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的條件和情形是什麼,應當逮捕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2020-12-12 法妞問答

逮捕是刑法上的強制措施之一,公安機關可以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進行逮捕,但必須要符合逮捕的條件才可以,如不符合相關條件是構不成逮捕的條件。那麼逮捕的條件和情形是什麼,應當逮捕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網友諮詢:

逮捕的條件和情形是什麼,應當逮捕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浙江波寧律師事務所洪鐳律師解答:

適用逮捕的情形根據《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應當逮捕的情形包括:

(1)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3)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幹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4)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5)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6)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其中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點擊下方小程序,直接諮詢法律問題】

浙江波寧律師事務所洪鐳律師解析:

檢察院批捕後,公安機關繼續刑事偵查。

1、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複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2、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併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3、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複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4、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5、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6、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一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

相關焦點

  • 逮捕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麼,逮捕和刑事拘留有哪些區別?
    那麼逮捕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麼,逮捕和刑事拘留有哪些區別?  網友諮詢:  逮捕和刑事拘留的區別是什麼,逮捕和刑事拘留有哪些區別?  從實質要件上看,拘留與逮捕的條件差不太多,只是在程序上,拘留是由公安機關將需要逮捕的現行犯或者犯罪嫌疑人當即暫時剝奪人身自由。而逮捕需要經過檢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決定,公安機關才能執行。
  • 2020符合什麼條件需要逮捕?只要犯罪就會被逮捕嗎?
    【導讀】:如果犯罪嫌疑人實施了犯罪行為,經過公安機關的偵查之後,符合一定的條件可以予以逮捕。那麼,您知道法定逮捕條件是什麼以及不批准逮捕的條件有哪些嗎?大家跟著華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一、2020年法定逮捕條件是什麼?
  • 細化逮捕條件 完善逮捕程序
    新刑事訴訟法對司法實踐中存在問題較多的必要性條件作了修改,其第79條直接列舉了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應當予以逮捕的五種情形:(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幹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 淺議刑訴法79條關於逮捕的適用條件
    同時列舉了五種情形。該條表明「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和採取其他強制措施「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這樣三個條件。然而刑訴法第69條、75條以及79條規定,對於違反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禁止性規定,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可以予以逮捕。可是司法實踐中,如果遇到一個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在刑法條文中最高刑都不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比如危險駕駛罪。
  • 法定可強制加班的情形有哪些,是什麼?
    那麼法定可強制加班的情形有哪些,是什麼?網友諮詢:法定可強制加班的情形有哪些,是什麼?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張向麗律師解答:法定可以強制加班的情形:1、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國家資產遭到嚴重威脅,需要緊急處理。
  • 法定離婚情形有哪些?何種情況下應當準許離婚?
    2、什麼情況下會判決離婚什麼情況下不會判決離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 刑事案件立案的情形有哪些,是什麼?
    那麼刑事案件立案的情形有哪些,是什麼?網友諮詢:刑事案件立案的情形有哪些,是什麼?北京市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劉賡律師解答: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及《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規定,公安機關刑事立案的條件有以下:1、有犯罪事實,即已經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刑律,構成了犯罪。
  • 都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拘留和逮捕有何區別?
    拘留和逮捕作為法庭庭審前剝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直接關係到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和公民人身自由的保護。但是其實施的條件和相關的程序又存在著小小的差異,你知道區別在哪嗎?刑事拘留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拘留的對象是現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現行犯是指正在實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證據證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緊急情形之一。
  • 拘留、逮捕的程序規定
