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又是種地,還要打工,為啥手裡還是沒錢?專家的話讓人落淚

2020-12-22 生活在農村的小子

什麼是農民,農民就是以務農為主的一群人,數千年來,農民都是以種地為主,整日的早出晚歸,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重複著這樣的工作。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沒有農民的辛勤勞作,就不會有社會的安定團結,城市的建設,工人的溫飽都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作。近幾年,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農民的工作也變得豐富起來,更多的農民開始外出打工,把賴以生存的土地方到一邊,或者交給年長者,在農閒的時間到工廠去打工,去城市裡淘金。現在的農村幾乎看不到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基本都出門打工了,可農民就是這麼努力工作,到最後還是沒有錢。專家的一席話讓人看著直掉眼淚。

第一,農民種一年的莊稼,到頭來收入卻僅僅維持溫飽,高額的農資,種子和化肥,還要澆水和除草,這些代價幾乎超過農產品的收入,而年年農民的農作物都出現滯銷,農產品的價格一直上不去,加上現在的農村的種植方式還保持著最原始的耕種模式,不懂科學種田,也沒有人會專門的教導農民怎麼高效的種植農作物,農民的收入會高嗎?

第二,外出打工,做著最底層的工作,拿著最低的工資,幹著最累的工作,還要看著老闆臉色來工作,這樣到手的工資會有多少呢?在加上部分老闆的剋扣工資,拖欠農民工的工資。農民工們沒有什麼高深的技術,只能幹出力的工作,你能想像農民工能得到多高的工資?

第三,物價的飛速上漲,農民不外出打工也不行,常規的種植業已經不能保證農民的正常生活,只有打工去補貼家用了,但外出的時候,高額的物價,使得農民工只有節衣縮食的生活,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都知道,在城裡裡一個月的生活得有多大的開銷,在看看農民工的工資,留下的工資只能有少部分。

第四,農村的老齡化嚴重,現在的農村,老年人都是一身的毛病,根本離不開醫藥,但是醫院高額的治療費可以把農民的血汗錢花得差不多,這樣就是一直打工能堅持多久。

農民的這種生活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到最後能改變貧窮的生活嗎?不能,年輕時辛勤的工作,累出了一身的毛病,還能給後代留下什麼?朋友們你們看到農民的這種辛勤的工作,到最後還是窮得沒有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解決農民的這種生活嗎?

