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影響的孩子:教育到了最後,其實就是在「拼父母」

2020-09-19 生活好文張阿柒



如果阿柒再年輕個十歲,我一定會反駁這樣的觀點。

就像當初剛踏進大學時,心裡總是默默喊著:「我命由我不由天,靠自己不靠父母。」

但當了幾年老師之後,我開始同意這個觀點,甚至把這個觀點傳遞給學生。

教育到了最後,真的是在「拼父母」。


01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所謂「拼父母」就是拼他們的背景、金錢、人脈,但事實上這些都是錯的,教育到了最後的的確確是在「拼父母」,可拼的並不是這些物質上的東西,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

在當老師的這幾年,一直有家長和我強調這個問題:孩子送來學校讀書,老師就有義務有責任把他教好。

坦白講,這句話沒毛病,但我更想說的是:如果只有老師在努力,家長卻對孩子不管不顧,就算我教得再好,也是白費功夫而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對學習的態度。

時至今日,我一直和學生強調:不要怕家裡窮,覺得父母是農民就比不上城市裡的同齡人,物質上的東西可以用努力去彌補回來,但如果精神上出現了匱乏,那真的很難去改變了。

而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的價值觀和教育觀,往往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很多時候是無法改變的。


02

前些日子看到一名學生仿造清華錄取通知書的消息,他的父親信以為真,樂了好幾天,但謊言終究是不長久的,最後還是被人揭穿了。

看到這件事,阿柒的第一反應也和眾多網友一樣想笑,但仔細想想,卻有覺得有些悲哀,人們在指責這個學生不誠實行為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如果他的父親去過學校,哪怕只去了一次,也不會被如此輕易欺騙。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漠不關心,只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了信心,甚至厭倦、放棄學習。


03

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點這件事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今年考上北大考古專業的鐘芳蓉。


鍾芳蓉的父母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工,文化程度很低,儘管如此,夫妻二人卻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很是看重。

鍾芳蓉讀初中的時候,老師和她的父母說:得把孩子送到市裡去讀書,這樣才有出路。聽到這句話後,鍾芳蓉的父母連夜從廣東趕回湖南,在取得女兒的同意後,才為其轉校。

在這件事上,夫妻二人並沒有仗著自己是父母就強行安排,他們是先詢問女兒的意見,再做決定。


之後,母親又問鍾芳蓉最想要什麼,她說希望母親能留在家裡陪她一段時間,自己可以感受母親的關愛,聽到這句話的鐘芳蓉母親也沒有說出「我出去外面賺錢都是為了養你們」這種話,而是和女兒商量說呆多久,並告知她家裡的情況。

在陪伴了女兒一段時間之後,母親又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可那時的鐘芳蓉卻沒有絲毫怨言,因為她知道父母都是為了賺錢養家。


最讓人感到意外的,還是關於大學專業的事情,很多人都在說考古專業不賺錢,這件事鍾芳蓉的父親也知道。

其實在女兒報考考古專業後,他就通過村裡其他大學生了解到專業的事情,但面對女兒的選擇,父親最後還是選擇了尊重。

在鍾芳蓉的父母身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對於孩子尊重、平等,也許他們並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遠,但毫無疑問的是,鍾芳蓉能考上北大,她的父母功不可沒。

有時候不少家長都認為孩子還小,分不清好壞,但事實證明,他們分得清,只是通過父母的態度去辨析而已。

對孩子給予一定的尊重,遠比在其身上施加負擔要好得多。


04

教育到了最後,真的是在「拼父母」。

近年來,「小鎮做題家」的話題一直深受網友們的熱議,很多人都抱著這樣一個觀點:農村出來的孩子世面見得少,只會學習,比起城市裡的孩子肯定是差很多的。

這句話對嗎?說實在的,這句話只能說對了一半。


農村的很多孩子在經濟條件和教育條件這兩方面,確實比不上城裡的孩子,他們在走出大山,來到城市之後,也的確會有一種落差,甚至因為同學的多才多藝而感到自卑。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比不上城市裡的孩子。

大學是人生教育的最後一個階段,能上同一所大學的,相信彼此智商不會差多少,但有的人能在大學生涯中活得萬分精彩,有的人卻只能泯滅於平凡,說到底,拼的不是財力物力,而是從小到大父母在孩子心中種下的那個教育種子。


在這些年的教育生涯中,有一個學生的家長令我印象深刻。

這個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獨特,不管什麼事情,他都不會替孩子做決定,而是詢問他的意見,然後讓其獨立思考,最後父子兩人再商量一下,完美解決。

而面對家裡貧窮的現狀,家長也是對孩子直言不諱,告知他在經濟條件這一方面,家裡確實比不過別人,但從窮到富這個過程,就像讀書一樣,上一代人讀到初中,這代人就讀到大學,慢慢的積累,終有一天會引起質變。



就是這樣一種教育方式,培養出了一個十分優秀的孩子。

這名學生在對於比自己優秀的同學,總是保持著一顆平常心,不會因此而感到自卑,更重要的是會在背後追趕,直至超越他們,平淡而不平庸,羨慕而不喪志。


05

「對比」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能不能抵禦住它的傷害,靠的就是內心的素質。我們常告誡孩子不要去和別人對比,可這個世界上卻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對比,有的人能從對比中突破自我,也有的人喪失鬥志,沉淪至今。


特別是農村和城市的孩子,拼到最後,其實看得就是誰的內心素質更好,金錢、背景、人脈,說到底,這些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爭取回來,前提是你能否在還沒能擁有這些之前,不受影響,保持奮進。

老師能傳授給孩子知識,但卻不能給予孩子強大的心靈,不管是信任還是相處的時間,在孩子心中,家長都遠比老師要更重要,他們也更願意去接受父母教育方式所帶來的改變。

教育到了最後,真的是在「拼父母」嗎?

