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農民不願養豬、餵雞和種田,除了打工,他們還能做什麼呢?

2020-12-10 五e微語

如今,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著老人和兒童。農村土地資源有浪費情況,儘管沒有撂荒,很多人都不願意種植糧食,隨便在耕地上栽些樹木就不管不問了。過去農村雞鴨成群、豬羊滿圈,現在卻沒有了蹤影,這讓大家很是憂心。

剛土地承包那些年,我國的農業產業對土地利用率非常高,人多地少的情況,適合過去傳統人力耕作方式。隨著改革開放到來,農業生產也逐步過渡到小型機械使用,部分勞動力也就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同時,農業生產的低收入也讓很多農民不安於現狀,有思想和頭腦的年輕人開始外出務工。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農村人為了追求美好生活,更多農民紛紛離開了家鄉,走上了進城打工之路,留守在村子裡的農民少了,而且都是上了年紀的,農業生產沒有了過去的熱火朝天,有些土地甚至出現了撂荒;從事養殖行業的人也在減少,過去農村常見的雞鴨鵝豬羊,也不多見了。

一、是什麼原因讓農民「豬不養,雞不喂,田不種」了呢?老農說出了兩點:

(一)養豬餵雞難度大。首先是受環保條件限制,然後是投資大、風險高

現在國家對環保非常重視,為了保護水源和建設美麗鄉村,很多地方都規劃了禁養區、限養區,還有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一刀切」的政策,不允許農民隨隨便便去養殖家畜家禽。得到批准和允許的需要投資建場,設施和設備投入都很大,如果沒有過硬的養殖技術,養殖風險也很高。

儘管在一些偏僻地區,沒有禁止散養戶,但散養戶的養殖成本比較高,養殖風險也更大。所以,很多農民不願意再去養殖。

(二)種地收入有限。每戶幾畝十幾畝土地,四季勞作,收入很有限

過去,經濟不發達,農民沒有選擇,只能在農田裡種地滿足溫飽。城裡的工作崗位很少,上班的如果不是「鐵飯碗」,隨時有下崗可能,無業市民找不到活幹,更別說農民到城市裡打工了。農民只能整天在地裡勞作,勤勤懇懇種好莊稼,養些家畜家禽補貼生活。

現在不同了,外面就業機會很多,農民打工所創造的收益比種地高出很多。一畝地的利潤不過500元,在大城市裡三天就能賺回這筆錢,與其在農田裡整天忙碌,不如到大城市裡奮鬥。至於莊稼地,出租、流轉或者讓給種植大戶和上了年紀的人種。

二、打工不能成為農民唯一的出路,除了打工,還能做什麼呢?

(一)最理想的路徑,通過上學,參加招工考試,成為上班族一員

進城是很多農民小孩子的夢想,從小父母、老師都給我們灌輸一個思想,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要跳出「農門」。每次誰家的孩子調皮,就有父母會說:再不好好讀書,將來只能種地了!

在農村,有些老農認為,種地是件不體面的事,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農村繼續種地。農村人每個人都希望能去往城市裡生活,這樣才算是成功的。正是他們的這種思想觀念,對進城的執著,許多年輕人下學後,或者學手藝或者參加招工考試,留在城市裡工作,紮根城市生活。

(二)除了打工,農民還能返鄉創業,選準項目也有出路

現在,支持返鄉創業的項目很多,我們可以根據當地農村資源情況,結合自己的特長和喜好,選擇合適創業項目。如今隨著國家對農村返鄉創業的大力支持,使得農村創業的人越來越多,不少農民也有成功創業的典型。

開燈飾店。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從城市轉向農村,帶動了農村家居燈飾行業前所未有的消費空間。燈飾行業利潤可觀,目前市場上的燈飾,出廠和零售價差額巨大,利潤高達200%。據業內人士透露: 進價50元的燈具,賣給你100元是交情,200元是行情!

工程機械車輛出租。如果有資本,可以購置一批工程機械和車輛。近年來,農村工程建設項目很多,包括房屋新建、道路修建和農田水利建設等,需要使用機械和車輛的地方很多。另外,農業生產方面收割機、播種機普及以後,現在又出現了開溝機、收果機、樹木移栽機等,它們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幾倍幾十倍。

電子產品經營和維修。農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升,電子產品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做這個生意,可以偏重於某個方面,比如小電器,手機、電腦,網絡產品等,也可以代理一些品牌,搞些修理等技術活,做好了這些不怕賺不到錢。

