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11日訊 1月8日,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發布《2018旅遊經濟運行盤點系列報告:旅遊產業》(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旅遊產業較為景氣,產業創新更加活躍。純玩無購物、高端酒店、專屬導遊、精緻小團、定製遊成為2018年國內遊關鍵詞。與文化和旅遊融合相關的投資併購增加,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商業技術將更多城鄉居民休閒資源轉化成群眾喜愛的文化和旅遊產品。
隨著2018年旅遊景區加速轉型升級,景區觀光旅遊和休閒度假並重,傳統業態和新業態齊升,旅遊企業逐步深耕細分市場,經由技術進步的品質服務提升,才能保障景區行業市場空間擴展。
《報告》指出,我國國民旅遊需求正在從美麗風景向美好生活轉變,觀光遊比重下降成為國民旅遊市場的中長期趨勢。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旅遊休閒示範城市、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以及自駕車房車營地等來發展機遇。
2019年景區企業發展,中國旅遊研究院認為,一是將逐漸擺脫單一門票收入。景區呼應頂層制度設計,利用IP開發衍生品和非門票業務收入來提高景區的經營效益,門票支出在旅遊消費支出中的比例將逐步下降。二是在線門票增長趨緩,景區成為OTA重要的引流埠。景區及目的地逐漸擺脫門票經濟依賴,開始向產業經濟轉型,OTA有望加大與景區合作力度,加快技術革新。三是科技將催生新生代虛擬景區。VR、AR技術將會成為旅遊景區、購物中心、博物館、主題公園的基本配置。虛擬景區平臺將會是一個共享的旅遊VR、AR實景體驗場景資料庫。
2019年旅行服務業發展,一是服務創新與內容創造引領未來發展。以內容創造為核心的旅遊非標品的競爭將成為服務質量外的另一個競爭要素。遊客對優質服務需求將進一步增長,一些強調文化性和知識性的小眾旅行平臺開始出現。二是外部精準營銷和內部精細化運營能力將成必然。後端供應鏈和前端渠道管理信息化程度提升,實現後臺精細管理,降低獲客成本以有效提升旅行服務業效能將成為績效提升突破口。
《報告》顯示,2019年旅遊住宿業發展,一是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尤其是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增強現實、物聯網、大數據、模塊化建築技術以及大健康技術等在住宿業的應用可以催生新的商業模式,促進產業效率提升。文化創意和IP對精品酒店、主題酒店、精品民宿等住宿業態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二是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旅遊住宿低端與高端消費始終並存,但總體消費不斷升級,結構開始分化。中產階級是需要關注的一個群體,千禧一代已成為消費的主力。要關注住宿產業鏈升級與價值鏈重構,培育住宿領域獨角獸和隱形冠軍。三是顛覆式創新要關注突破邊界與關注邊緣。聚焦核心,深耕核心,專業化發展仍是住宿業發展的根本之道,但很多創新來自拓展邊界,融合發展。長尾力量非常大,一旦通過網絡技術進行整合,可產生顛覆性效應。
一是產業融合將繼續為旅遊集團賦能。旅遊集團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做人民群眾所需要的現實的文化和旅遊產品,做國家戰略所倡導的有價值的文化和旅遊產品。產業融合將為旅遊集團業務拓展提供新方向,康養旅遊、研學旅遊、體育旅遊、賽事旅遊、低空旅遊、博物館旅遊等有望成為旅遊集團加速拓展的新領域。二是生活功能拓展將成為旅遊集團發展新方向。圍繞遊客在目的地城市的生活服務以及本地居民的本地生活服務提供,正成為旅遊集團業務拓展的新領域。三是創新依然是旅遊集團持續發展的重要動能。針對80/90後年輕群體及中產階級等新消費群體,將技術創新與需求解決相結合,為旅遊者提供更加方便、更高品質、更多體驗的新產品和新服務。
(伍策 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