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心靈的導師,佛是大智慧的象徵,佛度一切有緣眾生脫離苦海。很多人聽說學佛有這麼多的好處,便也開始信佛學佛。他們也像其他信徒一樣,燒香供佛,誦念佛經,對佛也十分尊敬,他們也知道萬法皆空的道理,他們深信不疑,但是 他們學佛後不但煩惱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甚至生活越來越不順眼了,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他們忽略了一件事,這件事就是他們執著了學佛這件事本事。
沒有學佛之前他們的煩惱可能就是來源於生活之中的一件件細小的瑣事。這些煩惱的特點就是時效很短,過一段時間自然就忘記了,煩惱也就隨之消失,他們並沒有很深的執著。但是學佛之後,他們卻變得執著了,他們執著於佛所說的空。他們認為既然萬法皆空,那麼做任何事就沒有意義了,於是乎他們的思想變得很消極,對任何事情提不起興趣,他們的生活黯然無光,越來越不好。其實這就是執著了學佛本身,執著越深,煩惱就越多。
《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就是讓我們遠離執著,因為執著就是煩惱的根源。佛說萬法皆空也是在提醒我們要看破紅塵萬象,不要執著,說空並不是讓我們什麼都不做,並不是讓我們消極待世,而是要讓我們明白做事情要懂得隨緣。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也是這個道理。做事的過程我們要努力為之,至於結果無論是好還是壞都要順其自然了,不要去糾結結果,不去計較得失。
當我們做一件事時,如果時時刻刻在心中算計一下得失利弊,極其重視功利,當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時候,心中就會不免失望,煩惱就會應時而來。這種計較得失,執著於好壞,最終的結果就是讓自己的生活被煩惱所包圍,讓快樂遠離。
有的人認為一定要燒最好的香,拜更多的佛才是對佛的尊敬,才夠虔誠,才會得到佛的保佑。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也是一種執著。這樣學佛的結果就是給自己增加了負擔,包括物質上的和心理上的負擔。這是一個人與佛的一廂情願的交易,這是十分錯誤的事情,在佛的眼中,一切眾生平等無二,佛不會因為你燒的香貴就偏愛於你。其實學佛修行不必拘泥於形式,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佛的智慧,戒掉貪、嗔、痴,不去執著任何事、任何法,也包括佛法本身。
《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學習佛法,也不能執著於佛法,執著了就是遠離了佛法,就談不上學習佛法了,更學不到佛的智慧。脫離苦海,遠離煩惱也就更加不可能實現了。佛法之所以出現在世間也是為了便於眾生理解而出的一個善巧法門,所以我們切不可執著於學佛。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