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旅遊時代要有怎樣的業態與產品?

2020-12-18 騰訊網

休閒旅遊顧名思義就是在旅遊的同時,還能讓心靈得到放鬆。它與其它旅遊不同之處在於,一「動」—「靜」,一「行」一「居」,一「累」一「閒」,它是旅遊者佔據了較多的閒暇時間和可自由支配的經濟收入,旅遊地有了一定服務設施條件下而逐漸形成的,是旅遊得以豐富發展的產物。

01

休閒旅遊的重大轉變

近年旅遊業界一直強調推動觀光遊單一形式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的方向轉變。

作為旅遊三大形式之一,度假在國內還未形成氣候。按魏小安老師所說,有以下原因:高端度假產品短缺,需求嚴重向東南亞外溢;濱海度假資源不足,度假產品體系尚待完善;自然環境不足。

休閒相對度假而言,不僅有更龐大的市場規模,也有更靈活的產品打造方式和更低的資源依賴度。目前休閒旅遊資源開發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是自建景區。如以歡樂谷、迪士尼為代表的主題樂園,以萬達文旅城、廣州長隆度假區為代表的旅遊綜合體,以古北水鎮、清明上河園為代表的仿古景區等。

二是二三線資源的綜合開發。經過三十餘年旅遊產業的發展,擁有一流資源的景區基本處於已開發狀態,而交通、區位和資源較好的山、湖等成為投資商重點角逐對象。如藏馬山、北川九皇山、平谷金海湖等。

三是一線資源的配套開發。因為歷史文物、自然保護區等的身份,一線資源本身的開發條件受限,大多停留於觀光形式。為契合旅遊發展趨勢,諸多景區型目的地開始謀劃轉型升級。如在三清山金沙服務區,集旅遊演藝、道家民俗村、美食街、精品住宿等為一體的中國道教文化園正在開發,黃山景區東部已正式啟動譚家橋國際旅遊小鎮的規劃建設。

02

業態的休閒化思維:無業態不休閒,無夜態不度假

休閒旅遊的訴求是怡情養性,其最後的落腳點終歸是精神層面的,包括:舒適感、快樂感、親近自然的指數等等,這種精神體悟或來自自然,或來自文化,或合二為一。

業態對於休閒旅遊已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旅遊區的主要業態大都在核心區之外,景觀與業態共同構成包含景區在內的整個旅遊區的核心吸引力。

鄉村旅遊區別於景區旅遊,當然以業態為主。全域旅遊與之相似,當然要注重休閒業態,因為景區是全域旅遊的內核,以其輻射周邊,方能帶動全域。

休閒旅遊消費能級高,消費層次豐富,夜間消費欲望強。如果在某地停留時間稍長,就可能形成度假旅遊,度假旅遊當然要過夜,這就存在一個「夜態」產品的問題。故而業態和夜態產品是休閒旅遊不得不關注、不得不精心打造的。

如果說業態是空間上的,是產品內容上的功能布局,是休閒旅遊的常態;那麼夜態就是時間上的,夜態化產品是度假旅遊的標配產品。

03

休閒度假持續火熱的背景下,旅遊產品該如何升級?

在政府「促轉型、調結構、惠民生」的政績訴求、企業業務轉型和業績持續增長訴求、消費者井噴式休閒訴求的三輪驅動下,休閒旅遊持續快速發展,休閒旅遊產品層出不窮。在大快幹上的項目建設熱潮下,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同質化現象堪憂。

以全國遍地開花、屢見不鮮的古城古鎮項目為例,諸多僅在仿古建築基礎上簡單嫁接餐飲和購物等功能,風貌相差無幾。如西安周邊地區,在袁家村火爆市場後,大量社會資金湧入民俗旅遊開發,一批主打關中民俗、餐飲的休閒旅遊產品入市,白鹿原民俗村、白鹿倉、馬嵬驛、重泉古鎮、周至水街等,因為建設雷同、缺乏特色,彼此競爭激烈,不少景區經營慘澹、門可羅雀。即使只是區域性目的地,出行經驗越來越豐富的旅遊者很容易體驗疲勞。

與觀光旅遊相比,休閒度假更加強調豐富的休閒生活和高品質的旅遊服務,但發展休閒度假不是簡單地從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過渡,休閒度假和觀光旅遊也並非非此即彼、互相割裂,而是可以融合和轉化,可以相互疊加成為複合型旅遊產品。

如何從自身的資源特質、功能特色、市場定位出發,增加休閒元素,提供差異化服務,這樣一種轉變都是擺在旅遊企業,特別是傳統旅遊企業轉型面前的難題。做全域旅遊以後,旅遊企業和政府之間如何劃清管理邊界,如何解決公共的東西,比如說環衛、城管、安全等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這些投入資金、後續維護怎樣來做,如何處理好利益相關者的關係,如何處理好生態保護和投資回報等關係,這個和管理體系、治理結構上怎樣磨合,這是我們現在正在探索也是碰到的非常困惑的難題。

