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到底是什麼體驗?】6種你可能經歷的死亡體驗!—— 瀕死體驗原理

2021-03-01 灰細胞

-文字稿-

編輯:小灰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人體的終極謎題——死亡。

在很多文化裡死亡是禁忌詞彙,很多人都談死色變非常懼怕。

但是死亡即是生命的正常過程,有生就有死,而面對恐懼,唯一的方法就是去了解它,理解它,直面它。

所以今天,我們想用儘量客觀的視角,來還原一下人死亡的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人的感受。

首先,死亡不是一個瞬間發生的事情,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從腦死亡到器官死亡再到細胞全部死亡,其實可以長達數天。

你的身體在意識到你必須要面對死亡的時候,會有一套默認的流程來幫助你完成死亡的過程。就像細胞會主動的凋亡一樣,我們的身體也有主動死亡。

在生物學上,死亡分為三個階段:瀕死期,臨床死亡和生物學死亡。

01

瀕死期



瀕死期是指死亡過程開始至臨床死亡之前,這是一個可長可短的過程。

如果是意外死亡或者猝死的話,這個過程可能極短,但是如果你是因為慢性病死亡,這個過程可能會長達數小時或者數天。

在如今高度發達的人類社會,因為意外死亡的概率大大下降。

那老死呢?


其實人一般很難純粹因為衰老而死亡,一般都是死於因為年齡增長而引發的相關併發症。所以說大部分現代的人類,都可能會因為慢性病而有較長的瀕死期。其實瀕死期就是身體來幫助你調整來迎接死亡的一個過程。

它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 你會喪失基本的生理需求

會漸漸感覺不到飢餓和口渴,會不想吃不想喝。因為其實食物和體液會給我們帶來更差的死亡體驗。

漸漸感覺不到飢餓和口渴

2. 會做更多的夢

根據姑息醫學雜誌的研究表明,88%的瀕死患者都感覺他們會做更長更多的夢,而且這些夢都異常真實,這些夢越做越長,越做越多,漸漸的…… 他們越來越分不清

夢境和現實,有的人在這些夢裡開始收拾行囊,準備出發到下一段旅行,有的人在夢裡與家人團聚。總之,這些夢都非常的積極正面,可以緩解他們焦慮的情緒。

88%瀕死患者都感覺自己會做更長更多的夢

3. 看待死亡的態度變得積極向上

根據美國UNC大學的研究表明,他們抽取了一些瀕死的囚犯和死刑犯來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越靠近死亡的人,對死亡的看法就越積極。

越靠近死亡的人,對死亡的看法就越積極

而下一個階段就是臨床死亡…… 

02

臨床死亡



在歷史上判定臨床死亡的標準是一些表觀的特徵,比如說呼吸停止、心臟停止跳動、瞳孔放大等等。但是其實隨著醫學的發展,出現了比如說呼吸器、心臟起搏器、除顫儀等等,會讓這樣的判定標準變得很不準確。

多年以來,要怎麼判定臨床死亡的標準頗有爭議,但是世界上現在普遍採用腦死亡,而腦死亡的判定標準,各個國家都主要採用1968年制定的哈佛標準或者是它的變體。

判定臨床死亡的哈佛標準, 1968年

哈佛標準主要有4點:

不可逆的深度昏迷

自發的呼吸停止

腦幹的反射消失

腦電波消失

醫生需要根據這4個原則進行長時間的反覆測試,來判定病人的臨床死亡,而這種腦死亡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用腦死亡作為臨床死亡的判定標準,主要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有利於更加高效的分配醫療資源,把醫療資源分給那些更急需的人;二個是更有利於器官移植。

其實人體的器官移植有一個黃金5小時的原則,所以如果在判定腦死亡為死亡標準後進行器官移植,更有利於你的器官去存活在其他患者的體內。

而腦死亡的判定標準目前也是很有爭議的,因為總是有很多很特殊的案例,比如有一些腦死亡的患者還會維持一些生命活動,比如控制體溫、排洩廢物、傷口癒合、對抗感染,甚至有的人會在腦死亡的時候懷孕。

而死亡最後一個階段就是生物學死亡…… 


03

生物學死亡

生物學死亡是一個稍微漫長的過程,它可能會長達12個小時,主要取決於不同器官存活的時間:

肝臟可以存活高達12個小時

肺一般可以存活8~12個小時

而心臟只能存活6~8個小時

在這些器官死亡之後,人體內的所有細胞也會逐步的死亡。那麼死亡到底是什麼感覺呢?

