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PCT專利擠進全球前十背後 平安科技的專利養成史

2021-01-10 砍柴網

「平安現在的創新和其他公司不一樣,大部分公司都是創新一個點,平安的創新是一個立體型的、整體式的創新。」馬明哲曾如是評價。

有媒體進一步形容為平安的創新好像一架飛機。它能夠把飛機組裝出來,也可以把一臺汽車組裝起來。作為一家綜合金融企業,緣何近年來頻頻以創新為關鍵詞登上」熱搜」話題?平安科技法律合規部總經理田甜認為,或許可以從平安近些年智慧財產權的發展脈絡來解答平安的新一面標籤。

平安科技獲貫標認證

2020年2月20日平安公布2019年度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平安的科技專利申請數量累計已達21383項。根據IPRdaily公布的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排行榜和2019年全球數字醫療科接發明專利排行榜,平安分別以3008件和559件位居全球全球第一和第二位。在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來看,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布的2019年PCT申請數據,其旗下全資子公司平安科技以1691件排名全球第八位,與華為、京東方科技等科技公司同列專利「大戶」第一梯隊。

不同於創新的抽象性,專利以一個個羅列的數字,以集合的姿態展現出一個企業在創新領域最可被感知的實力。田甜指出,平安並不是最早一批開始探索智慧財產權體系的公司,卻是發展最快的金融企業。

誕生

從2009年的零星申請量到2019年的金融科技專利發明申請量全球第一。在專利申請量指數級的突破背後,是平安以科技研發為核心邏輯而建立起的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

田甜介紹,平安的發展經歷了三個十年的變化,每十年一個聚焦,在前二十年平安把保險品牌做到非常具有辨識度的金融品牌。與之相匹配的,前二十年平安的智慧財產權體系主要圍繞商標註冊為核心建立起來。從第三個十年開始,以平安科技的成立為標誌,平安的科技元素逐漸加強。由此,平安智慧財產權體系的變化逐漸加劇。

平安科技獲廣東省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

田甜記得很清楚,最早在2009年,平安以集團為申請人申請了一件發明和一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專利並不是請客吃飯這麼簡單,前期準備性工作量極大而繁瑣,包括在先專利的檢索、專利性的判斷、專利申請材料的準備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到專利申請對於技術創新的有效保護。田甜碰過壁,所以她清楚專利工作人員對於專利申請的重要性,他們既要是懂《專利法》和申請流程的行家,又需要對現有的技術創新了如指掌。

這樣一個複合型的人才隊伍直到2014年才得以成立,在集團高層的支持下,智慧財產權團隊正式成立。

打通封閉的「礦山」

要理順這條路還得從人入手。2015年平安科技在雲、大數據、移動互聯等IT能力方面的建設已經在開足馬力探索,以肖京(現任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人才隊伍也相繼入職平安科技。由這些技術人才帶來的創新發明猶如一座封閉的礦山,如何打開通道是最棘手的問題。

田甜認為,通常成熟的技術型企業,會把更多的技術交底工作交給一線技術人員來完成。在2015年的平安科技這條路卻走得很艱難。由於技術人員對專利概念的模糊和陌生,大量的專利交底問題需要由智慧財產權團隊進行前置處理。幾乎是與技術人員研發開始的同時,智慧財產權團隊也同時涉入進去了解每一個創新細節,輔助技術人員完成專利交底工作。在平安,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專利工作人員不僅要懂法律,更要懂技術。

平安科技獲深圳市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

與此同時,大量的培訓工作也在全公司內廣泛開展,智慧財產權在平安不僅要作為一個概念,更要成為一種常識。在田甜看來,除了這些被動式的驅使,她更要引導技術人員的主動式申請。為此,智慧財產權團隊設置了推進獎勵機制,並與HR部門合作將獎勵機制嵌入到公司的制度體系中,計入技術人員的晉升考評、創新評選等職業通道中。制度促發文化氛圍的形成,文化則能促發落地,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周期。

現在來看,相比以前智慧財產權團隊追著技術人員給提案。而如今田甜最大的感受是,由於創新式的提案太多,智慧財產權團隊更多地承擔起「把關人「的角色,去篩選而不是去挖掘。截至目前,平安的發明專利佔比在90%以上,專利的授權率達到85%以上。在大量的專利數據背後,是平安逐年增長的科技創新投入,平安已經設立8大研究院,57個實驗室,擁有近11萬名科技業務從業人員,3.5萬名研發人員,2600名科學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隊伍。

