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郭子儀到汾酒,狀元是怎麼考出來的?|品讀

2020-08-05 醉美杏花村

文|醉美團隊

高考成績放榜,狀元又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殿試歷來應由皇帝主考,按名次分「三甲」:「一甲」三名獲賜「進士及第」,「二甲」和「三甲」分別獲賜「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

「一甲」是第一等,前三名分別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狀元、榜眼和探花。而我們現在說的狀元,更多的是每個省、市、縣的高考第一名。


中國的「狀元史」

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從中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緒31年(1905年)廢除,歷經近1300年。

自隋唐開科舉以來,及至清朝,中國的讀書人要出人頭地,必須要闖過六關,分別是: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縣試和府試是最簡單的通關,過了這一關就是「童生」(明代以後);院試級別就提高了,可稱「秀才」;鄉試之後,就是「舉人」,歷史上有名的「範進中舉」就是過了這一關。

中舉之後,可擇優放官,也就是說中了舉人才能有當官的資格。過了會試,便可稱「貢士」;而過了最後一關殿試,即可成「進士」。

從郭子儀到汾酒,狀元是怎麼考出來的?|品讀

取得了貢士功名的,其實已經獲得了進士的功名。但是,他們還要參加殿試才能夠最後得到這個功名,所謂的殿試,就是皇帝要在大殿上再進行一次御前考試。

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河北故城縣人)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河北肅寧縣人)止,在這1283年間,科考的榜數為745榜。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有姓名記載的)。

從郭子儀到汾酒,狀元是怎麼考出來的?|品讀

▲國子監曾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

因歷朝歷代多以文藝及哲理為取才的標準,雖然這些狀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學家,但仍以文學家為多。

其中較為人知的有,唐代的賀知章、王維、柳公權,宋代的張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廣、楊慎,清代的翁同龢、張謇等。中狀元稱為「大魁天下」,是讀書人的最高榮譽,但大多數的狀元,或因當時環境的牽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腳,有所作為,而終至湮沒在歷史的大潮裡。

到了1903年,由袁世凱領頭的一批有識之士奏請皇帝廢止這種制度,進士張之洞上書:「科舉一日不廢,即學校一日不能大興,士子永遠無實在之學問,國家永無救時之人才,中國永遠不能進於富強,即永遠不能爭衡各國」。

後來,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科舉進行了最後一屆之後正式廢除。


酒國裡的「狀元」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郭子儀。

從郭子儀到汾酒,狀元是怎麼考出來的?|品讀

▲傳統戲劇當中,郭子儀(左)常被塑造為精忠報國、將才非凡的形象(圖片來源:上海崑劇團)

郭子儀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據說,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藉助了回紇部的兵力。動亂平定後,郭子儀便帶著汾酒單騎去犒勞回紇部,其膽量震懾眾人,回紇部不敢造次,雙方舉杯相誓,互為兄弟之邦,成為了千古美談。

如果說郭子儀是大唐有名的武狀元,那麼同在山西汾陽的汾酒,無疑也是白酒行業的一名「狀元郎」。

杏花村汾酒老作坊,位於汾陽市東堡村原汾酒義泉泳公司舊址,是中國唯一的原址型白酒遺址博物館。縱觀汾酒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造和改寫「第一」的歷史。

這座老作坊堪稱中國白酒發展歷史的化身,也是在這座老作坊裡誕生了中國白酒史上的多個「第一」:


中國白酒業第一個品牌體系——從1904年起,杏花村就形成了以白酒為主,配製酒、黃酒為輔的品牌體系;

中國白酒第一家股份制企業——1919年1月,晉裕汾酒有限公司在太原橋頭街成立;

中國白酒企業第一個現代企業制度——晉裕汾酒有限公司制定了股東代表大會、董事監事經營層三權鼎立等經營管理的基本制度;

中國白酒業第一枚註冊商標——1924年,晉裕汾酒有限公司65歲的總經理楊得齡率先註冊了高粱穗汾酒商標;

中國白酒業第一個全國市場網絡——1935年,上海、北京等地都設立了銷售汾酒的同業公會;

第一國宴用酒——汾酒見證了1949年中國共和國的誕生,成為第一國宴用酒。


在1952年評選四大名酒之後,國家開始廣泛地開展各種名酒試點工作,試圖尋找名酒成名的原因。

從郭子儀到汾酒,狀元是怎麼考出來的?|品讀

▲汾酒試點工作人員合影

在汾酒試點期間,專家們對汾酒生產各環節,在從原料、制曲、配料、發酵、蒸餾、貯存、勾調等工藝流程,到檢測方法,以及對汾酒釀造微生物進行分離、篩選等基礎上,讓清香型白酒從工藝、香味物質、微生物辨別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帶動了產量大幅度提高,使70年代的清香型白酒,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佔據了70%,因此汾酒也有了「汾老大」的稱號。

1994年1月6日,山西汾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我國白酒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4年後的1998年,五糧液上市;7年後的2001年,貴州茅臺上市。

