量增長了 7 倍多,說明確實很多人在家中蒸饅頭、烤麵包、包餃子。

在家研究做菜的人也在增加。數據顯示,春節期間蔥姜蒜售出了 393 萬份,醬油醋、十三香等各式調味料的總體銷量增長了 8 倍多,美團買菜食譜中家常菜、烘焙、滋補靚湯、冬季養生、應季時蔬、無辣不歡的菜譜最受歡迎。

從購物人群看,使用外賣購物的人中,有 1% 出生於 1970 年之前,是 50 歲以上、更偏愛在家做飯的人群,說明中老年群體也加入了"外賣掃貨團";還有 36% 的消費者是 80 後,這部分外賣用戶在過去一個月的增長幅度最大,達到了 7%。

不過,90 後依然以 53% 的比例牢牢佔據了外賣平臺主力軍的位置。他們推動方便麵、豆乾、飲料、膨化食品、葉菜成為過去一個月商品銷量的 Top5,堪稱"宅家快樂五件套"。

疫情期間,安全是公眾關心的最大焦點。美團外賣介紹,"無接觸安心送"的服務,正在入駐平臺的永輝、家樂福、華潤萬家等連鎖品牌超市,711、羅森、屈臣氏等便利店,以及各類水果店、藥店、生鮮菜店鋪開。有八成外賣訂單備註上,要求使用"無接觸安心送"。

香菜榮登國民蔬菜榜 一個月銷量接近百萬份

《大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包括蔬菜、肉食海鮮等在內的各類食材銷量的平均環比增幅達到 200%,包括生菜、香菜、油菜等在內的葉菜類整體銷量最高,達 814 萬份。其中,香菜的銷量接近百萬份,土豆、西紅柿、洋蔥、胡蘿蔔等各自銷量與香菜處於同等量級,它們一起登上了國民蔬菜榜。

不出門也讓不少人重溫了童年"手機搶菜"的現實版。美團買菜數據顯示,宅家期間,超過 60% 以上訂單在中午 12 點前下單,其中上海市民"搶"菜最積極,早 7 點至 8 點的訂單佔比最高為 30%。

因為宅著,更要吃好的。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所有食材中,海鮮類漲幅最高,魚蝦蟹比平時多賣了 3.5 倍,人們用外賣買到了大閘蟹、銀魚、白茅草、虎奶菇等各種食材。以美團買菜為例,購買食材的平均客單價上漲了 70%。

宅家"藥上門" 口罩售出 500 多萬個

不能出門,用戶對健康防護的需求明顯上升。1 月 31 日起,美團外賣聯合微脈、平安好醫生共同上線了"免費義診",全國所有用戶都可登錄美團 App 進入"送藥上門",點擊"免費義診"獲得專業醫師的免費諮詢問診。統計顯示,在線問診的高頻詞,分別是咳嗽、感冒、症狀、體溫、肺炎、藥物、口罩、飲食、抗病毒。

過去一個月中,用戶對口罩等防護類商品、家中常備各類藥品的需求,基本都是通過外賣得以實現。

《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人們通過美團外賣買走了 500 多萬個口罩,而為了保持健康、增加免疫力,各類維生素 C 銷量近 20 萬,感冒清熱類的中成藥也售出了 20 多萬。

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來說,美團外賣的"在線複診"功能,解決了他們購買常備處方藥的需求。數據顯示,此類藥品在春節期間的銷售增幅達到 237%。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

