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開學,家長們的問題各方面的溝通都很多,這些都需要一些技巧,包括怎麼和剛入園的小朋友家長溝通?微信溝通技巧,怎樣溝通能夠讓家長們更加清楚的了解和接受你的想法?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何使用7個小技巧,避免「誤會」的發生。
溝通時間的選擇
大部分幼師和家長的工作時間是早上到下午,周末休息。下班後的6點~9點,家長忙著做飯、哄孩子,這時候溝通肯定會與家長有所衝突。
因此老師們應儘量選擇晚飯後和家長休息時間內(9:30至10:30),這樣家長也會更有時間從容溝通。
消息簡潔化
微信發送消息時,先檢查錯別字與話語是否通暢,簡化文字、挑選重點,避免一大段話發出去,讓家長無法直觀性的看到內容。
話語只做少量表情修飾;涉及到具體數字,精確到幾點幾分,或者多少錢;文字較多時分段發,避免長幅大段。
注意談話語氣
與家長溝通,應避免質疑、告狀式的語氣詞,問號、感嘆號、省略號之類能不用就不用,這類標點符號很容易使人產生誤會。
大多時候文字是沒有感情色彩的,同樣的語句不同的符號卻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
容易讓家長誤以為老師不喜歡甚至討厭自己的孩子,進而會產生牴觸情緒,甚至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因此從根源上我們作為表達者,就要儘量從源頭上避免誤會的產生,避免後期更多的溝通成本產生。
講究談話的策略和藝術
老師每一次與家長溝通,都是對幼兒家庭更多的進一步了解。所以詳細記錄好每一次溝通的內容,列出這個溝通的重點內容條例很重要。
記下家長擔憂的方面,這讓我們下次溝通時,就有了充分的話題。
採取差異性溝通方式
與觀念陳舊的家長溝通時,幼師應直接向家長反映幼兒的學習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把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慢慢滲透,逐步在思想上達成共識,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對於文化程度較高,具有相當程度教育觀念的家長,不妨先讓家長了解我們的教育目標,再在具體事項和具體方法上指導家長。使家長贊同教育觀點,並積極配合。
小心聊天「禁」詞
文字是沒有語言那樣具有感情聲音的,因此有些符號要慎用,「哦」、「嗯」、「幹嘛」、「你說」等等,諸多偏激一點詞語儘可能的少用。
網上曾流傳過這麼一句話:謠言止於智者,聊天止於呵呵!
一切解決不了的問題當面聯繫
即便再優秀的表達者,在現代社會微信、簡訊、電話的後方,表達的影響力也會被層層遞減。
我們內心想法有100分,說出去有90分,別人聽到只有70分,聽懂只有50分,最後記住的只有30分,而他們最後只會看自己在意的只剩下了10分。
文字實在說不清楚,我們可以語音解釋,畢竟我們更容易與看得見、摸得到的真人建立關係。當然不要忘了提前與家長約定語音時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