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有些人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就變得神經兮兮,這病得治

2020-12-25 龍行天下話歷史

【懷師箴言】許多人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包你變得神經兮兮,怪模怪樣,原本做得好好的生意都會垮掉,搞得雞飛狗跳。為什麼呢?因為不解佛法真諦,只執迷於盤腿打坐為是,一會兒要空啊!一會要放下啊,根本沒有時間精神照顧事業。真正學佛,只要見地和方法正確,益處絕對多多,若是學佛反招不順,除了因果報應或魔考的理由外,也要檢查自己的觀念行為是否偏差。

思想不是真正的心,像眼病引起的虛空之花一樣,是假的,是幻的,是停留不住的,是空的。

用這虛幻不實的思惟,自作聰明,自以為是,來測度分辨佛的境界,「猶如空華,復結空果」。

我們修道,如果以妄想心去修的話,都如以虛幻的空花,去期待虛幻的空果成熟。「輾轉妄想,無有是處。」注意!佛罵我們了,一般眾生學佛,都是以妄想心來學佛,修來修去,

轉來轉去,始終還在妄想中,在輪迴中,「無有是處」,沒有一樣對。「輾轉妄想,無有是處。」這八個字罵得很嚴重,千萬記住,佛在罵我們呀!以妄想來搞妄想,妄想越來越多,尤其是宗教徒要注意,不要掉入「輾轉妄想」的陷阱,最後搞得神經兮兮的,甚至精神失常,很嚴重!很可怕!……

求之不得,貪之不足,所以產生嗔恨,見不得別人比你好,也因為智慧不明了,自己的心結解不開,佛學稱為結使,小乘佛法歸納為九十八個結使。修行就是去除這些結使,把這些結使一個一個解開來,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個內心充滿仇恨的人,經過修行,變成非常慈悲,或是一個愚笨的人,經過修行,變得聰明開通。但是,很多人學佛的結果,變得越來越笨,脾氣越來越大;信了教以後,越來越脫離現實生活,變得神經兮兮,古裡古怪,幾乎每個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

再說,宗教徒彼此之間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的心理,你的學問比他好,他會嫉妒;你的事業比他好,他會嫉妒;你長得比他好,他會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保證吵架,女人在小地方很仔細,比較愛吃醋。有些人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其實,這就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為什麼要有所差別?能平等對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從這個地方檢查自己,不是說我去學了一個法,又會打坐,又會念咒,又會結手印,這就可以修成佛了。

——《圓覺經略說》

大乘菩薩道,法門無量誓願學,以救度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度者之心,修學一切法門,不管正道也好,魔道也好,都深入參研探究;不管恩親好友也好,怨家債主也好,都全心全力幫助。「普門遍入大乘力」這個「遍」字至關緊要,遍則無一漏失之處,功德圓滿之意。……只想自己盤腿修行成道者多,願為救度眾生入苦海者少;結果儘管修了一輩子,功德難以圓滿。目前佛教不振,歸結就在於我們佛教徒未能「普門遍入」,功德不圓滿之故。

尤其有一個怪現象,許多人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包你變得神經兮兮,怪模怪樣,原本做得好好的生意都會垮掉,搞得雞飛狗跳。為什麼呢?因為不解佛法真諦,只執迷於盤腿打坐為是,一會兒要空啊!一會要放下啊,根本沒有時間精神照顧事業。真正學佛,只要見地和方法正確,益處絕對多多,若是學佛反招不順,除了因果報應或魔考的理由外,也要檢查自己的觀念行為是否偏差。

佛法是活活潑潑積極入世的,要「普門遍入」,要修大乘之力。大乘之力來自大願大行,普賢行願品講的正是這個。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中以牛車喻大乘;鹿車、羊車次之,喻中、小乘,此些教誨難道還不夠明白嗎?禪宗祖師們時常警策我們放下、放下,放下個什麼?——「我執」而已。你若看不清問題的癥結所在,以此當做逃避現實的藉口,什麼事都不管了,那也只好任你去自欺自誤,怨不得了誰!

所以學佛首要不可無智,須多生累劫深入各行各業遍學一切智慧,做到「智行普修功德力」,由智起行,大慈大悲利益法界有情,圓滿菩提功德。修功德千萬要靠智慧觀照,不要濫用慈悲,因為有時愛之適足於害之,同時也應以《金剛經》的「不住相布施」為善行的歸趨,並且更要注意,別又以怕犯了濫用慈悲之誤為藉口,來粉飾自己的自私自利。真正的智慧假若缺乏八萬四千細行所挖掘出來的妙功德水來長養,是生發不起來的。你們天天在這裡持咒觀想,念念期證菩提,何不問問自己,活了二三十歲、四五十歲,到底做了幾件好事?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相關焦點

