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轉變思維觀念,順勢而為,翻身逆襲的路就在腳下

2020-12-11 祁華勝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間的愛情故事,通過一系列的商業活動案例給我們展現出來每一個階層想要實現階層躍遷的路徑只有一個,飢餓遊戲繼續,只有往上爬,才有機會過得更辛福。

都說三觀不合,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受到自己教育的影響,家庭環境的影響,還有自己脾氣秉性,性格愛好的影響,每個人要成為的那個人,可以是一個人設,也可以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道理就是讓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知己」,而自己也是自己唯一的敵人,顯而易見,躍遷首先是從自己開始的,因為堡壘通常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丁元英讓我們反思的得救之道,得道,甚至是扶貧,產業扶貧、精準扶貧背後的邏輯,就是讓我們自己動起來,因為主體結構不運動、不聯繫、不發展,外界因素再多,也改變不了現狀。

窮是客觀實際,也是歷史遺留問題,有生產力方面的問題,有生產制度上的缺失,也有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上的問題,修正我們觀念中對於適應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文化、觀念、以及生存哲學。

小農意識,自給自足,甚至是吃大戶等靠要的心理已經不適合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了,國家不是封建社會的國家,社會也不是那個時代的社會。

我們生活在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我們國家從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時,我們經濟發展方式,以及產業結構優化,甚至是意識形態方面建立的文化自信,讓經濟、文化、軟著陸成為核心需求。

為什麼窮人還是那麼多,不是社會不好,也不是經濟不好,而是參與者並沒有參與到自由市場競爭交易的體制裡來,我們雖然生活在現代讀書,我們的思想,生活方式,乃至生存觀念還停在上個世紀,這就是落後。

如何塑造自己的靈魂,如何重新架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需要我們重新認識這個社會,這個經濟,丁元英用上帝視角告訴我們,生存就是不擇手段,這屬於鬥爭哲學,讓道德和文化走開。

人的覺悟如何提高,見自己、見他人、見眾生,那麼就要去和別人社交,和別人聯繫,和別人合作,一起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市場的蛋糕是多大,取決於我們眾人拾柴火焰高,想要分到更多的利益,那麼就不能想著破壞性開採市場資源,開採身體資源,而是想辦法把蛋糕做大。

覺悟這個東西並不是思想境界的提升,而是全方位的提升,三位一體,自己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言必信 行必果。只有經歷過現實考驗過的智慧才是智慧,沒有通過實踐反饋的那叫道理。

只要方向確定後,剩下的交給努力和時間,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不擇手段是戰爭的套路,商業競爭是沒有硝煙的戰鬥,自由市場的競爭也是不講道德的,只不過我們要有最起碼的道德和良知,傷天害理,損人利己的事情是不能幹的,至於遊走在鋼絲繩邊緣和鑽制度漏洞,這些都是最普通的競爭方式。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狼性法則同樣適應人類社會。

當下的生活中,我們必須提升自己的變現方式和獲利的渠道,靠銷售勞動力和血汗的模式已經不足以讓我們有核心競爭力。

智慧時代的來臨,生產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勞動力可以換錢,創意、智慧財產權、專利、人際關係、以及其他無形資源也可以交換和置換。

任何時代的財富累積方式都一樣,開源節流,開源就是把錢放到資本市場,讓驢打滾,節流不是省,節儉,而是好鋼用在刀刃上,該用的時候一份不少,不該用的一分不花,喬家大院不允許自家子弟喝花酒和碰戲子,就是這個道理。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任何時代都不落伍,甚至還有新的意義賦予他,傳承的東西也是很科學的方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同樣都是文明,都是對於我們繼往開來,開拓創新最好的潤滑劑。

「致富」分為兩個層面,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所有的財富是社會的,個人對於財富的意義,不在於佔有和控制,只有市井文化的守財奴才會讓錢放在家裡「生兒子」,絕大部分的富人,都通過財富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賦予特殊的意義。

資本的原始積累部分,四步法,開源節流,風控和投資,儲蓄只是理財的一種形式,還有基金定投、股票、期貨、保險和其他文化產品和衍生產品。

精神層次的積累就是思考、理性、智慧和般若,我們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即使賺到了,也會通過其他方式虧損掉。

見路不走,非讀懂不能理解,不是沒有路,而是看見的路,想要走成的概率和自己走自己路的概率相差無幾,事物發展的條件和要素都在變,主體也在變,我們無法複製父母的成功,我們只能書寫自己的傳奇。

學習逆襲人生必須掌握這幾個概念,複利、時間價值,無形資產,我們作為一個人,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勇氣和魄力,甚至我們對待人世間的真善美都是一種財富,我們就是最大的IP,傾國傾城,芳華絕代,豔與天齊。

齊天大聖就是一種氣量,一種胸徑,一種生存哲學和生存智慧,有什麼不可以戰的,什麼都可以爭取,在於我們是否有改變自己的勇氣,天地都為之瘋狂。

窮人想要變富的障礙:

