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著老人和兒童。農村土地資源有浪費情況,儘管沒有撂荒,很多人都不願意種植糧食,隨便在耕地上栽些樹木就不管不問了。過去農村雞鴨成群、豬羊滿圈,現在卻沒有了蹤影,這讓大家很是憂心。
剛土地承包那些年,我國的農業產業對土地利用率非常高,人多地少的情況,適合過去傳統人力耕作方式。隨著改革開放到來,農業生產也逐步過渡到小型機械使用,部分勞動力也就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同時,農業生產的低收入也讓很多農民不安於現狀,有思想和頭腦的年輕人開始外出務工。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農村人為了追求美好生活,更多農民紛紛離開了家鄉,走上了進城打工之路,留守在村子裡的農民少了,而且都是上了年紀的,農業生產沒有了過去的熱火朝天,有些土地甚至出現了撂荒;從事養殖行業的人也在減少,過去農村常見的雞鴨鵝豬羊,也不多見了。
一、是什麼原因讓農民「豬不養,雞不喂,田不種」了呢?老農說出了兩點:
(一)養豬餵雞難度大。首先是受環保條件限制,然後是投資大、風險高
現在國家對環保非常重視,為了保護水源和建設美麗鄉村,很多地方都規劃了禁養區、限養區,還有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一刀切」的政策,不允許農民隨隨便便去養殖家畜家禽。得到批准和允許的需要投資建場,設施和設備投入都很大,如果沒有過硬的養殖技術,養殖風險也很高。
儘管在一些偏僻地區,沒有禁止散養戶,但散養戶的養殖成本比較高,養殖風險也更大。所以,很多農民不願意再去養殖。
(二)種地收入有限。每戶幾畝十幾畝土地,四季勞作,收入很有限
過去,經濟不發達,農民沒有選擇,只能在農田裡種地滿足溫飽。城裡的工作崗位很少,上班的如果不是「鐵飯碗」,隨時有下崗可能,無業市民找不到活幹,更別說農民到城市裡打工了。農民只能整天在地裡勞作,勤勤懇懇種好莊稼,養些家畜家禽補貼生活。
現在不同了,外面就業機會很多,農民打工所創造的收益比種地高出很多。一畝地的利潤不過500元,在大城市裡三天就能賺回這筆錢,與其在農田裡整天忙碌,不如到大城市裡奮鬥。至於莊稼地,出租、流轉或者讓給種植大戶和上了年紀的人種。
二、打工不能成為農民唯一的出路,除了打工,還能做什麼呢?
(一)最理想的路徑,通過上學,參加招工考試,成為上班族一員
進城是很多農民小孩子的夢想,從小父母、老師都給我們灌輸一個思想,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要跳出「農門」。每次誰家的孩子調皮,就有父母會說:再不好好讀書,將來只能種地了!
在農村,有些老農認為,種地是件不體面的事,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農村繼續種地。農村人每個人都希望能去往城市裡生活,這樣才算是成功的。正是他們的這種思想觀念,對進城的執著,許多年輕人下學後,或者學手藝或者參加招工考試,留在城市裡工作,紮根城市生活。
(二)除了打工,農民還能返鄉創業,選準項目也有出路
現在,支持返鄉創業的項目很多,我們可以根據當地農村資源情況,結合自己的特長和喜好,選擇合適創業項目。如今隨著國家對農村返鄉創業的大力支持,使得農村創業的人越來越多,不少農民也有成功創業的典型。
開燈飾店。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從城市轉向農村,帶動了農村家居燈飾行業前所未有的消費空間。燈飾行業利潤可觀,目前市場上的燈飾,出廠和零售價差額巨大,利潤高達200%。據業內人士透露: 進價50元的燈具,賣給你100元是交情,200元是行情!
工程機械車輛出租。如果有資本,可以購置一批工程機械和車輛。近年來,農村工程建設項目很多,包括房屋新建、道路修建和農田水利建設等,需要使用機械和車輛的地方很多。另外,農業生產方面收割機、播種機普及以後,現在又出現了開溝機、收果機、樹木移栽機等,它們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幾倍幾十倍。
電子產品經營和維修。農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升,電子產品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做這個生意,可以偏重於某個方面,比如小電器,手機、電腦,網絡產品等,也可以代理一些品牌,搞些修理等技術活,做好了這些不怕賺不到錢。
因此,不想養豬、養雞,不想種地的農民,除了打工,能做的事情很多。隨著社會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推進,未來農村人口減少的必然趨勢,種田、養殖都會交給專職農民批量生產管理,除了農業生產,我們需要去做的事情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