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歸納總結的習慣,因此無法習慣性的歸納自己所學的知識點,那麼該怎麼辦呢?
一、可以做我們的專項練習。
我們出過多音字、同音字、近義詞、反義詞、量詞……的專項練習(請看我們的歷史文章)
這些專項練習能夠很好地檢測孩子的掌握程度。
這些練習,孩子如果不會,那麼就說明該類型掌握得不是特別好,需要重新學習。
二、為什麼孩子無法歸納總結呢?
首先,孩子的基礎知識不紮實就無法做到這一點。
其次,孩子對自己的要求還停留在老師要求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超過此範圍很多孩子就不樂意了。
最後,家長的問題。家長沒有進行引導孩子養成這方面的行為習慣。
三、那麼該怎麼幫助孩子養成這些行為習慣呢?
第一,從現在開始,每天花2-5分鐘,讓孩子把當天所學的詞彙、句子抄寫在本子上。
第二、再進行分類,可以根據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近義詞、反義詞……比較簡單的分類。
第三,堅持上面這個過程。
四、做這件事情有什麼用處呢?
首先,知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而唯獨這樣做,孩子才能夠很好知道自己學了哪些知識。
其次,培養這種行為習慣有助於孩子提高學習效率,縮短學習時間。
最重要一點,堅持這樣子做,孩子在每次考試前,拿出自己整理的這些東西,複習也就很輕鬆了。
或者家長有疑慮,為什麼要自己整理呢?不是很多輔導書都整理得很齊全嗎?直接抄就行了。
這是其他平臺一個家長給我們的留言。看到這條留言我們挺想回復的,後來覺得還是寫篇文章來闡述我們的觀點。
孩子在尋找的過程是一個發現過程,能夠拓展自己的思維,也許他今天找出來的形近字和明天找出來的形近字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直接抄寫就變成了一種體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