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仔細閱讀了海外代購的藥品說明書?(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派送,派送,今天先發這些,還有40個明天一起再發。」兩個月前,白領小倩(化名)加入了微商團隊,剛剛這條朋友圈內容就是由她遠在澳洲的「大Boss」發出,在微商圈裡,小倩也就是俗稱的微商代理。
「除了常見的澳洲奶粉、蜂蜜,現在澳洲的保健品和藥品也越來越受歡迎,尤其是保健品,大多數人都會連續服,還會推薦給自己的朋友。」小倩告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最受身邊女性朋友歡迎的是澳洲保健品牌Swisse的一款蔓越莓精華片,可以輔助一些婦科疾病的治療。
在新崛起的保健品、藥品代購領域,正是因為親友間口口相傳的信賴,購買者很少再仔細閱讀藥品的英文說明書,了解藥品的具體功能及副作用、注意事項等。這不僅讓代購者可以誇大藥品的功效與質量,還會因為口碑的不斷攀升,導致不少藥品、保健品代購價格的上漲。
代購新領域
「我知道她肯定賺的挺多的,以前我去香港代購一次大約賺3000,她就不能理解為什麼才賺3000還那麼累我也願意幹?」小倩告訴記者,她這位在澳洲的老闆每天發出的越洋快遞就有五六十個,除了自己賣,她下面還有幾十個像小倩一樣的代理商,澳洲老闆保守估計每個月可以輕鬆淨入五六萬元人民幣。
淘寶及一號店的網站上,小倩所說的那款保健產品在一些店鋪每月銷量有的可多達兩三千瓶,並且「好評」如潮。
「朋友去澳洲給帶了這個當禮物,吃下來效果不錯,是正品,持續購買。」在一家店鋪的評價裡,一名用戶如此留言道。
在這些網店,該保健品的售價從145到190元不等,朋友圈微商的報價更是高達200元以上。而實際上,該保健品在澳洲的正規藥店售價約為22元澳幣左右,折合人民幣僅為105元,如果遇上澳洲藥店打折促銷,價格可能更低。由此看來,該保健品代購的利潤空間可高達上百元。
「我的澳洲大老闆已經全家移民澳洲,她也沒找工作,主營業務就是澳洲保健品、藥品、奶粉的代購,賺得不比上班的人少。」小倩告訴記者。
由於奶粉價格日趨透明,利潤空間有限,並且常常購不到貨,藥品、保健品正在越來越受海外代購者的歡迎。除了每天定時定點的產品宣傳,他們的團隊還會時不時整理一些諸如「去澳洲不得不買10種藥」這樣的資料來推廣自己的代購產品。
「我打算以後就是代購保健品、藥品,買起來方便,體積不大,郵費更便宜,也能賺的更多。」一位剛移民去澳洲沒到兩個月的代購商告訴記者,在澳洲的華人圈,代購現象很普遍,他們只負責購買和發貨,銷售推廣則交給國內的代理商。「我和我的房東都在做,身邊很多朋友也在做,前幾年代購奶粉的人比較多,現在因為澳洲的保健品、藥品大家都覺得好,我們也更願意做這類的。」
被信任掩蓋的藥品說明
微商宣傳勢頭兇猛,但購買者更多的信賴還是來自於親友的推薦。
「從上大學起,我去美國留學的室友就一直給我寄這個止痛藥,它不像國內的布洛芬,沒有副作用,還能幫助睡眠,有的時候生理期肚子痛我就會吃一片。都用了好幾年了。」小林(化名)一邊對記者介紹,一邊順手拿起了手邊的一瓶Advil,上面的主要功效寫著:Pain Reliever/Nighttime Sleep-Aid (緩解疼痛/有助夜間睡眠)。
對Advil長期依賴的不止小林一人。記者打開一些購物網站,發現售賣此藥的賣家多達成千上百家,不少商家對此藥的描述標題為「美國直郵,止痛降燒助眠強推薦」。在微商泛濫的朋友圈,該藥的描述可能就更為誇張了。
那麼,這種藥真的就這麼神奇嗎?
記者翻開該藥的說明書發現,此藥並不如小林所述沒有副作用,它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布洛芬。20片裝的小瓶Advil均價位50元,國內同劑量的布洛芬每盒售 價為不到20元。與微商的描述相反,該藥說明書中明確寫道:倘若使用不當或大量使用可能會出現諸如胃出血、腎臟損傷等副作用,長期服用甚至不排除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生。
遺憾的是,這些副作用並不會被代購者寫進代購描述中。記者隨機打開了售賣該藥的10家淘寶店鋪,只有一家的描述中翻譯了該藥品的英文說明,指明服用過度可能會引起胃出血。
「一般朋友推薦了說這個好,我也就用了,根本沒想過去看說明書,何況說明書都是英文,看懂哪有那麼容易。」小林告訴記者,不僅僅是Advil,如今只要朋友推薦國外好用的藥自己就會屯一瓶以備不時之需,這些藥的副作用大多自己並不知道。
暫時無解的爭議
2014年底,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該院自2013年起所受理的生產、銷售偽劣藥品案件分析報告,其中指出,在所受理的案件中,通過網際網路形式銷售的涉及案件率高達80%。
有趣的是,這些被認定為「假貨」的藥品並不意味著藥品本身存在問題。
「銷售海淘代購藥現象值得重視,3個案件涉及被告人通過網店擅自銷售未取得我國進口藥品註冊證書和藥品批准文號的海外代購藥物。這類藥物在國外合法公開銷售,並具有較好的療效,在國內存在一定需求。但因智慧財產權和市場監管等原因,該類藥物未在我國公開銷售,故根據我國藥品相關管理規定,應於『假藥』論處。」該研究報告中指出。
在我國,如果要在網上售賣藥品,必須要具有食藥監部門核發的《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凡是向個人消費者零售藥品的,首先應當是實體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符合自建網站審批管理規定。取得在網上售藥資質的企業,都應該在自己網站的醒目位置上標註資格證書編號,供消費者查詢核實,網上銷售送貨人應當是藥店自己的配送隊伍,而網絡代購,其實並不合法。
由此不難看出,國人要想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國外的優質藥品並不容易,而購買較為方便的代購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除了渠道困難,價格也成為了不少人選擇海外代購藥品的原因。
在此前飽受爭議的「陸勇案」就是典型。格列衛,一種治療白血病的特效藥,諾華在中國的售價為2萬元左右,國產仿製藥的價格約為4000元,而印度的仿製藥價格僅為200元,為諾華原研藥的百分之一、中國仿製藥的二十分之一。
由於專利保護的原因,印度產的仿製格列衛並沒有通過中國藥監局審批,因此並不能在國內的藥店有售,在此情況下,一些經濟條件並不好的白血病患者只能選擇代購印度格列衛。
而白血病患者陸勇也正因為代購這種藥品被司法機關審查,儘管目前目前陸勇已被釋放,但關於藥品代購卻成為了市場爭議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