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味」中秋民俗活動豐富多彩 「燒番塔」祈福 唱鹹水歌助興

2020-12-19 國際在線

  自古以來,中秋就是別具浪漫氣息的節日,歷代詩人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名篇。然而,中秋並非文人雅士的專利,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中秋是「團圓」的代名詞,包含著對家國故土的依戀、對父母長輩的感恩、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流動人口數目佔總人口約1/6,「團圓」已成為現代人內心最深沉的呼喚。在嶺南地區,流傳千百年來的中秋民俗背後,蘊藏著哪些經久不衰的價值觀?如何以中秋為民俗載體,讓更多現代人記得住鄉愁?民俗專家、非遺傳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各地扎火龍、拜月娘

  早在2006年,中秋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中秋節本身也是許多相關民俗項目的載體。在嶺南,中秋民俗有著濃濃的「粵味」:一家老少歡聚一堂,看花燈、剝芋頭、分柚子、吮田螺,是廣東人記憶中最溫馨的場景;各地扎火龍、拜月娘、燒禾樓等民俗活動,留下了富有嶺南風情的非遺印記。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晚,中秋節「燒番塔」是佛山南海許多村落少不了的盛事。在西樵鎮松塘村,中秋夜忠心坊上戶戶燈火通明,有型有格的特色「番塔」拔地而起。村民們在塔內填滿乾草、木屑,將「番塔」燒成壯觀的「火塔」。每年這場獨特的「玩火」盛會,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參加。

  「燒番塔」熊熊上升的火焰背後,是千百年來百姓不變的祈願。無論哪種過節方式,平安吉祥、生活幸福總是題中之義。「無論是哪一種民俗,儀式感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人們只有在特定的文化空間裡,才能找到心靈的寄託。」著名作家、廣東省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曾應楓說。

  中秋不變的是「聚」

  這些年來,中秋的節慶活動也變得豐富多彩。第八屆「荔枝灣·新西關」民俗文化節即將在廣州荔枝灣景區舉行。廣東省博物館也推出「如畫——畫韻琴心中秋月」《山水中國畫展》中秋雅集活動。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將在中秋當天,邀請傳承人做月餅、扎花燈、耍舞獅、唱鹹水歌,擺設一場難得的非遺「盛宴」。

  「人們過節的方式越來越有個性,但始終離不開人文的溫度。」作為「80後」的非遺傳人,劉筆華師徒間每年中秋都堅持舉行雅聚。他認為,在現今人口流動頻繁的環境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模式單一,而傳統價值觀的重拾有助於消解工業文明的冷漠。

  9月21日,由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的「雙清望月——戊戌中秋琴簫音樂匯」在289藝術園區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上演。廣州市古琴斫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筆華、嶺南簫社創辦人謝翔兩位青年音樂家,將為觀眾帶來琴簫合奏,增添節日雅興。

  「民俗是會隨時代演進的,但傳統節日的核心價值始終一脈相承。」在曾應楓看來,無論過節的形式怎麼變,中秋不變的就是一個「聚」字:「中國人的節日最講團聚,所以不但老人要過節,年輕人也要過節。這樣的節日就能夠傳承,這樣的民族才有凝聚力。」

  「『家和』才能帶來『邦興』。這是我們儒家文化、也是中秋節不變的文化內涵。」她總結道。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楊逸 通訊員 朱偉 實習生 邵韶

