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饅頭放久了會變硬,腦子「變硬」倒是鮮有耳聞。近日,蘇州科技城醫院神經內科就收治了一名腦部「變硬」的病人。
據了解,現年31歲的周女士常常出現頭暈頭脹的情況,情緒煩躁容易生氣,夜間睡眠也不好,日前到蘇州科技城醫院就診。該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瑞霞建議周女士做CT檢查,這一查發現,周女士的兩側大腦及小腦的多處出現對稱性鈣化影(如圖所示)。於是李瑞霞建議她立即辦理住院進行系統檢查。
周女士住院後完善了電解質、甲狀腺旁腺激素、維生素D、24小時尿鈣測定、風溼免疫等指標,均未發現明顯異常。通過頭顱磁共振平掃和增強檢查,再一次明確了這些病灶就是鈣化灶。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年輕的周女士腦部發生這樣嚴重的鈣化、「變硬」情況呢?患者有些著急。神經內科主任蔡增林建議她完善基因檢測,進一步明確有無基因方面的問題,結果證實了蔡增林的猜測。
蔡增林介紹,根據患者的症狀、檢查結果以及基因檢測結果,該患者診斷為「特發性基底核鈣化」,又稱「Fahr病」。該病是以腦部雙側基底節對稱性鈣質沉著為病理學特徵的一組疾病,常有家族遺傳性,早期可表現為頭暈、頭痛,逐漸發展為認知功能障礙、運動障礙、不自主運動、肌張力增高、癲癇發作等症狀。
除了遺傳,目前認為該病主要還與外源性毒物、鐵及磷酸鈣代謝異常、免疫功能等因素有關。該病尚無特效療法,主要對因及對症治療,並加以運動康復鍛鍊。
住在周女士隔壁病床的張阿姨聽聞後,連忙問道:「蔡主任,我頭顱CT報告上也寫了基底節鈣化,是不是我也得這個病了?」蔡增林表示,並不是所有顱內鈣化都是「Farh病」,正常人也可出現顱內鈣化,尤其是40歲以上出現多考慮為生理性,無特殊臨床意義,不需要過分擔心。(蘇報融媒記者 陸珏 通訊員 陳峰 陳欣雅)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