目前中國的休閒度假少有像峇里島、普吉島這樣的綜合型大型旅遊目的地,其次是缺乏內容,建了大量的旅遊建築設施,但是缺乏真正的生活氛圍。還有就是休閒度假需求旺盛的同時,優秀的操盤人才又極度缺乏,這些短板如何來補,都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微博:@李可為-三亞會獎旅遊

相關焦點

  • 鄉村休閒旅遊:如何玩轉休閒農場?
    鄉村休閒旅遊發展迅猛。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和疫情後消費需求的變化,城鄉居民對鄉村旅遊、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等青睞有加。適應新趨勢,便要挖掘新思路,比如發展休閒農莊、精品民宿等高端業態,探索親子研學、健康養生等新型業態。
  • 三農解讀:農業、休閒農業、旅遊、鄉村旅遊有什麼區別!
    嚴格來說,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是兩個相近又相異的概念。休閒農業的基本屬性是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提前,把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遊客觀光、求知、參與農事活動等融為一體,供遊客領略在其他風景名勝地欣賞不到的大自然濃厚意趣和現代化的新型農業藝術。
  • 文化旅遊|當下文旅行業的10大「引流」業態
    即依託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溫泉水療養生、森林養生、高山避暑養生、海島避寒養生、湖泊養生、礦物質養生、田園養生等養生業態,打造休閒農莊、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5、養老綜合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業態旅遊「強磁」發力
    2013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三亞鳳凰國際郵輪港考察時指出,要加快郵輪母港的建設步伐,加快發展郵輪產業。  郵輪產業已經成為海南新興產業的高地和旅遊產業的新業態,海南將從編制郵輪產業發展規劃、加大郵輪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加快郵輪旅遊產品開發建設、加大郵輪旅遊宣傳促銷、強化郵輪旅遊市場規範管理和重視郵輪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等六個方面,進一步推進郵輪旅遊更好更快發展。
  • 休閒農業的10種業態和9個模式
    牧青按語 休閒農業與所謂鄉村旅遊相關,只不過,鄉村旅遊更豐富了一些,涵蓋「鄉村」全概念,亦即農業、農村和農民。對於城裡人到鄉村休閒,「三農」資源皆可延伸為產品。然而,鄉村旅遊概念也是不準確的,國家政策層面提出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感念,應該統稱之為「鄉村休閒」。
  • 「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
    胡斌賢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特色產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記者日前從省農委了解到,近年來湖南休閒農業處在爆發式增長階段,今年上半年,全省休閒農業接待遊客人次1.1億人次,實現經營收入21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5.6%和13.3%。
  • 觀察:奧特萊斯為何是旅遊綜合體業態戰略的急先鋒?
    從旅遊發展的角度來說,旅遊綜合體實際上有兩大作用:一是從企業推動政府規範的方向新的旅遊產品出臺,推動景區旅遊升級換代(如從觀光階段提升到休閒階段,從單一產品階段提升到複合業態階段);二是通過企業化的運作,提升景區的來客數及遊客客單價,從而提升旅遊項目的整體效益;三是兼顧本地休閒需求,加強社區商業、社區服務功能,使得旅遊項目不僅提升本地人群的經濟收益、就業率,同時也提升本地人群的休閒幸福指數
  • 綠維文旅:鄉村休閒旅遊十大成功模式與開發運營要點
    鄉村休閒旅遊發展迅猛。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和疫情後消費需求的變化,城鄉居民對鄉村旅遊、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等青睞有加。適應新趨勢,便要挖掘新思路,比如發展休閒農莊、精品民宿等高端業態,探索親子研學、健康養生等新型業態。
  • 「旅遊+」創新雲南旅遊新業態 - 滇臺連線
    圍繞著熱門景點和未知區域,雲南旅遊新業態正謀變新生。2017年9月,2017中國自駕遊路線評選72條提名路線揭曉,雲南有10條線路入選,數量位列全國第二。  自駕遊的持續升溫帶動房車露營產業的發展。2017年第四屆中國汽車(房車)露營大會上,雲南7家特色營地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具備體育運動休閒主題的複合型汽車(房車)營地」。隨著大批旅遊投資商相中雲南,旅遊營地項目的數量正慢慢增多。
  • 2018旅遊景區轉型升級:觀光旅遊休閒度假並重
    與文化和旅遊融合相關的投資併購增加,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商業技術將更多城鄉居民休閒資源轉化成群眾喜愛的文化和旅遊產品。隨著2018年旅遊景區加速轉型升級,景區觀光旅遊和休閒度假並重,傳統業態和新業態齊升,旅遊企業逐步深耕細分市場,經由技術進步的品質服務提升,才能保障景區行業市場空間擴展。
