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衝居然養出這樣的女兒?承認吧,教育就是拼父母

2020-12-14 喜歡蹦迪的中年少女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現在,他老人家大可以放心了。

近日,有政協委員提議,針對不同階段的父母,需要進行特定的指導和培訓後,頒發證書,才可以持證上崗。

一時間,網友們議論紛紛。

贊成的有之,反對的有之,持中立態度的也有之。

且不論這項政策落地的操作難度,單就「父母教育」引起的廣泛社會關注和討論,它就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才女武亦姝媽媽曾說: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父母才是孩子最終的命運。

拼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拼父母。

讀書,家風的傳承

最近,演員陳衝,體驗到了身為人母的高光時刻。

大女兒Angela不僅順利從哈佛畢業,還榮獲了學校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和英語系畢業論文的最高獎項George B.Sohier Prize。

熱心網友科普,在哈佛榮譽分為三個等級。

Angela榮獲的Summa Cum Laude是最優等,能獲得這份殊榮的學生,鳳毛麟角,遠超一般意義上的優秀。

難怪陳衝難掩激動,表示需要好好哭一場。

追溯學霸女兒的優秀,早在她背後的家庭中,就依稀可見。

陳衝,生於書香門第。父輩及祖父輩,皆是讀書人。

她在接受採訪時回憶:

「我從小就看見自己家人怎麼用功:一吃過晚飯,大家全不見了,各自在各自的書桌上讀書、寫作,工作到深夜。」

姥姥曾給病痛中的陳衝一本《哈姆雷特》,這本書打開了她對人性認知的啟蒙,從此痴迷讀書。

得益於大量的閱讀和積累,陳衝對於角色的揣摩拿捏精準,表演頗具靈氣。

轉戰美國發展之初,陳衝憑藉苦練的英語臺詞功底和通過閱讀對人物的掌控感,吸引來了《末代皇帝》的導演貝託魯奇,從此成為好萊塢片酬最高的亞裔演員。

家庭的薰陶,讓陳衝成為為數不多飽讀詩書的演員。

在她看似用演技和美貌徵服觀眾的表象之下,更應歸因於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知識含量,這讓她在演藝圈中得以脫穎而出。

陳衝不僅自己愛讀書,也會在女兒們小的時候,帶她們一起去書店看書。

因為她對書愛不釋手,女兒們耳濡目染,也愛上了閱讀。

對於讀書的影響,陳衝說:

「孩子有自己的獨立思維,TA會看到你身上好的東西,TA自己會吸引,所以要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是有的。」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父輩們心中的馨香,對孩子形成良好的薰陶,經過代代相傳,不斷沉澱與積累,傳承為最好的家風。

整個家族對於讀書的熱愛,對於知識的崇拜,不僅造就了陳衝,也成就了她的孩子。

引導,習慣的養成

南京6歲的女孩Miumiu,被網友們戲稱為是「滔天巨浪」的後浪。

她錄製的彈唱視頻,在Youtube上引起了轟動。

Miumiu一個人幾乎可以包攬一支樂隊:主唱、和聲、吉他、貝斯、鼓等,Miumiu紮實的音樂功底,圈粉無數。

她彈奏的《I’m alright》,更是被原作者吉他大師Neil Zaza轉發。

純熟演奏樂器、清晰演唱英文歌曲,不論哪一項,對於一個6歲的孩子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外人看來的「天賦異稟」,其實是在家人引導下,Miumiu日復一日的刻意練習。

疫情期間,Miumiu每天在家練習6小時以上,連續練習了三個月,相當於五六百個小時,這是很多成年愛好者終身可能都達不到的程度。

孩子厭煩的時候,爸爸允許Miumiu一邊看動畫片一邊進行基礎練習,勞逸結合,更利於孩子堅持。

Miumiu爸爸說:

「如果堅持一件事,每天做15分鐘。堅持三年,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果。很多人在沒有到這一天之前,就放棄了。」

英語的學習,爸爸同樣也採取以興趣為引導的做法。

他將Miumiu最喜歡的動畫片主題曲《Let it go》和《All is found》製作成樂譜教她彈唱,Miumiu對此欣然接受。

每日的英語練習,被分成15~20分鐘左右,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正如Miumiu爸爸在微博上所說:

「並沒有什麼是註定會有,在平常生活中每一天的努力,才會換來相應的結果。」

被問及女兒今後是否走音樂這條路,Miumiu爸爸表示現在女兒小,才會對她有所要求。

等到女兒18歲以後,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

忍不住為這位睿智的爸爸點讚。

孩子懵懂無知時,細心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持之以恆給予引導和監督,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質。

