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擬結合疫情防治要求,在課程教材中強化災難防護教育

2020-09-09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王俊

9月7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949號(教育類051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經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管理部答覆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關於加強兒童災難教育的提案》的具體內容。

上述由教育部成文於8月21日的《答覆》稱,應對各種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未成年人是重點保護對象。教育部對兒童災難教育高度重視,將其融入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科學等課程之中。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設立「增強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課程目標,有關課程標準分學段系統安排「安全運動以及日常生活中有關安全避險的知識與方法」學習內容。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小學1-2年級學生「熟悉一些簡單的緊急救助方法,如發生緊急情況時,會撥打求助電話等」;小學3-4年級學生「在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發生時聽從教師指揮,並做出安全的行動」;小學5-6年級學生「初步掌握運動損傷及常見意外傷害的預防和簡易處理方法」;初中7-9年級學生「懂得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發生時主動規避危險的知識和方法等」。《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要求學生「掌握並運用安全避險的知識和方法,如擁擠、暴恐事件等緊急情況下的避險和急救常識;提高在社會交往中的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道德與法治、科學等課程中也安排了相關教育內容。如小學1-2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要求學生「了解當地多發的自然災害的有關知識,知道在緊急情況下的逃生或救助辦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小學3-6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學生「從防火、防盜、防觸電、防中毒、防溺水、防雷電等方面,查找有關安全的小常識和發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識競賽、設置情境等方式,學習、演練自救自護方法」等。初中生物學課程設立「健康地生活」主題,要求學生學習有關傳染性疾病、免疫系統等知識,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能減少傷害或挽救生命。

《答覆》介紹稱,教育部先後印發了《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國辦發〔2007〕9號)《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體藝〔2008〕12號)《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教基一廳〔2014〕2號),每年暑期前還印發《關於做好中小學幼兒園學生暑期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責任主體,推動各地和學校採取豐富多樣的方式開展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及家長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此外,還組織遴選了山東防震減災科普館、江蘇民防教育體驗館等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引導中小學生開展應急安全教育體驗。各地結合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5·12」防災減災日、「11·9」消防日、「12·2」全國安全交通日等,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安全教育、災難防護教育活動。

另外,教育部在《答覆》中還指出,「目前,教育部正在組織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工作,擬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要求,委託有關專業機構研製中小學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課程教材指南,並開發有關教學資源,進一步在課程教材中強化災難防護教育。」

