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做到這10點,孩子就能做人生贏家

2020-09-05 北京承啟文化傳播

你一定熟悉這樣的情景:收銀臺前,3歲大的孩子要玩具,要糖果,什麼都想要,不給買就開始哭,繼而一發不可收拾,情緒崩潰。

這時候,你的內心……

其實,孩子的表現包括孩子的行為問題都能反映出親子關係如何,如果你和孩子的關係不佳,孩子就會——「不乖」。

這和成年人之間的關係是一樣的:和你關係好的人,你會比較信任,也會聽取他們的意見,認可他們的觀點。


下面是美國心理專家總結出的好父母10大基本法則(據勞倫斯·斯坦伯格博士《好父母的10大基本法則》),養育人生贏家,你要先做到這10點!


01 記住,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他!

以身作則是做好父母最重要的原則。

孩子看著你的一舉一動,你的行事方法至關重要。

凡事不要意氣用事,多問自己:我的目的是什麼,我這樣做能達到目的嗎?


02 給孩子更多的愛,不要怕「寵壞」他!

記住,孩子是不會被你的愛寵壞的!

通常我們想到的那種被寵壞了的孩子,並不是被愛寵壞的。

他們是「愛不足,物來湊」的結果,正是那些愛的替代物——饒恕,低期待或物質,寵壞了孩子。


03 充分參與孩子的生活!

要充分參與到孩子的生活裡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這意味著你要經常重新考慮和安排到底哪些事情對你來說才是緊要的。

你經常要犧牲掉想做的事情,優先做孩子需要你做的。

總之,你人要在孩子那兒,心思也要在孩子那兒!

斯坦伯格提醒,參與可不是給孩子做作業哦——當然也不是檢查作業或改作業。

家庭作業是老師檢測孩子學習程度的工具,作業都被你做了,老師哪知道孩子學得怎麼樣呢!


04 孩子在長大,教育方法也要隨時調整!

跟上孩子的發展步伐!孩子在長大,你要考慮到孩子的行為受年齡的影響非常大。

舉個例子:一個八年級孩子,很容易分心和暴躁,成績不好,還喜歡爭辯。父母是應該指責孩子,還是該多給孩子一些理解,保護他的自尊心?

對這個孩子來說,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情緒低落,或是睡眠不足。

那是不是因為老熬夜呢?答案可能是,孩子學習有困難,他只是需要的是別人幫他規劃學習時間罷了。

這時候一味施加壓力只會背道而馳。這種問題需要專業人士的診斷。


05 立規矩,孩子的行為需要約束!

幼年時期如果不規範孩子的行為,長大後父母不在身邊時孩子再來學習這些規範要吃很多苦頭。

不論白天黑夜,好父母都應該隨時能回答出以下三個問題:孩子在哪裡?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孩子從你身上學到的規範會影響他將來的自我管理。

但也不要矯枉過正,孩子進入中學後,讓孩子自主完成作業,自己做選擇,不要幹涉。


06 培養獨立能力,做人生贏家!

立規矩能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控制能力,鼓勵獨立則能幫助孩子形成自我引導能力。

要做人生贏家,孩子需要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

當然,同理心也是孩子必備的品質。

很多父母想當然地把孩子的獨立能力等同於反抗能力或者違抗能力。

實際上,孩子拼命獨立是出於渴望控制的本性而不是受制於人。


07 執行規則要前後一致,不要出爾反爾!

如果你制定的規則改來改去,變幻莫測,或者時而執行,時而不執行,孩子再出現行為問題就是你的錯,不是孩子的錯。

記住,執行的連貫性是你最重要的紀律工具。你的權威越是依託於智慧,而不是強權,孩子越是服氣你。

很多父母執行規則的一致性有問題,出爾反爾,孩子就會困惑——執行規則時一定要前後一致!


08 千萬不要打孩子!

