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多年擔任我區漓渚鎮棠棣村的黨總支書記,在他的帶領下,首先著手環境整治,然後鼓勵村民從賣花木轉型為賣風景。經濟起飛的同時,狠抓鄉風文明建設,每年評選「好公婆」「好媳婦」「好鄰居」載入榮譽冊。去年,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棠棣村吸引了10多萬名遊客,村集體資產越來越厚,村民人均收入超過8.5萬元。棠棣村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偏遠山區小村發展成為了聞名遐邇的「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振興示範村」。
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後,他更是幹勁十足,不僅通過村裡設立的人大代表群眾聯絡站常年聽取群眾的訴求,還經常深入車間田頭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基層實際情況,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劉建明說:「從中提煉出最緊迫最重要的內容帶到大會上,為鄉村振興助力,這是我作為人大代表應盡之責。」
今年,劉建明在調研中深深感受到,隨著鄉村振興步伐的加快,對人才的需求越迫切,尤其是現在對村幹部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村級組織人手少、事情多、責任大,考核問責多、經濟激勵少。村幹部隊伍普遍存在年齡結構老化、學歷結構偏低等問題,跟不上信息化的步伐,優秀年輕人才又引不進、留不住。因此,這次他結合柯橋區的實際,準備提出完善推廣「三駐制度」等五個建議。
劉建明呼籲,重視村幹部隊伍建設問題,建立健全從優秀村幹部中選拔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的制度,開拓優秀村幹部晉升渠道,對獲省級以上榮譽的村幹部,給予榮譽激勵;加強村幹部教育培訓,選拔到區鎮兩級相關部門掛職,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村幹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