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的死亡不可怕,真實發生的瀕死狀態下四大分離的體驗

2021-02-06 大般若宗

 點擊標題下方大般若宗同證無上菩提



趙翠慧,1952年出生於臺灣中壢市,現任臺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和總執行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及檀講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會長。

趙翠慧曾經有過兩次瀕死體驗的經歷。其中第二次是在1999年8月,由於罹患肺腺癌,生命一度進入瀕死之域。除了見人見光等其他瀕死體驗資料常見的經歷外,趙居士還清晰真切地體驗了「四大分離」的「過程」。這類體驗的記載似乎所見不多,故而錄之。


  趙老師為讀者籤名

她(趙翠慧)說:「那一天,我整個人突然覺得全身冰冷,軟弱無力,但心情卻很平靜舒服,油然生起大限已到的感覺。」「當時的我,聽覺變得異常靈敏:只要有人在附近走動,聲音聽起來就如大象在走路一般;同時也感覺到皮肉和骨頭正在不斷地分離,膝蓋、脊椎也一一漸次拆解離散;只要有人稍微拉動一下我身上的棉被,瞬間就宛如刀割似的難受;有時親人用水來回敷洗我的腳踝,感覺就像聽到海潮起落的音聲一般。另一方面,淚水、鼻水直流得滿臉都是,切身鮮明經歷到了佛教所說的『地水火風』四大分離的過程。」「在這種情境下,別人看來我是昏迷不省人事的,但其實我的神識相當清明。不但如此,我整個人不知不覺浮起來,輕輕地飄浮於天花板上,俯視著自己躺在床上的身軀及圍繞在床側的老公、好友秀美和吳太太在不舍地哭泣;又飄到房間外,看到女傭把拖把擺在地上也在哭泣。又飄到室外,看到老公離開房間趕往超商購物;看到所有人的反應,看到整個大樓,看到樓下遊泳池、花園、整個中庭,那時候全部都一覽無遺。」

「又飄到遠方,看到金黃色光芒,光中出現一片雲海,聽到悅耳的樂音;看到一群穿著優雅的隊伍,佇立在雲海那兒,看似在等著接引我,觀察我是否即刻同行似的。直到我警覺這一幕情境不同尋常,尚有願心未了,再深吸一口氣的當下,這一些現象才散失不見,隨之又逐漸回魂,恢復體溫。」

當他們把水換成冷水時,我還是覺得燙。無計可施之下,他們只好把我再放到床上去。這個時候,我覺得自己的骨頭開始剝落……先從脊柱骨頭開始,一塊一塊,差不多五六塊都掉了。而且,會有震動感,動一下就有「啵、啵」的聲音出來,一塊一塊掉到後背上,掉了五六塊以後堆在那裡。我很不舒服,那時,我就用客家話講了一句:「抖一下」。我先生就搖了一下,然後,很清楚地,我的骨頭開始裂開……裂到差不多快到胸口了,而我竟然一點都不覺得痛。他們把我放下後,又蓋上了很厚的棉被在我身上。當時是8月份,非常熱,我卻非常冷;他們還把窗戶關了起來,連冷氣也關掉了,大家都汗流浹背,而我還是冷。秀美就把手伸進來,摸摸看我有沒有暖起來。到了晚上,我問她:「你早上為什麼拿刀子割我?」她說:「沒有啊,我只是摸你,看你有沒有暖和一些啊!」可是,當時我感覺好痛呢!接下來,我的眼淚鼻涕開始流,不停的流,不過,沒有流口水,眼淚流到耳朵、頸子,甚至連枕頭都溼了一大片。這時候我離開了,是的,我就「離開」了。我看到一個人躺在床上,一個人坐在旁邊,一個人跪在床前,還有我的管家抱著吸塵器在樓前那邊哭,我還看到我家的院子、花園啊、噴水池啊,全部都看到了,整個大樓的情形全看到了……後來,我醒過來的時候問我的管家:「你剛才為什麼抱著吸塵器哭呢?」她說:「你怎麼知道?那時候你不是死在床上嗎?」……我看到一個很大的銀幕,閃著很亮、很強的光,我起來了,看著我的背影往前走,往強光裡走。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我聽到了音樂,那音樂美得不得了,是絲竹一樣的音樂;然後還看到很多美麗的布料,這些布料飄來飄去的……我繼續向強光走去,走到中間的時候,我就想:這裡這麼舒服,我要回來跟大家說……據趙翠慧介紹,她的這次瀕死過程,前後歷時3個多小時。在這次瀕死過程中,趙離開了身體,看到了躺在床上看不到的事情,見到了光,聽到了美妙的音樂……這些體驗經歷,在其它的資訊中不乏其例。在這期間,當有人碰到床被等,或者碰到她的身體,她會有如刀割般的疼痛。關於這方面,佛門的超度薦亡和臨終關懷方面資料多有介紹。趙的體驗是一例有價值的證明。若從業力說的描述看,可以看到,此時走向死亡人的業果受用與其周圍的人們表現出了極大的不共差異。這邊一個很體貼的撫摸,那邊的感受竟然是刀割!

