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周南》中有言:「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生動地描述了桃花盛開,枝葉茂盛,碩果纍纍的美景。《周禮·地官司徒》記載:「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鄭玄註:「果,棗李之屬。瓜瓠之屬。珍異,蒲桃、枇杷之屬。」果園不僅具有生產價值,且極具觀賞性。想要吃到最新鮮的水果,只有去果園親自採摘,而其果木成林的自然環境也能讓人放鬆解壓。
現代休閒觀光果園,以自然綠色為背景,以休閒、求知、觀光、採摘和體驗為載體,使其既能展現出果樹新品種的花果奇特景觀,又可為遊客提供品嘗和購買的綠色果品,從而促進遊客身心健康和知識增益。
果園發展思路:引進優新果樹品種,強化果品生產功能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觀光採摘園基礎體系,開展特色時令果品採摘觀光活動,並以此為契機向遊客展現現代果樹育種的新成就、高新過夜生產技術手段和花果精品園的景觀風貌,將果園打造成具有自然性、獨特性、文化性、參與性和持續性特色的觀光採摘園、花果知識普及園和高新技術成果展示園。
1、因地制宜,適地適樹
在植物選擇種植改造過程中應充分分析現有的立地條件和栽培設施狀況因地制宜地發展各種果樹和花卉植物防止由於盲目引種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重點突出果樹景觀,兼顧植物多樣性
在果樹種類和品種選擇方面,要考慮喬、灌、藤、草類果樹及成熟期的合理搭配、有機結合;同時,在採摘區內、路緣、建築旁、房前綠地等處適當選取園林植物進行點綴,體現出植物群落的多樣性,豐富果園景觀,提高果園景觀生態的穩定性。
特色與一般結合:發展一般果樹花木的同時,立足篩選特色果樹,形成一定數量和規模。
3、果品生產與果樹觀賞相結合
做好生產同時,有所側重地考慮四季植物景色的變化和觀賞特點,做到季季有果,月月有花,將觀賞與生產有機結合。
必須以果品生產為主,果園觀光處於從屬地位。果品生產採用無公害栽培技術措施,力求生產安全、營養、優質的高檔果品。在果實套袋後,果袋多樣化的色澤造型使樹體呈現出繁花似錦的景觀效果,彌補花果過渡期的景觀空缺。在不影響果品生產的前提下,注重果樹本身景觀的營造,通過整形修剪形成果樹的豐產、整齊、姿態婀娜的樹形,並選配當地適栽和賞、食兼用的觀賞果樹,如常年花果並存,色、香、味、形俱佳的四季桔、紅壽桃、重瓣紅石榴等,對於露天無法適生的觀賞果樹實施設施栽培,營造溫室景觀。
4、旅遊觀光與科普宣傳教育相結合
園內所有植物應掛上標牌,標明科、屬、種、產地分布及栽培特點等,標牌的設計製作應區域風格而異,並體現農家風情特色,如採摘區果樹標牌可以木材為底,打磨成平面果形,增添了宣傳教育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同時,在園區內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
5、體現植物特色文化內涵
我國植物栽培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植物的生長分布具有極強的地域性、季節性與可識別性。古往今來,文人墨客以植物比德、吟誦逸情、作詩賞析、寄情於植物,賦予了植物深厚的文化內涵。在造景時應充分發掘植物的文化內涵,提煉當地的人文資源,使植物文、景、意蘊得到融合、交叉、升華,實地借詩、畫、小品等藝術手法來體現植物文化和地域特色,達到科技與文化、景觀與情感的交融,融知識於娛樂之中。
6、以人為本
利用植物圍合、分隔空間,營造封閉性、半封閉性、開敞性的多樣化小空間,滿足各類遊客的活動需求;同時充分展示果樹的新、特、優、奇、色、香的美學特點,創造一個集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的優美環境,滿足遊客求知、求新、求實、求美的心理需求。
自然式配置
藉以展示果園「天然去雕飾」的景觀魅力,主要適用於園區空曠場地,其中又可分為孤植、叢植和群植。
孤植:通常要求樹體高大、枝葉開闊、樹姿獨特的成年大樹。果樹中適合做孤植樹的喬木不多,目前運用最多的就是銀杏,但銀杏長勢緩慢,因此,在果園中只能依靠園林植物的引入來彌補這一空缺,如香樟、白玉蘭、廣玉蘭、櫻花、楓香、懸鈴木、欒樹、雪松、白樺等。