在孩子有一技之長傍身後,又能做到尊重孩子的選擇,得體退出。

這樣的教育理念,與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不謀而合。

楊媽媽也曾說孩子的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

年幼的孩子,興趣和熱情往往只是曇花一現。

之所以成為「天才」和「狀元」,依賴於父母正確的引導和不懈的堅持。

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雖然痛苦,但是一旦養成,將會惠及一生。

成長,有效的陪伴

原夢園是一位普通的宿管阿姨,每天從早上10點開始工作,一直忙碌到晚上10點下班。

她又不是一位普通的阿姨。

在每天12小時的工作強度下,還能堅持擠出時間,不間斷地學習。

在兒子準備考研那年,原阿姨因為自身熱愛學習,也想讓兒子有學習的氛圍,決定陪伴兒子,相互督促,和兒子一起考研。

年近50的人學習英語,難度可想而知。

然而,原阿姨並不氣餒。

她沒有別的訣竅,就是不斷重複,奮力死磕。700多天連續背單詞,背了忘,忘了再背,一天都未曾懈怠。

經過不懈的努力,這位硬核的阿姨,在兒子被擬錄取為復旦大學研究生的同時,自己也被擬錄取為廣西大學漢語言專業碩士研究生。

原阿姨說:

「教育孩子,不是你想讓孩子做什麼,而是你跟他一起成長一起做。」

曾經,優秀的袁阿姨也只是一位陪在兒子身邊盯作業的母親。

很快,她發現效果並不理想,兒子的狀態日漸焦慮。

於是,她改變了自己的陪讀狀態,不再緊盯著孩子,而是自己拿起書坐在孩子身邊看,陪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原來,教育孩子,不只是當甩手掌柜,或者搖旗吶喊這兩條路。

我們還可以選擇陪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奮力奔跑。

古語有言: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想要孩子加油奮進,父母需要率先學習成長。孩子在模仿學習中,自然能逐步成為理想中的模樣。

孩子的優秀並非與生俱來,TA的背後,往往站著出色的父母。

海清兒子蛋妞,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全英文寫作,更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小小年紀,倡導教育平等。

眾人皆知蛋妞優秀,卻不知海清帶蛋妞去上遊泳課,別人的爸媽都在岸邊喊加油,只有海清陪在旁邊看劇本。

蛋妞累了說不想再遊,海清告訴孩子,你再遊一會兒,等媽媽把這段看完。

出色的父母,決不是簡單地揮舞鞭子跟在後面驅策孩子,而是從不放棄自身成長,時刻在孩子前面領跑。

如同原夢園阿姨所說:

「走自己的路,讓孩子在後面追吧,總有一天,他會趕超你,並遙遙領先。」

父母在山頂,孩子不會囿於山腳。父母在山腳,註定孩子不會登上山頂。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晉軍老師,通過對新生的調查訪問告訴學生:

「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華,不是因為你們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們的父母。」

《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卻顯示:

47.4%家長不知道如何教育好孩子。

我們總以為名校挑選的是孩子,卻不知背後根在家庭,功在父母。

優良的家風,是孩子通往成功的路;