相關焦點

  • 佛山燒番塔登上國際展臺
    兩層樓高的番塔燒得紅紅火火,伴隨漫天星火,村民繞著月池漫步祈福。昨日是中秋節,有近800年歷史、作為嶺南古村落典型代表的南海區西樵鎮松塘村舉辦一年一度的燒番塔民俗活動。與以往不同,今年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傳奇中國節·中秋節》欄目組走進松塘村,對燒番塔、香雲紗、秋色、藤編等非遺文化進行直播,將一幅幅佛山民俗畫面傳到全球觀眾的家中。
  • 西樵「燒番塔」中秋將亮相央視
    中秋將至,西樵鎮松塘村延續了數百年的傳統民俗活動「燒番塔」將再次上演。9月24日中秋節當天,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傳奇中國節·中秋》欄目組將走進松塘翰林古村,直播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動「燒番塔」。
  • 燒番塔、燒禾樓…… 這些中秋習俗仍有市民在堅守
    新快報記者 謝源源/攝廣州市內一些民俗正在淡化,專家呼籲更好地活化傳統燒番塔、燒禾樓、玩燈籠……這些中秋民俗你聽說過嗎?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廣州有著獨特的中秋民俗文化,如拜月光、豎中秋、燒番塔、燒禾樓、吃田螺、吃芋頭等。
  • 超85萬人次雲賞西樵松塘村「燒番塔 」
    其中中秋節「燒番塔」作為松塘村一年一度的傳統民俗活動及2020第八屆翰林文化系列活動之一,10月1日晚,通過雲端「點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呈現給市民遊客觀看,讓市民遊客在喜慶的氛圍中鬧中秋。截止活動結束前,已超85萬人觀看線上直播。「燒番塔」引85萬人次「雲」圍觀番塔的火燒得旺,預示著生活富足吉祥。
  • 燒番塔、賞燈會、逛市集……這樣的佛山,你確定不來? - 佛山人民...
    PART1民俗活動最有味夜幕降臨,大街小巷懸掛的燈籠隨之點亮。中秋佳節,燒番塔,舞火龍,市民遊客齊聚一堂,感受傳承數百年的民俗活動魅力,憧憬美好生活。燒番塔中秋節當然不能缺少極具佛山本土特色的民俗活動燒番塔啦!
  • 中秋丨拜月光、吃芋頭、玩燈籠...這些中秋習俗你還記得幾個?番禺...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廣州有著獨特的中秋民俗文化,如拜月光、豎中秋、燒番塔、燒禾樓、吃田螺、吃芋頭等。隨著時代變遷,不少民間習俗逐漸變化甚至消失,但在廣州一些地方,市民仍堅守著燒番塔等獨特民俗,而專家則呼籲更好地活化傳統。番禺僅剩3個村中秋節燒番塔番禺區南村鎮樟邊村至今保留著一種中秋習俗——燒番塔。
  • 跟著記者逛長鹿:遊園燈會、「燒番塔」 璀璨美景映遊人
    今年國慶中秋喜相逢,為了慶祝雙節的到來,長鹿景區在此次試營業期間推出了不少精彩又有特色的秀場及夜場活動,讓市民們在這裡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慶氛圍和儀式感。廣東的中秋民俗「燒番塔」,首先被帶到了景區現場,吸引了大量市民遊客趕來觀看。
  • 賞花燈、燒番塔、夢幻水舞秀…中秋玩轉順德,攻略都在這了!
    中秋小長假期間,園區內全天候都有演藝活動。今年的中秋之夜,漢服佳人,拜月祈福,笙歌戲舞,歡樂團圓,一連三天三天的中秋盛會,您豈能錯過?門票詳情:清暉園:月圓清暉慶團圓9月13日,清暉園博物館將在前園廣場開展「月圓清暉賀中秋 千載傳承迎國慶」活動,愛心月餅製作、猜燈謎、小燈籠製作、文藝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等你來參與。
  • 【新時代 中國年】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寓意吉祥寄託期盼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何詠輝 楊燁 任超 卜亮 崔龍 李峰)今天(2月20日)是大年初五,在西安的一些景區景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寄託人們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
  • 「慶中秋 知民俗」北京東城二幼慶中秋主題活動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 中秋佳節,東城二幼分園舉行了「慶中秋,知民俗,傳統文化樂中學」主題活動。 老師提問小朋友「中秋節的來歷」(張楠/攝) 東城二幼分園表示,為了更好地落實「文化 傳承2030」工程,豐富幼兒對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認識了解,加深對中秋節團圓意義的體驗,感知了解節日相關的自然科學現象,老師們通過學唱歌曲
  • 廣州:地鐵車站空間裡的廣府中秋文化展覽
