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疫情,這屆高三學子今天已經走進高考考場,完成了兩科的考試,我也會穿著紅色T恤站在校門口迎送參考的學生。
但現實不是如果,現實就是高考延遲一個月,我們的學生還有一個月的準備時間,我們老師也還有一個月把想講的東西努力傳遞給學生。
可是,面對高考的延遲,高考複習進入加時賽,老師和學生難免會緊張焦慮,出現在所難免的焦慮,各地二模三模考試後一些學生出現的極端行為可為明證!
我們都知道,因為這次疫期比較長,超長的寒假,網課效果的不盡人意,疫情的肆虐,無一不在給學生本就緊繃的心弦加碼,而對學生們來說,高考延期,並不能給予他們安慰,他們也並不能夠把這個月當作是天上掉下的餡餅。畢竟,與之前因疫情耽擱的時間相比,這一個月實在是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六七月份,烈日炎炎,疫情期間沒有彎道超車的學生更顯焦慮,一直在認真學的學生也到了容易出現疲態的時候。
所以,現在主要拼的是心態,拼的是習慣!
高三學子首先要做的心理建設就是接受現實,調整心態。
因為疫情,高考延期一個月已成事實,我們能做的除了勇敢接受,還能有什麼呢?既然全國高三學子都要面臨這個現實,那麼如果我能更好地調節心態,我就能更好地利用最後三十天完成逆襲!
其次,面對「多」出來的一個月時間,我們要做的是合理安排時間。
不管疫情期間的網課你是真正實現了彎道超車,還是悲慘地被人超車,最後一個月你都要學會去合理安排。
所以對於基礎一般甚至較差的學生而言,回歸基礎,構建各科知識體系,爭取基礎題少丟分甚至不丟分是關鍵。這時我們還要學會主動放棄一些難點難題,比如文科生,假如數學yizhi都穩定在90分左右,那麼這個時候就不要妄想最後一個月能逆襲到110,因此多花大量時間做無用功,因為任何一科的提升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這是適當放棄是成功,無謂糾纏極可能導致全盤皆輸!應當把時間放在各科知識體系構建,以及基礎題和中檔題的穩定得分上。
而對於成績較好的同學,這是開始就要學會在梳理完知識模型的基礎上,複習典型錯題,爭取做到簡單題全拿下,中等題不丟分,難題偏題怪題也能遊刃有餘,同時還要有適當強度的訓練來保持做題的手感。
生物鐘重不重要,既重要也不重要,生物鐘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既然是一種內在節律性,同學們就不能強行去改變它,比如原本十二點睡覺,非得要讓自己最後一個月在11點就入眠,這時的輾轉難免也許會給我們平添更多壓力。因此,面對高考,我們只要做到少開夜車,保證休息,做好充分準備,高考自然水到渠成。
最後,我們要學會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考生要正確對待別人的期望和評價,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不要總強調負面信息,正確對待考試。要告訴自己,乾坤未定,我就是黑馬!!!
願所有考生潛心靜氣,收穫理想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