在臨床死亡期人可能主要會有6種體驗:

1. 大腦會有一段活躍期

這個時期在儀器上會顯示大腦有強烈的峰電流,這種電流其實類似於你在正常情況下高速思考的電流,也就是說明你在死亡的過程中會有一段類似於清醒的時間。可以對應到穆迪博士的《死亡回憶》這本書中所說的,很多瀕死體驗者們提到的奇幻的各種夢境。

 ©《死亡回憶——瀕死體驗訪談錄》雷蒙德·A·穆迪

2. 身體會釋放很多的內啡肽

而這會讓你感覺異常的平靜祥和,所以其實死亡並不像我們想像的,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其實可能你沒有任何的痛苦掙扎,反而是非常的平靜祥和的去迎接這個過程。


平靜祥和迎接死亡的老人

3. 大腦缺氧

這會導致你的顳頂交界區的功能受到損害,而這個損害可能會導致你有靈魂出竅的感覺,這也和很多瀕死體驗者的反應是相似的。

靈魂出竅

4. 視神經陷入興奮狀態

而且二氧化碳濃度非常的高,所以你的眼睛會變得對光異常敏感,這可能也是很多瀕死體驗者看到一些發著高光的人或物,或者是經過一個發著光的隧道的原因。

發光的隧道

5. 臨終喉鳴

由於你的身體太虛弱,無力將口腔積累的體液吞下或者排出,所以你會發出類似於痰音的嘎嘎的聲音,這個聲音也被稱為臨終喉鳴。這聽起來好像你會非常的痛苦,但是其實你本人可能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怪不得死前喝多了水不是一件好事

是啊,其實脫水對死亡是有利的事情,因為它會減少我們的體液和組織裡的水分,這樣也能減輕我們瀕死時的痛苦。

脫水對死亡是有利的事情

6. 感官會漸漸消失

第一個消失的就是視覺,其次是觸覺、味覺等等,而最後一個消失的是聽覺。所以其實你在陪伴臨終的親友的時候,多和ta說說話,或者是放一些ta喜歡的音樂,還是很有用的。


最後消失的感官是聽覺

所以總的來說,人在瀕死的時候,身體會幫助你去調整去適應這個過程,所以死亡的體驗可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可怕,反而是一個更平靜的過程,這就好比於智能電腦的關機程序,我們的身體其實已經自動寫入了幫我們感覺更舒適的程式。

下一期,讓我們來繼續「了解死亡」系列的相關話題,了解死亡,不懼死亡,從而更好的擁抱當下的生活吧!

Blanke, Olaf (2009). The Neurology of Consciousness. London: London: Academic Publishers, 2009. pp. 303–324. ISBN 978-0-12-374168-4.

Griffith, LJ (2009). "Near-death experiences and psychotherapy". Psychiatry (Edgmont). 6 (10): 35–42. PMC 2790400. PMID 20011577.

Mauro, James. "Bright lights, big mystery", Psychology Today, July 1992.

Sleutjes, A; Moreira-Almeida, A; Greyson, B (2014). "Almost 40 years investigating near-death experiences: an overview of mainstream scientific journals". J. Nerv. Ment.

往 期 精 彩 :

 【遠古食人流水線】我們都是食人族的後代?證據已寫在基因裡?丨 朊病毒2

【100%致死的蛋白質】打破自然常規的朊病毒,原來你每天都在積累?!

【關於男性自慰的那些事兒】一個月21次,才是真正靠譜的頻率?防擼神器哪家強?

【嵌合體怪談】雙胞胎兄妹早已長在你體內?人類並非單一生命體?