23年後的2017年,進入山西省國企改革試點、啟動集團整體上市的汾酒集團,都像極了1994年——「摸著石頭過河」,再次創造新的「汾酒模式」。

25年間,汾酒從「白酒第一股」到「集團整體上市第一股」,汾酒不僅在集團整體上市的探索上取得成功,更關鍵以「混」促「改」,成為山西省乃至全國國企改革的樣本,「汾酒路徑和模式」都極具借鑑意義。

從郭子儀到汾酒,狀元是怎麼考出來的?|品讀

中國作協會員、第十屆《上海文學》獎和「2007-2009年度趙樹理文學獎」等獎項獲得者楊遙曾到訪汾酒,「每天品著汾酒,我似乎醉了,又好像更加清醒,清醒地看到汾酒變成白袍書生,走在中國幾千年趕考的路上,在不同的時代中穿梭,取得一次又一次狀元。」

在他看來,從汾陽杏花村到美國博覽會,歷史上的酒與現實中的酒交融在一起,從味覺到文化一次次被洗禮,汾清天下,汾酒不愧是酒國中的狀元。

相關焦點

  • 從汾酒寫給全球經銷商的這份信裡,我們讀到了什麼|洞見
    醉美杏花村文|醉美團隊3月6日,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總經理譚忠豹共同親筆籤名了致汾酒全球經銷商一封信。這封信的背景是全球疫情的大面積影響,汾酒在信件的開頭即表示,全球經銷商朋友的自身平安、家人無恙一直是汾酒的重要牽掛,務請照顧好自己和家人,方能攜手抗「疫」。那麼,從這封信中我們又讀到了什麼?
  • 科舉狀元是怎麼考成的
    入私塾識字,為考試做準備。或者換一個問法,如今的高考第一名和古代科舉狀元相比,哪一個含金量更高?夢想穿越到古代考個狀元的人,一不小心就被一篇網絡熱帖《1904年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你能做出幾道》打回了原形:第一場史論5篇第一題:「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雖然你能認識每一個字,但你看懂了嗎?說好的「得八股文者得天下」呢?其實,無論八股取士,還是死讀聖賢書,都是對科舉考試的誤讀。
  • 武狀元為啥沒有文狀元出名?宋朝背鍋
    我們可以看到「騎射」、「馬槍」這兩項並不是平民百姓可以接觸到的東西,更不要提後面的「才貌」、「言語」、「神採」了,這種考試內容註定了平民基本告別了武舉。這種武舉手法使得選出來的武狀元不僅身高馬大,一身腱子肉,並且還相當有氣質,放到軍營僅僅是魁梧的身材都讓普通士兵抱有幾分敬畏。
  • 關於郭子儀初授官職「左衛長史」的史料記載有誤
    關於郭子儀武舉奪魁入仕後的初授官職,有言「以武舉高等補左衛長史」的,有言「以武舉異等補左衛長史」的,那麼,究竟是「高等」還是「異等」?中國唐史學會郭子儀研究學者賈祝文就郭子儀武舉所獲等級名稱及初授官職作出如下解析。
  • 他是江西高考狀元,語數英都考143,中狀元後學校直接拿錢到他家
    2020年,尹天驥沒有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最終以總分705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2020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狀元,其中尹天驥的語文考了143分、數學考了143分、英語考了143分、理綜考了276分。得知尹天驥中了狀元,他的母校南昌二中的領導和老師直接拿著校友基金頒發的獎學金來到他家,並親手將錢交到他手上,並與其合影留念。
  • 他是江西高考狀元,語數英都考143,中狀元學校直接拿錢到他家
    2020年,尹天驥沒有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最終以總分705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2020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狀元,其中尹天驥的語文考了143分、數學考了143分、英語考了143分、理綜考了276分。得知這個分數後,尹天驥第一感覺是十分意外,因為他並不是衝擊高考狀元的種子選手,甚至沒考過年級第一,而且他一般平常不過只考年級十幾二十名,他在高考出成績後曾說道:
  • 汾酒發布青花汾酒30·復興版新品
    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汾酒專職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劉衛華,汾酒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楊建峰,汾酒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常建偉,汾酒黨委委員、總會計師高明,汾酒副總經理、汾酒銷售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俊,及生產、技術、營銷等各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此次活動。
  • 1935年,從比利時到杏花村|品讀
    方心芳則在1936年先後到荷蘭菌種保藏中心和法國巴黎大學訪問研究,並於1937年到丹麥哥本哈根卡斯堡研究所訪問研究。二人的留學經歷一早一晚,與汾酒淵源的萌生同樣一早一晚。1964年,秦含章在他回國後的第28個年頭,帶隊前往汾酒廠「蹲點」,主持「汾酒試點」的研究工作。
  • 他是江西高考狀元,語數英都考143,中狀元後學校直接拿錢到他家