還是那句話,任何情況下父母不能打孩子。

被父母打過的孩子更容易和其他孩子打架。這樣的孩子更可能會欺負別人,更傾向於用攻擊的辦法解決爭端。

眾多證據表明,打孩子會導致孩子具有攻擊性,進而影響他和其他孩子的關係。

管教孩子辦法還有很多,比如時間暫停法 (讓孩子在一個單調、乏味的地方待幾分鐘),效果更好而且不會導致孩子出現攻擊性。


09 跟孩子解釋你的原則立場!

好父母對希望孩子遵守的規則具有合理預期,但是很多父母的問題是——跟幼兒解釋過頭,跟青春期的孩子又解釋得不夠清楚。

對你來說顯而易見的道理,12歲的孩子可能就是不懂,因為他沒你那麼成熟的判斷和經驗。

舉個例子:一個6歲的孩子,個性活躍,思維敏捷,就是在教室裡話太多,回答問題總是脫口而出,不給其他孩子思考的機會。

孩子的老師就有必要指出孩子的問題,和孩子談談;孩子的父母也可以主動和老師見面,制定一個統一的應對策略。

因為這個孩子確實有必要學習給其他孩子回答問題的機會。


10 尊重孩子,這一點非常重要!

從孩子那裡獲得尊重的最好辦法就是尊重孩子。你對別人以禮相待,也請同樣對待孩子。

和孩子說話講究禮貌,尊重孩子的觀點,孩子和你說話時要傾聽,對孩子態度友善,力所能及地使孩子高興。

要知道,父母怎麼對孩子,孩子就怎麼對待別人。你跟孩子的關係如何決定了孩子和他人關係如何。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挑食,家長一定不要在吃這個問題上小題大做。孩子的飲食偏好一直在發展,是個階段性的過程。畢竟,你也不想把每一次用餐時間搞得不愉快吧。

說了這麼多,回到開頭,孩子在收銀臺前發脾氣這種事也是能避免的。

其實孩子能很好地理解購物過程,帶孩子購物前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告訴孩子,我們大約待多久,媽媽要買什麼東西,購物清單也讓孩子看看。

如果沒有這些心理準備,擁擠的人群很快就會讓孩子感到厭煩,身體疲憊,心情低落。

太多的父母忽視孩子的感受,不尊重孩子。

你那麼努力地經營和成人間的關係,和朋友的關係,和另一半的關係,和約會對象的關係,但是和孩子的關係上,你做了什麼呢?

父母經營好和孩子的關係,讓親子關係更和諧,才是所有問題的根本!

你做好這些,他就在人生贏家的路上了!


