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立醫院薪酬改革 醫生加薪會令醫療費上漲?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新華社廣州2月20日電 題:提高醫生收入是否會導致醫療費上漲?--聚焦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三大焦點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於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完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提高醫生收入是否會導致醫療費用上漲?破除「以藥養醫」如何保障提高醫生收入?醫生漲薪能否緩解兒科、產科、急診的「醫生荒」?針對上述焦點問題,「新華視點」記者採訪多位業內專家。

  焦點一:提高醫生收入是否會導致醫療費用上漲?

  根據指導意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慶、四川、陝西、青海、寧夏等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各選擇3個市(州、區),除西藏外的其他省份各選擇1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進行試點。

  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湖南、四川等地已經出臺相應的改革措施,提高診療費用,鼓勵多勞多得,一些醫院的醫生收入有所提高。

  「指導意見鼓勵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這是比較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方式,將提高醫生的工作積極性。」成都市新都區第二人民醫院醫生雷澤飛說,2015年起,成都新都區在醫院內部收入分配機制上打破過去「大鍋飯」的模式,實行多勞多得的績效考核辦法。

  新都區第二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陳邦忠說,以前科室收入分配有「封頂線」,過了「線」,幹得再多也不會多拿一分錢,現在沒有了這層「天花板」,大家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科室醫護人員平均收入都提高了,他自己也比改革前每月增加了1000多元收入。

  廣東省醫學會兒童危重病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曾其毅認為,醫療衛生工作者的待遇不令人滿意,主要是其勞動強度和技術含量沒有得到合理的尊重。現在的價格體系,掛號費仍然偏低,醫生技術勞動價值未能體現,將來要逐步過渡。

  上海市發改委最近發布《關於調整本市部分醫療服務價格的通知》,自2月15日起適當調整門診診查費等部分醫療服務價格。記者從一些醫療機構獲悉,新的收費標準已經開始實行。例如,長徵醫院將普通門診掛號費從每次18元提升為22元,副主任醫師專家門診掛號費從24元提升為30元,主任醫師從31元提升為38元。

  曾其毅認為,打破「大鍋飯」,多勞多得,提高勞務技術報酬勢在必行。但是提高到什麼程度,成本由醫院、個人、醫保基金等如何合理分擔,需要認真研究。

  提高醫生收入是否意味著醫療費用上漲?採訪了解到,一些地方在薪酬改革實踐中,並未增加患者的醫療自付支出。數據顯示,2015年,成都市新都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務人員平均工資較2012年增加13%;而該院的「藥佔比」較2012年下降6.87%;抗菌藥物採購價格平均下降56%,共實現藥品讓利1527萬元;門診、住院患者次均費用分別為131.17元、5557.89元,均低於成都市區級公立醫院平均水平。

  一些地方將醫療費用調整納入醫保報銷範圍,避免增加患者負擔。針對兒科醫生收入低的情況,廣東於2017年上半年全面提高6歲以下兒童相關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加收幅度不超過30%。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黃飛表示,加價的項目包括公立醫院為6歲及以下兒童提供的臨床診斷、一般治療操作和臨床手術治療等基本醫療服務項目。調整後的醫療費用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焦點二:破除「以藥養醫」如何保障提高醫生收入?

  指導意見明確,嚴禁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醫務人員個人薪酬不得與藥品、衛生材料、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鈎。

  四川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王東說:「不以開大處方、大檢查作為醫生收入的指標,通過績效考核和分配製度,鼓勵外科醫生做大而難的手術、內科醫生通過診斷攻克疑難雜症,才能真正體現出醫生的價值。」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醫改辦相關人士表示,薪酬改革是醫改的關鍵環節。上海正在完善市級醫院醫務人員績效工資方案,通過薪酬制度改革防止醫療行為的扭曲。

  破除「以藥養醫」機制後,醫院的收入缺口將如何補償?記者在廣東等地採訪了解到,公立醫院因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合理收入,將按照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補償80%、財政專項補償10%、醫院自我消化10%的原則進行補償。

  湖南省兒童醫院副院長李愛勤說,由於「藥改」涉及多方利益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堅持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才能避免「單兵突進、顧此失彼」的尷尬。

  一些公立醫院反映,藥改後收入銳降,可能影響醫生待遇。李愛勤說,實施藥品「零差價」後,醫院藥品收入下降,部分醫院政府補貼未到位,需要拿錢出來「貼補」醫院藥品「零差價」後損失的收入,要提高醫生待遇有困難。

  湖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向華建議,建立並完善財政投入的長效機制,提高醫務人員待遇,規範醫務人員行為,提高公立醫院支出中薪酬支出所佔比重,保障醫務人員的工資待遇。

  焦點三:改革能否緩解兒科、急診科、基層「醫生荒」?