正確的引導,給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

父母的奮進,是孩子前行的航標。

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先做「別人家的家長」。

有優秀的家長在前,出色的孩子必將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影后陳衝女兒哈佛畢業,家庭文脈延續四代,她的教育理念值得一學
    腹有詩書氣質華,也正因為在這樣的書香世家中成長,陳衝從小就表現出了「學霸體質」。陳衝的愛讀書,常常在各種片場間隙流露出來。好友嚴歌苓曾這樣寫她:陳衝是個酷愛讀書的人,讀過許多好書,尤其當代西方文學。似乎是讀書的餘暇去做電影明星的。
  • 陳衝微博曬照女兒哈佛順利畢業,拋棄養女卻還是個好母親?
    今天陳衝在微博曬出自己女兒從哈佛畢業的照片,她說自己的女兒得到了學校的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和英語系畢業論文的最高獎項George B.她的親生女兒確實很優秀,但是當年的雙胞胎難道就不優秀嗎,當年陳衝還帶著雙胞胎走過紅毯,就在其懷上了自己的親生骨肉之後,轉身就將雙胞胎送給了她人那是在1991年的時候,陳衝來到美國深造隨後在美國發展自己的事業,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她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彼得一名醫學博士並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下了兩個女兒,就在那個時候她就轉身將自己領養的雙胞胎給了一對紐約的夫婦
  • 被父母影響的孩子:教育到了最後,其實就是在「拼父母」
    」就是拼他們的背景、金錢、人脈,但事實上這些都是錯的,教育到了最後的的確確是在「拼父母」,可拼的並不是這些物質上的東西,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鍾芳蓉讀初中的時候,老師和她的父母說:得把孩子送到市裡去讀書,這樣才有出路。聽到這句話後,鍾芳蓉的父母連夜從廣東趕回湖南,在取得女兒的同意後,才為其轉校。在這件事上,夫妻二人並沒有仗著自己是父母就強行安排,他們是先詢問女兒的意見,再做決定。
  • 陳衝走紅後更改國籍,遠赴外國今讓女兒回國撈金,卻不會說中文?
    出於這樣的寓意,這部影片在籌備的時候就很被看好了,裡面的每一個角色幾乎都是精心挑選的,不管是誰,拿到裡面的任何一個角色都有可能發掘出自己的超凡演技,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很難得的機遇。
  • 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父母,試圖偷懶的父母必將後悔
    其實,孩子什麼層次,全看父母在什麼層次,倘若父母只會為孩子花錢,孩子自然優秀不到哪裡去。畢竟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父母。那些偷懶的父母,將來必定會後悔,並自食惡果。然而能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親功不可沒。他們的父親趙忠其對記者說,大山裡的孩子沒有別的出路,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 陳衝女兒哈佛畢業,「學霸」家庭延續四代的背後
    陳衝曬出的郵件,也佐證了這一點:今年哈佛全校畢業生中,只有79人獲得了該榮譽,Angela則是其中之一。陳衝《誤殺》劇照陳衝最近一部作品是電影《誤殺》,《誤殺》一上映就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影片不僅獲得了2019年賀歲檔票房冠軍,還以票房11億的好成績拿下了華語影史犯罪嫌疑類票房冠軍。
  • 陳衝女兒哈佛畢業 大女兒是學霸 二女兒是影星 陳衝育兒太成功了
    【陳衝女兒哈佛畢業】今日,影星陳衝在社交平臺曬出大女兒Angela哈佛畢業的消息,並曬出女兒得到了學校的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和英語系畢業論文的最高獎項George B. Sohier Prize。
  • 陳衝大女兒哈佛畢業,二女兒出道演藝圈,兩個小棉襖太讓人羨慕了
    所以陳衝的大女兒真的非常優秀。陳衝曬出21歲Angela的畢業照,她身穿學士服頭戴學士帽,五官精緻笑容甜美。Angela大方美麗,又很知性,長得很像陳衝。有女智慧優雅,難怪陳衝感慨"今天,我可以好好哭一場,讓幸福、希望和感激充滿我的全身心。"陳衝深知,女兒的優秀也是她數十年如一日辛苦的成果。她心疼女兒"她所經歷的各種磨難只有她自己、最愛她的人和上帝知道"。
  • 重男輕女的父母,只會養出委曲求全的女兒,和無理取鬧的兒子
    總的來說,如果孩子的父母心中有著重男輕女的觀念,無論自己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的影響,養出委曲求全的女兒、無理取鬧的兒子是常態。但是,他們卻依舊沒有意識到這種錯誤思想帶來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只有當出了事情,才覺得追悔莫及。
  • 影后陳衝17歲女兒引爭議?被母親力捧當主演,中文口音卻像外國人