  • 【2020提案議案追蹤】我市打造「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新業態
    「吃」在鄉村——美麗鄉村·舌尖體驗、美麗鄉村·靈州雲上遊等文化旅遊活動,打造特色鄉村旅遊文化品牌;在青馬車寨、水車園、極限運動選址開工建設旅遊廁所3座,方便遊客在參觀遊玩時使用。
  • 2020提案議案追蹤:我市打造「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新業態
    我們有100畝的蘋果,明年應該是豐產期,我們打算面向遊客開放,隨便採摘,增加遊客遊園樂趣。」今年,我市為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以規劃為引領,加快推進鄉村旅遊示範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鄉村農家樂產業的新建改造提升;舉辦鄉村文化旅遊節、「莎妃蜜瓜·甜蜜之約」鄉村文化旅遊節以及「吃」在鄉村——美麗鄉村·舌尖體驗、美麗鄉村·靈州雲上遊等文化旅遊活動,打造特色鄉村旅遊文化品牌;在青馬車寨、水車園、極限運動選址開工建設旅遊廁所3座,方便遊客在參觀遊玩時使用。
  • 【長泰】發展文化旅遊新業態——「農業+旅遊」篇
    遊客有訴求,旅遊有回應。近年來,長泰縣按照「全域旅遊、全域景區、全域發展」理念,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創新、產業融合和創意助推新業態等舉措,推進提質增效,加快全域發展,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 「全民休閒」催熱寧波旅遊
    今年春節長假,寧波鄉村旅遊異常火爆,因為那裡有濃濃的年味。慈城古縣城推出「大過猴年」文化主題活動,剪紙、看大戲、編中國結、做花糕金等民俗節目,讓遊客拍手稱奇,躍躍欲試,一度「驚動」了央視,朝聞天下欄目專程前來報導。丹山赤水景區舉辦搗年糕活動,並開設鄉村小市集,供應番薯棗子、粉絲、自釀土燒等傳統年貨。前童古鎮圍繞民俗文化,推出豆腐節等眾多傳統活動,喚起遊客對「兒時過年」的記憶。
  • 隱耀-烏鎮青壚被譽為田園綜合體,旅遊業態的先驅者
    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表述,田園綜合體要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可以說,田園綜合體是在原有的生態農業和休閒旅遊的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能更好地體現鄉村獨有的美麗和活力,為新時代的都市人打造別具一格的世外桃花源,實現城市居民的田園夢。同時,提升田園綜合體模式的商業價值,能更好的帶動新農村的發展,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 「山地運動+旅遊」有哪些融合方式,休閒運動產品如何開發設計?
    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及要通過商旅文體等跨界融合、將傳統百貨店、大型體育場館、老舊工業廠區等改造為健身休閒娛樂中心、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區生活服務中心,打造便民生活圈等措施促進體育消費。8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促進體育健身和體育消費的措施。
  • 室內體驗與競技類新興業態:休閒運動豐富成熱門
    在商業存量時代,為了掙脫同質化與行業競爭,各家購物中心都在紛紛通過調整進行轉型升級,而引入新興業態則是目前最受行業矚目和青睞的一種方式。成為商業地產的救命稻草。究竟重慶商業中心引入了哪些新興業態?它們又對所在購物中心與整個行業起到了何種作用?
  • 新思維,新動能,新業態,從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看疫後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國家有政策、市場有需求,華僑城在堅持防控為先的前提下,於變局中開新局,積極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用一場囊括400場文旅活動、500餘項高品質旅遊產品的文化旅遊節慶盛事,將歡樂送到消費者身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同時為消費市場帶來新的旅遊消費增長點,促進旅遊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 大住宿新業態發展的6個趨勢
    這種情況下,大住宿發展會呈現怎樣的趨勢?從政府部門和一線企業運營的角度來看,政府部門在探索發展文旅政策的創新,一線企業在探索運營模式和產品的創新。這些舉措對於大住宿的發展又有著怎樣的影響?本文結合研究數據和宏觀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一一分析大住宿新業態的發展態勢和未來趨勢。
  • 休閒觀光牧場,如何活躍了鄉村的旅遊產業?(上)
    本文作者:柏勇&唐茜如何賦能鄉村旅遊新業態記得多年前讀過熊培雲老師的《一個村莊裡的中國》,書中講述了百餘年來,中國鄉村的命運是如何和時代命運聯繫在一起鄉村旅遊本質上是一種新型的旅遊活動形態,是位於鄉村地區、小規模經營、常與當地居民家庭相聯繫的旅遊活動。休閒觀光牧場的自然資源能夠滿足鄉村旅遊的活動需求,實現鄉村旅遊的主要意義,但它不同於那些零散的、自然的、簡單的鄉村旅遊,而是具有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和產業化的特點,它是一種景區式的鄉村旅遊項目,能夠帶動周邊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