  意見要求,向人民群眾急需且專業人才短缺的專業傾斜,體現知識、技術、勞務、管理等要素的價值,避免大鍋飯。

  這項改革能否緩解不少醫院兒科、急救、麻醉、病理、產科等醫生短缺的難題?

  據悉,當前,廣東全省兒科醫生缺口約為2000人,但廣東各大醫學院校每年培養出來的兒科研究生不足50人。一些業內人士介紹,在以藥養醫體制下,兒科是收入最低的科室之一。兒童用藥劑量少,按照療程,10至15個孩子的用藥量,才相當於1個成人的用藥量。

  四川省衛生計生委婦幼保健處處長韓梅告訴記者,基層兒科醫務人員待遇更低,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很多人寧願去大醫院行政部門,也不願意到基層承擔兒童醫療服務。還需要加大對基層、尤其是偏遠地區兒科醫生在待遇方面的傾斜,吸引更多兒科醫生留在基層。

  記者了解到,上海在新一輪公立醫院改革中推行內部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按照崗位工作負荷、醫療質量、患者滿意度、成本控制、費用控制、工作難易度、醫德醫風以及臨床科研教學等「八要素」來進行分配。在上海瑞金醫院、新華醫院等綜合性醫院裡,兒科醫生收入已與其他科室醫生基本持平。

  部分專家認為,兒科等醫生短缺問題需要從源頭設計上增加供給。四川省人民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劉文英認為,指導意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各地加快兒科醫生的培養。此外,還亟待探索針對冷門科室醫生的培養建立整套激勵機制,理順醫院兒科利益分配體系,保證人才短缺專業的醫生收入水平,才能讓更多人真正願意投身兒科,從根本上破解兒科「醫生荒」。(記者肖思思、帥才、董小紅、仇逸)

