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美食評論家,你可能會想到蔡瀾。
但在美國餐飲界中,有位中國老太太非常有名,甚至還被外國人譽為是"中餐女王"。上個世紀許多名人都去過她的餐廳吃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約翰列儂夫婦,瑞典國王等等。
她就是100歲的江孫芸,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中餐在外國的地位。
畫家凱恩夫婦與江孫芸(右一)
本是千金小姐,但偏偏對做菜感興趣
1920年,江孫芸出生在江蘇的一種有權有勢的富裕家庭中,爺爺是管理中法鐵路的總長,爸爸是留洋回來的工程師,舅舅曾獲得"梁思成"建築學獎,姑父是蔣介石的親信。
江孫芸小時候在無錫居住的時候,住的是個多達52個房間的花園式洋房。全家搬到北京後,住的是個大宅子,裡面有7個院子。
因為家中有十個孩子,她排第七,所以在她小時候,大家都叫她"七姑娘"。
從小,父母對"吃"就非常講究,家裡有兩個廚師,一個負責做南方菜,另一個則負責做北方菜。每次在吃飯的時候,江孫芸的父母總會評價這些菜,還會講跟菜有關的故事。
耳濡目染下,小小年紀的江孫芸已經擁有豐富的中國美食知識,這也為她之後在美國闖蕩埋下了伏筆。
通常來說,富家千金平常都會讀讀書,逛逛街,不太可能會進廚房。
但江孫芸跟尋常的富家千金非常不一樣,她愛去廚房看廚師是怎麼做菜的,愛跟著廚師和母親去逛菜市場。
長大後的江孫芸長得很好看,跟神仙姐姐劉亦菲差不多,這自然引起了很多單身男子的注意力,甚至連蔣介石的二兒子蔣緯國也是其中之一。
儘管蔣緯國長得也不錯,而且家世好,重點是很喜歡江孫芸,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但江孫芸還是婉拒了他,反而是跟一個貧窮的教書先生結婚了。
從這裡其實可以看出,江孫芸這個人非常有自己的主見,三觀正,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即使你是億萬富翁也不嫁!
當然,這也離不開江孫芸父母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從小就被富養的江孫芸,見慣了各種有權有勢的人,在生活上的物質需求也是一直被滿足的,自然不會輕易被物質和權利迷昏了眼。
蔣緯國雖然有權有勢,而且長得帥氣,但是江孫芸也不差,家中有錢也有權。
偶然的機會,讓江孫芸在美國開中餐廳
江孫芸很懂中國菜,憑藉著優渥的家庭條件,可以每天到處品嘗各種美味佳餚。
但被命運選中的江孫芸,長大後沒有成為一個僅僅懂吃喝的大小姐,反而成了一個在美國努力推廣中國菜的餐館老闆。
江孫芸和丈夫
江孫芸在結婚後,跟著丈夫去了日本定居。因為吃不慣日本菜,再加上自己的嘴從小就被養刁了,從沒想過要開飯店的江孫芸便決定和幾個朋友一起開個中餐廳,並給餐廳取了一個特別有中國味的名字--「紫禁城」。
因為江孫芸經營得當,再加上做出來的中國菜地道正宗,特別美味,「紫禁城」在日本特別受歡迎。
1995年時,因為姐姐的丈夫去世,江孫芸便立馬趕到美國去陪伴姐姐。
本來只是想照顧姐姐,沒想到這次的美國之行,居然改變了江孫芸原本安逸的一生。
在美國,江孫芸遇上幾個想要開餐廳但是不夠錢的朋友,慷慨的江孫芸主動借了1萬美金給她們。
這幾個朋友將這1萬美金拿來墊付租金後,沒過幾天就放棄開餐廳,直接離開了美國。
要開飯店的人走了,房東又不肯退租金,這該怎麼辦是好呢?
這時江孫芸的一個朋友對她說:「你為什麼不去試試開家餐廳呢?」
這句話觸動了江孫芸的心,是啊,我不怎麼不去試試開一家中餐廳呢?
來到美國的江孫芸發現,這裡的中國菜一點都不正宗,很多中餐廳為了迎合美國人的口味,把中國菜改得亂七八糟的。
甚至誕生了很多中國人自己都沒聽過的菜,比如說:左宗棠雞。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美國人認為中餐就是一些難吃的、不衛生的小店。
這一度讓江孫芸想要讓美國人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中國菜,讓他們意識到中國菜究竟有多好吃!
