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類教育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基本認知

2020-08-27 新人類超人教育
  • 北京新人類教育


一、幼兒園科學探究的內容

自然科學和技術。自然科學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機或無機的事物和現象的科學,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等。其認識的對象是整個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質的各種類型、狀態、屬性及運動形式。認識的任務在於揭示自然界發生的現象以及自然現象發生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象和過程的規律性,以便解讀它們,並預見新的現象和過程,為在社會實踐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律開闢各種可能的途徑。

技術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方法原理,是指人們利用現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變現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技術應具備明確的使用範圍和被其他人認知的形式和載體,如原材料(輸入)、產成品(輸出)、工藝、工具、設備、設施、標準、規範、指標、計量方法等。

二、幼兒園科學探究的目的

自然科學和技術成為服務生活的根本手段,實現領域整合,促進全面發展。

三、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來源

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所蘊含的科學與技術、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或現象。

四、幼兒園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方案、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拓展與遷移。

五、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確定探究的題目,提出問題、假設猜想並形成記錄、設計問題解決方案、進行實驗或觀測並記錄、表達和交流、進行回顧,聯繫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六、科學探究活動的類型

觀察類科學探究活動、實驗操作類科學探究活動、技術製作類科學探究活動、交流討論類科學探究活動。

七、核心教育策略

  • 生活主題教育活動,保障幼兒發展動力的持續性和發展的全面性;建構有序生活經驗,使幼兒發展主動性的可持續成為可能,為啟發探討式教育方法的順利實施奠基;使用啟發探討的教育方法,引導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使創新能力培養落到實處。