很遺憾,是的,但「拼父母」並不是指拼父母的背景、人脈和所能提供的物質條件,而是父母對孩子從小到大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式。

先天的物質決定了一個人的起點,但後天父母的教育,卻決定了一個人能走多遠。

相關焦點

  •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輸贏的背後其實是父母能力的體現
    為人父母之後孩子的教育問題逐漸會成為很多人的頭等大事。 如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給孩子進行哪方面的教育以及通過何種方式去獲得這些教育等等問題成為了很多家長非常糾結和困擾的問題。
  • 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父母,試圖偷懶的父母必將後悔
    其實,孩子什麼層次,全看父母在什麼層次,倘若父母只會為孩子花錢,孩子自然優秀不到哪裡去。畢竟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父母。那些偷懶的父母,將來必定會後悔,並自食惡果。其實,很多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沒感覺,可等到孩子長大,生活艱難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當年偷的懶,毀掉的是孩子的未來。教育的路上,偷懶的父母,最終都會後悔,而那些偷懶的時光,會成為父母終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 孩子之間的差別是怎麼產生的?拼孩子就是拼父母,這話一點也沒錯
    即便如今的我們嘴上克制住自己不嘮叨,看著孩子和別人的差距太大,心裡也免不了焦慮。身處競爭型社會,生怕自己的孩子慢一步就被別人搶了先,難怪商家們總喜歡打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名號兜售商品。其實他們販賣的可不是物品,是焦慮。有些家長該問了,同樣是孩子,為什麼他們之間的差別這麼大?看了以下四點,你就知道差別是如何產生的了,拼孩子就是拼父母,這話一點也沒錯。
  •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直到最後一個問題「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誇耀你?」三位明星才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一位明星說:「因為父母的讚揚,所以我從小就很有自信。」 事實上,明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已經拼盡了全力,但「教育要拼家長,而我又拼不起」,就像一個魔咒,常常把父母壓垮。 想起前段時間大火的一個視頻,
  • 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學習力,更該教育的是家長,特別是爸爸
    現在社會的發展,科技的發達,生活理念和教育方式都是與發達國家接軌。在與發達國家接軌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往往會被我們忽略掉,那就是父母的教育。發達國家戀人想領結婚證,前提是需要參加培訓,培訓完合格以後才能夠說去領結婚證,而在我們這邊只要父母同意把戶口本給年輕人去領結婚證就可以,就可以成家,成家以後就可以要孩子,要了孩子就要教育孩子,那麼現在的爸爸都有哪些欠缺的呢?
  • 教育的最後,拼的都是父母的態度!
    10分鐘過去,媽媽提醒孩子:再玩10分鐘,就該寫作業了。10分鐘後,媽媽看到孩子還在玩,於是要求停止行動,孩子央求說:媽媽等等,我把玩具組裝完就好。媽媽同意了。等孩子完成,她牽著孩子到書桌前,徵求他打算先完成哪門學科的作業,孩子作了選擇。如果第一個媽媽繼續用她的態度對孩子,孩子未來會如何?
  • 教育孩子,拼的就是父母!學會這17條,孩子就贏了一半
    忙碌的工作經常會使父母疏於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也知道這樣帶來的危害,但仍然用一句話「我工作忙呀」來躲避這個問題!所以,如何利用碎片時間來教育孩子就變成了現代家庭需要考慮的問題。一、 忙碌父母的基本原則 1、能在白天做完的工作儘量不要帶回家如果晚上加班就要犧牲陪孩子的時間,不僅錯過家庭教育的最佳時期,也使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變得疏遠。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他了,這就是很多孩子出現成長問題的根源。
  • 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說到底拼的是父母的實力
    但長大後發覺,這句話其實有著深刻的道理。當下關於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不正是如此嗎?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表面上看拼的是孩子自身的實力,實際上,說到底,拼的是父母的實力。鄰居的女兒和兒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由他的父母陪著在這個小學上學,一下樓就到了學校,對小孩子來說的確很方便,可以免掉接送孩子的諸多麻煩,所以這一棟樓裡的房子很容易出手,不管什麼時候,都有農村帶孩子陪讀的人接盤。鄰居的父母70多歲,母親要負責照顧2個孩子的飲食起居,每天一大早,天蒙蒙亮就聽到老太太忙碌的聲音。
  • 父母做到這四點,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教育孩子,拼的就是父母
    忙碌的工作常常會使父母疏於孩子的家長教育,許多父母也知道這樣帶來的損害,但仍然用一句話「我工作忙呀」所以,如何利用碎片時刻來教育孩子就變成了現代家庭需求考慮的問題。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愛他了,這便是許多孩子出現成長問題的根源。二、無論如何周末抽出一天不加班工作是死的,人是活的,只需你願意,就肯定能留出一天時刻來陪孩子。周末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日子,能夠和父母去海洋館,去遊樂場。這樣,到了周一,孩子就能高興地講和父母一同玩的事情。
  • 為了孩子的教育,中國的父母能有多拼