江孫芸心想:「就算我最後失敗了,至少我讓美國人知道了中國菜能夠有那麼多選擇,而不是只有芙蓉蛋和蛋炒飯。」
於是,江孫芸便在美國開了第一家高檔的中餐廳,取名為「福祿壽」,這個充滿祝福和中國特色的名字。
雖然江孫芸知道很多菜譜,吃過很多美味佳餚,也很懂中國美食。但是作為富家大小姐的她從沒親自下廚,只好在通過報紙登廣告招人,最後來了一對山東廚師夫婦。
「福祿壽」開業後,江孫芸一個人做了餐廳裡的工作:
每天早上,她要提前準備好零錢去菜市場買新鮮的食材。人手不夠的時候,她要去充當服務員端盤子。就這樣,能吃苦的江孫芸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將這個與眾不同的小餐館開了起來,儘管姐姐因為看她太累,多次勸說她別開店了,還是過回以前的生活比較舒服,但江孫芸還是不願意。
因為江孫芸想要通過這家小飯店,讓美國人見識到什麼是真正的中國菜,改變他們對中國菜的壞印象,順便再宣傳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
餐廳非常古香古色
穿旗袍,解釋菜餚,只為宣傳中國文化
「福祿壽」的菜單非常有意思,在每個菜名旁邊,江孫芸都會寫下這道菜的講解,以便讓美國人能夠更好地了解中餐。
因為當時的中餐廳一般都會把中國菜名意譯成英文,比如說「紅燒獅子頭」就翻譯成「燒紅了的獅子頭」。
美國人看到菜單的時候就會被嚇到,怎麼能吃獅子呢?而且它們可是保護動物,這不就違法了嗎?
在這個時候,江孫芸便會來到他們的餐桌旁,耐心地向美國人解釋這道菜的來由、做法。並且還會向他們科普中國飲食習慣。
比如說,外國人吃飯時都是習慣分菜在盤子裡吃,所以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中餐要大家一起吃,這樣不是不衛生嗎?江孫芸便會跟他們解釋,這是因為中國人喜歡熱鬧,喜歡聚在一起吃飯。
因為從小的教育讓江孫芸非常注重進餐禮儀,每次都會穿著中國傳統旗袍去「福祿壽」幹活,這也讓美國人看到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有多美。
過了好幾年後,《舊金山紀事報》的著名專欄作家赫伯來到「福祿壽」吃飯後,對這裡的中國菜讚不絕口,並且為江孫芸寫了好幾篇報導,這下,全舊金山都知道原來有這麼一家高檔的中餐廳。
很多名人來到美國都會去「福祿壽」嘗嘗中國菜,比如舊金山副市長,瑞典國王,披頭四的約翰等等名流。
在江孫芸剛到美國那個時候,中國菜因為便宜、味道差、環境差,一直被美國人吐槽,並且認為這是只有窮人才會吃的菜。
除此之外,江孫芸還請過許多留學生到"福祿壽"當兼職,賴聲川也曾到這裡當過服務員,還刷過盤子
江孫芸曾說,無論你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只要是美食,我相信任何人都會喜歡上。
短短幾年時間,憑藉江孫芸的一己之力,中餐就從「只有窮人才回去吃的東西」變成「上流人士追捧的食物」,她把川菜、湘菜、北京烤鴨、鍋貼等等菜式引進美國,讓美國人看到中國菜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每一道精緻美味的菜餚,每一個隱藏在中國菜背後的中國故事,每一件精美優雅的旗袍,都是江孫芸用來改變外國人對中國的認知以及宣傳中國文化的方法。
退休後的江孫芸,依然努力宣傳中國飲食文化做貢獻
在1991年,也就是江孫芸71歲那年,她決定退休,享受清福,賣掉了"福祿壽"。
但擁有一顆愛國之心的她,依舊堅持著在美國宣傳中國美食的遠大理想,於是,她去了好幾家中餐廳當顧問,幫助他們改良菜譜,製作出真正的中國味道。
除了喜歡美食,老年的江孫芸還喜歡設計各種中式服裝,就連她自己也說,要是當初沒去開中餐廳,那自己就會去當一個服裝設計師。
如果你看過江孫芸的許多照片就會發現,她的衣服幾乎都是中式旗袍,在外國生活了那麼久,依舊愛穿旗袍,甚至還親自設計各種典雅大方的旗袍,實屬難得。
2013年,江孫芸被美國人授予終生成就獎--相當於是飲食界的奧斯卡獎,即使是在頒獎的那天,江孫芸也穿著一身紅色旗袍。
在頒獎臺上,她說,"我所有的堅持和付出,都是為了讓你們知道,全世界最好吃的食物就是中國菜!"
從江孫芸開的"福祿壽"中餐廳可以看到,江孫芸一直在默默改變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有著"想要讓美國人吃到中國菜並且被它折服"的遠大理想。
那時的美國人,從一說起中國菜就聯想到髒亂差,到最後聯想到"福祿壽"這個高檔餐廳,江孫芸用盡了自己的後半生去改變。
雖然江孫芸取得的成就很大,但她一直非常謙虛,不覺得自己功勞很大,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我沒有創造中餐,我只是把中餐帶給了美國人。"
江孫芸的一生幾乎都奉獻在傳播中國文化和中國菜上,擁有豐富的禮儀和知識底蘊,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名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