相關焦點

  • 長沙人宅在家最愛點鮮切水果
    本報記者李姝長沙報導    2月19日,美團發布了「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以下簡稱「大數據」),整體展示了今年春節期間,人們因居家防疫不出門,將購物重點轉移至外賣平臺後,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費模式的變化。
  • 「宅家躺買」這些天 香菜和蔥姜蒜都上位了
    2月19日,美團發布《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分析了近一個月以來大家在美團外賣上的購買行為。數據顯示,烘焙成為眾多宅家一族的首選,此外,人們開始買各類食材「自力更生」,體味屬於生活的那份煙火氣。居家的日子,大家的朋友圈裡不斷湧現出「小當家」。美團外賣數據顯示,鑽研廚藝這項「課題」,讓平臺上近期非餐飲類商品的平均客單價增長了80.7%。
  • 宅經濟厲害!全民愛烘焙酵母銷量漲40倍,蛋糕、涼皮刷爆朋友圈
    疫情時期「宅在家」成為了大眾共識,相應的「宅經濟」也迎來了大爆發。 2月19日,美團發布了《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以下簡稱「大數據」),不能出門的春節,許多人開始鑽研烘焙,酵母銷量增長近40倍。同時,包括蔬菜、肉、海鮮等在內的食材類商品平均銷量環比增幅達200%,香菜以接近百萬的銷量和土豆等一起,成為了「國民蔬菜」。
  • 一圖圍觀春節各地人宅家都做啥:濟南人躺購維生素,瀋陽人愛涮鍋
    2月19日,美團發布了《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以下簡稱《大數據》),整體展示了今年春節期間,人們因居家防疫不出門,將購物重點轉移至外賣平臺後,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費模式的變化。《大數據》顯示,儘量避免出門的這個春節,在家中鑽研廚藝成為全民娛樂,美團外賣上烘焙類商品的搜索量增長了100倍。
  • 美團發布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平均客單價大增 烘焙類商品搜索...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楊潔)2月19日,美團發布了《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簡稱《大數據》),整體展示了今年春節期間,人們因居家防疫不出門,將購物重點轉移至外賣平臺後,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費模式的變化。
  • 沒想到,大家都是宅家神廚!春節烘焙類商品搜索增100倍,蔥姜蒜售出...
    過完這個春節,中國一定會多出很多廚藝愛好者——2月19日,美團發布的《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顯示,在家中鑽研廚藝成為全民娛樂,美團外賣上烘焙類商品的搜索量增長了100倍!同時,包括蔬菜、肉、海鮮等在內的食材類商品平均銷量環比增幅達200%,香菜以接近百萬的銷量和土豆等一起,成為了「國民蔬菜」。當然,更多人還是在吃吃吃,依靠外賣解決美食。
  • 美團「宅經濟」大數據:「手機買菜」成剛需,宅家鑽研廚藝成全民娛樂
    「手機下單、配送到家」成為市民們「宅家」期間採買生鮮、藥品等生活必需品的首選方式,更有不少人結合網上流傳的各類買菜攻略,每天在家用手機逛菜市場。線上買菜需求激增,三餐食材最搶手隨著「宅家就是做貢獻」的觀念深入人心,如何足不出戶吃上新鮮菜,成為大家最關注的問題,各線上買菜平臺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 中外齒科專家坐診長沙美奧,種植牙受熱捧
    中外齒科專家坐診長沙美奧,種植牙受熱捧李大忠教授為患者進行種植牙手術牙齒缺失的痛苦,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深有體會:不能吃喜歡的食物,還會引起消化功能上的障礙;影響自己在人前的形象,還影響自信心………種植牙現場演示講解會受熱捧 星城掀起「種牙熱」前幾日美奧口腔醫院舉辦的國際齒科專家種植手術演示、講解會,會議現場人潮湧動。李大忠教授給參會的牙齒缺失者詳細解答了種植牙的一系列問題,受到廣大牙齒缺失者的熱捧。會後,立即有患者預約李教授,進行種植牙手術,為何種植牙會這麼受熱捧呢? 「不要活動假牙,不要固定烤瓷牙,直接去種顆牙。」
  • 「春節不回家」經濟大爆發,宅在家的白手起家,拉開人與人的差距
    截止1月10日24時,全國新增確診病例103例,其中境外輸入18例,數據顯示整個12月同比11月增加了76.3%。數據在告訴我們,對待疫情,我們仍需警惕加強防範。而2021年又是一個特殊的100年,我們會更加重視。
  • 將水果切開來賣 價格翻倍受熱捧
    鮮切水果店受到年輕人青睞。  近來甬城街頭不少水果店多了一種鮮切水果的產品,有一些店則直接以此為特色開起了鮮切水果「專賣店」。將水果切開來賣,看似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在顏值營銷和網際網路+的助攻下四兩撥千斤,贏得了消費者的好感。
