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8月17日發表題為《中國在西藏鼓勵民族通婚以促進「團結」》的報導稱,近日,西藏自治區當地報紙連續刊文倡導民族通婚。根據新公布的政府報告,政府近年來採取了一系列民族通婚優待政策。
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8月17日報導稱,為加大推進民族通婚的力度,西藏的官員近來與來自全區的19戶異族通婚家庭代表召開座談會,表示「要積極推動各民族間通婚,努力形成血濃於水的民族關係。」
外媒:西藏推藏漢通婚 許多通婚夫婦將孩子定為漢族(資料圖)
報導稱,儘管並未詳細說明,但報告將民族間通婚率上升歸功於相關優惠政策,包括社保、婚育、休假,以及子女在就學、就業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自治區政府一直在促進藏漢通婚。迄今為止,政府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8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高度評價了這種政策。在報告中,西藏自治區黨委政研室稱,近年來全區民族間通婚率每年的增長速度都是兩位數,從2008年的666對增加到2013年的4795對。
西藏人口中約90%是藏族,8%是漢族。整個中國的人口構成正好相反,漢族約佔92%,藏族比例不到1%。
近來,西藏的官方報紙不斷報導幸福美滿的通婚家庭,這些家庭裡的孩子熱愛漢藏兩種文化,既講藏語也講漢語。
報導稱,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全國範圍內給予少數民族優待,藉此使他們融入社會。一些漢族人和少數民族的人對這種政策持批評態度。
報導還稱,中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但雙方或一方是少數民族的夫婦最多可以生三個孩子。少數民族學生在高考時可以獲得加分。通婚家庭還會被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有時會優先被政府部門錄用。但澳媒報導稱,但這類政策也常受到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批評。有些藏人擔心失去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在當地政府工作的一名藏族婦女說,許多通婚夫婦將子女指定為漢族而非藏族,認為這樣可令孩子有機會過上更好的生活。
報導說,中國歷史上不乏以通婚為手段來維繫和平的例子,最著名的就是唐朝文成公主與當時的西藏君主松贊幹布聯姻,從而促成了和約的締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