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徐小洲,浙江傳媒學院副校長,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杭州 310012
內容提要:評價要素及其結構的確定是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重要基礎。研究採用紮根理論方法,通過對訪談資料的內容分析,提出VPR三維三級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理論結構模型。VPR評價體系由3個一級維度、8個二級維度和29個三級評價維度構成。3個一級維度是價值評價(Value)、過程評價(Process)和結果評價(Result);8個二級維度是精神價值、現實價值、政策投入、教育投入、學生發展、企業發展、創業者績效、產品與成果。該評價模型強調精神價值評價與現實價值評價相結合、發展性評價與績效性評價相結合、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相結合,具有多維、多層、多元的特徵,豐富了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內容,對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具有理論參考價值。
關 鍵 詞:創新創業教育;VPR;評價結構;多層次模型
標題注釋: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5年度教育學重大課題「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課題批准號:VIA150002)的研究成果。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如何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被提上議事日程。作為衡量創新創業教育質量重要方法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也開始得到學界的關注。
在理論建設層面,國外的評價研究已形成了一些前期探索。倫德斯特羅姆(Lundstrm,A.)、查尼(Charney,A.H.)等學者及歐盟等組織基於評價的規劃、監測和影響力評估等目標,先後進行過創新創業教育的宏觀政策評價和發展現狀評價、高等學校創業教育項目的過程評價和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性評價。[1]威斯珀(Vesper,K.H.)和格特納(Gartner,W.B.)通過對全球範圍內商學院專家的訪談調研,提出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七因素評價法」,包括高等學校提供的創業類課程情況、教師出版創業類教材或專著情況、學校的社會影響力、校友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情況、校友選擇自主創業情況、校友創業項目的創新情況、高等學校學者的創業類外延拓展活動。[2]也有學者從不同的理論視角出發,提出了創業教育/課程評價的不同範式,主要包括過程要素評價(process factors evaluation)和影響評價(impact evaluation)兩種範式。[3]過程評價主要包括對創業課程的開設數量、創新創業環境(創業平臺、創業氛圍)、創新創業教育投入(教師數與創業導師數、受益學生數、經費投入與學生活動等)、創新創業教材開發數量等進行的評價。[4]過程評價同時也包括學生對創新創業課程的滿意程度評價。[5]影響評價是從其給受教育者帶來的變化進行檢驗,這種變化既有認知變化,也有情緒情感變化和行為變化。評價可以從創新創業教育給受教育者帶來的較為直接的、顯性的變化進行檢驗。[6]比如,可以考察創業教育引起學生的創業認知、創業情緒情感、創業知識能力和創業行為等方面的變化,也可以考察創業教育直接帶動創業實踐的成效。變化可能是顯性的,也可能是隱性的。國內一些學者在研究中也主要遵循過程評價和影響評價的範式進行,[7]有的學者將CIPP教育評價模型引入創業教育能力評價研究,從背景評價(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結果評價(product evaluation)四個方面構建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效果評價指標體系。[8]
在實踐操作層面,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更多依據比較直觀化的創業率、競賽得獎數、教育投入指標等進行。目前,政府、高等學校及第三方機構都開展了創業率評價,將創業率作為衡量創新創業水平和效果的重要方面。[9]然而,無論是政府部門或第三方部門出具的創業率評價,還是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以及各類創新創業典型高校評選,評價的都僅僅是少數人的創業教育活動,而對於「將創新創業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突破口」「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分層分類發展」的目標現實意義有限,也尚未真正發揮評價機制的整體作用。可以說,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研究整體上相對薄弱,評價的系統性、科學性、針對性也有待加強。
隨著創新創業教育項目的普遍開展,建立創新創業評價理論模型、制定科學合理的整體性評價體系、規範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實踐,既能為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政策提供依據,也有利於更好地激發學校、教師和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本研究試圖運用紮根理論方法(grounded theory),立足於中國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實踐,紮根於廣泛社會相關人群的調查訪談,通過嚴格規範的編碼技術,獲得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系列核心概念與範疇,並以此為基礎建構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結構模型。期望該結構模型可適應當前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理論需求,也可作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實踐參考。
二、研究設計
(一)訪談樣本
研究採用理論抽樣法來選取訪談樣本,在遵循具有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經驗和體現典型性與代表性,儘可能覆蓋多個地域、多個社會部門、多個相關人群,提高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樣本資料充足、提高研究的信效度的三個原則下,選取訪談樣本共54人,分別取自浙江、廣東、廣西、湖北、吉林、黑龍江等六地的政府、高等學校、企業中的相關人員。其中政府的創新創業相關部門領導和工作人員11人、高等學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師生27人、企業管理者和創業者16人。
