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年輕人讀書"功利化" 僅三成人常買名著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民調:現在常買文學名著的人只佔33.8%

  80.2%的人認為功利化閱讀盛行是形勢所迫

  實習生 田國磊 孫啟蓮

  公眾閱讀人文大師著作的現狀如何?不久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開展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1466人參與),60.2%的人通常購買專業學習用書,47.7%的人通常購買科普、生活類書籍,經常購買文學名著的人只佔33.8%。

  剛工作的年輕人功利化閱讀最明顯

  「我當然喜歡讀一些經典散文和小說了。那些書很有時代特色,雖然文字樸實,但思想性很強,讀起來還是很有感觸。但哪有時間啊?」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學生小丁坦言,自己很少看巴金、茅盾、老舍等文學大師的書,「課程那麼多,現在專業書都看不過來。」

  「我買的都是教材和考試輔導書等對自己有直接用處的書,現在的人讀書都很功利。」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大三學生小王說。

  調查顯示,21.1%的人坦言自己讀書已經「功利化」。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蔣原倫說,閱讀可以分成三種,即工具性閱讀、為滿足求知慾的閱讀和為滿足情感需求的閱讀。「功利化閱讀就是把書當做一種工具來讀。現在很多人覺得工具書成了一種生活必需品。」蔣教授說。

  調查中,有59.2%的人對功利化閱讀超過人文閱讀表示擔心,24.7%的人未置可否。

  「能靜下心來體會閱讀樂趣的人太少了。」北京某高校外文學院大一學生小劉認為,讀書太功利對提高個人素質和思想境界沒有太多好處,人們應該靜下心來閱讀有營養,能啟迪人的圖書。

  但北京某網絡公司廣告宣傳員唐月對此有不同看法:「功利化閱讀對提升自己也有用啊,也有利於社會競爭。再說了,閱讀是個人的事情。」

  對於現在很多人讀書功利化的原因,80.2%的人認為是因為就業、工作壓力大,形勢所迫;42.0%的人認為這說明現代人太急功近利;39.2%的人認為原因在於社會對考試的關注度過高。

  哪些人功利化閱讀最明顯?調查中54.4%的人選擇「剛工作的年輕人」,46.8%的人認為是學生,還有28.5%的人選擇「有較長工作經歷的人」。

  剛剛博士畢業,擔任武漢某大型國企部門主任的小陳認為,一定的功利化閱讀是現實的需要,只要以功利為起點,以成長為終點就可以了。「讀書時要想著自己三五年後的需要。」

  蔣原倫指出,功利化閱讀是社會大環境造成的,競爭越激烈,社會對個人的專業化要求越高,功利化閱讀的情況就會越嚴重。「很多人把閱讀看做一種可選擇的個人行為,但在社會大環境的壓迫下,閱讀的個人選擇餘地其實非常小。比如高考就需要有功利化閱讀,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學,就算讀過再多文學大師的書,也會讓人發愁。」

  我好久沒有看「書」了

  「我好久沒有看『書』了,但如果把網上閱讀算進去的話,我還真看了不少。」剛大學畢業的小崔說,「網上有那麼多免費書,想讀什麼讀什麼,很方便。」

  網絡的普及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2008年4月發布的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閱讀與網絡閱讀的比例是34.7∶36.5,網絡閱讀首次超過圖書閱讀。

  此次調查也顯示,50.7%的人認為網絡閱讀越來越盛行,藉助於網絡閱讀的人比以前多了。

  碩士畢業一年,現在武漢某大型國企從事宣傳工作的柯根松則表示,他現在明顯在網上讀的書會多一些,因為天天面對著電腦工作,網上閱讀更方便。

  畫家陳丹青在電視節目中談到網絡閱讀時也坦言,他通常都在電腦上進行閱讀,雖然很不習慣在屏幕上一點點拉著滾動條閱讀,但大量的訊息,而且是最有意思的訊息都在網上,只能適應現在的形勢。