趙的有關冷和骨頭裂開、剝落,還有流淚流鼻涕等似乎是所謂「四大分離」的演示。這在其它瀕死體驗資訊上還未見有記載。


趙居士講述四大分離的過程,敬請在WIFI下觀看


南懷瑾:臨終前的四大分離與特殊現象


本文摘錄自 《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


關於死的部分,在各個經典也都有,現在你們研究佛學,正式的經典都沒有看過,譬如《瑜伽師地論》,也把死亡方面的情形詳細講了。佛為這個問題測驗過弟子們,要大家回答生命無常的道理。佛對他們的說法做了結論,生命就在呼吸之間,一口氣出去不進來就死亡,這還是正常的死亡;另外不正常的死亡,像橫死的,夭折的,各種各樣死的,太多太多了。佛也說過,人的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構成的,風就是氣,每一大種都會生一百一十種病,大種就是物理的功能,所以四大所構成的人身,就有四百四十種病。任何一種病都可以使人死亡,由此可知生命就是那麼脆弱,那麼難的,那麼寶貴。


現在不講各種不同的死亡,只講正規的死亡。人到了真正死亡的時候,地大先分散,身體手腳感覺都沒有了。我們讀古書就可以體會到。《論語》中,曾子有病快要死了,對弟子們說:「啟予足,啟予手。」要學生把他的腳放好,手擺好。又說:「《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他說,現在我快要死了,今後不會再犯錯了。臨死還孜孜為善,平時也沒有惡念,現在更不會犯錯了。這個情形就是地大分散,身體知覺失去了。


第二就是水大分散。你們要注意,人生命的形成與死亡時作用是相反的。在水大分散的時候,這個臨死的人身上就出汗了,是冷汗,大小便也出來了。這是人最後一次大便,因為上下不相交,中氣脫開,肛門也就鬆開,大小便就自然出來了。所以有些年紀大的人,小便憋不住了,灑在褲子裡,自己也不知道。老年人到這個時候非常痛苦,包括將來你自己,包括你父母,到這個時候小便先已控制不了了。 學佛的人更要知道,老年人放連聲屁,就是下行氣虧虛了。水大分散死相出來時,六根先壞,瞳孔放大,即使站得很近,在要死的人看來,很遠很遠。耳神經也跟著壞了,當面跟他講的話,他聽來非常遙遠,聽不清楚。



 在地大分散時,人進入昏迷的狀態,也進入半夢半醒的狀態;或者有山壓下來的感覺,或者覺得被鐵板夾住了,很痛苦。等到水大分散出冷汗的時候,這獨影意識已經不太清楚了,意識跟著四大的分散漸漸昏迷了。不過獨影意識的作用還有一點點,覺得自己好像掉到海裡了,害怕得很。