(二)研究方法與操作程序
研究依據質性研究的數據搜集及分析的方法和準則來進行,在對資料採取逐級編碼與深入分析中形成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結構框架。
根據紮根理論,理論需要從資料中提升,一定要追溯到其產生的原始資料,要有經驗事實作為依據。具體資料收集方法採用半結構訪談、焦點小組訪談、小型座談會等。訪談主要圍繞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如何評價的問題展開,並根據受訪者的回答進一步探索評價什麼、如何評價、當前評價存在什麼問題、該如何解決,等等。
對訪談資料逐級進行開放性編碼(open coding)、主軸性編碼(axial coding)、選擇性編碼(selective coding)三級編碼。具體操作程序為:首先,研究者仔細閱讀資料,對每段話、每一個句子進行識別、命名,使原始資料概念化,並通過不斷比較形成具體概念和範疇,對資料進行逐級登錄;其次,將不同概念或範疇進行分類、比較,提煉出主概念或範疇;再次,分析不同主概念或範疇之間的關係,確定核心概念或範疇類,並且有選擇地將其他概念或範疇與之建立聯繫;最後,進行理論模型的闡釋。
研究採用ATLAS.ti7.5.16質性分析軟體進行訪談資料的編碼和分析。
三、編碼分析與結果
(一)編碼分析
開放式編碼是將所有資料按其本身所呈現的狀態進行登錄。這是一個將收集的資料打散,賦予概念,然後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組合起來的操作化過程。[10]登錄的目的是從資料中發現概念類屬,進行命名和類屬化。本研究在開放式編碼階段提煉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29個範疇。(見表1)
主軸編碼的主要任務是發現和建立概念或範疇之間的聯繫,形成更具概括性的範疇。本研究對開放性編碼中得到的29個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範疇繼續進行歸類,建立各個範疇之間的聯繫和類屬關係,確定了8個創新創業教育評價主範疇。(見表2)
選擇性編碼是在所有已發現的範疇中經過系統分析後選擇一個核心範疇,核心範疇具有統領性,提綱挈領地把其他範疇和關係整體性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解釋框架。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方向和關注點不同,評價的內容和方式就會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評價取向或評價範式。本研究以評價內容和評價取向為依據,將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評價範式分為價值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三類,並與主軸編碼和開放式編碼發現的各個範疇建立起整體聯繫,形成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的三級評價維度。(見表3)
本研究採取了兩階段編碼的方法,考察理論的飽和度。第一階段編碼48人,第二階段編碼6人(政府、高等學校、企業人員各2人)。第一階段編碼完成後基本不再產生新的概念、範疇和關係;將第二階段的6個訪談資料進行編碼分析之後,並沒有出現新的概念、範疇以及關係,說明本研究構建的模型具有較好的理論飽和度。
(二)評價模型闡釋
根據紮根理論、前人研究成果、對中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考察與理論構思,本文提出了以價值(Value)—過程(Process)—結果(Result)為核心的VPR三維三級創新創業教育評價結構模型。
1.價值評價(value evaluation)
價值評價是對創新創業教育產生的意義進行價值判斷,分為精神價值和現實價值兩個維度。精神價值是指創新創業教育在精神、意識層面體現出的教育和社會貢獻,並不一定有現實的物質的結果,但在引領個體和社會的價值觀念,形成創新創業的追求和生存方式等方面發揮種植基因的作用。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涉及「資源與知識幹預」,也包含「社會價值觀幹預」,是公民獲得正確的價值認識的重要途徑。精神價值具體分為個體精神價值和社會精神價值兩個子維度,個體創新精神、創新態度、創新觀念的培養和社會創新理念的引領,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價值體現。現實價值是指創新創業教育在現實的、物質的層面體現出的教育和社會貢獻,包括經濟績效、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市場痛點三個維度。經濟績效是指創新創業教育帶來的經濟價值和效益,具體可以用稅收、國民生產總值等經濟指標來衡量;解決實際問題強調解決的是現實的真問題;解決市場痛點則強調解決的是關鍵問題。
2.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
過程評價是評估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的政策投入、教育投入,以及促進學生發展、企業發展的情況和效果。
政策投入是評價政府層面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情況,包括各級政府的政策力度、落實情況和效果,包括政策支持和政策效果兩個子維度,分別考察各級政府部門有沒有相應的創新創業教育支持政策以及政策的執行效果和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效果。
教育投入包括學校的課程與活動設置、教育配套投入和教師工作投入三個子維度。課程與活動設置包括創新創業教育的專門課程和活動的設置,也包括創新創業教育在專業課中的融合和體現;教育配套投入是評價學校的創新創業機構設置、師資配備、平臺建設、基地建設等情況;教師工作投入是評價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教師的工作投入實踐和教育工作質量。
學生發展包括知識能力提升、學會探索實踐和創新意識發展三個子維度。知識能力提升是評估學生接受創新創業教育後相關知識和能力的發展,重點在於考察「知道了什麼」;學會探索實踐是評估學生進行問題探索和實踐操作的表現,重點在於考察「會做什麼」;創新意識發展是評估學生創新創業的觀念變化。
企業發展維度是本研究提出的一個新評價維度,以發展的視角評估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較長期經濟影響和效果,包括企業存活期、創新示範作用和發展潛能三個子維度的評估。企業存活期是評估創業企業成立後有沒有產生利潤、利潤的維持或增值、企業存活時間等指標,用以考察創業的持續效果,糾正現實中評估大學生創業偏重創立企業數量,以成功融資代表創業成功,不注重創業維持和創業產品實際經濟效益的現象。創新示範作用是評估創業企業和創業活動對社會或他人的啟發或示範作用,並不以創業成功的結果為單一評價依據。發展潛能維度是評估創業企業的未來發展可能性,不以即時的、短時間內的結果為評價依據,重在考察未來可能的影響力和發展潛力,是一種面向未來的展望性評價。
作為過程評價中的學生發展和企業發展維度,並不著重評價學生和企業的創新創業績效結果,而更強調創新創業教育帶給學生和企業的變化和發展。這種變化和發展不僅反映當前的呈現狀態,還重視未來的發展前景。因此,學生發展維度,特別是企業發展維度的評價可以是一種展望性評價,也可以是一種回顧性評價。通過即時評價、展望性評價和回顧性評價相結合,以更全面性地評價創新創業教育的促進發展效果。