相關焦點

  • 東莞公立醫院薪酬改革先行先試的樣本
    鍾柏茂說,之前每發一次工資,對非在編人員而言都是一次不良刺激,但只有改革才能留住人,「想要溫暖患者,必須從溫暖醫護人員開始,必須把兒科醫生留住」。受制於各種因素,東莞公立醫療機構薪酬改革的步伐沒有預料中的快。但公立醫療機構薪酬改革勢在必行,改革號角早已吹響,改革方向也早已指明。東莞市兒童醫院薪酬改革先行先試的實踐證明,公立醫院薪酬改革行得通、走得穩。
  • 公立醫院薪酬改革:部分漲薪超50%
    按要求,公立醫院將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在崗位設置、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等方面,對編制內外人員統籌考慮。探索實行目標年薪制和協議薪酬。國家衛生計生委消息,截至9月底,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已全部開展綜合改革,逐步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
  • 醫院薪酬改革:醫生漲薪?道阻且長
    這凸顯出醫院薪酬改革只是邁出了一小步,後續對醫務人員的薪酬激勵仍然需要大幅度提升和科學設計。薪酬改革不等於加薪醫院薪酬制度改革不等於盲目地加工資,改革的目的:一是為了消除以經濟利益主導醫療服務的激勵機制,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控制醫療費用增長;二是改變醫務人員之間不合理的薪酬分配結構,以社會需要調整醫療服務供給系統資源配置。
  • 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即將「破冰」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關於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指導性文件。各試點城市,要在中央確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則,大膽探索,為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創造經驗,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參與改革的積極性。財社〔2015〕263號財政部 國家衛生計生委 國家中醫藥局關於《加強公立醫院財務和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
  • 全國超20%公立醫院開始薪酬制度改革: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6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體改司巡視員朱洪彪在介紹全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進展情況時表示,將促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在2800多家公立醫院開展薪酬制度改革試點,超過全國公立醫院總數的20%。該消息曝光後引起廣泛討論,被網友解讀為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即將全面啟動的標誌,而醫務工作者即將因這次的政策利好迎來「工資上漲」。
  • 業界討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鼓勵優績優酬 不靠開藥創收
    ­  核心閱讀­  近日,多部委印發指導意見,要求完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提高醫生收入,會否導致看病費用上漲?記者採訪發現,一些醫院儘管提高了醫生工資,但藥佔比卻有所下降,且看病費用低於平均水平;一些地方還將調整後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報銷,避免增加患者負擔。
  • 薪酬制度改革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探究
    摘要:公立醫院是我國的新醫改的主體,其龐大的數量在醫改中起到關鍵作用。在醫改中,薪酬制度改革又佔據重要地位,經績效考核能評估公立醫院在社會中的社會作用,通過薪酬制度改革與績效考核,能有效激發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升其服務質量,增強公立醫院的服務能力。
  • 【醫課堂】醫院薪酬改革的底層邏輯
    疫情之下,醫生收入銳減的話題被推上輿論的浪尖,同時也讓醫院薪酬改革備受關注。實則,醫院薪酬改革一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只有前期做足了充足準備,當「危機」來臨之時,才能臨危不亂。本文聚焦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梳理出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背景與現狀、薪酬制度改革的典型試點模式,為讀者提供一份詳實的參考資料。
  • 甘肅省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
    &nbsp&nbsp&nbsp&nbsp《甘肅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及分工》印發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9月28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 丁香人才發布《2020中國醫院薪酬調研報告》 民營醫院高出公立醫院...
    國家衛健委研究員黃二丹在解讀中介紹,該薪酬水平是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年工資(4.25 萬元)的4.35倍,考慮醫生群體收入在醫院相對偏高,粗略估計醫院的人員收入大於社會平均工資3倍以上,基本實現各省的醫院人員薪酬改革設定目標。此外,分城市級別看,一線城市平均薪酬達25.3萬,是二三線城市(19萬)的1.3倍,是低線級城市(12.8萬)的2倍。
  • 甘肅將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
    新甘肅客戶端9月27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李楊 通訊員宣學洲)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甘肅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及分工》的通知。通知明確,我省將全面推開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推動薪酬總量核定常態化、動態化。
  • 關於貫徹落實「兩個允許」,深度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建議
    但伴隨著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和控費力度的強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啟動和規範,醫院工資總額如何定,其中變動部分的績效工資如何預算,績效方案如何設計,以及如何解決工資水平依據難、工資總量確定難、績效工資內部分配難、人員經費來源難、薪酬改革配套難等問題,仍是落實「兩個允許」政策,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面臨的亟待破解的難題。
  • 今年常州公立醫院將實施崗位聘任制和薪酬體系改革
    中國江蘇網>江蘇 > 常州 > 關注常州 > 正文 今年常州公立醫院將實施崗位聘任制和薪酬體系改革
  • 甘肅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嚴禁給醫務人員設定創收指標
    近日,甘肅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省衛計委日前出臺《甘肅省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指出,公立醫院院長績效工資可按照年薪制的方式實施。院長績效工資年薪水平要保持與單位績效工資年人均水平合理的分配關係。嚴禁將院長收入與醫院的經濟收入直接掛鈎。
  • 公立和民營醫院該如何優化薪酬管理?
    績效工資改革是目前絕大多數醫院主要的薪酬改革內容,新醫改新形勢新時代,醫保引領醫改的作用更加凸顯,薪酬制度不僅是醫院管理的重要工具,更是醫院長足發展的戰略「利器」。公立醫院績效管理迎來歷史性改革機遇期,而民營醫院的薪酬設計思路也需值得深究。
  • 醫生工資怎麼算?北京衛計委副主任提出確立醫生薪酬標準新方法
    即狹義的逐利機制,就是通過機構結餘分配、科室結餘提成和服務收費直接掛鈎的方式,將醫生的收入與醫藥費用掛鈎的機制。此三個機制,特別是成本放大機制與收入掛鈎機制疊加發揮作用,推動了藥品、耗材、大型檢查設備的濫用,導致了醫藥費用的快速、不合理上漲,以及較為嚴重的醫療安全質量後果(比如抗菌素濫用)。
  • 2020年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工作亮點展示(1):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
    我區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區各試點市和公立醫院結合實際,積極創新探索出形式多樣的改革模式,有力推進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自治區本級公立醫院實行的績效工資「動態獎勵」模式。2019年9月29日,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衛生健康委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入推進區直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桂人社函〔2019〕220號),在2018年本級公立醫院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實行績效工資總量動態管理,不受控高線限制;允許試點單位自主確定本單位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工資水平,可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等。
  • 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 醫生年薪可達百萬?
    頭條】☉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新建市屬醫院編制,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全面實行「以事定費、以費養事、以事定崗和按崗聘用」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改革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模式,現已有編制的「老人」不變,新入職醫生則不再有編制。(中國經濟網)【100℃熱聞】
  • 民營醫院薪酬崛起,「搶人大戰」下公立醫院如何應對?
    精品導讀 「天價支架跳水」讓醫生薪酬備受社會關注,公立醫院醫生職業價值如何體現? 公立醫院難以為醫生提供市場化服務報酬,是眾多公立醫院管理者頭痛的問題。在既要突出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也要重視醫生勞動價值,為了進一步科學合理的為公立醫院醫護制定薪金標準,控制醫藥消費,以病種、診治次成本研究探索醫療服務定價機制,加強監督、考核等方式也在公立醫院逐步展開,但各家醫院管理效果見仁見智。
  • 聚焦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編制改革
    為什麼此時對高校和公立醫院涉及上千萬人的人事制度進行改革?改革是全面取消事業編制嗎?高校和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難點在哪?改革後會不會削弱高校和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看病更貴上學更難呢?新華社記者帶著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看看他們的看法。  為什麼此時對高校和公立醫院編制進行改革?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