水大一分散,接著火大分散和風大分散一齊來,身體慢慢開始冷卻了,冷到什麼地方,風大的氣就斷到什麼地方。所以大家研究唯識的,都知道煖、壽、識,老年人身體有許多地方發冷,尤其是下部。因為人都是從下部慢慢死亡上來的,先是路走不動了,身體越來越粗重。所以為什麼禪定修好的身體會輕安?因為沒有粗重了。最後地水火風一齊分散,喉部有痰堵住,呼吸也困難了。你看醫院裡快死的人,大部分都發生肺部積水,氣就快要堵住了,現在醫學的方法就是喉管切開,管子插進去抽痰。當腦子氧氣不夠時,就要上氧氣了。氧氣就是風大,所以聽到某人上氧氣了,就差不多了;不過也有救轉過來的。


人在斷氣的時候,各種影像都來了,如在狂風暴雨中跑,各種難過痛苦、恐怖的境界都來了。假定平常有宗教意識的,所謂地獄啊,牛頭馬面啊,上帝派人來找啊,這些境界自然都會顯現了,實際上都是你意識中所變現出來的。四大分散最後一口氣完了,據說非常舒服,人有輕鬆解脫之感。



但是只一剎那間就過了,人就不知道了,古人形容如脫殼烏龜飛上天。 什麼是脫殼烏龜?當年在大陸地區,有人要吃烏龜,方法很殘忍,把烏龜用夾板夾住,再用火燒它的尾巴,烏龜受不了,就拼命逃跑,因為殼子給夾板夾住了,只有肉身逃出去了,叫脫殼烏龜。出來當然也是死亡,據說人死的時候,也像烏龜脫殼一樣痛苦,脫,脫,脫到最後那一剎那,就非常舒服、輕靈。人到地、水、火、風完全分散死亡的時候,剎那間慾念非常強烈,淫慾的念特別會發起,而且很重。平常人到了中年、晚年,性慾的感受與觀念都慢慢退減了,可是到了死亡的時候,這個慾念強烈發起,在完全死的那一剎那,發起的現象是很複雜的,這是死亡。簡單地講是如此。


 當全身冷卻了,可以測驗六道輪迴,最後身體還有一點煖,就是前七識都走了,第八阿賴耶識並沒有完全離開身體。如頭頂還有溫煖,最後很慈祥舒服的樣子,這是往生天道;往生淨土的人也是如此。如果全身都涼了,面部、額頭還有點煖,但人很痛苦;或者因觀念、或家庭、家人、家事,或對人有怨恨,死的時候樣子很難看,雖也是上生,不過是進入阿修羅道。


這個差別很微妙,因為有些是痴相,痴痴呆呆的,也是生阿修羅道。全身冷卻,胸口最後冷的是人道中再來。如果全身都冷卻了,肚臍下還煖的,是入畜生道,屬於下三道,這一類的死亡就不是那麼從容了。我們講從容是規律化的,有時候如果死亡很快,又不那麼規律,譬如車禍撞死的,突然血壓高死的,來得很快,屬於不規律的死亡。死後轉生畜生道的,大半不是壽終正寢,不是好好死的,或者死的時候形狀很難看。 過去有些人,是很好家庭的人,八九十歲了,隨後死的時候,硬是爬到地上,有的硬要爬到狗窩、豬窩,才躺下來斷氣。現在醫學發達了,醫院的管理,這種事情是不許可的,認為是精神分裂,馬上打鎮定劑,所以就觀察不到了,這些講的是入畜生道。如果全身冷卻了,膝蓋最後冷卻,是餓鬼道;腳底心最後冷卻,是地獄道。可是這下三道,由於各種怪死現象,各式各樣都有,這個最後冷卻的部位也就很難檢查出來,沒有機會給你去摸了。這是死亡時大概的情形。



