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安9名家長共花了38萬多辦「幼升小」,拿到假入學通知書
2019年5月初,這是幼兒園集中畢業的階段,各幼兒園群內關於「幼升小」的事情討論不斷,家長們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學校,忙的焦頭爛額。
司某見群內討論活躍,便動起了歪腦筋,先是在其女兒幼兒園家長群內謊稱自己有「渠道」辦理某某小學入學資格,隨後又讓其熟人趙某某出面充當「中間人」收錢,一場「陰謀」正式開始……
消息傳開,認識或者不認識司某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名校」,紛紛託司某花錢辦「事」。
借著偽裝的「身份」,司某裝模作樣的收集「學生資料」,並發放事先偽造好的入學通知書,以此收取每名學生家長數萬元的「打點費」。調查顯示,司某先後收取9名家長共計38.5萬元。
2019年8月底,當家長拿著「入學通知書」興衝衝的辦理入學手續時,卻被學校告知「入學通知書」是假的!
如夢初醒的家長們,才意識到被騙了,趕緊向警方報案。
很快,司某被公安機關抓獲。目前,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檢察院已將該案件起訴至未央區人民法院,案件在進一步審理中。
主辦檢察官對類似案件進行了梳理,發現這類犯罪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一是發生時間較為集中,每年的6月至8月「幼升小」「小升初」開始前後,犯罪分子抓住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心理,編造騙局、依學校排名明碼標價收取錢財,實施詐騙。
二是詐騙的方式雷同,熟人作案居多。這類案件,犯罪分子要麼號稱自己在教育部門有非常「硬」的關係;要麼就直接給自己虛構一個學校領導或教師身份騙取家長信任。而受騙家長,往往因為是通過熟人介紹的原因,輕易的放鬆警惕。
三是犯罪動機相似,通過分析查閱案例,檢察官發現,在部分案件中涉案人員沒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甚至沒有穩定住所,這些人在騙取錢財後,常常通過還債、賭博等方式將錢財揮霍一空,給受害家長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
(原題為:《西安9名家長花了38萬多辦理「幼升小」 拿到入學通知書卻是假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