第一、自我認知(目光短淺,坐井觀天)

第二、所處的環境,人和物對於財富和精神文明認知的局限。(多大的池塘養多大的鱉)

第三、已經形成的傳統文化觀念,生存觀念、文化觀念和道德觀念)

第四、窮人好面子,總在虛偽和自私的自我「編制」的謊言裡面沉淪,不願面對現實。

相關焦點

  • 天道:身處逆境時想要翻身,不妨試一下這3種思維,或許能逆襲
    天道:身處逆境時想要翻身,不妨試一下這3種思維,或許能逆襲1.逆向思維和普通人的思維模式不同的是,這類思維喜歡反大眾化思考,我們稱之為逆向思維。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在面臨巨大的困境的時候,他們第一個考慮的就是是不是自己本身就出現了問題,然後找其原因,最後找出解決方法,而不是抱怨。丁元英的智慧源自於他的思維方式,我們稱這種思維方式為「天道思維」,如果你也想領略「天道思維」的厲害,那你可以先從《天道》這部電視劇開始入手。
  • 天道思維:窮人想要翻身,只要改掉這三個習慣,就是逆襲的開始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窮在了思維上,窮在了認知上。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認知,去改變自己的狀態。窮人想要翻身,只要改掉這三個思維習慣,那就是你逆襲成功的開始。在《天道》這部電視劇中,馮葉劉三人得知被起訴,要求索賠巨額賠償金的時候。三個人都在抱怨,都在描述這件事有多麼可怕,都在想著怎麼去逃避!卻沒有人想著怎麼去解決問題,去抓住問題的核心。
  • 《天道》:高人的思維模式是如何練就的?丁元英就是最好的示範
    我能帶給你的是,思維上,眼界,格局上的轉變,甚至可以讓一個充滿債務的人,能夠最後逆襲,我為什麼敢說這個話,因為之前我就存在這種狀況,不斷破產,不斷翻身,發言權還是有的。我親眼看到有很多人一夜之間賺幾千萬的事情,在我做過的行業幾年前非常常見,但是最快速度還清千萬負債的事情,是頭一次聽到。
  • 《天道》什麼才是真正正確的價值觀?丁元英如是說
    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讓思維觀念中落後,以及不相適應的部分得到改正,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一定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我們經濟發展,文化發展,有歷史遺留問題,但我們依然需要契而不捨得改變現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 【觀復學堂】鹹魚如何翻身逆襲
    認知是一個維度(世界觀),心理心態是另一個維度(價值觀人生觀),一個起點位置偏低的人想翻身。第一步難在認知思維,這一關篩去七成,過了這一關還有心理感受和心態,這個詞聽起來都懂、能真的過了那個關口很不容易,大多數人終生無法破圈,擠入上一層位置,主要是在心理上承受和突破不了,就像村裡富人在村裡可以做大爺,但一到城裡上家或有貴人關係的群體又會在精神上做「小弟」,自己就受不了,覺得自己在村裡多爽,小富即安挺好。
  • 心理問題需要轉變思維模式
    心理問題最開始是由於對過去的陳芝麻,爛穀子的小錯誤,小遺憾念念不忘,時時糾結,時時關注,把這些已過去的傷害在心裡不斷的強化,放大,痛苦,自責惡性循環,致使當下的思維空間內全是煩惱和痛苦的事。本來我們腳下的路是用腳走出來的,這一刻我們卻用頭腦在走,就被這些負能量固化的死死的,由於處在巨大的負面情緒能量的痛苦當中,所以對未來的構建也是負面和悲觀的,當你發現自己出現負面情緒時,要及時調整,不糾結,不理會,調整好心態去做正面情緒的事。​轉變那個導致你心理問題的錯誤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通過改變內心世界,全神貫注把握當下,走出真實的每一步,獲得健康,快樂的每一天!
  • 天道:肖亞文從小白領到女總裁的逆襲,給小人物們上了精彩的一課
    在《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是一個擁有超乎常人思維的牛人,他不僅在經商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在生活中也擁有自己的大智慧。丁元英創立的「私募基金」在一年時間把兩億資本翻了一倍,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丁元英的智慧值得每一個經商的人學習,模仿。
  • 林格:教育觀念的轉變,實質是思維方式的轉變
    而所謂轉變教育觀念,實質就是轉變思維方式,形成正確的認識論。對於教育,更是如此。結合我之前在國務院體改辦工作期間接受的有關訓練,例舉幾個讓我受益的關鍵思維方式,也為我把脈診斷學校或者區域的教育整體改進提供了極大的支持:01、戰略性思維(1)戰略,不是研究將來要做什麼,而是研究現在做什麼才有將來。
  • 《天道》窮人和富人思維方式為什麼不一樣
    窮人喜歡把物質生活過得充裕,因為這樣他更有面子,在電視劇《天道》劉冰就是這樣的人,開著韓楚風輸給丁元英的寶馬,印著劉主任的名片,穿著西裝革履,皮鞋鋥亮,油頭粉面,有點沐猴而冠。東施效顰,他以為他生活的圈子和人脈是他的財富,實際上空中樓閣。