    拘留和逮捕是司法機關對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採取限制的強制措施。目的是方便偵破案件,預防犯罪結果的發生或擴大。如此有力的強制手段,司法機關也必須在法律規定下進行適用,否則便是違法甚至構成犯罪,司法機關工作人員也會因此承擔相應責任。那麼,拘留和逮捕的具體規定有哪些呢?
  • 2017年取消的附條件逮捕制度
    依據《關於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工作中適用「附條件逮捕」的意見(試行)》中的定義為: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時,對於符合本意見規定情形的重大案件,可以依法批准(決定)逮捕,並應當對偵查機關提出捕後繼續偵查取證要求,經跟蹤審查,認為證實犯罪所欠缺的證據不能取到或取證條件已消失的,應當撤銷逮捕決定。這項工作制度,可以簡稱為「附條件逮捕」。
  • 「經驗」批准逮捕的標準是什麼?怎麼才能不逮捕?
    刑事案件中,逮捕審查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基本上決定嫌疑人在相當一段時間(半年以上)是在看守所裡待著,還是回家呼吸自由的空氣。如此重要的程序,需要我們了解法律對於逮捕程序的規定有哪些?審查標準是哪些?實踐中檢察院都是怎麼處理?
  • 明確違反取保候審規定逮捕條件
    草案明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予以逮捕的條件。    2012年修改後的刑訴法實施以來,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果。但有關部門和公眾反映,對於刑訴法個別條文的具體含義與如何適用,實踐中不同部門、地方存在理解認識不一致的情況,建議通過法律解釋進一步予以明確。    刑事訴訟法將一般逮捕條件規定為,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具有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 拘留所保釋條件有哪些,要滿足什麼條件
    我國法律規定,在法院尚未判刑之前,刑事案件的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以及辯護人可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申請保釋。因此在拘留所也是可以申請保釋的,不過此時要滿足法律規定的保釋條件才行,那麼拘留所保釋條件有哪些呢?下面四川履正律師事務所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相關知識,歡迎閱讀和交流!
  • 7日營救,請你不要逮捕他(附:不予批准逮捕申請書)
    、偶犯,具有認罪、悔罪表現,其行為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81條、《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以下簡稱《訴訟規則》)第139條規定的應當予以逮捕的情形。第88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訊問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一)對是否符合逮捕條件有疑問的;(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檢察人員當面陳述的;(三)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的。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可以詢問證人等訴訟參與人,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
  • 已經被逮捕了,還可以取保候審嗎?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一個問題,是某些人在生活中會關注的問題,有的網友就有疑問,「如果已經被逮捕了,還有可能被取保候審嗎?」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明白到底逮捕、取保候審這幾個專業的刑法名詞是什麼意思。什麼是逮捕?什麼是取保候審?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強制措施有五種,分別是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
  • 離婚法定情形有增加
    儘管如此,甲男和乙女的感情並未好轉,雙方繼續分居且不再有任何往來。時隔半年後,乙女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法庭上甲男表示不同意離婚並主動挽回,人民法院再次判決駁回乙女的離婚請求。但庭後,甲男卻沒有任何挽回婚姻的舉動。乙女心灰意冷,半年之後第三次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法庭上甲男仍是採用同樣的手段故意拖延,因此法院還是判決不離。
  • 逮捕新規定:此種情況,公安機關不再提請檢察院機關審查逮捕
    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按照證據裁判要求,全面收集、固定、審查和認定證據。堅持法定證明標準,偵查終結、提起公訴、作出有罪裁判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防止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而降低證據要求和證明標準。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但證據不足,不能認定其有罪的,依法作出撤銷案件、不起訴決定或者宣告無罪。
  • 促進輕微刑事案件依法快速辦理 6種情形 一審案件10日內審結
    省司法廳制定了《關於依法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的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明確在遵循法定程序和期限、確保辦案質量的前提下,可簡化輕微刑事案件辦理流程,縮短辦案期限。    在符合以上4個條件基礎上,《辦法》對「應當適用」的6種情形和「優先適用」的5種情形作出了具體規定。
  • 分層設計涉罪未成年人案件逮捕標準
    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避免交叉感染,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是當前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共識和通行的做法。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專章規定了特別訴訟程序,並要求「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嚴格限制適用逮捕措施」,充分體現了對犯罪未成年人「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刑事政策,符合少年司法的發展潮流。
  • 刑訴法修正草案規定逮捕後應24小時內通知家屬
    中新網3月8日電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今日介紹,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刪去了逮捕後有礙偵查不通知家屬的例外情形,明確規定,採取逮捕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措施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逮捕或者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