  • 麻辣王子:地地道道麻辣味,長沙辣條「扛把子」
    日前,由全球著名市場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主持研究的《長沙辣條品牌健康度研究報告》在長沙發布,從多個方面展現長沙市場辣條品牌的發展情況。調研數據顯示,在長沙消費者心目中,最受歡迎、最值得推薦的辣條品牌是麻辣王子。辣條,這個80後、90後童年的回憶,在人們心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 「宅假期」興起「烘焙熱」「廚藝比拼」成全民娛樂
    「周邊超市和小店都逛遍了,終於買到了一包酵母粉。」2月19日,長沙市民小媛稱,假期裡迷上了做包子、饅頭,用完一包酵母粉後想再補貨,卻沒想到原本並不起眼的酵母成了「香餑餑」,還挺難買。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長沙多家大型超市的小包裝中筋、低筋麵粉,酵母紛紛賣光,就連小蘇打一類的烘焙、自製麵食原料也所剩無多。
  • 這樣的鮮切水果,你還敢吃?
    4月1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發現,鮮切水果價格普遍在7元到9元/半斤,最貴的12元/100克。而如此高的價格,衛生卻沒有保障。秦淮區市場監管局現場快檢顯示,部分水果餐盤微生物菌落總數「爆表」,容易引起拉肚子。
  • 鮮切水果多長時間內吃掉比較好?
    鮮切水果多長時間內吃掉比較好?不過,水果洗、切和食用後處理果皮、果殼、果核等過程會讓不少「懶人」頭痛。近年來水果賣家因此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不少超市、水果專賣店鮮切水果盒裝出售的情況成為常態。面對各類水果賣家的貼心服務,「懶人」們也相當買帳。   在市區蘭溪街一家水果超市,我們看到,不少以前都是論只出售的水果被切成塊,裝在塑料盒內,然後上面覆蓋一層保鮮膜後出售。
  • 鮮酵母是什麼東東?
    市售酵母又大約分為「乾酵母」和「鮮酵母」,聽名字大概可以猜到,「乾酵母」一定是經過脫水後的酵母,其實它的全名叫「即發活性乾酵母」,現在的技術可以令它的水分含量只有4-6%,顆粒小,發酵速度快,使用時不需預先水化,可直接使用。
  • 《長沙辣條品牌健康度研究報告》來了,六成消費者:麻辣王子是長沙...
    7月28日,由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主辦的長沙辣條市場研究報告發布會在長沙舉辦,發布會現場,湖南省食品行業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陳賽發布了長沙辣條行業發展情況和尼爾森關於《長沙辣條品牌健康度研究報告》內容。報告顯示來自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的正宗辣條麻辣王子品牌推薦率、忠誠度、嘗試率各項數據都領先其他辣條品牌,64%的消費者認為麻辣王子是長沙辣條扛把子,62%的消費者認為麻辣王子是長沙最火的辣條,發布數據的同時也為長沙辣條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專業建議。
  • 街頭鮮切水果熱銷,你怎麼看?
    記者近日走訪上下九、北京路兩大步行街發現,目前廣州的鮮切水果店普遍售價均為8元/250克,對比正常的水果店價格略貴,而且其中因為店員操作而產生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讓人擔憂。由於商家的店面普遍較小,前排基本是售賣水果,後排進行切水果,切好的水果容易和果皮雜物等混放在同一個區域,容易導致衛生問題。記者還看到,店內水果夾子在一位顧客用完後也不清洗,上面滿是各類水果的水漬和果渣。記者在走訪時還發現,部分的鮮切水果店員工的手套不是一次性的手套,而是可以多次使用的橡膠手套,問及是否會對其進行經常性的更換和消毒,對方對此並不作回應。
  • 果酷網:用精細化思維售賣鮮切水果
    三年前,國內的鮮切水果領域還處於萌芽狀態,而國外鮮切水果供應商Ready Pac 已經做到了7億美元的年銷售額。北京創想開盈科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果酷網」)創始人兼CEO賈冉開始創業時,不僅研究水果如何保鮮,還不斷積累水果採購銷售數據,經歷了由C端(個體客戶)到B端(公司客戶)的用戶轉換體驗。三年來,果酷網從10萬元投入資金將鮮切水果市場的生意做到了千萬元規模。目前的客戶多半來自騰訊、新浪等大公司。
  • 疫情期間宅出面點熱 帶動酵母/酒麴商品銷量增長近40倍
    疫情期間宅出面點熱 帶動酵母/酒麴商品銷量增長近40倍 來源:每經網 • 2020-02-24 17:08:36 每日經濟新聞消息
  • 因抖音被看到,湖南新化縣和長沙世界之窗成抖音「網紅」
    記者注意到,報告中有兩大湖南元素上榜:湖南新化縣成為2020年全國獲贊最多的10個縣城之一,長沙世界之窗成為2020年抖音上升最快的前10個景點之一。電飯鍋蛋糕受熱捧報告顯示,抖音日均視頻搜索量破4億。去年年初的疫情,讓線下需求大量轉移到線上,視頻和直播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