為生態賦能

田甜總結,如果從智慧財產權的發展周期來看,確權和申請是專利發展的原始積累階段;到第二階段核心是挖掘智慧財產權的巨大價值,包括維權,挖掘智慧財產權對傳統業務的科技型應用,對業務投標、技術輸出等發揮價值。進一步而言,通過專利的分析可以反哺到研發,為技術人員提供競爭對手信息和技術方向的參考。發展到第三階段,智慧財產權進入運營階段,促進價值轉化,為生態賦能,進一步促成平安「金融+生態」戰略發展。

與很多以時間為維度的發展周期不同,智慧財產權的發展幾乎在三個階段都在並行推進。目前平安已經在做第三階段的一些初期的嘗試,將智慧財產權作為戰略布局中極其重要的部分,而並不僅僅作為一串衡量科技軟實力的數字。

平安科技一項專利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田甜強調,「天時地利人和」是平安的專利發展從寥寥到爆發式增長的原因,而智慧財產權是平安專利發展快的一面最惹人注目的「旗幟」。隨著平安在科技領域的持續研發,專利確權依然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

相關焦點

  • 2019年全球區塊鏈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前十名企業有七家來自中國
    2019年全球區塊鏈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數據提取: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運營平臺數據提取的參考數據:2019年公開的全球區塊鏈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數量數據提取時間範圍:2019年全球區塊鏈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對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公開的全球區塊鏈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數量進行統計排名。其中阿里巴巴(支付寶)以1505件專利位列第一,騰訊以724件專利排名第二,中國平安以561件專利排名第三。
  • 全球數字醫療專利TOP100發布,平安集團專利數居全球第一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席韶陽 通訊員 王筱)2020年12月31日,國促會數字科技發展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促會數科委)與零壹財經聯合發布《2018-2020年全球數字醫療專利TOP100》,2018-2020年間,全球數字醫療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3個國家分別是中國(2.31萬件)、美國
  • 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名)
    年全球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名)」。榜單對2019年公開的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發明專利申請數量進行統計排名,入榜前100名企業主要來自9個國家或地區,有3家企業在該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均超過1000件。
  • PCT專利申請量四十年首超美國後,中國科技創新的短板在哪裡?
    2019年則是過去十年中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一年,通過《條約》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在2019年增長了5.2%至26.58萬。位居中美之後的國家分別是日本、德國和韓國。分區域來看,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專利申請數量佔到了全球專利數的超過一半,佔比為52.4%。「通過智慧財產權組織,中國迅速成長為國際專利申請的頭號申請國,這突顯了創新重心向東方轉移的長期趨勢。」
  • 加速智慧財產權國際布局 PCT專利申請量稱冠全球只是個開始
    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通過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了5.899萬件專利申請,超過美國(5.784萬件)躍升至第一位,成為提交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 早在2017年,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首次升至全球第二,以當時的發展趨勢,中國有望3年內趕超美國,成為國際專利申請的最大來源國。如今,這一判斷成為現實。
  • 中國平安AI、區塊鏈實力突出 發明專利分別排名全球前三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根據兩個權威機構公布的專利申請數量排行榜單,平安集團的兩項技術領域專利申請數分別排名全球前三。其中,在零壹財經·零壹智庫與國促會數字科技發展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布的《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中,平安集團以9255件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三。在智慧財產權業內權威專利資料庫平臺incopat發布的《2020年全球區塊鏈發明專利排行榜(前100名)》榜單中,平安集團以1128件專利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三。兩項專利排名展示出平安集團在人工智慧、區塊鏈方面的技術實力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果。
  • 2018-2020年全球數字醫療專利TOP100發布 中國平安位列全球第一
    12月31日,國促會數字科技發展工作委員會(下稱「國促會數科委」)與零壹財經聯合發布《2018-2020年全球數字醫療專利TOP100》,2018-2020年間,全球數字醫療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3個國家分別是中國(2.31萬件)、美國(0.91萬件)和日本(0.27萬件),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平安集團(1074件)、飛利浦(1021件)、強生公司(535件),平安集團以1074
  • 圖神經網絡論文登國際頂級會議 平安科技專利效能凸顯
    上周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2019PCT專利排行榜上,平安科技以1691件的申請量排名全球第八位。在此之前由零壹財經發布的《2009-2018年金融科技專利趨勢報告》上平安科技排名第一。作為平安的高科技內核,平安科技緣何頻頻在專利方面獲得業界權威認可?答案或許可以從近日發表的論文中找到案。
