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膽激進的造車新勢力相比,在內燃機領域投入了大量研發資金,並且已經有著不小建樹的傳統汽車品牌,在電動化的進程上一直比較小心謹慎。如大眾、豐田、通用等車企,如今絕大多數銷量還都是由燃油車所提供。
在電動化方面,由於起步較晚,很多傳統車企在這一方面的優勢並不大。因此,合作共贏也就成了一個新選擇,比如本田與通用兩家車企。
近日,據海外媒體報導,本田或將在2024年後推出多款純電動車型,其中包括本田CR-V純電動、本田雅閣純電動以及謳歌NSX純電動等車型。而這些車型也並非單純由本田進行開發,而是採用通用汽車的平臺和電池技術。
本田與通用如今已經籤署了初步的「無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以建立商業和技術聯盟,未來將共享車輛平臺、互聯服務(信息娛樂技術)、高級駕駛輔助系統、電氣架構系統,動力系統方面對內燃機、純電系統以及氫燃料電池動力部分進行合作分享。
而合作的目的,主要還是本田和通用汽車都希望節省開發成本,積累成本為下一代技術上進行更大的投資。根據兩家在各自領域的優勢,努力建立雙贏的關係。
據悉,在此項合作基礎之上,本田將在2024年於北美市場投放兩款純電動車。這兩款純電動車的外觀和內飾設計將由本田負責,而平臺和電池技術將由通用汽車負責,採用通用汽車的Ultium電池和第三代電動車平臺進行打造。
兩家車企成立至今的年限加起來已經超過180年,其中本田不乏出現了DOHC VTEC發動機、本田i-MMD混動技術、中置後驅跑車NSX等一眾證明自身實力的產品。而通用更是囊括了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GMC等一眾子品牌,2019年累積銷量超700萬輛。
但無論兩家車企在內燃機領域有多麼顯著的成績,對於純電動車而言,其技術變革則是日新月異。這也讓很多傳統車企推出的純電動車型並無太大競爭力,新能源銷量方面乏善可陳。
而此次合作的兩家車企,本田如今在國內的純電動車型有廣汽本田VE-1、東風本田M-NV這兩款。而這兩款純電動小型SUV,都是依照XR-V、繽智這兩款燃油車為藍本「油改電」而來的。
兩款車型都搭載了一臺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達120Kw(163Ps),最大扭矩280N·m。而其亮點就是採用了SPORT EV技術,將高功率永磁同步電機、大容量電池包和高集成化配電系統集成到一起,實現低能耗和高動力輸出。
除了這類油改電的車型以外,本田還在今年北京車展上帶來了純電風向標概念車——本田SUV e。除了科技感的外形以外,本田SUV e還配備了全新一代「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繫統,以及Honda SENSING駕駛輔助系統,在車載系統和智能駕駛上亮點十足。
而反觀通用這邊,之所以能吸引本田進行合作,主要得益於其第三代純電動平臺以及Ultium電池技術。其早在1996年就發布了純電動車EV1,比起特斯拉首款純電動車早上12年。
而第二代純電動車平臺產品,也是目前國內消費者可以接觸到的一代,在該平臺之下誕生了Bolt EV、Spark EV、微藍6、微藍7等車型,也是目前通用新能源車型當中的主力型號。
而作為未來造車基石的第三代純電動平臺,則是積累了前兩代產品的經驗,未來5年內,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車型(包括純電動和插電混動)佔比將超過40%,其中很大一部分將出自第三代純電動平臺。
而第三代純電動平臺的一大核心,則是Ultium電驅動技術,這套電驅系統包括了三款電機組成的五種驅動單元,並且有前驅、後驅和四驅的動力組合。
由於具備靈活的模塊化開發理念,因此Ultium電驅動技術可以根據不同組合搭載在高中低端車型當中,除了搭載在乘用車當中以外,還能實現大馬力車型如皮卡與性能車的電氣化。
而其優勢主要在於其輕量化和緊湊設計,通過與驅動單元進行整合,實現了更巧妙的集成。電控單元較上一代車型減少近一半質量,不僅節約了成本與空間,而且還將性能提高了25%。
此外,根據官方的資料顯示,搭載了Ultium電驅動技術的電動車動力響應更加敏捷,扭矩輸出更加精準平順,並且還能實現業內領先的扭矩與功率密度。
早在2018年,本田公司總裁八鄉隆弘就正式發布了2025電動化戰略,其將2018年定為"電動車元年",並且根據規劃將由廣汽本田推出本田首款電動車。而如今,廣本VE-1和東本M-NV都已經上市,本田也算實現了當初的承諾。
但本田的計劃並不止於此,根據其規劃,在2025年前,本田計劃推出20款以上的電動化車型。到2030年,本田旗下電動化系列產品將佔其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二,約為65%。
在這65%銷量當中,將有10%~15%的銷量來自純電動版車型,剩下的50%~55%的銷量則將由混合動力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貢獻。
但本田更為激進的計劃不僅於此,在今年12月初,本田宣布計劃於2022年在歐洲停售純汽油/柴油車型。屆時,本田在歐洲將只提供純電動以及混動車型。
目前,本田在歐洲銷售新能源車型只有本田Jazz、本田CR-V以及謳歌跑車NSX,而純電車型更是僅有本田e。可以說,在一年多時間後將銷量佔比更大的燃油車全部取消掉,也算是邁出敢為人先的一步。
而本田之所以如此大膽激進,主要還是受到歐洲排放法規的影響,如英國或將禁售時間提前至2030年;挪威從2025年起,乘用車和輕型貨車實現零排放;丹麥、愛爾蘭、冰島、荷蘭、瑞典2030年都禁止銷量燃油車。
除了本田和通用這對新晉合作夥伴以外,如今抱團發展也成了一眾傳統車企加快電動化發展步伐的常見方法,通過分工合作與分享成果,能有效提高研發進度,降低成本。
豐田和斯巴魯
其實早在燃油車時代,豐田與斯巴魯就有著深度的合作,例如豐田86與斯巴魯BRZ都是出自同平臺。而今年年初,斯巴魯宣布了在2025年以前將投放和豐田共同開發的純電動汽車,並且到2030年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佔比將達到其全球銷量的40%以上。
而豐田也宣布將與斯巴魯共同研發中大型純電動乘用車專用平臺,該平臺可廣泛適用於多種車型,包括C級和D級轎車和SUV,並將聯合研發一款C級純電動SUV車型分別在各自品牌進行銷售。
福特和大眾
與同樣來自於日系的豐田、斯巴魯不同,福特與大眾這對跨越大西洋的品牌同樣也攜手籤署了戰略聯盟協議。根據協議內容,福特汽車計劃在2023年在歐洲市場推出一款基於大眾汽車MEB平臺開發的純電動車型,從而提升其在歐洲市場電氣化產品的競爭力。
根據福特的計劃,這是一款專為歐洲客戶打造的純電動車型,計劃將於 2023年推出市場,並且在幾年內產量將超過60萬輛。對於福特而言,藉助大眾成熟的MEB平臺在技術、成本方面都更具優勢。而對於大眾而言,開放MEB平臺可以降低研發成本以及更低的生產成本。
在電動化大潮面前,即便是戰績斐然的傳統車企依舊逃不脫髮展緩慢的現狀。不過它們也並未固守自封,而是選擇合作抱團取長補短,在變革當中不斷緊跟潮流,避免落伍,將多年積累的造車經驗在純電動領域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