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邵可強 李曉波
5月20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駐豫全國人大代表赴京。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王繡建議將牡丹確定為我國國花,這已經是她第三次提出該建議。
「2019年中國花卉協會發布《投票:我心中的國花》,面向公眾開放網絡投票通道,其中建議將牡丹作為國花的佔79.71%。」王繡說,當前我國經濟繁榮、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確定國花正當其時。因此,她建議相關部門依據2019年公眾網絡投票意見,按照相關程序,確定牡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花。有關人士則表示,牡丹確定為國花後,將更好推動「國花經濟」的發展。
【建議】全國人大代表三次建議確定國花
為何第三次提建議確定國花?
王繡說,國花是一個國家文化形象最生動的名片,是國家獨立、社會安定、民族興旺的象徵,也是民族文化、國人精神、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國花,我國是迄今為止唯一未定國花的大國,這與中國「世界園林之母」的稱號極不相稱,也不利於向世界展示中國深厚的花文化魅力和中國花卉業參與國際競爭。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和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作為舉辦國的中國沒有法定的國花,難免是一種遺憾,社會公眾紛紛通過各種途徑反映,建議儘快確定我國國花。
儘快確定我國國花,以自然之花代表國家之美,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以國花之美開展國際交流,可更好體現大國禮儀,體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國花之美融合國民生活,可更好凝聚民心民意、激發愛國情懷;以國花之美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可更好堅定全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理由】選擇牡丹做國花有幾大理由
在眾多花卉中,為何選擇將牡丹確定為我國國花?
王繡給出自己的理由。牡丹歷史悠久。牡丹原產於我國,至今栽培歷史長達4000多年,已形成四大品種群、十大花型九個色系,品種多達1000多種。牡丹文化厚重。牡丹文化源遠流長,始於隋、興於唐、盛於宋,在歷史發展中不斷得以傳承、發展和創新,牡丹位居十大傳統文化名花之首,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牡丹寓意豐富。牡丹集花王之號、花容之美、花語之吉於一體,其雍容典雅、高貴祥和的形象代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寓意著國家繁榮富強,也頻頻亮相重大外交場合,可以完美詮釋大國氣象。
此外,牡丹民眾愛戴。牡丹具有良好的民眾基礎,在我國廣泛種植,觀賞牡丹、油用牡丹種植面積日益擴大,牡丹產業方興未艾。
她舉例說,2019年7月,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我國國花的意向。廣大公眾對國花高度關注,積極踴躍參與,建議將牡丹作為國花的佔79.71%。
國運昌則花事興。當前我國經濟繁榮、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確定國花正當其時。因此,她建議依據2019年公眾網絡投票意見,按照相關程序,確定牡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花。
【聲音】一旦國花確定,將更好推動「國花經濟」發展
國花空缺由來已久,國花之爭曠日持久。
2019年7月,中國花卉協會發布《徵求牡丹為我國國花意見的通知》,再次引發關注,尤其在河南洛陽、山東菏澤兩地,積極宣傳號召投票。
最終,網上調查顯示,投票總數362264票。其中,牡丹支持票數近八成,居首位。中國花卉協會表示,民意調查結果,將作為向相關部門提出國花建議方案的參考。但至目前,此事未有進展,國花再次擱置。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此次網絡投票只是徵求社會意見方式,擱置原因或因網上投票參與總人數並不多。同時,對於評定國花是「一國一花」還是「一國兩花」上,還存在一些分歧。
不過,記者採訪省內多名牡丹專家表示,仍期盼牡丹能儘快成為國花。
洛陽市林業局牡丹辦主任張蓉輝說,一直在關注此事的進展,作為一名「牡丹人」,希望能夠儘快確定牡丹為國花。「洛陽被稱為牡丹花都,已成功舉辦了38屆牡丹花會。如果牡丹定為國花,不光是洛陽、菏澤,對於全國牡丹產業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她說。
河南科技大學教授、牡丹專家史國安在受訪時表示,國花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更是一個國家傳統文化的體現。牡丹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寓意繁榮昌盛、富貴平安,能體現大國風範。
「一旦牡丹被確定為國花,牡丹產業勢必會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國花經濟』隨之出現,將會帶動花卉、鮮切花、園林應用、文化創意等各相關產業的發展,牡丹花應用、種植範圍也會更廣。」史國安說,同時也有助於文化的傳播,讓牡丹更好地走出去,成為我國在國際交流中的一張亮麗名片。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杜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