    中秋節源於遠古仲秋時節的月神祭祀,後逐漸融入團圓、豐收、消災、祈福等內涵,成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月31日,記者從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和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聯合舉辦「粵味中秋」——廣府中秋文化展覽,市民在廣州地鐵江南西站、紀念堂站、珠江新城站即可看到精彩的文化展覽。
  • 遊園聞桂賞民俗 中秋佳節申城公園活動豐富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9月21日報導:中秋臨近,滬上公園將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歡樂民俗節、秋季花展、唐韻中秋桂花文化節、金秋遊園會等,歡迎市民前來賞花遊園,歡度佳節。  上海古猗園:歡樂民俗節  古老的民俗文化,在當代人的演繹下煥發出了新的光彩,更在傳承中刻下了深深印記。
  • 中秋假期 泉州多個博物館和景區推出豐富多彩的活動
    聽琴泛舟繪團扇 多彩活動等你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又是一年中秋月圓至,中秋假期,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以及泉州部分景區,將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手繪團扇 洛江區鄉韻農場的花海 水手結體驗活動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聽琴吟詩 賞舞燒塔仔在閩臺地區,中秋夜有賞月、拜月娘、吃月餅、燒塔仔等習俗流傳至今。
  • 第三屆嶺南民俗文化節暨2015年湛江市民間藝術節_湛江新聞網
    時間:9月24日至27日 地點:寸金橋公園中心舞臺 內容:9月24日15:00-17:00 省內各地民俗表演:茂名電白高腳獅、雲浮鬱南禾樓舞、韶關瑤族服飾秀、中山長洲醉龍、汕頭英歌舞、汕尾漁歌、清遠連南瑤族耍歌堂;20:00-21:30 省內各地民俗表演:韶關採茶舞、清遠連南瑤族耍歌堂、番禺沙湧鰲魚舞、汕尾漁歌、中山長洲醉龍、汕頭英歌舞;
  • 肇慶一大波精彩活動來襲,中秋、國慶、重陽就這麼玩!
    嘗河鮮、燒番塔……中秋、國慶、重陽期間系列旅遊活動已經打響前奏!流口水!中秋、國慶假期來肇慶嘗生猛河鮮準沒錯!火樹銀花不夜天!「賀中秋燒番塔」民俗活動在鼎湖隆重舉行!從中秋hihg到重陽肇慶的一大波精彩旅遊活動6條入選首批「廣東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等著你!山水相約賞明月吳勇強 攝中秋賞月哪裡最好?
  • 觀燈賞月酌桂漿,粵韻童謠迎國慶 ——客村小學慶國慶賀中秋活動
    童謠越唱越起勁,你方唱罷我登場,一首接一首,嗓子幹了再品品桂花茶,啖啖月餅,這個國慶中秋大長假的預熱已讓孩子們嗨翻校園。 六(2)班的 KC-boys 唱起《落雨大》9月30日下午,在喜迎祖國68歲生日及中秋佳節之際,客村小學設計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讓學生提前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
  • 廈門海滄舉辦中秋佳節閩南風俗體驗活動
    「歌詠中秋寄鄉愁 戲聚海滄慶團圓」廈門海滄區「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暨閩南文化進村(居)巡演活動21日晚舉行。  當晚,由海滄區委宣傳部、文明辦、區文聯、社科聯、海滄街道主辦,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滄江書院承辦的該主題活動暨閩南文化進村(居)巡演活動,包括閩南文化展、親子手工DIY、歡樂博餅等在內的豐富多彩活動,將閩南文化和傳統中秋民俗相融合,充分展示閩南獨有的中秋民俗風情。
  • 芋艿、毛豆、踏月亮,那些忘不了的中秋記憶
    多年從事民俗學研究的上海市民俗學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仲富蘭則認為,豆莢裡排列整齊的豆子象徵著「兄弟姐妹團結一致」,更體現了中秋佳節團圓的意蘊。除了芋艿和毛豆,愛吃的江南人還喜歡的應季食物有菱角(據說吃菱角能讓孩子聰明伶利)、雞頭米、蓮藕(據說藕諧音「偶」,具有成雙成對,期盼美好愛情的寓意)、石榴(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寓意)、南瓜等等。
  • 國慶中秋寺平古村民俗活動豐富多彩
    國慶中秋寺平古村民俗活動豐富多彩
  • 客家文化、川西民俗、千人祈福……過一個有特色的新年
    月餘的忙碌,只為了除夕夜一桌家人圍坐的團年飯;百日的排練,只為一團龍燈舞出的熱鬧歡騰;一年的辛勞隨著一盞河燈飄走,唯餘對來年美好的期盼……當一代人都在追尋年味,全面啟幕的2020天府古鎮旅遊節已經準備好了最佳的答案:最地道傳統的民俗活動就是所有中華兒女心中的儀式感,年味最濃的天府古鎮邀您共度最具成都特色、最有幸福味道的中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