因此,不想養豬、養雞,不想種地的農民,除了打工,能做的事情很多。隨著社會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推進,未來農村人口減少的必然趨勢,種田、養殖都會交給專職農民批量生產管理,除了農業生產,我們需要去做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不願出門打工的農民工,為何不養豬?想想不錯,做起來有難度!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2020年,養豬農民有福了,三大福利等著你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和農村都取得了舉世曙目的成就
  • 打工不賺錢 創業有成本 種地不願意,農民都耗在城裡觀望,為啥?
    導語:打工不賺錢 創業有成本 種地不願意,農民都耗在城裡觀望,為啥?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的工作都由機器來代替,因此在這幾年以來,農民慢慢有了打工的壓力,感覺做什麼都有門檻,用工單位也開始在篩選農民工,所以農民進城打工已經沒有那麼吃香了,到了50-60歲,想在城裡找一份好工作那就更難了。而今年也是比較特殊的一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農民如今才開始動身找工作,所以對於農民來說,今年想要有好的收入那就更難了。
  • 打工返鄉又外出,臨近年底為啥還有農民選擇外出打工?聽他們咋說
    導語:打工返鄉又外出,臨近年底為啥還有農民選擇外出打工?聽他們咋說。時下已經進入到了2021年,正處在三九嚴寒的時間階段,並且距離農曆春節也僅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了,按照往年的慣例,這時候外出打工的農民就會陸陸續續的返鄉了,畢竟不少地方天寒地凍的也沒法再進行室外作業了。
  • 農民又是種地,還要打工,為啥手裡還是沒錢?專家的話讓人落淚
    什麼是農民,農民就是以務農為主的一群人,數千年來,農民都是以種地為主,整日的早出晚歸,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重複著這樣的工作。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沒有農民的辛勤勞作,就不會有社會的安定團結,城市的建設,工人的溫飽都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作。
  • 兔子價格高,一月能生一窩,以前經常養,為啥農民卻不願掙這筆錢
    現在有很多農民都通過搞養殖來掙錢,如果行情好的話,每年掙的錢絲毫不比打工差,不過人們大多都會選擇養豬、養雞,甚至有的人養狐狸,但是現在卻很少聽說有人大量養兔子。兔子價格高,一月能生一窩,以前經常養,為啥農民卻不願掙這筆錢?
  • 現在農村:「雞不養,豬不餵,得不種」,為啥呢?聽聽老農怎麼說
    ,這就是為什麼呢?每年到了春天,農村都會迎來很多小商販,他們都會帶著雞鴨苗賣給我們農民,大多數父老鄉親們都會會買,"有些買雞苗的人也會賒銷,他們承諾如果賣的不是母雞,到時候也是不收錢的,這會引起每個人買雞的想法。
  • 現在大棚式的養豬模式,為啥在農村這麼流行?看完了解了
    大棚式的養豬模式為啥在農村這麼流行?近幾年,隨著豬價的不斷上漲,很多人加入了養豬這一行業,這其中就包括一些大型企業的財團,以及農村普普通通的農民。而農村這種大棚式的豬舍和一些養豬的規模化企業大不相同的,多是採用了以水泥檁條、竹竿、塑料薄膜、草柵子等為原材料,而建成的大棚式的豬舍。而說到這裡,很多人也是感到奇怪了,在以前的時候,豬舍都是以紅磚紅瓦為主要建築材料而建設成分的,但是現在卻出現了大棚式的豬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啥現在大棚式的豬舍建築為啥這麼紅火,大棚式的養豬模式為啥在農村裡這麼流行?
  • 川豫鄂種糧農民老齡化調查:十年後誰來種田
    記者最近深入川豫鄂三省產糧區調查發現,儘管近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然而,由於種糧仍未走出「比較效益低」的怪圈,如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老齡化」現象突出,農業生產面臨「後繼乏人」的窘狀,一些農民和基層幹部甚至發出「十年後誰來種田」的擔憂。
  • 農民殺豬賣肉,卻被判刑加罰款,自家養的豬還能宰殺嗎?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農民宰豬賣肉卻被罰款1萬9,還沒收豬肉,自養的豬也不能宰了嗎?在以往,有很多農村人都喜歡在院子裡搞養殖,最常見的就是餵雞和養豬了。筆者老家院子裡,以前就有豬圈,總是養著幾頭豬。那時候每年春季,買來小豬仔,平時餵一些家裡的剩飯剩菜,再加上玉米做成的飼料、野草,夏季的西瓜皮,秋季的紅薯秧子,都是家養豬最喜愛的飼料。小豬仔養到年底,一般就能長到一百多斤了。
  • 農村為什麼說「窮養雞,富養豬」?有什麼道理?