相關焦點

  • 自主探究---幼兒科學教育的基本方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自主探究-----幼兒科學教育的基本方法   如前所述,幼兒科學教育的方法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革,即強調通過幼兒的自主探究獲取科學知識
  • 幼兒園STEAM教育的活動設計研究
    行動計劃中提出學期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提升保育教育質量,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激發幼兒探究興趣,培養積極的交往與合作能力,實現基本消除「小學化」現象的目標[7]。從國家政策中不難看出,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日益充足,但教學質量、教育方法問題日益突出。隨著人類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日益豐富,以尊重兒童成長規律為前提,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將是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問題。
  •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方法指導
    你知道科學嗎?了解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嗎?懂得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不同方法嗎?沒關係,將你的目光鎖定中公,中公為你解答!一、案例呈現雞為什麼飛不上天?皮亞傑曾指出:「只有兒童自己建構的知識,才是真正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並和他的認知結構相適應的知識,也是最牢固、不會遺忘的知識。」
  • 厚積薄發的新人類教育
    序曲:亂花漸欲迷人眼伴隨著人類知識產生和發展,學科化成為人類組織知識的基本方式。過猶不及,如今作為學科專業化背景下成長的我們都被學科專業所局限。當我們不能全面深刻地看待世界時,我們既難以正確把握人類自身發展,也難以正確的把握時代發展的核心要義。人的不和諧發展,終至於世界發展的不和諧。於是我們漸漸地失去了教育信仰,被紛繁蕪雜的教育世界牽著鼻子走。
  • 西湖幼兒園開展科學小實驗主題探究活動
    【西湖幼兒園開展科學小實驗主題探究活動 】南昌教育 縣區風採 為了培養幼兒參與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並體驗成功的喜悅,近日,西湖幼兒園開展了「科學小實驗—牛奶花開了」的主題探究活動。活動前,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準備了牛奶、託盤、水粉顏料、洗潔精等實驗材料。
  • 幼兒園科學教育,你知道多少?
    常有教師擔心對於學齡前幼兒來說「科學」這一領域比較難理解,幼兒這麼小,能學習科學嗎?實驗對於幼兒來說能夠自主操作嗎?事實上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和成人所謂的科學教育有相同之處,當然也有不同之處。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是由教師引發、支持和引導幼兒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主動探究,以幫助他們形成科學情感和態度,掌握科學方法,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係的科學經驗的活動。自2001年教育部頒發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科學」第一次正式列入幼兒園教育內容之中,因此幼兒學習科學是必要的。
  • 科學是探索真理的過程,如何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提升幼兒的探究能力
    幼兒教育、科學就是、探索真理的過程科學教育活動,提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探究幼兒教育·五大領域幼兒教育活動共有五大領域、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科學教學活動是其中之一。科學教育活動,具有較強的自然科學屬性;科學教育活動注重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科學強調的是探索真理的過程
  • 新人類教育理論與實踐
    我們要在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研究孩子,順應孩子,等待孩子,支持孩子,發展孩子,向孩子學習,成就新我。科學為了生活,生活主題就是為了生活進行教育,教育的主線是在生活需要的驅動下,把發現科學知識和技術發明作為改善生活狀況的基本手段,從而實現全面發展的目的。堅持生活教育,就要擺脫原來的幼兒園一日生活模式的束縛。
  • 淺談幼兒園科學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
    另一方面,受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一度曾片面強調科學教育的工具價值,從而將幼兒對科學的認知興趣與情感傾向引向功利主義的需要,表現為對幼兒進行科學活動過程中的內心情感生活缺乏深切的關注,突出幼兒科學教育中的認知目標,或者只把情感教育作為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的手段和工具,使忽視幼兒園科學情感教育目標構建的現象屢見不鮮。
  • 五步探究給科學活動施了魔法
    作為五大領域核心經驗建構的重要實施途徑,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組織本該成為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新入職教師卻普遍反映無從下手。主要表現在:概念不清晰,不想上;課型模糊,不敢上;核心疑惑,不會上。
  • 新人類早期教育之道
    《一起成就大師——新人類早期教育原理》《一起成就大師——新人類早期教育理論與實踐》《一起成就大師——新人類早期教育課程與教學論》理論專著,更有遍布北京地區及國內眾多實驗基地,成效卓著,開創了0-12歲早期教育新紀元。
  • 玩轉科學 趣味探究——天橋區幼教中心實驗幼兒園科學探究進行時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為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滿足科學探索欲望,結合孩子的探究興趣和發展需要,天橋區幼教中心實驗幼兒園開展系列科學探究活動,使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充分了解科學的奧妙。
  • 周淑惠教授丨STEM教育自幼開始——幼兒園主題探究課程中的經驗
    總言之,STEM 教育已經成為面對新時代、強化國家競爭力的教育改革與創新政策。STEM代表四個英文字母——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探究自然世界以了解或回答其如何運作的「科學」與涉及數、量、空間與邏輯的「數學」乃為教育學者所熟悉的學科領域,在此不再贅述。
  • STEM教育 | 幼兒園STEM教育活動中的困惑與解答
    幼兒園本身就具有綜合教育的豐富經驗,而整合性也是STEM 教育的特點之一,STEM 教育強調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這四門學科的重要性以及內在聯繫,重視跨學科學習的價值。另一方面,《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要圍繞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初步的探究能力展開。
  • 杜威探究理論對於當代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
    雖然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早已為我們所熟悉,但是仍然存在以下若干值得探討的問題:(1)杜威教育思想與其整體哲學思想的關係是怎樣的?(2)如何具體理解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及其相互聯繫?(3)杜威教育思想如何在不同的社會語境中實踐運用?也許我們對於杜威教育理論的基本理解還停留在「思維五步法」,即「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假設—推理—驗證」,實際上杜威後期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成熟的探究理論和探究型教學。
  • 美國科學教育中的探究與實踐
    如今,科學是人們生活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持續推進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原動力。科學教育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科。隨著科學教育標準的變化,美國的科學課程強調「探究」與「實踐」並重。美國科學教育標準的改革早在1996年,美國就頒布了《國家科學教育標準》。
  • 認知神經科學:人類行為研究新進展
    人類行為是如何產生的?不同學科之間雖存在差異和鴻溝,但對人類行為的思考和研究從未停止過,迄今為止,這仍是具有挑戰性的科學問題。神經科學從生物學視角出發,試圖解釋神經迴路如何活動進而執行當前行為;認知科學則從心理學視角出發,探討行為產生的內部認知加工過程是什麼;這些過程如何通過計算機加以實現,則是人工智慧關心的問題。
  • 小探究,大發現——中心城幼兒園科學實驗課
    一個雞蛋成就了愛迪生的科學,一個蘋果成就了牛頓的科學,一個鐘擺成就了伽利略的科學,一次洗澡成就了阿基米德的科學……那我們孩子的科學呢?它會從什麼開始呢?一個硬幣?還是一張紙?還是我們隨隨便便呼出的一口氣?
  • 光影探秘——龍河苑幼兒園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光影遊戲」深受幼兒園小朋友們的喜愛,它不僅能夠激發幼兒對科學奧秘的探索興趣,還能培養幼兒的思維創新能力。為了給幼兒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探索更多好玩的光影遊戲,9月27日——30日,龍河苑幼兒園中三班開展了「光影探秘」為主題的科學探究活動。
  • 認知科學給教育工作者的啟發
    有的國內學者喜歡將 MBE 譯為教育神經科學,事實上,它的原意是綜合認知科學、心理科學、神經科學與教育科學,來回答人如何更好地學習這一問題。認知科學關於學習的新發現我開玩笑說,傳統教育工作者是「宏觀經濟學家」,關注的是教育制度、教育公平、教育改革這類宏大命題。我們要辦好平民學校;我們要變革高考科目,從 3+2 改成 3+1;我們要更改人才選拔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