在剛剛斷氣時,阿賴耶識還沒有完全離開這個人的身體,所以佛經的規矩,人剛斷了氣,不準搬動,起碼要過一兩天,因為這是你碰到他的身體,他還有感覺。所以中國幾千年前的《禮記》中就有規定,一個人壽終正寢,三天以後才能搬動,再換衣服。中國的古禮,換衣服時,兒孫子女在旁邊,媳婦都要走開的。身子抹乾淨換衣服,一個女婿一條被子,七八個女兒就要蓋七八床的被子了。衣服春夏秋冬都要,褲子要穿好幾條,大兒子所謂做「屍」,自己呆呆地站著,把衣服都穿在他身上,再整個脫下來,穿到死者身上。這是順便把古禮說明一下。


為什麼三天以後才能移動呢?因為有一種病叫做「假死」,三天以後也許又復活了,這些中國人都知道。佛家講的就更清楚了,你們都念過《八識規矩頌》,阿賴耶識「去後來先做主公」,對不對?阿賴耶識最後才走,所以不準馬上碰他,最好也不要哭,也不要叫,因為他仍然知道,只是很遠很吃力地聽到,不是用耳朵聽到,是意識那個中陰身、那個靈魂聽到,聽了也會悲傷的。


按照佛家的規矩,這個時候如果有修持的人指頭按在臨終人頭頂中間那個穴道,叫他從這個地方走,或者有法師用引磬慢慢敲,對他說你現在發現光明就跟這個光明走,一邊念佛。這個時候需要人提醒,佛家有臨終助念的方法,因為大家年輕,出家人當然很不願意學這個事。嚴格講起來,整個佛法的重點是大慈悲,所以要出家人、法師們經常做這個事。這是指導死去的人,引導他,引起他注意,所以此時念經時有作用的。


可是現在年輕的一代,很少有這個慈悲心了,過去有這樣的做法,在旁邊念啊、念啊,但是有時不懂得方法,反而變成亂搞一通。死亡時四大分散大概有多少時間呢?拿我們世間的時間計算,大概要兩天,因業力不同,時間長短各人不同。這個時候人好像一覺醒來一樣,如夢初覺,醒過來以後這個叫中陰身,也叫中有身。為什麼叫中陰身呢?人死後,另起的生命還沒有生氣,中間存在的這一段,就是中陰身,普通叫做靈魂。(傳承網)




◎本平臺長期免費或成本價流通念佛機,大隨求咒手環,肚臍貼等精美法寶,為廣大同修提供支持。需要的師兄請點擊「閱讀原文」,或掃碼客服諮詢。


掃描下方二維碼客服諮詢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微店 諮詢電話18601012469同微信