相關焦點

  • 農民種地還打工,為啥手裡還沒錢?專家說了4句話,農民認同嗎?
    要說人們心中,哪類人可以稱得上是可愛的人,農民絕對稱得上,這是毫無疑問的。首先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種地生產糧食,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重要貢獻;農民工進城打工,為城市建設立下汗馬功勞。而且現在不少城裡人,老家也都是農村的。在農村,農民不怕風吹日曬,辛苦勞作。
  • 種地不掙錢,為啥很多農民還是在耕種?聽了老農的話,扎心!
    種地不掙錢,為啥很多農民還是在耕種?現在隨著城市的經濟的發展,就業機會是很多的,在農村種地基本不掙錢的情況下,很多的人都是選擇外出打工,去城市打工幾個月,一般都比種地好幾年都要強很多。雖然這麼多的人外出打工,但是一般農村的人還是很多在種地,而且還有很多,在農忙的時候就回家忙地裡的活,忙完了再回到城市打工,可以看出來,雖然是現在種地的成本加大,掙不到很多錢了,還是不願意捨棄土地,這個是為什麼呢?
  • 農民打工要比種地掙錢?都去打工的話怎麼辦?
    現在很多農民都外出打工了很多人就擔心說以後沒人種地怎麼辦?其實,大家完全不必擔心農村種地人越來越少是現狀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走向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原因:01現代農業不是過去的農業以前,種地很多活都是靠人工,大家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起早貪黑忙農活,所以在很多人眼裡農民就是幹髒活累活的。
  • 最辛苦的農民,一輩子種地,為何一年到頭沒錢花?
    >四季都忙碌在田地間,可是一年到頭還沒錢花。讓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1、外出打工,收入不穩,城市的花費又很大在外面打工的人都能感觸到,每個月掙的錢看似不少,一個月三四千,但是除掉房租水電費、日用品費用、夥食費等,其實一個月能落在手裡的並沒有多少錢。
  • 農民很辛勞,卻沒錢,這4句話告訴你,你為啥沒錢
    農民很辛勞,卻沒錢,這4句話告訴你,你為啥沒錢。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生產方式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效率有著極大的提高,所以如今人們如果不懶,是不會餓著的了。如今人人都信奉勤勞致富,可是有一個群體卻是最勤勞的,他們卻始終是沒錢,這是為啥?這4句話告訴你,你為啥沒錢。其一種地如今卻是很難賺錢了,如今已經步入了全球化經濟,是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種植糧食技術誰先進才能賺錢。
  • 農民到底是在家種地好,還是去打工好?
    就目前的情況,種地因為糧價偏低、成本過高、自然條件差、生產技術落後等因素的影響,產生的效益確實不如人意,農民辛辛苦苦種糧一年的收益,可能抵不上外出打工一個月。這也促使大部分農民不願守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而選擇外出打工。這對於大部分農民工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要有比較好的身體、有肯吃苦的勁頭、有較強的意志力,一般都能有不錯的待遇。
  • 打工不賺錢 創業有成本 種地不願意,農民都耗在城裡觀望,為啥?
    導語:打工不賺錢 創業有成本 種地不願意,農民都耗在城裡觀望,為啥?為此專家也是絞勁腦汁讓大家都有一份好的收入,甚至不惜提出來「擺攤自由化」,而且也鼓勵農民養豬,另外還有一些巨大補貼,但是整體作用看起來並不大,如今農民打工不賺錢,創業又有成本,種地呢也不願意,但仍然耗在城裡觀望,這究竟是為啥?
  • 同是種地打工,為啥農民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村幹部3句話戳中重點
    改革開放後,尤其是這一二十年以來,農村大變樣了,農村的公共設施越來越完善了,農民的生活質量提升了一個層次。對於經濟條件稍好點的家庭,已經購置了小車,住起了小洋房。而現在,絕大多數的農民還是靠種地打工來謀生,按理說同是種地打工,農民貧富差距不會太大的,為啥真實情況卻不是這樣的?村幹部3句話戳中重點!
  • 農民在家種地好還是去打工好?
    農民在家種地好還是去打工好?這個問題是要具體對待,不可一刀切。如果是你是50歲以上了,並且以前很少打工在家種植土地,你現在要出去打工,那就可能由於年齡大而找不到工作了。一般年齡超過了50歲,工地老闆就不要了,你不種地也就沒事幹了。如果是年輕人,肯定是出去打工好呀!
  • 在農村,種地明明只賠不賺,老人們只要身體允許,還使勁種,為啥
    農民最拿手的絕活是種地,農村的前輩們靠著這門手藝,養活了很多人,只不過工業社會,人們看重的不再是糧食產量,而是家庭務工收入,從這點來說,種地和打工完全沒得比,對有點手藝的農民來講,打工一個月的收入要頂種地一年了。很多農民都看到了這點,所以在農村經常能聽到種地只賠不賺的說法,還有農民乾脆有地也不管了,全心全意出去打工。
  • 農民打工種地又節省,為什麼還是很窮,3句話戳中老農的心
