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啞鈴媽媽
人生就像旅遊,坐在車上枯燥無味,終點卻總能帶來無限精彩,卻也只有一瞬間。其實回顧一路,風景還是很美好,孩子也一樣,在奮力衝向最高學府中,也需要給學習加點糖。
「不務正業」的快樂
最近,小區出現了一道「奇特」的風景線,一個8、9歲大的小女孩,每天晚上都會穿著各式各樣的漢服出現。她媽媽每天笑眯眯的跟在她身後,時不時地拍照。
我發現,除了少部分年輕人投以欣賞的眼光,大多數人都是一副看見奇葩的樣子。特別是帶孩子的家長,還會小聲囑託自家娃:「可別和她學,現在就應該好好學習!」
我家大寶二寶當然也看見了,嘰嘰喳喳評論不停,婆婆就制止他們,順便不屑地冷哼:「不務正業。」
可說心裡話,我沒覺得有何不妥,就像我家大寶喜歡玩手機裡的配音軟體一樣。每天總會花不少時間給各種動畫片段配音,婆婆覺得這就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還不如多練幾張字,看幾本書。
但我卻很支持,誰規定我的孩子必須就要按別人的標準學習、生活?誰規定我的孩子不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更願意他們能遵從自己的意願,做喜歡的事情,實現自己的夢想,快樂的生活。
COS動漫人物的小天才
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7歲男孩,他很喜歡COS動漫人物,但他媽媽並不支持。她像許多家長一樣,認為學習才最重要,其餘的都是雜事,會影響學習。
小男孩因此悶悶不樂,直到在一次漫展中,他模仿了哪吒魔丸,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的模仿網友直接呼籲:神還原。
媽媽在一旁看著,才發現兒子此時竟這般耀眼,心裡也慢慢開始掙紮起來:到底是支持發展興趣,還是讓他將精力放在學習上?
後來她想通了:成績不能代表一個人,無論是哪方面,只要孩子肯鑽研,就一定會有未來。況且,若讓孩子的童年裡只有學習,被剝脫的興趣將會成為他日後人生最大的遺憾!可惜,在生活中,有許多父母認識不到這點。
我常收到類似的諮詢:「我家孩子就喜歡各種車,會不會耽誤學習?」「我想讓我女兒學舞蹈,她偏想學跆拳道,那東西有什麼用?」
在父母心中,總覺得學習才是唯一,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能有好成績,考上好的大學。於是,以學習為理由,禁止孩子的興趣,剝奪他們的天性,或強硬將自己的想法放到她們身上,這樣真的對嗎?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這是古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惜卻逐漸被人忘卻。
興趣到底有多重要?
2016年時,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研究員應佚倫,獲得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
她回憶過去,最感謝的人就是她的父母。因為,他們不會勉強她去做有助學習,或能考證加分的事情,對她一些不靠譜的想法或行動,也不會制止而是支持。
當初她有個很不成熟的想法,需要使用豬籠草,於是父母就跑遍全城去幫她尋找。正是因為有父母的支持,她的興趣才不斷發展延續,最後在科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高。
談及成功,用她的話說:「對於我這樣不冒尖的普通學生,我需要的是發現興趣,堅持選擇,自由成長。」
不是每個孩子有父母的支持,都能成為科學家,但是,起碼因為有興趣的存在,他們在某一方面,將會有更多的可能。
況且,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各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加,興趣會成為他們放鬆的一種方式。不然,枯燥乏味的只有學習充斥的生活,會讓他們更加辛苦、抗拒。
不要糾結孩子的興趣對學習沒有幫助,職業不分貴賤,興趣不分高低,只要我們能夠好好引導,都將會成為孩子今後人生的一大助力。
當然,不建議父母扼殺孩子的興趣,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不顧。掌握其中的分寸,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這3點建議或許可以幫到大家:
1.分清學習與興趣的主次
孩子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學習,因此,無論對什麼感興趣,都要建立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比如每天只有學完習後,才可以做其他事情,或者規定每天放鬆的時間,讓他們做感興趣的事情。
2.幫孩子找一個老師
興趣必須加以引導才會不斷發展,閉門造車很難有所成就。孩子既然對某方面有興趣,不妨幫他們找位老師做引路人,也是避免孩子耗費時間,最後卻只停留在表面。
3.興趣不要過多
年幼的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對什麼都感興趣,看起來似乎是興趣廣泛,但人的精力有限,最後很容易一無所成。因此父母最好幫孩子仔細篩選,讓他們找到最感興趣的去學習、鑽研。
楊振寧先生曾說過:「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走向成功的路有很多條,多給他們些支持,孩子的明天必會更加閃亮耀眼。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