    現在她長大了,高考圓夢,這本身就是對父母和兄長最質樸的告白:「我長大了,現在換我保護你。」父母們其實想的很簡單:只要孩子們有書讀,可以改變原有的命運,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可以決定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再苦再累,都不在話下。
  • 父母做好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現實中,優秀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太差;差勁的父母,孩子也不會太優秀。為什麼?因為父母用自己切實的生活去影響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榜樣」 有這樣一句話:教育的極致,是行為的影響。每個父母的行為,都將影響下一代。
  • 父母拼盡全力,孩子卻充滿空虛,看似無私的父母,實則最自私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除了一些不稱職的父母之外,還有一類追求完美的父母。,孩子卻充滿空虛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精神病醫生保羅·波恩在臨床實驗中發現,很多父母拼盡全力避免孩子體驗到一丁點的不適、焦慮或者失望,那麼當孩子長大時面對正常的挫折,就會認為自己的生活出現了嚴重的差錯。
  •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四種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不優秀
    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在隨時影響著孩子,所以想要孩子優秀,父母首先也應該做到自己優秀。他們的孩子也就是我的侄女,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學什麼東西都是相當的快,她特別喜歡拼拼圖,為了幫助她更好完成,姐姐總是會提醒孩子:"小心不要把小部件弄丟了,不然這幅拼圖就算拼好了也是不完整的哦。還有就是拼拼圖一定要耐心,否則很有可能功虧一簣。"其實我的姐姐也只是抱著適當引導孩子的想法而已,但是有一天發生的事情卻讓我十分驚訝。
  • 開學在即,你是否知道:孩子的未來,其實就是拼爸媽
    後來和寇先生隨口說起孩子的教育問題,關於學區房、關於教育資源等等這些,討論到最後,卻發現,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所謂育人先育己,孩子的未來,最終拼的都是爸媽。孩子的未來,拼爸媽的用心前一段時間,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看了各地狀元的各種報導,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 「天才少年」獲華為201萬年薪:教育孩子的路,拼的是父母
    美國著名作家珍妮·艾裡姆曾說過:「孩子身上存在的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今年,華為公司在華中科技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招收了一名技術人員,他就是張霽。1、父母的教育張霽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一般的事情他都自己做主,而不會像大多數人那樣搖擺不定,無法決定,而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他才會和父母進行協商,最終再決定出解決的方案。
  • 【585】教育的最後,拼的都是父母的態度!
    因為在教育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家長的態度決定了下一代的幸福感與價值感,而不是他們有多高的認知水平。」的確,從很多成功人士的家庭環境,會發現,作為家長,你有再好的教育方法和技術,在好的態度面前,都不那麼給力。因為態度與行動是連動的,家長有什麼態度,就會對孩子有什麼作為。父母與孩子間,有一個好的態度,才會互相珍惜,才不會有傷害。一個一年級的孩子,放學回家不想寫作業。
  • 中國父母為了孩子上學到底有多拼?
    作為父母,真的是太有感觸了,其實現實真的是要比電視劇要魔幻殘忍的多。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都有顧佳式的勇氣和拼勁,卻往往缺少了物質基礎。為了孩子,爭取好的學校、好的老師,甚至是能上好的補習班、課外班,無疑不在拼。
  • 真正的教育拼的不僅僅是錢,看看北京的孩子,就知道父母的重要性
    當別的孩子都嫌棄家長管的太多的時候,這個11歲的女孩反而覺得媽媽管得太少,因為媽媽管得太少,孩子竟然還如此優秀,這究竟是什麼樣的神仙家庭。談到教育經驗,思凝的媽媽說到兩點讓人印象特別深刻。孩子對父母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小瓶,你們下班後進門前把你們的瓶子倒空了,要不然回到家裝不下,就要發脾氣了。父母兩人感受特別深,孩子小小年紀,情緒管理比父母還要厲害。看完了這幾個孩子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天的教育已經不僅僅是拼錢了,更多的是拼父母。
  • 承認吧,教育就是拼父母
    且不論這項政策落地的操作難度,單就「父母教育」引起的廣泛社會關注和討論,它就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才女武亦姝媽媽曾說:「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幼兒的性格養成來自父母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應謹言慎行
    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是什麼樣的。父母習慣有的口頭禪或者是行為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當然最多的還是父母的教育和父母的評價,這個對於孩子幼小的心靈是有很大影響的,和孩子的性格養成有很大關係。維護穩定的家庭關係家庭就是一個穩定的合作關係,當然父母和孩子就是血緣關係。婚姻關係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也會留下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