  • 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人一多,旁門左道也就多了起來,因為佛門典籍中一些隱晦難懂的句子,許多人理解會出現偏差,使佛門正法中非有識之人不能分辨。許多人剛開始學佛時,都很難遇到名師,遇到一些偏法也無法分辨,這無疑會讓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誤入歧途,不僅不能修得正果,甚至還可能走火入魔,墜入魔道。
  • 南懷瑾的告誡:不要輕易學佛,因為學佛者最易犯這3個毛病
    佛教常講: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如今,學佛的門檻越來越低,我也漸漸發現身邊相熟的人開始學佛,終日參禪悟道,不亦樂乎。小區一位老同學去年做生意失敗,變得灰心喪氣,將自己整日關在屋子裡面睡大覺,什麼都不肯幹。起初的時候,我和很多同學都相約去看他,安慰他,開導他。但是,半年過後,我們再也沒人去過他家了。他的妻子是一名佛教徒,為了激勵他振作起來,建議他學佛修行。
  • 南懷瑾先生:這部經典是接發一切修行法門的總電源,學佛要先讀它
    「學佛修任何一法,都必須在根本上銜接這生發一切無量功德的總電源——《普賢行願品》。」 在南先生看來,《普賢行願品》的修法是修習一切佛法的基礎,是學佛關鍵所在。學佛時修任何一法,都必須在根本上街接這生發一切無量功德的「總電源」。
  • 南懷瑾先生:學佛如果沒有發起這個心,一切免談!
    (同學們如法唱誦)恆順眾生,這一點最難。學佛的願力並不是每一種都難,恆順眾生這一項我們反省看看自己學佛以來,做到了沒?父母也是眾生之一,你有沒有恆順父母的意思呀?父母許多合情合理的要求和教導,你們都遵行了嗎?
  • 南懷瑾:學佛不信因果輪迴 學禪學密都是白搭
    學佛人誤以為沒有這種心理,其實是方式不同而已,也想打坐就能成道,雖不求香蕉,卻在求腿。都喜歡打坐的功夫和境界,只要聽說那個人有功夫,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至於道與功夫是什麼定義,也搞不清楚,這就是見地不清。 二、不信因果 不信六道輪迴、三世因果,學禪也好,學密也好,學淨土也好,根本基礎是錯誤的,等於想在沙灘上建房子,這是不可能的。
  • 學佛人的10大通病,看看你佔了幾個?
    現在學佛的人很多,講得頭頭是道的人也很多,但真正能夠修行證果的人卻非常少,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主要原因,還是沒有深信因果,沒有發菩提心,行大願。很多人學了幾十年的佛,但身上的習氣卻有增無減,毛病還是一大堆,這就有問題了。下面列舉現在學佛人的十大通病,以供大家參考自省。
  • 南懷瑾談皈依師父八指頭陀,講到學佛人要有氣派
    南懷瑾先生在談到學佛人的氣派的時候,講過這樣一件事:我曾經有過一個師父,用自己的舌頭刺血,寫了一部華嚴經,用了兩個指頭沾著油用棉花包起來當蠟燭燒掉,去供養佛。也就是「八指頭陀」。我這個人啊,不像你們那麼乖,就會跟他吵,他說我不收皈依弟子的,我說我曉得你不收皈依徒弟,可是我要皈依你啊。對方說,我不收啊?我管你收不收。我皈依你了,跪下,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 『一稱南無佛』南懷瑾:學佛先要學做人,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
    我經常說一般人學佛,別的沒學到,滿口佛話,一臉佛氣。唉呀!那個味道真難受,變得每一根神經、肌肉都跳出來的佛法,你看那怎麼受得了!搞久了變成什麼?佛油子,把佛法當口頭禪就完了!大家學佛要注意: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很平凡、很平常,不要做怪,不要一臉佛氣、滿口佛話,一身都是佛油子的味道。
  • 南懷瑾老師: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
    學佛是最難的問:最近有很多年輕人學佛,這是好現象嗎?最近我發現年輕同學特別喜歡學佛修道,我都有些擔心,我常常跟年輕的同學們談,你年紀輕輕,學這個幹什麼?我這個話你不要難過,這有兩重意義。首先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第二重意義啊,人生畫虎不成反類犬,老虎沒有畫成反畫成了狗,學佛學不成,我不曉得你會變成什麼!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了,再來談學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意「不住於相」四個字;一住相,什麼都學不成了。
  • 南懷瑾|學佛修行中遇到的三大心要,怎麼叫作外道呢?
    南懷瑾|學佛修行中遇到的三大心要,怎麼叫作外道呢?國學大師南懷瑾國學大師南懷瑾:「禪宗祖師說:「佛是了事的凡夫」。所以學佛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你也不要執著於佛經上所有的話,一執著了,對不起,雖然不是邪見,但是成了邊見,也就是宗教性的偏見。