    影后陳衝17歲女兒引爭議?比如今年17歲的主演之一許文珊,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很多網友都不理解許文珊為何能出演《誤殺》,但實際上通過搜索發現,她居然是劇中另一位主演、影后陳紅的女兒!但陳衝這樣力捧女兒,網友們卻並不買帳,認為許文珊在劇中的表情和情緒都無法打動人,普通話有些「泰式口音」更是令人出戲。甚至還有人直言,自己看電影時根本沒認出這是陳衝的女兒。
  • 女孩拒養2歲弟弟,居然敗訴了?差勁的父母,掏空女兒去養兒子
    弟弟才2歲,父母就想著讓22歲的姐姐來養了。 出於貧窮確實無奈,可是生男娃之前,有沒有考慮過女兒的感受呢? 另外,就算姐姐養了弟弟,從現實層面上講弟弟也很大可能不會給她養老。 更不可思議的是,父母居然勝訴了???
  • 為何豪門貴子那麼拼,寒門卻富養出敗家子
    豪門的貴子們,這麼拼,可是,寒門卻屢屢傳來因為父母的溺愛養出敗家子的消息。最極端的一個例子,近日發生在河南省羅山縣。從小到大,楊鎖一直都泡在父母的嬌慣裡,父母離世後,他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只能在苟且的舒適區裡耗儘自己的生命。— 1 —寒門的孩子富養出以前富二代的毛病一位從教20年的資深教師說:二十年來,社會深刻巨變,學校裡的頂尖學霸們,也悄然地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 陳衝女兒哈佛大學畢業,獲最高榮譽學位,感言道破成長的3個秘密
    陳衝身為母親,無疑是幸福的,就在5月29日,她通過微博發布感言,祝賀女兒Angela順利從哈佛大學畢業,並得到了學校的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和英語系畢業淪為的最高獎項George B.Sohier Prize。
  • 孫儷稱女兒小花是閨蜜:養出一個內心富足的孩子,父母有多賺?
    奶爸的教育格局非常值得稱讚!他真正給予到了女兒高質量的陪伴。 養出內心富足的孩子,陪伴是不可或缺的前提。畢竟,孩子快樂的源泉多半都是來父母的陪伴。 美國一名8歲的小女孩,生日願望是變成一條美麗的美人魚。
  • 陳衝大女兒從哈佛畢業,Angela成績優異,陳衝欣喜,激動要哭一場
    5月29日,演員陳衝在微博曬出了一條博文,她21歲的大女兒Angela從哈佛大學畢業,並且獲得了學校的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和英語系畢業論文的最高獎項George B. Sohier Prize。看到如此優秀的女兒,陳衝欣喜,驕傲和感激。
  • 影后陳衝領養的雙胞胎哪去了?網友:這就是抱養和親生的區別
    這是一條大新聞,當時所有媒體都很關注這件事,一方面對陳衝表達了恭喜,另一方面他們也在觀察,有了親生孩子後的陳衝,會如何對待這對領養的雙胞胎女兒。 陳衝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表示:即使有了自己的寶寶,也會照舊對這對雙胞胎女兒視如己出,不會差別待遇。此話一出,媒體都對陳衝表達了讚賞,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 陳衝女兒哈佛畢業:讀不讀書,差了整個人生!
    能拿到這三種榮譽的學生,在哈佛本科生學年排名起碼要達到前5%,陳衝的女兒能拿到Summa Cum Laude,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優秀了,是優秀中的優秀。有其女必有其母,女兒的學霸體質,讓我想到陳衝本人其實也是個學霸。這幾個月她在微博,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了美國疫情期間自己的所見所聞,文筆流暢有詩意,洞察力敏銳,字裡行間的描述也體現了她閱讀的廣度與深度。
  • 陳衝女兒哈佛畢業:讀不讀書,差了整個人生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學會用讀書來圈養自己,才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才更有力量地支撐夢想,讀不讀書,差的是整個人生。作者 | 慶哥Sohier Prize。拿到這兩個獎意味著什麼?有網友科普說,在哈佛,三種榮譽學位當中,Summa Cum Laude 最優等、Magna Cum Laude 極優等、Cum Laude 優等。能拿到這三種榮譽的學生,在哈佛本科生學年排名起碼要達到前5%,陳衝的女兒能拿到Summa Cum Laude,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優秀了,是優秀中的優秀。
  • 陳衝女兒哈佛畢業!看這一家子「書香門第」的堅持與選擇
    今天上午,著名華人演員陳衝在微博曬出了一條博文,她21歲的大女兒Angela從哈佛大學畢業,並且獲得了學校的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和英語系畢業論文的最高獎項George B. Sohier Prize。與其他星二代不同,陳衝的大女兒Angela竟然是以「哈佛學霸」的身份被人們所關注。她的發展路徑,其實也折射出陳衝一家的價值觀和教育觀。
  • 22歲女孩拒養2歲弟弟,居然敗訴了?父母想掏空女兒去養兒子
    更不可思議的是,父母居然勝訴了??? 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家庭資源會嚴重傾斜給兒子,而女兒就是現實版的「蘇明玉」。對方老總躲起來不見,她索性在接待區一待就是好幾天,渴了喝咖啡,餓了吃泡麵。 這種不服輸和倔強,究其根本是背後沒有人可以讓自己依靠,所以自己只能靠自己去拼,靠自己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