  • 中國平安9255件專利位列全球第三
    12月14日,國促會數字科技發展工作委員會(下稱「國促會數科委」)與零壹財經聯合發布了《2018-2020年全球AI專利排行榜TOP100》,通過分析專利呈現過去3年間AI技術的發展情況與趨勢。榜單顯示,位列前3的企業分別是三星、IBM和平安集團。
  •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京東方2019年PCT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六
    中證網訊(記者 傅蘇穎)近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布了2019年全球專利申請排名情況,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該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框架下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其中BOE(京東方)以 1864件PCT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六。
  • 中國首居PCT專利榜首,TCL科技貢獻硬核力量
    中國PCT專利申請量四十年首超美國,位居全球第一。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PCT的申請率持續增長,以265,8001件的PCT申請量再次打破往年的申請記錄。中國首次超過美國躍升至第一位,以5.784萬件的申請量成為全球專利申請提交量最多的國家。
  • TCL華星PCT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五!
    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排名情況,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首次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1999年中國的專利數量僅有276件·2019年中國的專利數量就達到58990件在短短20年內,增長了200多倍!這一驚人的成績背後離不開中國政府對企業自主創新的鼓勵和支持。為慶祝中國首次取得第一,WIPO官網做了一個2005年至2020年中國國際專利申請量的排名變化。
  • 2019區塊鏈專利申請量全球性退潮,中國「統治力」增強
    其次是法國、德國、西班牙、日本,分別錄得726、601、600、423件區塊鏈專利。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國家在英文檢索中並不靠前。前十名中,澳大利亞、英國和加拿大都是英語系國家,排名在8-10位。整體來看,2019年,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熱度較前一年度大幅下降。英語區,2019年申請量較2018年下降了36.42%。
  • 2019年全國代理機構「PCT中國國家階段」涉外代理專利排行榜(TOP100)
    榜單對2019年國外專利權人PCT國際申請進入中國國家階段的專利數量進行分析,統計前100名中國專利代理機構的代理量。從代理量來看,數量在100件以上的代理機構有79家,1000件以上的代理機構有19家,5000件以上的代理機構有2家。
  • 2019年獲得美國實用專利的全球前100所大學排名出爐
    2019年獲得美國實用專利的全球前100所大學排名出爐 2020-06-07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年金融科技專利報告
    摘要自2019年央行發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已經有一年時間,為了解這一年來金融科技發展情況,零壹財經2015年之前,中國僅5家金融機構參與了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隨著技術的成熟和金融科技定位逐漸清晰化,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將數位化、智能化轉型付諸於行動。2015-2020年,先後有12家銀行、2家證券公司,此外有十餘家保險公司投資成立科技子公司;以及73家金融機構參與了金融科技專利申請。
  • 2020全球量子計算技術發明專利百強出爐 中國公司首次躋身前十
    近日,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 IPRdaily 與 incoPat 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 「全球量子計算技術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中國量子計算初創公司本源量子以 77 件專利躋身全球第七,是中國唯一進入前十的公司。這也是中國公司首次進入前十,相較於去年,本源量子的名字提升了五位,專利數量從 36 項增加到 77 項。
  • 中國PCT專利躍居世界首位的五點冷思考
    在創新能力方面,另一份同樣出自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2019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從2018年的17位上升到14位。而在頂級梯隊中,瑞士、瑞典和美國依然佔據前三位,荷蘭、德國、新加坡和以色列等創新型國家位列前十。
  • 2018年國外企業「PCT中國國家階段」專利申請排行榜(TOP100)
    榜單對2018年PCT國際申請進入中國國家階段的專利數量進行排名,統計前100名外國企業。數據提取範圍從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從專利申請數量來看,前100名企業均在110件以上,1000件以上的有7家。其中日本企業Mitsubishi Electric位居第一,美國企業Qualcomm排名第二,韓國企業LG排名第三。
  • 全球專利數量大比拼:日本5.2萬件,韓國1.9萬件,中國多少件?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01全球專利數量正所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哪一個國家掌握了核心科技,在國際市場上就有很大的話語權。而美國在科技實力上,當屬世界第一。不難發現,很多全球領先的頂尖巨頭都來自於美國。比如高通、蘋果、英特爾、微軟、AMD、英偉達、亞馬遜等等,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是行業第一。為什麼他們能取得這麼大的科技實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科研技術實力。而不同科技企業之間該如何評判實力呢?可以對比專利數量。專利越多,科技底蘊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