 為何年輕人頻頻猝死!心源性猝死會不會痛苦? 【徵兆+預防】

相關焦點

  • 死亡是什麼感覺?瀕死體驗者向科學家,講述靈魂出竅的未知世界
    【簡介】死亡,代表一切已知事物的終結,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未知的也是最終都要面的,隨著年齡增長,時間飛速流逝,對於死亡會越發好奇和恐懼,那麼死後究竟會怎麼樣?是什麼感覺?死後的意識又何去何從?今天跟隨面具秘密一起探究瀕死體驗,記得訂閱我的頻道,才不會錯過每一個你想知道的秘密!
  • 人在死亡前是什麼感覺?150個有過瀕死體驗的人給出相似答案
    有很多的科學家都想知道,人類在死亡的瞬間會看到什麼或者聽到什麼。於是,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對150位有過「死亡」經歷的人進行了研究,想要得出他們「復活」的答案。而研究表明,雖然這150人的「死法」和「生前」經歷不同,但在死亡的一瞬間,似乎都有著很相似的感覺。
  • 死亡世界是什麼樣子?帶你走進瀕死體驗,了解那種將死未死的感覺
    死亡,一直是人們所畏懼的話題,提起死亡總是不免讓人毛骨悚然。然而人死如燈滅,不論一個人在生前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人,兩者最後的歸宿都是死亡。那麼死亡後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死亡的瞬間又是什麼感覺呢?在西瓜視頻創作人【捕月說】的作品【死亡很痛苦?醫生和心理學家告訴你真相,瀕死體驗者的真實感受!】中,就有明確的回答。想知道人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嗎?快上西瓜視頻搜索原視頻觀看吧!
  • 專家深入研究瀕死體驗,美國有千萬人親身經歷,這種現象十分普遍
    有趣的是,相當多的名人都有過瀕死體驗。比如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海明威,德國詩人歌德以及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他們都有過靈魂離開身體轉了一圈又回來的經歷。海明威還形象地描述,這種感覺就像拿著手帕的一角,把他從口袋裡拉出來四處飄蕩,最後終於回到老地方。美國統計公司蓋洛普估計,光美國就有至少一千三百萬成年人有過瀕死體驗。
  • 科學怪談——瀕死體驗解開宇宙起源之謎(上)
    對於宇宙的起源,大家一定都有在腦海中幻想過,宇宙究竟是什麼?宇宙是否有盡頭?人類是如何誕生的等等。表面來看,瀕死體驗和宇宙起源兩者之前似乎並沒有任何關聯,但今天無限思考給大家講述的這個事件,可以說是相當奇妙的一次瀕死體驗,甚至可以說超越了瀕死的界限,在瀕死狀態下,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奇妙經歷呢?
  • 瀕死到底是什麼感覺?大腦缺氧...
    瀕死到底是什麼感覺?大腦缺氧... 有些人在遭受嚴重疾病或創傷後,又被意外救回來,那他們就可能會經歷所謂的瀕死體驗。根據醫學雜誌《急救護理》(Critical Care)曾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報告自己有過瀕臨死亡體驗的人,在此過程中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並可能遭受缺氧。
  • 央視見證靈魂 內附唐山大地震瀕死體驗調查報告 科學權威解讀
    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死亡是否意味著生命的消亡;死亡的經過與死後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
  • 瀕死體驗者:看到自己靈魂出竅,看見隧道與親人!
    結果發現,當人類死亡的時候,有35克的未知物體在人體死亡時釋放出來。而這個35克的重量,沒有高矮胖瘦之分。因此團隊稱這35克為靈魂的重量。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死亡時突然的體重減輕,至今依然無解!靈魂出竅?瀕死體驗研究報告!
  • 心理學解釋:瀕死體驗
    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體驗,由於已經逝去的人無法向我們傳達信息,因此我們對死亡後的世界一無所知。在長久以來,「死亡的感覺」都是人們所熱議的話題。 隨著人類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臨死的病患也能經過搶救存活下來,而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瀕死體驗(NDE)」者。
  • 瀕死體驗者稱能感覺從身體分離
    藉助現代醫學和技術,我們甚至有可能在腦細胞永久停止運轉之後讓心臟保持跳動,但是這意味著生命還存活嗎?事實上,一旦出現腦死亡,就沒有可行的方法來逆轉這種無法挽回的傷害,而且心臟最終也會停止跳動。在手術臺上,死亡通常是心臟衰竭的結果,也就是心肌不再向大腦輸送含氧血。
  • 心理學研究:當一個人意識到即將死亡,或有可能出現2種體驗