相關焦點

  • 人死後有來生嗎?聲稱見過上帝的人堅信死後的生命和來世是真實的
    科學家們一直無法確定是否存在死後生命,但是有一些人聲稱他們已經知道了答案,基於他們驚人的、常常是非常離奇的瀕死體驗。而所謂瀕死體驗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一般指的是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卻意外地重獲新生的人。
  • 我的學佛之路,學佛後的轉變
    所以在查房時要向阿嬤回報的是我們替她物色的對象她是否滿意;而阿嬤的家人很捨不得與她分離,有新的化療藥上市也頻頻詢問適不適合阿嬤?他們看著阿嬤這麼不排斥住院化療,總是對化療抱著奇蹟出現的希望,一路在旁加油打氣!我的工作卻是要他們隨時有面臨無常來臨的心理準備,告訴他們癌症病人就象是在走鋼索的人,前一秒看似好好的,下一秒一步踏空就摔了下來!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她走好、讓她好走。
  • 我的學佛之路—學佛後的轉變----尤宏娟老師
    我的工作是將專業的醫療知識轉換成病人和家屬聽得懂的話來解說,例如:有一位七十歲卵巢癌的阿嬤,已開過三次刀和十八次的化療,她每次來住院都和我們住院醫師親切的話家常,她最關心的是她的孫女還沒有好歸宿,所以每次來住院化療時,阿嬤詢問的不是這次化療她會不會嘔吐得很厲害,而是問我們還有沒有未婚的住院醫師可以介紹給她的孫女?
  • 李連杰:一年當中有三次接近死亡,李連杰學佛的真實原因
    他解決不了好多東西,所以他離開了,放棄了。在我們認為名、利、權、色可以給保證的我們幸福、快樂、安全,他卻離開了,他苦行了六年,找到了一個真正快樂的方法。而且這個真正快樂的方法,在2000多年人類歷史上,影響了很多的人。而這些人裡不一定是我們大家,簡單理解的說都不是迷信者,因為這裡頭有文學家、思想家、科學家。包括今天很多物理學家,化學家。
  • 孩子的死亡焦慮來自分離焦慮
    關鍵詞:死亡焦慮 分離焦慮當孩子內心開始對死亡感到焦慮,會對媽媽說:「你會死嗎?」「你死掉會不會忘了我?」,這類對死亡焦慮的話經常會掛在嘴邊反覆的問,行為舉止可能更黏人了。這個現象說明孩子開始長大了,因為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在五歲之前,他是沒有對死亡的概念的,他內心最擔憂的是跟媽媽分開,這個叫做「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嬰兒跟母親之間會產生的焦慮體驗。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會哭鬧,或是不安。
  • 心理學解釋:瀕死體驗
    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體驗,由於已經逝去的人無法向我們傳達信息,因此我們對死亡後的世界一無所知。在長久以來,「死亡的感覺」都是人們所熱議的話題。 隨著人類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臨死的病患也能經過搶救存活下來,而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瀕死體驗(NDE)」者。
  • 研究表明:人走後還可以聽到身邊的說話聲,難道靈魂真的存在?
    我們都知道,任何生物體當死亡來臨,也就意味著生命徹底終結,除非有奇蹟發生,否則是絕對不可能再次「重生」的。死亡意味著什麼呢?說白了就是「一了百了」,死亡後什麼都沒有了。
  • 專家深入研究瀕死體驗,美國有千萬人親身經歷,這種現象十分普遍
    奈斯瑞文博士進一步研究發現,大概35%的人在面對死亡時有瀕死體驗。這些人遍布世界各地,他們有著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經歷,因此他們描述的瀕死體驗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卻是十分相似的。心理學家肯尼斯根據人們的真實經歷,把瀕死體驗分成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得知自己的死訊後,感覺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舒適感,還會聽到一種神奇又美妙的聲音。
  • 世界上最可怕的死亡方式,喬治亞深山秘境中令人毛骨悚然的歷史奇觀
    如果說看過這萬千世界後,哪件事物能讓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它一定是一切關於死亡的文化。這些年走訪過千千萬萬墓地洞穴,去過許許多多講述從古至今死亡方式的博物館。我並不關心來世或人死後的世界。死亡文化對我來說,更多的是訴說人一生到最後的訴求。死亡文化即是人生哲學: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想要什麼?做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
  • 南懷瑾先生:有些人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就變得神經兮兮,這病得治