  有專家批評網絡閱讀只是淺閱讀,無法獲得紙張閱讀一樣的感受。對此,66.0%的人表示認同。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認為,以網絡小說為代表的網絡閱讀都是一種「淺閱讀」。「如果大家都只上網看信息,不去深層次地思考,那多可怕啊!」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郝振省認為,「淺閱讀」不僅存在於網絡閱讀之中,傳統閱讀也有同樣的問題。「一方面是流行文化的發達,人們心態比較浮躁,難以沉下心來認真地讀書,另一方面,業餘出版物自身的淺化也與此有關係。」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成人功利化考量給孩子負面影響
    人民日報:成人功利化考量給孩子負面影響 王立波/人民日報 2017-07-13 07:49
  • 調查顯示近三成人選擇聽書 耳朵「閱讀」時代來了?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日前發布了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調查顯示,去年我國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成年人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之外,我國也有近三成人有聽書習慣,移動有聲App平臺已成為聽書主流選擇。隨著市場和行業的快速發展,作為一種「泛閱讀」方式,聽書的人也越來越多。專家認為,這背後有諸多因素驅動,但也需正視現有問題,把好質量和版權保護關。
  • 讀四大名著的大學生不足三成 淺閱讀如何擺脫
    據媒體近日報導,陝西西安部分高校的借閱數據顯示,除專業書籍外,文學類、哲學類圖書的借閱率最高,超過六成大學生讀過四大名著,但完全讀完原著的不超過三成,多以影視作品和簡本替代。  不超過三成的完成度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目前大學生群體未能擺脫淺閱讀的狀態,這與當下社會的整體閱讀狀況基本吻合。
  • 臺灣逾三成年輕人入不敷出 超八成人無力買房
    臺灣逾三成年輕人入不敷出 超八成人無力買房 據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一輩的上班族有14.5%自認,生活痛苦指數達100分,平均落在67.3分;同時,有35%入不敷出,8成1無力購屋,而這群薪貧族,目前承擔的經濟壓力指數平均為65.9分。其中,屬於20到35歲的上班族與勞工朋友,有35.7%表示目前每個月的財務狀況是「入不敷出」,但也有35.5%指出,自己是「收支平衡」,但自認「收入大於支出」,僅佔28.8%。
  • 西安高校閱讀調查:多為消遣和應試,讀完四大名著的低於三成
    西安高校閱讀調查:多為消遣和應試,讀完四大名著的低於三成 「其實,我倒是覺得,電子書的便利使得我的閱讀範圍更加廣闊,閱讀量也多了。紙張和電子產品只是載體不同而已。」西北大學大三學生王錦月說。
  • 調查顯示英國只有三分之一年輕人會說一門外語
    【環球網綜合報導】英國《衛報》4月11日報導,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半數的英國年輕人並不認為自己是歐洲人。並且,在18至30歲的英國人當中僅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可以講一門外語,另有五分之一的受訪者不認同自己的英國人身份。調查顯示,18至30歲之間的英國人接觸到不同民族文化的比例很低。
  • 調查顯示三成美國年輕人因沒錢約會單身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美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中,三分之一因為沒有錢約會而單身。知名交友網站「配對」委託研究人員調查5000多名二三十歲成年人,以完成「美國單身人士」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中,三分之一因為沒有錢約會而單身,21%認為「尋找愛情」需要先提高收入。依據調查報告,美國「千禧一代」中,20.4%的家庭年收入在1.5萬至2.9999萬美元(約合10.4萬至20.8萬元人民幣)之間,18.8%的家庭年收入在3萬至4.4999萬美元(20.8萬至31.2萬元人民幣)之間,家庭年收入不足1.5萬美元的佔16.4%。
  • 媒體調查顯示近三成人畢業後未聯繫過老師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本報以「畢業後你跟老師的聯繫」為主題進行了實地調查走訪,結果顯示近三成人畢業後沒有再與老師聯繫。特點1:畢業越久聯繫越少「基本沒有聯繫了,最近一次去看老師,應該是兩三年前了吧,當時是回學校聚會順便看一下大學時候的輔導員。」
  • 讀名著也有三重境界:春風十裡,不如坐下讀書
    古往今來,經典名著給人們無數文化滋養的同時,其深刻內涵、經典表述等,也留下了一道道閱讀的難題。對很多人來說,面對名著有時便如見寶山而難窺其徑,書雖好而不知從何入手。 歷史上,很多名人總結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讀書方法,梳理起來看,似乎可以從培養閱讀興趣、深得閱讀之樂以及化名著為己用三個層次來探討。