    「窮養雞,富養豬「是農村的一句老話,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一是窮養雞啥意思?在大集體年代,農村生產力落後,糧食產量低,農民經濟條件差,生活水平都在溫飽線以下,沒有特別的窮人,也沒有明顯的富人,為了貼補生活,每家每戶都會餵幾隻老母雞,餵頭膘豬。那為什麼還會說是窮養雞呢?農村人常說,雞子只要有兩隻爪,就餓不死。雞子食量少,食樣多,試想,人都沒糧食吃,會撒糧食餵雞子嗎?
  • 重生種田文!與霸氣休夫另過,她帶娃去住荒廟,開荒種田,養豬雞
    重生種田文!與霸氣休夫另過,她帶娃去住荒廟,開荒種田,養豬雞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四本穿越種田文!這4本小說,都是小編精挑細選的,其中,第三本《悍婦當家:娶個相公好種田》與霸氣休夫另過,她帶娃去住荒廟,開荒種田,養豬雞!小說高潮不斷,精彩不斷,還在等什麼?快快閱讀吧!
  • 2021年農民不想外出打工,可以做這3個買賣,養家餬口很輕鬆
    2000年以來,外出打工變得很普遍。在十多年的發展之後,農民沒有變。大部分人靠工作生活,靠工作養家。農民肯定不願意勞動,但是在農村,大多數人都賺不到錢,沒有辦法。城鄉就業機會減少,農民要想辦法掙錢。儘管外出工作一年能掙點錢,但生活成本還是比較高,而且離家太遠,所以很多農民還是想在農村找個可靠的賺錢途徑,至少在家呆一年,哪怕掙的錢少點。2023年農民不想外出打工,可以做這三件事,每年都能賺個七八萬元。(1)銷售商品。每一個國家有一兩個市場。
  • 你認為糧食價格在什麼位置上才能使農民種田不虧本
    農村人種田生產糧食不值錢,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實問題。農村人種田每畝究竟需要多少成本?生產的糧食產生多少的經濟效益,才能使種田人不虧本?下面就來討論一下單位面積,糧食價格應該在什麼範圍內合適?農民種田才能不虧本?
  • 如何處理農業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民收入的關係?讓農民安心種田?
    如何處理農業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民收入的關係?讓農民安心種?此題貌似一個農業專家的研究課題,意在揭示農業,農村,農民內在的深層次問題,有點大。透過現象看它的本質,其實這是一個專注時髦詞彙,重在使用書面語言而不切實際,譁眾取寵子虛烏有的所謂問題。
  • 打工不僅能致富,還能交友娶媳婦?2020年返鄉致富方向「冷思考」
    回到鄉下,看到布滿黑泥的農村「刷牆」:打工不僅能致富,還能交友娶媳婦!可是,2019年經濟寒冬,打工者返鄉不得不再面對這兩件事兒:「致富如何了?」和「媳婦帶回來了嗎?」 有人說,未來農村的人口結構將發生巨變,也許就是會存在這三類人: 1、傳統型農民:這其實就是當下80後90後的父輩,他們屬於傳統一代的農民,目前已經都基本步入中老年人,但也還能幹活,算是一種性價比最高的勞動力。
  • 耕地種田成了這所大學必修課,農民感覺不可思議:形式主義
    因為在家裡實在是憋屈,下地幹活還能活動下身板。後來隨著各省大學分批開學,很多大學生也是鬆了一口氣「終於開學了,再也不用下地幹活了。」不過這就完了嗎?沒有!在11月2日,四川大學某學院的學生們,就準時出現到了學校的農場中。啥?學校農場?你沒看錯,的確是農場,在這裡鬆土、澆水、除草,幹的十分起勁呢。在這裡,學生們不僅實地參與農業實踐,種田耕地更成了必修課。
  • 有人提出農民退休,作為農二代不再種田,該怎麼辦?
    有代表提出農民退休,做為農二代,不再種地的你們,對此有啥看法?他們提出農民退休了,農民的兒女們,即農二代,都進城打工去了,家裡的田地由誰來種?其實大家不必擔心,農民退休制度的建立,其目的是解決農民年滿65周歲後,老有所養的大問題,並不是考慮農民退休後,田由誰來種的問題。
  • 四十多歲,不想打工,回農村做什麼生意比較賺錢?看完了解了嗎
    可是在農村裡,很多農民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外出賺錢,他們或進入工廠或進入工地,以靠體力打工來養家餬口。但是當自己到四十多歲的時候卻突然發現,很多工廠已經不要四十歲以上的人了。那麼四十二歲這個尷尬的年紀,因為其它原因不想繼續打工,想回農村做什麼小生意為好呢?
  • 到底什麼是農民?歲月靜好之下,農民與「小農經濟」在負重前行
    在很多的發達國家,農民就是一種職業,也僅僅是一種職業,通俗來說就是以農為生的種田人,一旦他們不再種地了就也不再是農民了。而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農民那就不僅僅是種地的一種職業了,已然成為了一種社會等級,一種身份或準身份,一種生存狀態。
  • 天然氣節能又環保,可農民更願意去燒柴火灶,這是為啥呢?
    可對於一些農民來說,心裡就有點矛盾了,相對於天然氣來說,他們更願意去燒柴火灶。這是為啥呢?首先,安裝天然氣是需要花錢的,農民花不起。相對於城市,農村鋪設天然氣管道的成本很高,入戶安裝的費用按照國家規定,每戶在3500元左右,雖然農村地區在安裝天然氣的時候會有一部分補貼,但對於農民來講,這還是一大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