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鑽石種「仙草」 荒山變「金山」燕峒鄉在山腳裸石堆上種出脫貧大產業
在大石山區的農村,山腳怪石嶙峋,什麼也種不了,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只能丟荒。但在脫貧攻堅大會戰中,德保縣燕峒鄉政府卻另闢蹊徑,變廢為寶,引進廣西山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3200萬元,在旺屯村、興旺村等地的荒山裸石上連片種植近野生鐵皮石斛,帶動1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令人稱奇!12月20日,記者走進燕峒鄉,一睹為快。
是日,在旺屯村,記者見到了神奇的一幕:一片峭壁裸石上,穩穩地長著一株株鐵皮石斛,數名群眾正在進行護理。
「在家附近就能打工掙錢,還可以照顧家裡,特別滿意。」村民勾仕珍高興地說,「每天收益120元,一個月最少收入2000多元。」
「除了到基地務工獲得收益外,入股的村民還可以按比例獲得分紅。」旺屯村第一書記盧巍告訴記者。
裸石栽出「致富草」,荒山妙變「金銀山」。這片荒山裸石既能出租給公司種植鐵皮石斛,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又能給村集體經濟帶來收益。
「沒辦法,我們也是被『逼』的。」談到如何想到這一妙招時,鄉黨委書記潘高望坦率地說。燕峒鄉地處大石山區,山多地少,土地資源匱乏、群眾增收路子單一、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發展特色產業無疑是群眾脫貧奔康的最有效途徑,但該鄉地處廣西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按政策不宜發展菸草、桑蠶等產業。
可利用的土地資源本來就少得可憐,適宜發展的產業政策又不允許,怎麼辦?
「燕峒鄉地處北回歸線上,我們經過多方考察,得知可以把石斛種植作為一項產業來發展。」潘高望說。說幹就幹,從2016年開始,該鄉引進山記公司,在旺屯村、興旺村等地的山腳裸石上鑽石,連片種植鐵皮石斛。項目基地包括核心區和拓展區。當年,山記公司租用興旺村250畝山地開展核心區建設,種植鐵皮石斛。
2018年,旺屯村鐵皮石斛種植拓展區第一期開建,山記公司出資51萬元,村民合作社出資49萬元。基地集苗種馴化、石斛加工、技術培訓等為一體,為該村100多戶貧困戶提供產業支撐,解決220名周邊村屯群眾就業問題,其中貧困勞動力105名。
「目前,基地核心區、拓展區共種植290萬株鐵皮石斛,年產值達3770萬元。下一步,我們再整合19個村的村集體經濟,種植400畝鐵皮石斛,預計年產值可達5200萬元,將荒山變成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潘高望信心滿滿地說。
(文章來源:右江日報)
(責任編輯:DF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