叢植:叢植配置中,有2株、3株、4株、5株、10株等配置形式,將常綠、落葉喬木和灌木,按各個配置原則進行有機搭配,使之成為生態合理、構圖完整、千姿百態的樹木景觀。
群植:以1~2種喬木為主,加上其他種類的喬灌木,共同組合成大片的樹木群體。主景喬木多選用樹形美觀、慢生壽長的樹種,如銀杏、楓楊、國槐、側柏等。
規則式配置
對植:對植形式強調對應的樹木在體量、色彩、姿態的一致性,多用於入口處、建築前,如湖南省攸縣地傑觀光果園迎賓接待處前就以兩株雪松對植於建築兩側,形成夾景。
片植:為了便於生產採摘,園區果樹的栽植多採用此方式,按一定的株行距成片栽植。
列植:這類形式適用於路邊、河邊、牆邊,要求樹木的冠形、胸徑、高矮、品種大體一致,也可在其中間植其他類型樹種,但總體上要協調,切忌突兀、參差不齊。
觀光果園中植物栽培形式多樣,以露天地栽為主,借設施栽培與果樹盆栽來突出果園特色。
設施栽培與露天栽培比較,有以下優點:為果樹提供理想的可人為調控的生長環境,不受自然天氣的影響,保持果樹在生長發育期間得到理想的管理效果;擴大果樹的種植範圍,實現南樹北種或北樹南種,豐富園區果樹種類;延長果樹觀賞期,彌補淡季植物景觀的不足。主要是通過在展覽溫室中栽培形、色特異的外來觀果植物來展示植物景觀,實現溫室觀光化。
在觀光果園中開發利用果樹盆栽、盆景,藉助果園的地理人力優勢,開闢果樹盆景園,進行簡約化管理、文化性設計。盆景栽培果樹的種類較多,如盆葡萄、盆栽草莓、盆栽蘋果、什錦盆栽等。還可以利用矮化技術,人工造型技術創造出各種類型的矮化盆景果樹和花木,供遊人欣賞、選購,不但為果園增添景致、突出特色,還增加了果園的收入。
觀果:果園景觀建設首先要引入名特優新奇的果樹品種,創造景色秀麗、終年有花、四季果香,使果樹的群體美、個性美、形態美、色彩美能得到充分展現。果樹無公害栽培,生產安全營養無汙染的綠色果品。
四季果園景觀策劃:如梨園春雪、桃李爭春、金桔笑秋、梅影搖風。
春季果園
春季以觀花為主,兼顧果品生產。採用春季花量較大和果實春季成熟的果樹樹種與品種,展現春花爛漫、果園春早的農業特色景觀。可分設果品採摘區和愛心果樹認養區,使遊人在飽覽果園春色的同時,可以參與果品採摘和認養果樹管理的農事活動。
春季果園的景觀亭旁水池中,種植荷花,放養紅色金魚和金絲鯉魚,營造「荷池觀魚」景觀。擺設古式筒車、人力水車讓遊人體驗。
春花園:樹種以海棠、櫻桃、杏和青梅為主,以展現果園春早的農業景觀。海棠和杏的種植密度為2m*3m,櫻桃和青梅的種植密度為4m*5m。
夏季果園
結合理水處理,植物配置以採用睡蓮、荷花、小葉梔子等夏花為主,營建別具生機的景觀。主要用桃、李兩個品種,種植密度為4m*5m。
秋季果園
採用豐產性強、果色以喜慶紅色為主的果樹樹種和品種,展現碩果纍纍的果鄉豐收景象,作為遊客秋季採摘參與的主要區域,果實成熟期主要在9—10月。樹種主要採用石榴、山楂、柿子等,斤柿、山楂的種植密度為2m*3m,其他的為4m*5m.
設愛心果樹認養,立刻有「一葉知秋」藝術字的景石。
冬季果園
種植冬棗、柑橘。為滿足遊客冬季對陽光的生理需求,該區域的果樹應採用喬化稀植的栽植方式,種植密度除少數矮化或緊湊型品種外,均為4m*5m。
遊步道路緣綠化植物配置要強調管理粗放、造景效果好的觀賞植物。木本植物以桂花、木槿、紫薇、臘梅、月季和茶樹為主,草本植物可選擇美人蕉、萱草(黃花菜)、羽衣甘藍和自播能力強的1、2年生花卉或宿根花卉。
果園景觀的缺陷彌補:這些花的花果期過後,果園的景色會比較單調,可用植物配置彌補該缺陷。林下採用紫夜醡漿草和石蒜等耐陰宿根地被花卉,豐富夏秋果園觀賞景觀。採摘步道可以採用羽衣甘藍、黃花菜(萱草)等觀賞蔬菜點綴,以提升景觀的鄉土氣息。
觀光果園的設計是一項複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鄉旅以果樹景觀設計為核心,對觀光果園景觀規劃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初步探討,以期實現果園果品生產、景觀觀賞和遊憩服務等諸多功能的和諧統一,為休閒農業園區中觀光果園功能區規劃提供有益借鑑。
·END·
www.169xl.com
微信號:xlgh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