    首卷語: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雖然死亡的人數在不斷減少,但是終究每個人都會迎來死亡,那麼我們有沒有思考過死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心理學曾做過一項實驗,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即將死亡時會有兩種感覺。比如,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傷害了你,而你因為他給你帶來的傷害遭受了幾十年的痛苦,因此對這個人怨恨了一輩子,直到感覺到自己瀕臨死亡之前都沒有原諒那個人,但是當自己感覺到自己的生命真的要結束時,你會默默地放下一切。
  • 學佛人的死亡不可怕,真實發生的瀕死狀態下四大分離的體驗
    趙翠慧曾經有過兩次瀕死體驗的經歷。其中第二次是在1999年8月,由於罹患肺腺癌,生命一度進入瀕死之域。除了見人見光等其他瀕死體驗資料常見的經歷外,趙居士還清晰真切地體驗了「四大分離」的「過程」。這類體驗的記載似乎所見不多,故而錄之。
  • 死亡體驗館門票444元,最終感受:體驗過死亡,才更加珍惜活著!
    近日,我在問答平臺上看到一個這樣的問題:「上海的醒來死亡體驗館門票444元,你會去體驗死亡嗎?」我心想,還有這種奇怪的遊戲,居然可以體驗死亡?那到底這是一個怎樣的遊戲呢?我想,「死亡體驗」的發起者,就是想讓人們體驗過死亡,從而改變對死亡的認知,日後若有不測,也能客觀地面對死亡,在人生最後剩餘的時光,也能積極樂觀,笑著離開這個世界,這應該才是這個「死亡體驗」模式最終的意義。其實說到死亡,人之所以不可能預知自己什麼時候死,是因為人真的有很多種死法。第一種:意外死亡。
  • 人臨死前,腦子裡都在想什麼?聽聽親身體驗者怎麼說!
    人臨死前,腦子裡都在想什麼?聽聽親身體驗者怎麼說!我們深知死亡的含義,它意味著生命的結束,每個人都逃脫不了死亡的結局,生老病死是亙古不變的定律,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當自己面臨死亡時,很多人都充滿著無限的恐懼,同時又渴望活著。
  • 心理學家意外瀕死的11分鐘,體驗了什麼……
    全球唯一集瀕死經驗者、心理學博士、死亡調查官於一身的真實案例!一場墜機意外讓他從五十層樓高的上空摔到地面,經歷了瀕死的11分鐘。他從墜機意外中瀕死生還,又依靠潛意識自愈療法奇蹟般完全康復,開啟一場找尋生命意義的奇幻旅程。重生後的他撰寫了一份瀕死體驗深度報告,從瀕死經驗中提煉出生命智慧,將最深沉的恐懼化作人生的助力,讓生命更精彩。
  • 在瀕臨死亡時,大腦會出現什麼畫面?
    瀕死體驗會給經歷者留下深刻記憶當身體在遭受鈍器外傷、心臟病、窒息和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傷害時,會觸發瀕死體驗(NDEs)。在醫院中,1/10的心臟驟停患者有過類似的體驗。成千上萬的倖存者在經歷過這一轉瞬即逝的痛苦時刻後,都描述道:他們脫離了受損的身體,進入了超越日常存在的環境,不再受到通常時空界限的束縛。這些神秘而又極具衝擊力的經歷,會導致他們的生活發生永久性改變。
  • ​(原創)《瀕臨死亡的體驗報告-日常記錄》(首篇),兼回憶錄.可簡稱「瀕死日記」
    有朋友說「公眾號要火一要有爆款文章,二要紅牌大號勤幫轉推廣」,這兩點我之前都沒有,希望這篇開始的系列文章成為爆款文章,首先是標題要爆一點,才能吸引人點標題,看內容,《瀕臨死亡的體驗報告-日常記錄》,「瀕死日記」,是否較好?朋友們如果有更好的標題建議,我也可以考慮採用。
  • 成都中學生課堂體驗「死亡」,寫下對生命的感悟
    當生命的計時器停止擺動,當死亡悄然降臨……這一刻,你留在世上的會是什麼?這一刻,你最捨不得的人是誰?這一刻,你還有哪些沒有實現的夢想?31日,在成都七中萬達學校的體育館裡,一場特殊的「葬禮」正在進行。「死亡」突然降臨,來不及好好說句再見這是一堂特殊的課,全程約1個半小時,上課一開始,老師先播放了一段關於生命的短片,「生命是什麼」「多彩的生命是什麼樣的」……隨後老師借用「李香山的追悼會」引導學生,不要讓生命留下遺憾。隨後,20分鐘的「死亡」體驗正式開始。
  • 上海死亡體驗館,花24800元體驗「死」一次,想不想嘗試
    上海死亡體驗館,花24800元體驗「死」一次,想不想嘗試生活是一本難念的經,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慨:我累了、活著好累、我想死、我為什麼還不死等等。如果真的讓你去死你會嗎?當生活太艱難,活不下去的時候你還會堅持下去嗎?
  • 研究發現:意識會被短暫困在已經死亡的身體裡
    從狂丸個人觀點來說,雖然並不能排除這種體驗的可能性,但這種也情況也未必會發生在所有經歷死亡的人身上,也就是將來你未必會有這種體驗。因為從描述來看,這更像是眾多「瀕死體驗」中的一種。報導的內容則是著名瀕死體驗和心肺復甦研究者,英國石溪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助理教授Sam Parnia所帶隊進行的實驗,研究的內容也正好與「瀕死體驗」相關。(圖片來源自foxnews)也就是患者在心臟驟停後、腦死亡前,被及時搶救了回來,然後研究一下,在這個階段,人們都體驗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