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古歌云:「望勢尋龍易,須知點穴難。若還差一指,如隔萬重山。」龍、穴、砂、水、向,最難的是點穴,為什麼「一山葬十墳,十墳九墳貧」?乃穴不的也。穴形千變萬化,但總的不出楊公祖師(唐朝國師,堪輿大師楊筠松)提出的窩、鉗、乳、突四形。
楊公(楊筠松)《疑龍經》曰:「仰掌有在掌心裡,左右挨排恐非是。窩形須有曲如窠,左右不容少偏陂。偏陂不可名窩穴,倒側傾摧禍奈何。」
楊公(楊筠松)《葬法倒杖》曰:「窟是暈間微有窩,乃太陰之象。」
楊公風水劉江東一脈第二十二代傳人劉伯溫《堪輿漫興》云:「龍身陽結為窩穴,葬法須知淺則宜。闊狹淺深如合格,一家飽暖定無疑。」、「假窩有穴不堪扦,懶坦空亡缺一邊。若見漏漕並破陷,令人夭折退牛田。」
傳統風水中「邊窩之格」點穴有何訣竅?此文錄後人根據楊公理論論「邊窩之格
原文:
論邊窩之格
邊窩者,窩之弦稜欠缺一邊,故曰邊窩,乃窩體之變格。蓋星辰已止,而面峻闊露,不能融穴,卻於其下吐出平坡,如鋪氈吐唇,而一邊微起彎抱,是為邊窩。窩中最宜淺狹平坦,弦稜明白,藏聚有情,四方拱夾,方為合格。切忌窩中太闊,口內坑陷。太闊則生氣不聚,坑陷則造化不融,皆不可下,尤宜慎之。此穴多在高山,作仰高之體,平地鮮有。惟吾邑宋國師伯通先生自葬父地合此格,卻在山麓,切近平地。圖具後。
上地在吾邑(江西德興)十四都,地名傅家村。其山自大龍分下,開帳出脈,磊磊落落。數節走馬文星,開展翅。入首特起金星,正面峻急,鋪下平坡。左畔微高五七寸,彎掬抱穴,合邊窩格。外來石山高聳,其勢如凌壓。俗眼觀之,但見穴離星體,接脈不著。且下抱短縮,右畔高昂,莫不棄之。殊不知木星峻急,氣聚平坡。下沙雖縮,而貼穴一掬,彷佛高低,依稀遶抱。右山雖高,以本窩缺右,宜其補襯護穴。故取天馬嘶風之格。兼以前朝秀麗,水口闗欄,下後伯通奉高宗詔,拜異人,持節卜相臨安有《臨安行在表》。其孫文懿公又號初庵,官至集賢大學士。學士子巖卿,官至集賢直學士,人丁大旺不替。
又,廖金精為吾邑(江西德興)張氏下白牛坦地,乃合此格。其地大龍前去,中腰一枝開帳。帳中落脈數節,山半忽然平坦,左畔微茫掬轉,成邊窩之格。其左掬亦僅高數寸,墳頭尙露,惟可護棺而已。此外則山勢低下,一望青天,甚為空曠。面前一重案山,近而且高。穴在源頭高曠之所,俗眼見之,莫不驚駭而訾[zī,詆毀]其非也。殊不知回龍之穴,翻身顧祖,自然水源不遠,案雖近高,乃係本祖,如子孫之見祖父,不為壓穴。後龍雖去,而本枝轉身結成大帳,帳中出脈結穴,其去山乃餘氣耳。雖高峻,本身一臂掬轉,前面陡峻,皆蔽而不見。登穴平坦,不覺其為萬仞山巔也。左邊雖曠,而青龍兜轉,依稀遶抱,穴不受風。此乃地理之至妙,而金精巧於作用者也。其山結穴之下,山腳四五飄然去,故俗喚錦帳掛銀鉤之格。葬後張氏出一文一武一神仙,富貴綿遠,至今不替。雖不盡系之此,而廖金精為張氏作地,惟此最先,則此又張氏富貴之藪也,其圖於下。
按:金精為張氏所下地,諸課總為一帖,題曰《鍾秀圖》。考其年月,此最先也。
廖金精下吳園張氏白牛坦地圖。
課曰:其山遠,自乾亥高聳結頂,轉艮如蛇行如旙。入丁、酉、兌,又轉艮,屈曲入亥,作丙向,發元辰丙水,五步歸丁,轉卯轉巽長流,蟠龍玩月形。面前旗鼓文筆排列,天馬門中貴人朝拱。擇已酉七月十四日戊寅申時,開土深五尺。記曰:騰雲紫氣欲侵天,左左陰陽近穴前。山水並朝廉貞現,為官清正四方傳。木金高聳兩相看,一土陰陽並一段。殺氣入雲攢簇簇,鳳書來聘去為官。仙橋帳下勢盤桓,登穴分明在半天。南極聳奇辛巽應,有文有武有神仙。熙寕二年八月廖禹記。
按:是地登穴高三裡,又平坦畝餘如掌心。穴下餘氣山去甚長,鑿井截其氣,且以大龍帳中落脈結穴,穴在萬仞山巔。其妙惟在峻處有平,登穴不知其高,是為天巧之穴,非常見所識。世俗尋龍,但知大盡處求地。此等穴則在所棄。噫!非廖師之神目,主人之明見,孰能作之?其後果出忠定公燾,為參知政事;甲公,封忠烈侯;仙君範——紫瓊眞人,卒如金精之言云(紫瓊眞人詳見列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