  • 調查顯示:全球成人英語熟練度中國大陸排名34位
    原標題:調查顯示:英語熟練度中國大陸排名34位  近日某機構發布的一項針對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成人英語熟練度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中國大陸排名34位。
  • 西安大學生讀完4大名著者不及3成 多以影視劇替代
    核心提示: 據媒體近日報導,陝西西安部分高校的借閱數據顯示,除專業書籍外,文學類、哲學類圖書的借閱率最高,超過6成大學生讀過四大名著,但完全讀完原著的不超過3成,多以影視作品和簡本替代。記者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平時的閱讀主要滿足消遣和應試兩種需求,最喜歡讀各類小說。
  • 調查顯示:臺灣年輕人不負責 中老年人太傳統
    調查顯示:臺灣年輕人不負責 中老年人太傳統 2014-08-28 09:20:04  據了解,《聯合報》「世代圖像大調查」是針對18至65歲民眾進行訪問,以40歲為分界,40歲以下稱為「青世代」,40歲以上稱為「熟世代」,觀察兩個世代如何看待彼此。  世代印象包含勤奮、創新、包容、知足及負責等五個面向,調查以1至10分為範圍,評分1至5分代表偏向負面特質,評分6至10分代表偏向正面特質。
  • 大學生讀書調查:近五成每天讀書不足半小時,小說最受歡迎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讀書話題,對全國864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學生每天讀書不足半小時,超四成學生每月讀書不足一本,小說、名著、傳記最受學生歡迎,近六成學生對自己讀書的情況不滿意。大學生每天平均讀書時間比例。
  • 青少年對推薦書目不感冒 學生讀書被功利化
    青少年對推薦書目不感冒 學生讀書被功利化   據調查,諸如郭敬明、韓寒之類寫的書成為時下青少年追捧的對象,另外讀者文摘、武俠言情小說、魔幻小說、動漫、青春小說都是他們熱衷的書目,不少學生告訴記者,對於課本上的一些小故事,像歷史書、政治書後面附的小例子、小故事,一拿到手就會先翻看這些,當記者問到如果像歷史演義、傳記喜歡看嗎,他們大都表示不喜歡。
  • 2006《讀書周刊》推動讀書十大人物(3)
    身為校長,他一直兼任高中語文教師,為的是享受和孩子們一起讀書的樂趣。他一貫倡導語文教師應該與學生一起讀書,他要求學生每月閱讀一本文化名著。他身體力行,在自己任教的班級進行實踐,三輪近10年的時間堅持下來,取得明顯成效,現在閱讀文化名著已經成為建平中學學生的普遍行為。人們說:這是「書生校長」教孩子們做新型書生。
  • 調查稱日本夫妻結婚20年以上 僅2成人感情深
    原標題:調查稱日本夫妻結婚20年以上 僅2成人感情深  中新網1月20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最新一項調查顯示,日本已婚人士中,與配偶的感情很深的人佔49%。但是隨婚齡的增大,這個比例也有所下降。結婚20年以上的夫妻回答感情深的只有21%。
  • 年輕人牛仔褲不常穿了?日本綜藝節目調查6個退流行的事物
    隨著時代演進及科技進化,尤其近年來人們生活瞬息萬變,常聽說剛有了新的發明,卻又很快走入歷史、出現新的流行。相信各位讀者們也有過那種「唉,想當年我們還會…」的心情吧?今天要和大家談談的,正是日前於日本電視臺的綜藝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中,所做的一個名為「若者の〇〇離れ」(年輕人的〇〇遠離)調查,來看看有哪些讓人驚訝的調查結果吧!「離れ」這個單字來自於日文單字的「離れる」(hanareru),是指單方面「離開」的意思,有別於「別れる」(wakareru)指的是兩個對象「分開」之意。
  • 李學勤:功利化是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
    讀高中期間,我也有很多空閒時間,三點多鐘就下課,四點是最晚了。下課之後我先到電影院看場電影,然後再回家吃飯。今天的高中生行嗎?他們每天做功課一直到夜裡11點。像我孫子夜裡11點鐘睡不了覺,第二天早上很早起來,眼睛還是紅紅的。我很反對這種做法。
  • 闖紅燈、翻越護欄 調查顯示近七成人違章
    第1頁:「闖紅燈」現象最普遍 第2頁:近七成人承認自己曾違章 第3頁:從不違章的行人過三成 第4頁:行人違章 從眾心理在作怪   A  「闖紅燈」現象最普遍  在本次調查中,對於「您認為鄭州街道上行人違章最多的行為是?」這一調查選項,行人闖紅燈成為公認的較普遍的違章行為。
  • 暑期大學生讀書調查:讀書計劃虎頭蛇尾?
    近日,記者對中南民族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80多名學生進行調查,收回的問卷調查表顯示,七成學生有讀書計劃,其中,超半數完不成,還有二成人坦承,帶回家的書一頁沒翻,估計到開學也沒時間翻了。帶回家的書大多「睡大覺」「我們學校圖書館最多能借8本書,放假前我就把這8本書全借滿了,再加上一些英語四六級的書和自己平時買的書,最後發現我行李的三分之二都是書,重死了。當時我心裡鬥爭了好久,哪本也捨不得放下,愣是硬著頭皮把這些書都搬回家了。」中南民族大學文傳學院的王翔說,放假回家到現在一本書都沒看完,帶回的書都在行李箱裡「睡大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