3.結果評價(result evaluation)
結果評價是從創新創業教育的績效和成果產出進行評定,分為創業者績效、產品與成果兩個維度。創業者績效是以人為單位的結果評價,主要包括競賽獲獎、創業率、帶動就業率、創業維持率、傑出校友等子維度。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提出的創業率不僅包括在讀學生創業率和畢業生創業率,也包括畢業後創業率。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可能是立竿見影的,也可能具有滯後性,畢業後創業率、傑出校友等指標是對創新創業教育「時滯性」特徵的反映。產品與成果維度是以物為單位的結果評價,包括項目孵化、項目落地、創辦企業、企業規模、科技成果轉化、科研立項與獲獎、著作論文發表和專利發明等九個子維度指標。其中,前四個主要考察的是創業結果的四個層次水平,後五個主要考察的是創新和創業研究的成果。
四、VPR三維三級評價模型的特徵與原則
(一)評價模型的可適性
VPR三維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力圖適應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體現創新創業教育多層、多元、多方法的評價特徵。
首先,它構建了多層次結構模型。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複雜系統,單一範式或維度的評價難以滿足評價的需要。VPR三維三級評價體系試圖構建多層次的評價模型。這種多層次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評價維度多層性。在評價取向(一級維度)上,VPR指標體系吸納與完善了國內外創新創業評價理論中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範式,並新增了價值評價範式,體現了當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功能和價值引領目標。另一方面,評價維度內部結構和體系的多層性。在價值評價中,VPR評價既包含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經濟效益和現實社會效益的現實價值層面,也涵蓋創新創業教育內在精神追求的精神價值層面,以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教育」評價與「雙創」評價功能。在過程評價中,構建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包括政府、學校、企業、學生四個層面的評價,涵蓋創新創業政策、創新創業環境、創新創業教育投入、創新創業教育產出等方面,涉及政府政策和財政支持、社會各界資源支撐和環境營造、學校創業教育活動和課程組織實施、學生創業學習和實踐等多個層面或活動的全面、綜合評價。在結果評價中,既包含以人為評價維度的創業者績效,也包含以物為評價維度的產品與成果績效。
其次,它注重發展性評價和績效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在VPR評價體系中,政策投入、教育投入、學生發展和企業發展是過程性評價的四個重要維度,其中企業發展維度及其評價指標是本研究根據時代要求提出的評價新內容。VPR評價具有實踐導向作用,企業發展維度及其評價指標的確立,有助於引導創新創業教育克服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存在的虛化和形式化傾向。
結果性評價是一種績效評價,以考察創新創業教育直接帶動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成果。VPR指標體系關注通過心理測驗和情景模擬,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業認知、創業素質、發展潛力、人格特徵等方面進行測量,考察創業教育是否喚醒和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是否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理論基礎和素質能力,是否營造出鼓勵創新創業的高校文化。同時,指標體系設立現實價值、企業發展、創業者績效、產品與成果維度等反映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評價指標。結果評價雖然是一種績效的、總結性的評價,但也反映出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要素與作用。比如,VPR評價體系通過以人、物為單位的指標量化評估,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過程投入。
再次,它兼顧短期評價與長效評價。在創新創業教育評價中,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各有特點、各有所長。短期評價是一種即時、現時評價,能反映創新創業教育當前的狀況和特徵。長期評價屬於展望性、長時段評價,也可以是回顧性評價,反映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期發展狀況和特徵。當前,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往往以高等學校自主創業大學生的數量、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意願度等作為體現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標,這種評價具有短期評價的特徵。然而,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常態化過程,教育效果的呈現具有滯後性的特點,創業行為本身也具有動態持續的特徵。短期性的評價指標不能完全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整體效果,必須和長期性評價相結合。如企業存活期、創新示範作用和發展潛能、創業維持率、畢業後績效等是評估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性的重要指標,競賽獲獎、創業率等屬於短期指標。而有時短期評價指標也可以作為長期評價操作,如以5年為一個評價時段進行回顧性評價,通過該校衍生的優秀企業數量、持續創業者數量、畢業生創業比率等指標,評估其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期成效。
(二)評價模型的操作原則
一是要把握正確導向。創業教育評價要通過正確的目標導向,引導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推動社會創新創業發展。為此,要重視以下三個基本要求:把握政策方向,評價指標和標準符合政策要求;具有先進性和超前性,引導創業教育和大學生創業發展需求;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促進學生創業心理和行為的和諧發展。