    我們都知道,如今農村人民賺錢,除少數做生意外,大多數都是依靠種地和打工。但是,由於糧食價格多年來沒有太大上漲,糧食成本卻持續上漲,農民的土地成本增加了,但收益卻少得可憐。雖然農民能夠依靠種地,衣食無憂,這已經是農民可以達到的極限了。
  • 農民打工怪象,男女混住一間,出入都不自在,還有人這樣,為啥?
    農民消費欲望的提升,倒逼著農民想辦法掙錢,而在農村的一般家庭,現在最掙錢的方式就是打工了,尤其是年輕夫妻一起出去打工的話,收入往往要比一個人出去打工高一大截,農村夫妻倆一起出去打工在不少村子都成了非常普遍的現象,這也促成了另一個農民打工怪象的出現:那便是在建築工地上的板房裡邊,總是會出現男女混住一間的情況。
  • 種地是農民的天職?農民不種地是忘本?別說這話
    一代又一代,人們總是把土地和農民緊緊聯繫在一起,如果說人在世上生存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人們會認為農民的本職工作就是種地。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民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比如自己做些小生意,比如去城市裡打工;尤其年輕一代的農民基本沒有願意回家繼承父母土地,一輩子靠土地為生的了。
  • 農村家庭月收入近1萬元,為啥還哭窮沒錢,看完這3筆帳專家沉默了
    之前,一提到農村給人的印象一直是「髒亂差」,的確,之前的農村不管是基礎建設還是環境都不怎麼理想,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新農村的建設後,農村有了大變樣,不管是住房出行還是人的精神面貌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不僅如此,隨著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民生活來源也趨於多樣化,"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耕種不再是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大家掙錢的來源也多樣化起來,除了種地還在自家門口做起了生意,又或是兼職幹其他的事。收入比之前翻了幾番。
  • 2017年農民心裡百般糾結,返鄉還是繼續打工流浪,該如何抉擇?
    對於農民,賺錢的門路貌似只有兩個,第一個是在家種地,第二個是外出打工。最近幾年種地不賺錢了,很多農民都選擇了外出打工。前幾年有些農民出去打工確實也賺到了不少錢,可是這好光景2017年也結束了。很多廠都倒閉了。農民甩膀子也找不到活兒所以就出現了返鄉潮。
  • 有人說最勤勞的人是農民,最窮的人也是農民,對此你怎麼看?
    老人是因為身體和年齡的限制,無法外出打工。否則的話,但凡身體還好,在外面還能找到工作,很多農村上了60歲年紀的老人仍然會堅持出去打工。孩子留在家裡是因為要上學,畢竟現在在城市裡借讀,費用太高,不是一般農民工家庭能夠承受得起的。婦女留守在家裡主要是為了贍養老人和照顧孩子,另外還要承擔部分農活的重擔。
  • 為啥農民說錢不經花了,沒有以前那麼「值錢」了?專家這樣解釋!
    現如今,不管是農村的經濟、面貌還是咱農民的生活較之前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過,咱農民手中的錢也沒有以前那麼「值錢」了,對此觀點,你認同嗎?眾所周知,咱農民賺錢的方式不僅僅局限於之前的種地和外出幹體力活了,隨著新農村的發展以及農村電商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新興的崗位來謀取收入了,比如鄉村快遞、電商服務等等。退一步講,即便是外出打工,每個月也有幾千元的收入了。總之,咱農民的收入的的確確是有所提高。但是,多數農民卻覺得錢不經花了,沒有以前那麼「值錢」了。
  • 農村土地退出給幾十萬補貼,可是還有很多人在搖擺不定,為啥?
    導讀:農村土地退出給幾十萬補貼,可是還有很多人在搖擺不定,為啥? 種地在60後以前的人們看來是家常便飯,一是沒有技術除了種地就不會幹別的了,二是隨著國家對土地改革的深入,對於現在的90後00後來說根本就不種地了,土地撂荒也就在所難免,既然不種地土地可以租給種糧大戶或給村集體也可以無償退出拿補貼,雖然退出土地給幾十萬的補貼,但是大多數農民也還是不敢輕易為之,為啥呢?
  • 棄田打工,是為了生存;棄工務農,農民如何過好?
    當你決定種地的那一刻,你的年收益已經可以大概確定下來了,一年的開支,就要從總收入裡不停往外刨除,簡而言之,開始種地的那一刻,就已看到了結局。更何況,種地成本投入後,需要1年時間才能見到效益,而在這一年當中,各種花銷都是往外掏,沒有進帳的。打工就不一樣了,每個月有工資,加班多的話或者業績好,還可以多不少的收入。
  • 農民會種地不如懂種地,8畝大蔥能賣20萬,還要繼續「捂」
    導語:農民會種地不如懂種地,8畝大蔥能賣20萬,還要繼續「捂」。在農村有句俗話說「莊稼活不用學,別人怎做,我怎做」,也就是說幹農活不需要太高的學問,不會種就模仿別人種植就行了,別人什麼時間播種、施肥、澆水、打藥,只需要跟著幹就可以了,所以說,作為農民還能有幾個不會種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