  • 《天道》天道思維之「社會達爾文主義進化論」優勝劣汰,勝者為王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如何順勢而為,如何因勢利導,如何將天道思維應用到生活的細節中,天道思維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那麼社會達爾文主義進化論是不是一種特殊立場下的規律。在豆豆的另一篇長篇小說《背叛》由巍子和許晴扮演,宋一坤和夏英傑在面對生活、世俗、貧窮背後做出的選擇。
  • 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 王志文「天道」:想要走出困境,必須掌握這兩個能力,才能翻身!
    二、改變傳統思維我有個朋友,就叫他李哥吧,曾經做著傳統的生意,可是最後還是做到了破產的地步,屢次破產又屢次的東山再起,之後經過一位高人的指點,讓李哥看【天道】,最後李哥看了天道之後領悟了高人思維。於是李哥開始逆襲,準備在網際網路大幹一番,運用天道高人的【3T思維】在網際網路布局,最後賺到的錢每月月入十幾萬。所以,各位朋友改變吧,改變自己的思維吧,有了強大的思維模式,無論你遇到什麼困境,也會使用思維來化解,這是一種強大的能力!
  • 《天道》:若你窮的親戚都看不起,衝破這4道障礙,讓你成功逆襲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太累了,很多人不堪生活重負,為金錢彎下了腰。那麼,生活在社會較低階層的人應如何跨越階級,爬出井底呢?一、衝破「無知」的障礙劇中,丁元英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兄弟,也都是很普通的老百姓。因此,底層人的逆襲,也要學會拒絕平庸,從全新方面思考問題,掌握大局。三、衝破「弱者生存」的觀念。
  • 《天道》裡的大道理:用「見路不走」解讀丁元英的「天道思維」
    葉子農想了想,說那我就送你四個字吧:見路不走。「見路不走」這羅家明用超過50萬換來的四個字,在我看來正是對丁元英「天道思維」的解讀。佛論中常常以經解經,那麼我就以書解書,一脈相承。見路不走,就是有什麼條件辦什麼事,不拘泥於套路,也不拘泥於非要不套路,依據事實怎樣有效就怎樣來,往大裡說,這就是「實事求是。」其實《天道》中,芮小丹最後在思考丁元英為什麼能戰勝樂聖集團的時,也提到了實事求是,可能沒多少人注意這四個字。
  • 《天道》文化自信是天道思維的核心,創新才是文化轉變的源泉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歷史的國家,傳統文化在塑造集體人格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所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就成為解決文化的唯一出路,而構成這個文化主題意識就是外儒內法,崇尚皇權、神權、相權、兵權為主導的強勢文化,以及崇尚三綱五常,君父理論的仁義道德文化。
  • 傳統思想對轉變觀念的影響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傳統思想對轉變觀念的影響   上面所說的轉變觀念的困難,與傳統觀念有關。
  • 《天道》什麼是大格局,大格局的人有哪些表現和思維能力
    《天道》什麼是大格局,大格局的人有哪些表現和思維能力。格局的大小是眼睛看不到的東西。格局這一詞,起先是說房子大小,以及主臥、次臥空間相對位置以及我們主觀對於自身以及環境周邊的一種看法,一種無形的磁場,而房子格局的好壞,對居住人的健康、心理、以及生活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 天道:怎樣才能看透事物背後的本質?不妨學學丁元英的2點秘訣
    丁元英第一次和韓楚風在酒店談論民族傳統文化,第一次和芮小丹吃火鍋探討文化屬性,以及後面發生的格律詩逆襲樂聖公司的事件,充分的反應了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的差別。丁元英解釋說:弱勢文化是一種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有人為什麼窮?
  • 反固態思維:液態社會已到來,我們腳下沒有一片固定的土地
    所以,人類社會尊重傳統,人們的行為方式、思想觀念、社會制度等等,都是固態的,宛如磐石。而如今,科技和經濟使全球化日趨發展,這讓原有的如磐石般的固態社會形態,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發生著改變,磐石變得鬆動,碎裂成越來越細小的石塊,甚至細沙。我們腳下不在是不變的磐石,而是瞬息萬變的流沙。
  • 開學季,只有轉變家長的觀念,才能讓孩子的學習逆襲!
    8月30日,阿里巴巴合伙人、馬雲公益基金會創辦人馬雲,走進他所創辦的雲谷學校,為雲谷家長們上了「開學第一課」。馬雲認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山區學校生源差,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相對不重視,這就更要加強父母的學習,轉變家庭教育的觀念。要認識到家庭教育不是給孩子吃穿,給孩子錢就行的事,家庭教育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耳濡目染,需要父母的身體力行,榜樣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