來源|WebMD

作者|Jeanie Lerche Davis

編譯|大雯

相關焦點

  • 這三個「屬相」的孩子,日後多是「人生贏家」,父母不用過於擔心
    為了讓不落後於他人,父母早早地就把孩子送到了早教班,長大後更是特長班、補課班不斷,就是為了讓孩子能有一個輝煌的人生。 這三個生肖的孩子,日後會是「人生贏家」 生肖兔 生肖是兔子的孩子
  • 真正能成為人生贏家的孩子,不是學習最出眾的,而是常做這三件事
    在很多父母心目當中,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以後,能夠事業有成,成為人生的贏家。可是,真正能夠事業方面發展得非常好的孩子,並不是分數高的,而是經常做這三件事的!第一,對父母長輩恭敬有禮!能夠在冬天時,幫助父母不受寒冷的侵擾,在夏天想辦法讓父母過得涼過一些。在早晚都跟父母問候。剛知道一句話的時候,會覺得這樣多的禮節,現在的孩子能做得到嗎?後來才明白,真正從小做到恭敬父母和長輩,對孩子的好處太大了!
  • 父母做到這3點,就能和孩子輕鬆做朋友
    稍微出點錯誤,就會對他們一頓訓斥或者乾脆直接懲罰。粗暴的解決方式卻讓我們和孩子之間越來越遠,總是和我們對著幹。,跟孩子做朋友的家長都會做下面的三點: 首先,在孩子犯錯時,我們家長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態。這個時候父母不能一味的責怪孩子,而是從自身先找尋原因。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就會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自然也會出現很多行為問題。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需要,他們會變得有安全感。面對父母的建議也會努力接受。
  • 做「淡定」父母,才能讓孩子成為跑贏人生馬拉松的真正贏家
    下午接到姐姐的電話,大約聊了一個多小時,談話內容基本都是她和女兒的戰爭,她要讓孩子假期上補課班,而孩子反抗。幾乎隔段時間就能接到姐姐關於家庭教育諸如此類的訴苦電話,每次電話都能感受到她的焦慮和無奈。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父母做到這10點,孩子收穫幸福人生
    10大基本法則(據勞倫斯·斯坦伯格博士《好父母的10大基本法則》)1記住,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他!要充分參與到孩子的生活裡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這意味著你要經常重新考慮和安排到底哪些事情對你來說才是緊要的。你經常要犧牲掉想做的事情,優先做孩子需要你做的。總之,你人要在孩子那兒,心思也要在孩子那兒!
  • 班級裡喜歡「轉筆」的孩子,長大後大多是人生贏家,父母別亂擔心
    之前一位留學生在班上轉筆,甚至引來了半個班人的關注,堪稱人生贏家。 甚至還有人專門舉辦了轉筆世界盃,在全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相應的轉筆比賽。 ,只要給我一個支點,甚至能轉動地球。
  • 能做到這五點的父母,孩子就贏了一半
    身為父母的你可能體會不到你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所有的父母都是教育的載體,不同家庭文化培養出來的孩子,氣質都有所差異。合格的父母們應該如何科學育兒呢? 忙碌的工作經常會使父母疏於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也知道這樣帶來的危害,但仍然用一句話「我工作忙呀」來躲避這個問題!
  • 孩子長大了就不喜歡和父母說話了?做到這點就能改變
    孩子小的時候往往喜歡黏著父母,好像有問不完的問題、有說不完的話。但是當小朋友長成少年,慢慢成年,留給父母的似乎常常是漸行漸遠的背影。所以即便有時候他做不到,也並不是因為他不知道。所以,這些信息對他來說屬於無用信息,這時候您單純地反覆和他說無用信息,他自然感受不到快樂。更重要的是,通常當人們清楚知道該如何做但沒做到時,內心會產生羞恥感。他當然知道要注意身體、要早睡、少喝酒……但迫於工作壓力等原因無法做到,他的內心本身已經對此有愧疚,此時,您的好心叮嚀對他的情緒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自然容易不耐煩。
  • 做到這三點,普通父母也能養出自信滿滿的孩子
    1,自信應該是一種信仰有的父母會說,「我家孩子普通的很,差不多就行了」,這想法不僅給了孩子不好的暗示,也讓父母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自尊自信是一個人成長金字塔的塔底,是一切的基礎。自信是必須的事,無條件的事。
  • 蜜糖心理:從拜登身上學會這8點,你和孩子也能成為人生贏家!
    明智的家長會思考:從拜登身上我可以學到什麼,教給我的孩子?蜜糖心理:今天就來談談,從拜登身上學會這8點,你和孩子也會成為人生贏家!01 在父母的支持下,學會堅韌的品格拜登從小患有口吃,他連自己的名字都念不清楚。經常有小朋友跟在後面學他說話。
  • 父母做到這四點,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教育孩子,拼的就是父母
