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有方法,成交有門道
粉絲經濟時代,餐飲人如何玩轉社群?
當餐飲+社群時,我們發現曾經滿面油煙人聲鼎沸的傳統餐飲形象,也正在變得年輕化、時尚化、娛樂化。 而社群互動是為數不多能通過社交場景使人、產品、餐廳等實現線上線下連接的方式之一,也是餐飲行業展開網際網路社群思維應用的關鍵節點。
那麼,餐飲業玩轉社群營銷的方法有哪些? 今天孔佳帶你剖析湖南米粉「伏牛堂的」蠻霸社「社群是如何玩轉社群營銷的。
背景:「霸蠻社」——直接對接的微信群高達 2000 餘個定位:於只做小群不做大群,一般的群不會超過 100 人,其中 50 人左右的群居多。目的:希望每一個微信群內部的人「至少見過面」,社群客戶存有一定的黏性。除了線上社群的活動之外,「伏牛堂」還經常根據用戶的興趣愛好分組,組織一些線下活動, 這種做法讓社群互動愈加頻繁,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從語言交流拓展至社交活動。
那麼,「蠻霸社」運用了一下五種社群營銷方法可供借鑑:
孔佳實體店社群運營
傳播品牌價值
蠻霸社=「最辣米粉」,「伏牛堂」利用社群互動將品牌「湖南辣」的價值點充分傳播出去,形成了「伏牛堂= 正宗 = 霸蠻 = 辣」的品牌記憶。
2014 年,「伏牛堂」首先在「霸蠻社」發出召集令,發起吃辣米粉的活動向消費者傳達出其餐品的兩大價值點: 正宗湖南牛肉粉、正宗湖南辣。張天一要做的就是正宗的湖南牛肉粉 ,這裡賦予了正宗傳統美食傳遞出來的那一份鄉情,這一點,通過社群的互動,「伏牛堂」將其表現到了極致。
提高用戶粘度
提高用戶粘度,事實上就是在粉絲中間刷存在感的過程,也是提高餐廳在粉絲心中地位的過程。小米最初的快速發展就得益於社交互動,通過發燒友、超高性價比智能機的黃金組合來吸引用戶關注,在微博、社區論壇、微信等平臺發起「小米賣斷貨」等各種話題討論,定期舉辦各種線下粉絲見面會、免費體驗、「米粉節」等活動,一次又一次調動起粉絲們的熱情,用戶的黏度與忠誠度隨之提升,小米也因此用最初的 1000 個「鐵桿粉絲」綁定了上億用戶。「蠻霸社」不光有線上的社群活動,甚至還會出資金舉辦線下的粉絲活動。
為餐廳引流
餐廳還可利用社群互動向消費者推介新品,通過優惠券等方式為店鋪引流,博得餐廳在消費者心中的好感。
收集用戶數據
通過社群互動可對社群人員進行消費調研,收集用戶消費數據。例如,在社群中發起最愛吃的菜品評選活動,不僅可以更直接地推廣餐廳爆品,還可以根據調查結果,獲得一份關於菜品受喜愛程度的數據,為餐廳出品優化調整提供依據。
展開社群互動
1 開社群嘉賓分享會
舉辦各類社群分享會,邀請行業意見領袖或社群內有一定話語權的用戶,以 嘉賓形式進行相關知識的分享。例如,「餐飲界」新媒體的社群組織「餐友 社」定位為餐飲人的連接器,主要聚集的人群是餐飲企業老闆和職業經理人, 社群會定期舉辦各種線上、線下的沙龍分享活動,分享的嘉賓通常是餐飲行 業中比較成功的餐飲老闆和資深職業經理人,每次分享都會圍繞一個核心 主題展開,以乾貨案例為主,並會設置社群人員互動碰撞環節,如此一來不 僅能讓社群人員感受到社群的價值,「餐飲界」媒體也在每次活動中得到了 充分曝光。
2 組織粉絲線下免費試吃
對於餐飲品牌社群而言,社群內粉絲基本上與餐廳會員一致,屬於消費類粉絲。對於這類粉絲,組織「免費試吃」活動無疑是不錯的互動方式。通常這類「免費餡餅」式的方法能快速激活社群內潛水寡言的粉絲,雖然簡單而粗暴,卻能將社區內用戶從線上吸引到線下,再從線下體驗延伸到線上的信息擴散,因為大多數享受免費試吃的用戶,通常會很樂意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幫助餐廳免費傳播,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群互動閉環,不僅能活躍社群傳播品牌,更能為餐廳引流。
3 定期舉行線上福利活動
「霸王餐」不能常有,因為過高的頻次會讓粉絲疲軟,但是優惠券、單品優惠券、套餐優惠券、滿減優惠券、紅包現金券等線上福利可以常有。例如, 在餐廳推出新品時,有針對性地發放單品優惠券,能提高消費頻次;定期針對粉絲消費習慣,發放粉絲常點餐品優惠券,可以提高回購率等。總之,線上福利活動的核心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線上的用戶進店消費。
此外,另一種線上福利形式就是發紅包,恰逢新店開業、銷售業績超標、周年慶、餐廳喜獲某項榮譽時,可直接向社群人員進行線上「發紅包」福利活動,這樣一方面可提高群內用戶的活躍性,另一方面也是對餐廳營業信息和品牌價值的宣傳。
4 向粉絲徵集各類素材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鍾情於「曬幸福、秀恩愛、炫逼格」等刷存在感的行為。對此,餐廳可面向社群粉絲髮起類似「曬與親人、愛人一起用餐的照片」、「隨手拍下美食瞬間」、「講述與美食相關的小故事」等徵集活動,而照片與故事可以是餐廳、美食,也可以是用戶日常生活的點滴,再設置一定的獎品鼓勵用戶積極參與,並通過投票、點讚、排名等方式,讓參與的用戶樂於發動朋友一起關注活動。
5 品牌「形象代言人」徵集令
比徵集素材更高一級的社群互動方式,便是面向社群徵集「品牌代言人」, 基於粉絲對社群價值充分認同這一基礎,這會比「廣撒網」式徵集代言人的 參與度更高。從前期預熱推廣到正式發出徵集令,從定期活動推送到拉選票, 一場完整的「形象代言人」選拔下來,足夠讓社群的活躍度上升到一個新的 高度。而整個過程就像一場品牌表演秀,由選手、選手親友團、參與投票粉 絲團組成的宣傳陣容,對餐廳品牌宣傳的價值不可估量。
原創聲明:本文摘自《網際網路+餐飲 一本書讀懂餐飲網際網路思維》,作者鶴九,屬餐飲界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餐飲界(ID:canyinj),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