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美國心理學家霍爾把青少年時期稱為「疾風暴雨」期,此時的他們正處於從幼稚到成熟、從依附到獨立、從順從到自主的發展過渡期,是人生的轉折期。他們無論從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想擺脫父母,常常漠視、誤讀父母的愛,用冷漠、厭煩、迴避甚至傷害的方式回報父母的愛。 引導學生解讀、領會父母之愛的深沉、無私和偉大,用恰當的方式接受「愛」,感恩、回報「被愛」,建立和諧融洽的親子關係,能夠順利的度過「疾風暴雨」期。
活動目標:
1、 重溫愛的點滴,了解父母愛的付出。
2、 探討愛不再煩惱的方式
3、 在與父母的交往中學會用積極有效的方式建立融洽的家庭關係。
活動過程:
(課前音樂:《月亮船》)烘託溫暖的氣氛。)
教師導入:伴著溫馨的歌聲,我們仿佛乘著月亮船回到了童年。依稀看見,我們笑著、跳著,撲進媽媽的懷抱,騎在爸爸的肩頭。我們用髒兮兮的雙小手,拍打著媽媽的臉,把油滋滋的小嘴吻上爸爸的額頭……我們最快樂的期待是爸爸媽媽下班,我們擁抱在一起覺得好幸福。曾幾何時,我們走進了燦爛的青春,不記得最後一次是什麼時候和爸爸拉過手,不記得有多長時間沒和媽媽抱抱了……我們與父母變得生疏了、淡漠了,有了厭煩,有了埋怨,有了賭氣,有了大大小小的不愉快。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面對這個問題,讓愛不煩惱。
一、 了解父母愛的付出
1、 億元大獎 教師:我們丹陽最近中了一個500萬大獎,羨慕啊!不過我最近回答了也中了一個特大獎。這個中獎方式有點特別,回答三個問題即可,想來試試麼? (出示ppt): 「假如有人用100萬換你強健的四肢,你願意嗎?」 「假如有人用1000萬換你明亮的眼睛,你願意嗎?」 「假如有人用1億元換你健康的生命,你願意嗎?」
教師:讓我們一起感謝父母吧,他們一次性饋贈給我們超過一億一千一百萬的巨額財富。」
2、 媽媽的帳單:
一個家庭的孩子成長帳單 在100多個學生交出的成長帳單中,這份月入4500元、支出正好在18萬元左右的家庭帳單或許能讓大家管中窺豹。支出多於或少於該家庭的,多是在服裝、旅遊、娛樂、玩具等方面消費不同造成。 懷孕階段: 產前檢查:200元×10次=2000元;營養品(蛋白粉、鈣等):500元×10個月=5000元 購置嬰兒用品(嬰兒床、用於胎教的功放音響等);3000元;孕婦培訓課:500元 合計:10500元 生產階段: 生產費(順產):2000元;住院費(順產3天後出院):2000元 合計:4000元 0至3歲 保姆費:300元×12個月+400元×24個月=13200元;一次性尿布:300元×12個月=3600元 奶粉:250元×18個月=4500元;營養品(鐵、鈣、鋅等):20元×36個月=7200元
圖書、玩具、動畫片DVD:200元×36個月=7200元;服裝:1500元×3年=4500元 體檢、疫苗、看病:5000元(住一次院至少2000元)×3年=15000元;其他費用(遊玩、旅遊等):5000元 合計:60200元 幼兒園階段學費:360元×6期=1960元;夥食費:60元×9個月×3年=1620元 兒童圖書:1000元;玩具、動畫片DVD:1000元×3年=3000元 服裝:1500元×3年=4500元;看病:3000元×3年=9000元 娛樂:1000元×3年=3000元 合計:24080元 小學階段
擇校費:20000元;夥食費:100元×9個月×6年=5400元
班車費:20元×9個月×6年=1080元;輔導費:300元×9個月×6年=16200元
社會實踐(春遊、看電影、參觀等):1000元;校服(每年兩套):100元×2套×6年=1200元
零用錢(3年級起):50元×12個月×3年=1800元;學習用品:300元×12學期=3600元
服裝:2000元×6年=12000元;娛樂:1000元×6年=6000元;配眼鏡:1000元
合計:69280元
特長班: 購置鋼琴(或別的樂器):3000元;學費:150元×12個月×6年=10800元;其他培訓班:800元×6年=4800元 合計:18600元
截至孩子13歲總費用:186660元
教師:如果到大學畢業的話最少要花20萬。我們工作後可能要20年還清,這還不包括以後你成家立業,也許有的人一輩子都還不清。讓我們在內心深深的感謝父母們默默地辛苦付出。
二、 探究親子矛盾的原因。
1、 視頻:心理劇《小明的煩惱》
2、 學生活動:回想並寫下來我與父母常會因什麼事而發生不 愉快?