    【懷師箴言】許多人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包你變得神經兮兮,怪模怪樣,原本做得好好的生意都會垮掉,搞得雞飛狗跳。為什麼呢?因為不解佛法真諦,只執迷於盤腿打坐為是,一會兒要空啊!一會要放下啊,根本沒有時間精神照顧事業。
  • 死亡教育:殘酷的分離請和孩子一起面對
    至親去世,對於年幼的兒童,其他親人可能選擇不把這件事告訴他,而是找一個理由暫時性解決孩子的疑惑,比如去了遠方,要很久才能回來。大人們覺得善意的謊言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不讓孩子提前面對這殘酷的分離,其實這對於孩子是另外一種傷害。
  • 【死亡到底是什麼體驗?】6種你可能經歷的死亡體驗!—— 瀕死體驗原理
    在很多文化裡死亡是禁忌詞彙,很多人都談死色變非常懼怕。但是死亡即是生命的正常過程,有生就有死,而面對恐懼,唯一的方法就是去了解它,理解它,直面它。所以今天,我們想用儘量客觀的視角,來還原一下人死亡的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人的感受。首先,死亡不是一個瞬間發生的事情,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 人死後意識還在?瀕死體驗者稱能感覺從身體分離
    >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過客微信|公號ID:WYKXR163人類來世之謎對於世界上的主流科學家和醫學專家來說仍然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研究領域,因為我們極度渴望了解當我們死亡之後發生了什麼
  • 75年前,美軍投下原子彈後,廣島和長崎死亡的真實數據是多少?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戰場上正面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而且相信大家對於這場戰爭也頗為熟悉,75年前,美國先後在廣島與長崎投放了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正式使用原子彈,雖然在最後也發生過原子彈爆炸,但這都是各國在試驗過程中所進行的操作,那麼為什麼在這之後,各國都爭相的研發核武器卻再也沒有在戰場上使用過呢?
  • 是什麼讓佛弟子產生「學佛用不著苦行」的錯覺?
    為什麼如今的學佛人視而不見,甚至連忌葷腥,做個素食主義者都難以堅持呢?在許多人眼裡,學佛很簡單,開口念句「阿彌陀佛」,說聲「隨喜讚嘆」,之後該幹嘛還得幹嘛。就好比歐美片裡的殺手,殺人前殺人後找個教堂懺悔一下,懺悔完收錢辦事。之所以學佛也令人產生了類似的「學佛不用苦行錯覺」。原因嘛,佛陀之後,佛家對學佛人「苦行」的要求逐漸降低到0。
  • 出了廟門「現出原形」的學佛人!
    很多人到寺廟以後,能循規蹈矩,但出寺廟以後,回歸本性。最後他只能剩下驕傲自大,因此,沒有信仰是非常可怕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為什麼這麼說呢?真正有文化,他會去禍害更多的人,流氓不可怕,文化流氓最可怕。所以沒有信仰卻博學多才的人,如果持心不正,他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另外一種人,就是缺乏真理的虔誠信仰者,他所堅持的虔誠可能讓人覺得愚昧,信仰不能引導他的生活,最終只剩下迷信。
  • 『一稱南無佛』南懷瑾:學佛先要學做人,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
    我叫這種人是「油子」,變成老油條,何苦呢?真正學佛先要學做人,人都沒做好,不要談佛了。人是很平凡的,不要奇特。《老子》裡說,「其無正」,不要太正了,正到了極點,豈不就歪了嗎?這也就是不要矯枉過正的意思。過正就是過分,就是會歪了。為什麼做人不要做得太正呢?「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一個東西偏了,要把它扶正,扶得過分了,又偏向了另一邊。
  • 天眼看塵世:為什麼要學佛?知道真相後太恐怖了!
    地球上大部分人不明白世界的本質,追求了錯誤的東西,導致種種受苦眼前顯現了一個「苦」字,意思是只要在三界中都是很苦的,尤其是地球上的人,尤其是面對死亡時,很多人都無法正確的面對死亡,尤其是那些不學佛的人,面對死亡時他們是迴避逃避這個問題的,不願意面對人生的終極命題,他們不願意面對,他們沉淪在物質的享受之中,追求物質上的東西,不願意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人生到世界上來是為了做什麼,人生的意義在哪裡,生和死的關係,為什麼會生為什麼會死?
  • 心理學秘籍:南懷瑾說只有兩種人適合學佛,首先要明白佛的真義
    所有圖片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南懷瑾說過,學佛修禪最容易成功只有兩種人,一種充滿智慧,另一種即是下愚誠敬之人。誠然,下愚誠敬這一群人若能遇上好的導師,憑著一股笨勁與虔誠,歷經幾番實修,千轉百回,也是能逐漸見悟佛的禪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