    一、能在白日做完的工作儘量不要帶回家如果晚上加班就要犧牲陪孩子的時刻,不只錯過家長教育的最佳時期,也使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變得疏遠。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愛他了,這便是許多孩子出現成長問題的根源。二、無論如何周末抽出一天不加班工作是死的,人是活的,只需你願意,就肯定能留出一天時刻來陪孩子。周末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日子,能夠和父母去海洋館,去遊樂場。這樣,到了周一,孩子就能高興地講和父母一同玩的事情。
  • 寧海中學的趙啟琛:有「逆襲」能力的孩子,才是潛在的人生贏家
    因為它能讓孩子不因失敗喪氣,反倒越挫越勇,帶領他從低谷登上高峰。從此,他沒再碰過遊戲,每晚10點放學後,張杰還要到自習室學習2小時,從不缺席。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績進步越來越大,在班上也能排到前幾名。高考考出優異的成績,被國內外幾所名校錄取。
  • 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
    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面對黏人的孩子 家庭中做好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提前做了心理預設,這個經驗我也傳授給了身邊很多父母,首先我們要明確孩子入園的時間,不要突然興起準備送園,然後兵荒馬亂一通送,又是分離焦慮,又是入園生病,一件接一件的「迎難而上」。
  • 有興趣愛好的孩子,才是人生贏家
    剛看新聞標題時挺震驚的,這麼小的孩子她是怎麼做到的呢?原來她從一歲多起就在家隨長輩學習繪畫,在4歲時看到別人辦畫展後內心萌發了個小願望,希望能辦自己的畫展。5年來,每天堅持6小時的繪畫訓練,至今已創作幾千幅作品。如今她還希望未來會辦更大的畫展。
  • 父母做到這20點,會讓孩子一生走運哦
    ,都要暫時相信孩子能實現這個夢想,母親不斷鼓勵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就會被成長的好運氣包圍。通過旅行孩子能培養自立能力、忍耐力和挑戰精神。但是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走他們的人生路。告訴孩子,人生是獨自決定的。,在廣闊的世界成長的過程就能抓住最好運氣。
  • 心理學: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都做到這三點,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許多心理學家分析指出,孩子的安全感能得到滿足,對以後的人生之路有著積極作用,出社會能輕鬆的應對外界等其它因素的事情,勇敢的去面對各種大大小小的困難。孩子安全感的在於小時候形成,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兒童心理學家指出,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都做到了這三點:一、面對孩子的提問及時回復自己的需求與建議如對方能及時的回答,內心就會感到的被尊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建議與需求能得到他人的回覆,孩子亦是如此。
  • 超級演說家冠軍:如何擺脫鹹魚現狀:做人生贏家?
    ,《超級演說家》冠軍:如何擺脫鹹魚現狀,做人生贏家?她剛把問題說完,學霸就來了一句:這道題老師講過。她一下自卑起來,不敢問了。不服氣的她獨自跑到學校圖書館,借閱了所有關於學習方法的書。把有用的部分一句一句的摘抄下來,抄了一整本。她說,別人是人,我也是人。別人能做到,我也能。
  • 哈佛研究:長大後混得好的孩子,從小父母都捨得讓他們做這件事
    文|啞鈴媽媽那些號稱是「別人家的孩子」,個個有出息、混得好,那些「人生贏家」擁有哪些魔力可以讓人成才?結果證明:不管是貧困、還是寶貴的孩子們,都有可能成為「人生贏家」,他們在童年的共性是-做家務。家務讓孩子可以明白,個人努力可以讓自己的小家變得更好。家務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同理心,明白父母的不容易。家務讓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點滴事情,只要真誠與用心,都可以感受到愛與被愛。所以說,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人生贏家」,有效的方式便是:讓孩子體驗家務。那父母如何合理的讓孩子做家務,並且能努力地去做好家務呢?
  • 父母為什麼經常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做到3點,父母能掌控情緒
    朋友跟我說,今天她又向孩子發火了,本來不大的一件事,就是孩子做作業慢了點,她說了孩子幾句,孩子頂了一下嘴,她就像瘋了一樣把孩子的作業扔到了地上,孩子當時就嚇哭了。朋友很後悔,自己為什麼經常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自己總衝孩子發火,發火完了又後悔。
  • 喜歡「轉筆」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人生贏家,父母別杞人憂天
    對於孩子轉筆的習慣,父母總是很擔憂,認為孩子將心思都用在了轉筆身上,會影響學習成績,長大後沒出息,但事實真的像父母所想的那樣麼。其實還真不一定,喜歡「轉筆」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人生贏家,父母別盲目糾正,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