責任編輯:鍾煜豪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擬結合新冠疫情防治要求,在課程教材中強化災難防護教育
    9月7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949號(教育類051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經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管理部答覆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關於加強兒童災難教育的提案》的具體內容。
  • 教育部:擬結合新冠疫情防治要求,在課程教材中強化災難防護教育
    9月7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949號(教育類051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經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管理部答覆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關於加強兒童災難教育的提案》的具體內容。上述由教育部成文於8月21日的《答覆》稱,應對各種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未成年人是重點保護對象。
  • 中小學課程教材將進一步強化災難防護教育
    針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加強兒童災難教育的提案》,教育部經商國家衛健委、應急管理部,已於近日予以答覆。9月7日,教育部官網公布了《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949號(教育類051號)提案答覆的函》(簡稱《答覆》)。
  • 在課程教材中強化災難防護教育!你覺得有必要嗎?
    9月7日,教育部發布的《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949號(教育類051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經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管理部答覆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關於加強兒童災難教育的提案》的具體內容。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實驗區紅色教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11月17日至18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實驗區紅色教育現場會在山東省臨沂市舉行。會議旨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黨和國家關於革命文化傳承的相關要求,進一步深化紅色教育內容,拓展紅色教育方式,讓紅色教育更具時代性、實踐性、創新性和引領性。
  • 早報:預計2025中國職業在線教育市場將達到2697億元
    慧聰•希沃教育今日早報,2020年9月10日,星期四,農曆七月二十三【教育政策】* 教育部:擬結合疫情防治要求,在課程教材中強化災難防護教育。【教育市場】*數據顯示,中國職業在線教育市場發展空間將繼續上升,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697億元左右。*據了解,K12在線教育的消費主力軍目前依舊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人群佔比77%;其他城市總計僅為23%。
  • 人大代表建議中小學語文政治等課程增加新冠疫情內容,教育部答覆
    10月28日,教育部通過官網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2749號建議的答覆》。對於人大代表提出「在中小學語文、政治、歷史課程中增加新冠疫情相關內容」,教育部稱,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教育部重視防疫抗疫相關內容進課程教材工作,及時組織力量研究部署融入安排。
  • 災難防護教育放入中小學課程教材,對未成年的保護,越早越好
    因此,對於生活中的意外和災難,他們幼嫩的時期難以懂得。那麼做好全方位的教育,任重道遠。所以,不少人建議加強中小學生災難教育,還有人提出,「災難教育應成為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此,不少家長和老師積極響應,畢竟這些措施都是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災難防護能力。
  • 在疫情中為兒童構建人生大課程
    實驗小學抓住時機,構建「疫情課程」,尋找最佳路徑,把貫徹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落到實處。學校第一時間進行工作部署,第一時間啟動「疫情課程」建設,第一時間組織教師圍繞「國家課程」與「疫情防控知識」自主開發網絡課程。
  • ——課程教材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青年幹部主題教育活動
    課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張國華同志出席會議並做專題輔導報告,在疫情期間取得突出工作成績的兩位青年幹部結合工作進行會議分享交流,年輕幹部理論學習小組成員代表參加會議並暢談心得感悟。強調要加強青年幹部工作機制建設,將聯繫服務青年的優良傳統制度化常態化,了解青年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關心關愛青年、教育引導青年,做好青年的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  隨後,在疫情期間取得突出工作成績的兩位青年代表進行會議交流。黨支部青年委員、評價處處長、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中心主任張珊珊同志結合近期教育部剛剛發布的《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工作分享了所思所想、所獲所悟。
  • 華東交大:疫情當「教材」 讓課程思政更鮮活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甘甜 通訊員 黃曉鶴 張欣苑)先繪製旗面、再繪製五角星、然後填充顏色,這堂製圖課,同學們格外專注,在線跟著老師一步步地認真完成作品。
  • 學校教育,應強化學生的衛生健康素養
    審視當前國民衛生健康素養、優化各級各類學校普及衛生醫學教育,實乃題中應有之義。今天,我們刊發此版,希望對學校衛生健康教育教學,對家校合作提升廣大師生相關意識和能力,有所提醒和推動。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著我們的生活。在熱切關注疫情及其防治的同時,冷靜思考我們教育領域應該做出的應對,強化學校對於學生的衛生健康素養教育,實在別具價值和特殊意義。
  • 【教育資訊】擬入選「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數量排行...
    【教育資訊】擬入選「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數量排行榜;教育部: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將來也要考籃球、足球教練證 2020-12-23 | 來源:綜合
  • 2020年將落實這些「教育改革」,涉及教材、課程、中高考!
    然而,2020年對於國內的整個教育體系而言,同樣也將會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諸多重大「教育改革」將會在2020年落地實施!教材「改革」:全國中小學將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2020年最有長遠意義和深遠影響的「教育改革」,就是教育對全國中小學的教材「改革」!
  • 教育部擬將中醫藥課程列為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和畢業實習內容
    同時,建設一批中醫藥類精品課程,使臨床醫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中醫知識、加深中醫理解和建立中醫思維,為從事中西醫結合的臨床和研究奠定基礎。  教育部稱,目前醫學院校中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絕大多數設置了「中醫學」必修課程,在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的一大特色。
  • 教育部遴選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區和示範校
    中新網7月17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近日,教育部組織開展了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和示範校(以下簡稱示範區和示範校)遴選工作,經各地推薦和專家審核,確定了一批示範區和示範校。教育部要求,示範校要積極開展新課程培訓基地學校建設,通過校長教師掛職交流或跟崗學習等方式,加大對薄弱高中和農村學校的對口幫扶力度。示範區也要建立相應的對口幫扶機制,加強對貧困地區的幫扶。
  • 疫情變「教材」,大學不同專業老師如何講疫情?
    在老師們眼裡,疫情可以教會學生什麼?來看南方醫科大學的強大課程——記者從南方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充分發揮醫學教育和教育技術優勢,從2月中旬開始系統籌劃以網絡為基礎的混合式教學。廣大教師積極研究疫情,把疫情變成「教材」,在特殊時刻,共同譜寫生命教育、科學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之歌。早在2月初,該校公共衛生學院就發揮學科優勢,學院首席教授鄒飛、心理系趙靜波教授分別錄製了《同心同德抗擊疫情》《隨時隨地安頓身心》講座,學校還安排了《醫學倫理學》《醫學經典導讀》2門慕課學習,面向全體學生,武裝自己、保護家人、抗擊疫情。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共抗疫情、愛國力行」主題宣傳教育和網絡...
    一、重點內容以「共抗疫情、愛國力行」為主題,圍繞疫情防控這一重點,結合「青春告白祖國」系列工作,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為抓手,在教育系統廣大幹部師生中開展廣泛深入持久的愛國主義教育,主要聚焦以下內容。1.充分體現教育系統抗擊疫情的擔當作為。
  • 瞭望 | 教育能從疫情應對中收穫什麼
    如何推動學校教育與校外培訓融合發展?如何優化協調德智體美勞?如何實現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良性互動?文 | 狄濤盼望已久的全面復學消息終於傳來——8月20日,教育部明確「全面恢復教育教學秩序」。這是教育經歷疫情淬鍊以來第一次全面重啟。
  • 教育部:將增設中醫疫病課程 強化中醫藥防疫人才培養
    《意見》對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教育作出整體部署,明確提出完善中醫藥學科體系,強化中醫基礎類、經典類、疫病防治類學科的建設,增設中醫疫病相關課程等具體舉措,強化中醫藥防疫人才的培養。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