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詩歌創作最忌諱用重複字。一首詞作中,詞人總是儘量避免重複使用某一個字或者某一個詞語。如果實在避免不了,也會儘量選用一些意思相近的字或者詞語來代替:如用嬋娟,銀鉤,玉盤,素娥,金輪等等來代指月亮;用長娥,春黛,遠山,翠羽來形容女子的眉毛等。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避免重複,二是通過這些詞語來給詞作增加一種特定的美感,營造一種獨有的藝術氛圍。多數詞作中,很少有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在一首詞作中重複使用的情況。可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聲聲慢》卻大膽新奇,不僅用了重複字,而且在詞作一開頭還連用了7個重複字。
然而,這7個重複字的使用不僅不嫌囉嗦,還是全詞的精華所在,受到後世很多詞論家的激賞。記得在讀大學的時候,僅這7個重複字,給我們上詩詞鑑賞課的教授足足講了兩節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7個字到底有何妙處!
聲聲慢 李清照(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名篇之一。當時的她,丈夫趙去世,國破家亡,連心愛的文物也丟失殆盡。與她早年的作品相比,這首詞作中的愁緒已經是沉重的不能再沉重了,是一種死別之痛,永恆之痛。在這首詞裡,個人遭遇與家國興亡交織在一起,感人至深。
詞作開頭的三句用7個疊詞構成,不僅不嫌囉嗦,反而非常的自然妥帖,有層次,有深淺,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了詞人心中複雜難言的情緒。「尋尋覓覓」,一開頭這4個字,似乎非常莫名其妙,讓人難以理解,但是仔細思索後就會發現,這反映了詞人此時如有所失的一種精神狀態:什麼也沒沒了,家沒了,人沒了,國沒了,似乎詞現在只剩下回憶了。可是回憶也會漸漸模糊的。
於是,詞人想要努力尋找一些東西。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了?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美好時光,還可能是她與丈夫積攢了大半生的心愛的文物或者別的什麼。但是現在,它們都隨著北宋的滅亡消失了,就好像它們從來就不曾存在過一樣,所以詞人就能產生了一種要「尋尋覓覓」的心情來。
僅此一詞,就把李清照因為國家滅亡而不得流離失所,孤身一人四處漂泊。由與丈夫也去世了,這些痛苦她不得不一個人承受。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痛苦慢慢似乎在慢慢變淡,但是它們留在心底的悲哀卻逐日加深。
詞人孤寂的歲月中忍耐著,無所寄託,若有所失,逐漸老去。她想要抓住一點什麼,結果卻什麼也沒有抓住,內心反而更加空虛。於是,詞人如夢初醒,回到現實,不禁感到「冷冷清清」。這4個字既指明了環境的悽涼,也暗示了詞人心情的悽涼。
於是,非常自然妥帖地就說出了「悽悽慘慘戚戚」6個字,沒有加任何修飾,而是對自己內心感受的一種存粹白描。這6個字雖然直抒胸臆,但是卻將外在環境和內在情感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由冷冷清清的環境描寫過渡到慘慘戚戚的心理的描寫,十分自然妥帖。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李清照該詞中7個疊字使用地巧妙,我拿另外一首類似的作品作一個比較。這首詩作就是元人喬吉的《天淨沙》「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怎麼樣,大家對比一下,能否欣賞到李清照詞作的妙處?可以說整首詞的精華全在這7個疊字。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