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上學回家以後,家長該如何督促他的學習就成了頭疼的問題。每個家長或許都有過催促孩子寫作業的痛苦經歷,都希望孩子有自覺學習的能力,就不用再去催促孩子去學習了。那麼,家長要讓孩子有自覺學習能力就要培養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即是學會主動獲取、主動體驗、主動思考、主動思維、主動評價的能力。所以,父母為了孩子,為了自己,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學會自主學習。
家長要先讓孩子快樂上學,快樂學習,鼓勵孩子找到自學興趣。只有他們認為有興趣,才會為學習流汗苦練。也就是要幫助孩子掌握自學方法,培養他們自學的習慣,讓他們願意學主動學,知道怎麼學,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一)培養主動自學習慣。
每天放學回家,家長可以先陪孩子坐下,先談談今天的學習狀況,看看功課做什麼,讓孩子明白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功課,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任務,儘量讓孩子在30分鐘左右完成。
(二)指導孩子找尋答案。
當孩子遇到不懂的問題、不知道怎麼辦時,孩子會求助於家長,但作為家長,不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要陪孩子查閱課本內容,再用《新華字典》、《成語詞典》、《英漢詞典》等工具書查詢,和孩子分析討論,讓他知道遇到困難時,可以從哪裡尋求幫助,不一定要等待大人或他人的幫助與答覆,自己就能想辦法搞定。
家長要知道孩子還小時,完成作業的時間不能太長,可以通過簡單的中間休息來調節,將要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時間切割成兩三個小節,節與節之間可以休息一下。隨著孩子年紀漸長。讓孩子完成作業的專注漸長,減少休息時間,甚至不中途休息,讓孩子指導只要專注做一件事情,就能很快完成;只要需專心完成功課,才能寫得又快又好,達到自己臆想之中的效果。
家長要創造學習氛圍,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計劃,並引導孩子按照這個計劃開展學習,在獨立學習中堅持,讓孩子能獨立發現學習方法,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勞動、學會生存,發現自己在學習、生活、交往中的成功方法,形成自醒、自勵、自控的健康心理素質,從而不斷促進自身優勢和特長的發展。
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要關注與培養孩子自我檢查和自我反省的習慣,查找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漏洞並改正,形成&34;的自己獨特的學習思維,使孩子能主動閱讀求知、操作體驗、探索樂趣、獲得讚譽感和成就感,在學習中挖掘樂趣與愉悅,能滿足孩子的追求欲望。
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強&34;的教育形式,利用&34;的督促教導,激發孩子努力去實現願望的動力。其實就是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即便失敗了也沒什麼,要鼓勵孩子繼續想辦法嘗試,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積極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提高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比如:當家長發現孩子的寫字筆畫錯誤、計算過程錯誤之時,提醒孩子要注意檢查文字的筆畫結構與筆順、計算法則的正確應用,檢查結果。如果孩子粗心大意,就可以讓孩子嘗試老師批改的&34;的評判,並感受重寫或重做的&34;,告誡孩子做事與學習必須認真細緻,反覆查驗,並及時糾正的自我醒悟的過程。
總之,家長要在&34;的基礎上,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孩子以&34;、&34;、&34;的自主學習方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最重要的是有系統、不間斷地嚴格要求,決不允許任何一次例外,對於孩子表現出來的良好學習習慣,也不能視而不見,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讚賞,鼓勵孩子堅持下去,督促孩子形成習慣。同時,家長也要有耐心,不要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以免造成負作用,反而起不到督促孩子學習的功效。
本文原創是@暖陽鴿說教 ,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議,歡迎留言與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