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與合成器官,肝臟功能下降的時候,會導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3大營養物質,以及微量元素、維生素等代謝異常。那麼,在肝臟健康受影響的時候,飲食與肝功能是如何互動的?需要通過哪些飲食調理來促進肝功能的維護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隨著人體生理研究的深入,學界對飲食與肝功能的互動關係,已經有了雙向思維。過去,比較注重肝功能下降對營養狀況的負面影響。近些年的研究結果,則發現飲食因素,對維持肝臟穩態方面也有著重要作用。這些看法的基礎是,生物體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生物鐘系統。生物鐘是由中樞生物鐘和外周生物鐘組成。中樞生物鐘由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調節;外周生物鐘,則存在於所有的器官和組織細胞中。
肝臟的生物鐘系統調節生物素的吸收、攝取、分布、代謝、清除;肝臟生物鐘節律紊亂,可加速脂肪肝、膽汁淤積、肝炎、肝硬化等發展;食物信號可以調節肝臟生物鐘,營養物質是有效的調節劑,比如,飲食引起的胰島素水平波動,會重置肝臟生物鐘,胃酸分泌調節肽是重要激活因子。此外,長時間禁食、咖啡因、過多的膽固醇、高鹽飲食等,也會引起肝臟生物鐘的波動。因此,注重飲食調理是維護肝功能的重要措施。
脂肪肝,是影響肝功能的常見因素,這種肝細胞內的脂肪沉積,可以引起肝炎和進展性肝纖維化,導致肝硬化等肝病發生。脂肪肝的發生,有酒精因素,也有不合理的膳食結構、久坐少動、遺傳易感性等因素。預防脂肪肝的發生,主要措施是增加高纖維食物、複合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攝入,幫助機體獲得飽腹感並提供持續的能量供給。
預防脂肪肝,還可以選擇特定的食物。第1種是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可以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主要品種包括鮭魚、沙丁魚、核桃、亞麻籽等;第2種是咖啡,咖啡中的綠原酸,可以抗氧化、抗炎;第3種是西蘭花,能夠減緩肝臟中的脂肪堆積。需要減少攝入的食物包括高糖或高脂食物、飲酒類飲料、油炸食品、加工肉製品。
肝功能異常的時候,常見的症狀是黃疸,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等引起的血液膽紅素濃度升高,造成的鞏膜、皮膚等黃染,飲食在消退和預防黃疸中,起著重要作用。黃疸發生時,首先要保證水分的補充,每天應該喝水2升;其次要增加新鮮水果和蔬菜的攝入,可選擇藍莓、葡萄柚、柑橘、南瓜、橄欖、鱷梨、西紅柿、胡蘿蔔、花椰菜、西蘭花等;此外,還需要增加全穀類食物的比例,並增加堅果、豆類等攝入。黃疸發生時,儘量避免攝入酒精類飲料、精製碳水化合物、深加工類食物,減少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攝入。
肝臟功能受到嚴重影響,肝臟發生纖維化,形成肝硬化時,飲食調理首先要補充優質蛋白質,同時,保證足夠的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的攝入,以維持肝臟的代謝功能。蛋白質的來源可通過乳製品,以及乳清蛋白和豆腐、大豆等植物蛋白等補充。飲食宜清淡、細軟、易消化、無刺激,進食宜少量多餐。同時禁止攝入高脂肪食物,減少鹽及糖的攝入,還要戒菸戒酒,避免進食海鮮類及辛辣食物。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