二是要明晰多層評價要求和具體指標。VPR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屬於多維度多層次評價。本研究建構的VPR評價模型提供了評價的結構框架和思路,但在具體評價實施中,需要進一步明晰相關指標內涵和操作要求。對學生知識能力指標的操作需要選擇或開發具體的測量工具;對創業率、創業維持率等的操作需要明晰時間跨度和節點;對競賽獲獎指標的操作需要明確可計入的競賽類型。為此,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評價要重視全面了解各級政府創新創業政策的頒布、調整與執行情況,動態分析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明確創新創業教育指標的操作細則,選擇或開發合適的具體測量工具四個基本要求。
三是堅持多元多方法評價。創業教育質量是多方面、多維度的。因此,創業教育評價應該採用多樣化、多維度的評估體系,既要重視學生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等基礎層面的發展評價,也要重視學生創業的實踐評價和表現性評價,還要重視評價創新創業教育的精神價值貢獻。為此,實施創新創業評價要堅持多元多方法評價,通過多元多方法評價,促進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首先,創新創業教育要以測評評價為基礎,同時重視實踐結果評價。通過心理測驗和情景模擬,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業認知、創業素質、發展潛力、人格特徵等方面進行測量,考察創業教育是否喚醒和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行為表現和創業成果。其次,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評價過程中既要注意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也要注意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相結合,還要注意即時評價、展望性評價和回顧性評價相結合。多種評價方式,全方位地對學生創業教育實施綜合評價。再次,實施評價要重視創業教學反饋雙向評價。反饋評價是在創業教學過程中和結束後的師生評價,包括學生評價教師和教師評價學生兩個方面。通過雙向評價,及時了解教學問題、調整課程方案、教學設計和師資安排,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指導,有效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Lundstrm,A.& Stevenson,L.Entrepreneurship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M].Springer:New York,2005; Charney,A.H.& Libecap,G.D.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 Evaluation of the Berger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1985-1999[EB/OL].http://www.ebr.eller.arizona.edu/research/entrepreneurship.pdf.2000; EU.Survey of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R].http://www.ec.europa.eu/enterprise/policies/sme/files/support_measures/trainingeducation/highedsurvey_en.pdf.2008.
[2]Vesper,K.& Gartner,W.Measuring the Progres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5).
[3]Fayolle,A.,et al.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mes:A New Methodology[J].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2006,(9).
[4]Fayolle,A.,et al.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mes:A New Methodology[J].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2006,(9);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t Universities-A Benchmark Study.National Agency for Enterprise and Construction[EB/OL].http://www.ebst.dk/file/3053/Entrepreneurship2004.pdf.2004; Twaalfhoven B.EFER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efer.eu/2013/pdf/EFER Presentation for March 16 FINAL version.pdf.2007.
[5]Henry,C.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for New Business Cre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J].International Small Journal,2004,(3).
[6]Pedrini,M.,et al.Do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Programs Impact the Antecedent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n Analysis of an Entrepreneurship MBA in Ghana[J].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ommunities People & Places in the Global Economy,2017,(3).
[7]徐小洲,等.兩岸三地創業教育比較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8,(9);徐小洲,葉映華.創業教育課程設計及其有效性評價——以浙江大學《創業教育基礎》MOOC課程為樣本[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1).
[8]葛莉,劉則淵.基於CIPP的高校創業教育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高桂娟,李麗紅.高校創業教育實效性的評價與提升策略研究[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
[9]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2010-05-13;我省2013屆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跟蹤[EB/OL].http://www.zjedu.gov.cn/news/143634156837657655.html.2015-07-08;麥可思研究院.2017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