  • 南懷瑾: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氣,學佛是學解脫,學道是學逍遙.真正修行是無形無相的.空是非常灑脫,非常自在,是大自在.
    像有些年輕人一來就要行跪拜禮,你有恭敬心一進門就看出來了,打個招呼就好了嘛!不須要來這個,害我還得跪著還禮。你規規矩矩學佛,好過跟我磕頭。你成了佛我還來拜你。我一輩子不受人跪拜,因為我受八關齋戒,不坐高廣大床,這都是沙彌戒、比丘戒的基本,不坐上位。我講經白衣升座已是不應該了,所以我一定擺個佛像在前面。你們是拜佛不是拜我,這樣一來有人來磕頭我也不在乎了。
  • 心理學秘籍:南懷瑾說只有兩種人適合學佛,首先要明白佛的真義
    所有圖片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南懷瑾說過,學佛修禪最容易成功只有兩種人,一種充滿智慧,另一種即是下愚誠敬之人。誠然,下愚誠敬這一群人若能遇上好的導師,憑著一股笨勁與虔誠,歷經幾番實修,千轉百回,也是能逐漸見悟佛的禪機。
  • 大師南懷瑾為什麼反感當代一些學佛修行人?答案或許對你有所啟發
    如《四十二章經》、《安般守意經》等,這些佛經現在都是冷門,沒幾個人看。反而是很多講空的大乘佛教經典特別吃香。但是證果之人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一代宗師南懷瑾對當代修行人的態度一代宗師南懷瑾先生在世時,極其反感現在一些學佛人的態度和方法:一身佛氣、眼高手低,從不禪修。
  • 皈依後,怎麼更好的學佛?
    我們一開始依賴於對三寶的信仰踏入了佛門,但是我們這種信還沒有建立正信,那正信從哪裡來呢?那就有來自於我們的解,對佛法的深入了解,那這個時候我們難免要找一個老師。大多數的人不管是皈依以後還是沒有皈依之前,都是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網上這裡看看那裡看看,這樣的學佛是不會成就的。為什麼這麼肯定地告訴大家呢?因為你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在學習佛法,那你是永遠找不到路的。
  • 南懷瑾的作品應該普及嗎?
    源於其修行人的本質》一文中,引用了學者劉愚愚的描述:「南先生論身份,嚴格地講,只能算是佛學理論家,是修行人。因為是「佛學家」,是「通人」,他即便談學問,也從未屑於教你我什麼「知識」,而是志在使人感悟無常有道,進而去踐行佛陀的救世精神。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有很多師兄們認識我,有些師兄也見到過我。能夠和大家一起學習佛法,我覺得很開心。我從小就很喜歡佛菩薩,看到佛菩薩我就很開心。說到今天的課題,我感覺很欣喜。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的學佛的因緣、學佛的好處和學佛的改變。
  • 學佛是讓自己的心靈有一個寄託,是智慧的象徵,不是迷信
    對於覺得佛學是迷信的朋友,咱們也不能怪,畢竟他們還不了解,倘若他們深入了解一番後,就會發現,原來,佛學竟然如此讓人驚訝不已。1、佛也是肉身凡胎;第一次了解佛,是在西遊記裡知道的,那時候如來佛祖一個巴掌就把孫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那些不懂佛學的人,以為我們口中的佛是像觀音、如來那般神通廣大的神仙,其實不然,佛就是一個所謂的稱呼,一個名字而已,代表不了什麼。
  • 一人學佛,全家人都有福!
    這兩天,小編看到很多佛弟子的故事,他們因為學佛,不但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藥而愈,而且,全家人變得更加和睦,>所有人的運勢都越來越好,可謂一人學佛,全家得福!>漸漸地,她的身體各處不痛了,行動也自如起來,去醫院檢查,身上的病竟快痊癒了,連醫生都說,這是奇蹟!
  • 南懷瑾:哪怕是信佛之人,也不一定真正明白
    其實佛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個模糊的概念,甚至大部分人會帶著迷信的眼鏡去看待信佛,認為佛是法力無邊的存在,認為依靠佛法可以憑空產生自己想要的財富和物質。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認識。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佛」呢?著名的佛學家南懷瑾先生就對「什麼是佛」有自己的見解。
  • 為什麼有些人開始學佛,反而越來越不順了,原因就是這一點
    很多人聽說學佛有這麼多的好處,便也開始信佛學佛。他們也像其他信徒一樣,燒香供佛,誦念佛經,對佛也十分尊敬,他們也知道萬法皆空的道理,他們深信不疑,但是 他們學佛後不但煩惱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甚至生活越來越不順眼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他們忽略了一件事,這件事就是他們執著了學佛這件事本事。沒有學佛之前他們的煩惱可能就是來源於生活之中的一件件細小的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