    ,其中尹天驥的語文考了143分、數學考了143分、英語考了143分、理綜考了276分。得知這個分數後,尹天驥第一感覺是十分意外,因為他並不是衝擊高考狀元的種子選手,甚至沒考過年級第一,而且他一般平常不過只考年級十幾二十名,他在高考出成績後曾說道:我是語數英三門都是143分,然後理綜是276,聽到自己成績感覺還可以,但平常在全年級都是十幾二十名,理綜是有點意外的,因為當時做的話感覺還好
  • 歷史上的狀元之最盤點:有天才,有奇葩,總有一款驚到你
    在科舉考試中,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古代的科舉通常是三年一考,一次只有一個狀元,與如今高考動輒幾十上百個各色狀元相比,古代的科舉狀元含金量要高出不知多少倍。
  • 友誼是讀youyì ,還是讀youyí?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該回爐再造了
    疫情期間,孩子的開學時間一直定不下來,可把家長逼瘋了,雖說停學了,但咱不能停課呀,在家該怎麼學還得怎麼學。別回頭以為大家都在家玩,結果到了學校,發現就自家孩子跟個小傻子樣的在家就知道玩了。老師在網上布置作業,原本以為一個二年級的作業有啥難的,特別是語文,天天學幾個生字,咱難道還不認識?結果沒想到,第一天就錯了。唉,真是太難了。
  • 中國歷史上八大武狀元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眾所周知,武狀元是中國古代武科舉中的佼佼者。在我國古代,稱考取武進士為「跳龍門」。李白曾說過:「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
  • 青花汾酒30·復興版發布
    登長城之顛,品大國之釀。9月9日,汾酒攜高端新品青花汾酒30·復興版亮相居庸關長城。近200名政商精英歡聚長城腳下,以汾酒發布新品為媒,共同探討中國酒文化與長城精神、陶瓷藝術、書畫藝術的深度融合,一起見證汾酒點亮長城的高光時刻。
  • 登泰山之巔 品大國之釀│青花汾酒30·復興版山東上市發布
    發布會當日清晨,山東15位核心經銷商代表登頂泰山,矗立在瑞雪後的泰山之巔,當清晨第一縷曙光照射到青花汾酒30·復興版上,光芒燦爛奪目,預示著青花汾酒的發展與復興。開箱儀式活動現場,汾酒股份公司總經理助理、汾酒銷售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永踴,山東核心經銷商代表—泰安市泰山名飲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慶廣分别致辭,表達了對這次籤約合作的美好願景。
  • 清央美術|狀元美術基礎課程|請查收
    變重「教」為重「學」,將學生確立為線上課堂主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之自始至終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並指導他們學會觀察、學會表現、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從而使他們掌握開啟美術大門的鑰匙。教學質量是清央美術的生命線,讓學生升學有保障。
  • 科舉狀元們真的湮滅了嗎
    正如許多年前,有句話「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也曾經安慰過年輕的我。這句安慰語似乎是在說:即便是失敗了,前途也是一片光明。我一直反對這句話。千軍萬馬競過獨木橋,沒有考上大學的同學,命運就此轉彎,腳下有路是有路,但怎麼看都不會是平坦的路。
  • 俞敏洪:考了狀元不等於人生的成功
    直到7月30號以前,教育部的最終改革方案也還是沒有做出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除了分數以外,他們依然沒有想到該用什麼樣的評判標準來評判一個學生是否優秀。我認為,高考不管怎麼改,最後還應該是以成績,以不可能作弊的成績作為錄取的唯一標準。我個人認為在10年到20年之內這個標準都沒法改變。從我本身對中國的了解來說,高分,在一定時期內的高分對孩子很重要。因為分數對於考進大學以前的學生尤其有用。
  • 古代中了狀元是幾品官?唐朝狀元最悲催,明清進士最幸福
    古代科舉考試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公務員考試,考中的都是國家幹部。很多人認為,古代高中狀元之後,肯定是高官任做,前程似錦,但這是一個誤區。狀元是對科舉考試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第一名的稱呼,但狀元本身不是一個官職,自然沒有品級,需要授官以後,才能確定品級,而狀元授官的品級,在不同朝代並不相同。唐朝,進士不容易,想做官,還得再考試科舉制度雖然發源於隋朝,但當時影響力不大,到了唐朝才開始大行其道。
  • 高考狀元報讀金融專業成流行趨勢,狀元基金經理今年組團為高考生送...
    有人說高考高考,看起來考的是孩子,實際上考的家長,家長們那個內心翻江倒海,表面風平浪靜實為強顏歡笑的氣質,隔著幾裡路都聞得出來。著急也沒用,又不能替孩子上考場去考。不過,這幾天比家長還要忙一萬倍的還不是竭盡全力維持考場周邊交通秩序的交警,而是文殊菩薩。送祝福的狀元基金經理端午小假沒事幹,程大爺我跟幾個朋友一起去普陀山吹吹海風。
  • 鳥盡弓藏,為什麼郭子儀能功蓋天下而主不疑?
    但是,他卻得到了一個善始善終的結局,受四代皇帝的尊寵,而這個人就是郭子儀。那麼問題來了,鳥盡弓藏,為什麼郭子儀能功蓋天下而主不疑?其實,原因可以從以下這幾點來進行具體的分析:其一,郭子儀不貪念兵權,隨叫隨到。安史之亂是唐朝的一場浩劫,在這場浩劫發生之後,郭子儀成為一個力挽狂瀾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