小組交流、分享:為什麼我們的父母不「可愛」了?
3、 心理點撥:
第二斷乳期
成人感更加強烈,辦事,看問題有了自己的主見,強烈地要求自主,要求獨立,要求擺脫父母的保護和監管,心理學稱之為「第二斷乳期」。 小大人 高中生在生理上已經發育成熟,而心理發展卻處於過渡期。因此決定了心理上的既成熟又不成熟的中間狀態,俗稱「小大人」。 代溝的存在 我們和父母之間由於在年齡上、經歷上的差異,解決問題的方法、看問題的角度也就存在了差異,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上就表現出不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代溝」。 青春期遭遇更年期 青春總是伴隨著叛逆、衝動、自我,更年期焦躁、煩悶、嘮叨,當兩者不期而遇,不是暗流湧動就是狂風驟雨。而且往往當事人並不知道這是兩個難以人為控制的生理進程。
三、 如何對待這些讓人 煩惱的「愛」?
1、 8人小組案例討論:
(1)強行我聽他的安排和決定 (2) 看我上網就火冒三丈 (3) 不停地嘮叨我回房間讀書 (4)亂翻我東西、對異性交 往很敏感 (5)總把我和別人比 2、
學生班級分享、交流:教師:我也想說什麼,不過我們先做個遊戲吧。
3、 遊戲:你會放棄誰? 假如你帶著5種動物一起到野外去,它們分別是猴子、老虎、孔雀、狗、大象。可是隨著旅行的進程,你發現同時帶著它們變得越來越困難,你不得不逐一丟掉它們,最後只能留下一種動物陪你,你會如何選擇呢? 把你捨棄的過程和心理的想法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
4、 心理名詞:
何謂親子關係 ?
親子關係是我們每個人來到世間的第一個人際關係,它對我們每個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1、親子關係的質量決定著社會化過程是否順利、是否發生障礙或缺陷,也決定著社會化所可能達到的水平。
2、對於個人來說,與父母親關係對於將來走出家庭後能否與其他重要關係人發展健康的關係,有決定性的影響。也許,一切人際關係無不打上親子關係的烙印,
3、一個人如果在與父母交往中學會了溝通(善於理解別人也善於讓別人理解自己),他與同學、老師、朋友、同事、上下級等的關係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親子之間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不是說服,而是溝通
教師心理點撥:
選對角度 平穩心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並且都有自己的理由。你每捨棄一個動物你是從什麼角度出發的呢?你發現了麼?不管我們先放棄那個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只有兩個:一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如丟掉老虎,因為它威脅到我;丟掉孔雀,它沒用,都圍繞著「我」的需要出發。二是從他人的角度。如丟掉老虎,因為離開我它也有能力生存下來;保留孔雀是因為它的力量最薄弱,都是站在動物的角度。
換位思考 選對行動
第一步:如果我是父母,我需要的是 第二步:如果我是父母,我不希望 第三步:如果我是父母,我的做法是 第四步:我是在以父母期望的方式對待他們嗎?
四、 結束:讓愛變溫暖(背景音樂(《讓愛住我家》)
教師:請將你的理解、你的歉意、你的祝福、你對家的憧憬,寫在那張精美用心來寫,讓愛不煩惱,讓愛變力量!
心動就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