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丨拜月光、吃芋頭、玩燈籠...這些中秋習俗你還記得幾個?番禺...

2020-12-20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燒番塔、燒禾樓、玩燈籠……這些廣府中秋民俗,你聽說過嗎?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廣州有著獨特的中秋民俗文化,如拜月光、豎中秋、燒番塔、燒禾樓、吃田螺、吃芋頭等。

隨著時代變遷,不少民間習俗逐漸變化甚至消失,但在廣州一些地方,市民仍堅守著燒番塔等獨特民俗,而專家則呼籲更好地活化傳統。

番禺僅剩3個村中秋節燒番塔

番禺區南村鎮樟邊村至今保留著一種中秋習俗——燒番塔。

堆番塔、燒番塔是珠三角地區的一種民間風俗,一年中只在中秋節燒,番塔的火苗燒得越高越亮越壯觀,寓意豐收興旺。

9月21日,在樟邊村小塘坊,幾名熱心村民來到每年燒番塔的廣場上,為中秋節的特別節目做最後的準備。

「這座番塔是去年堆的,有5.6米高,今年我們只需要再壘上瓦片就行了。」村民方錦銘告訴記者。

番塔由火磚和瓦片疊砌而成,外形如塔,留有門口,塔身周圍留足空隙透光透氣。

方錦銘說,他小時候,番塔是用爛磚頭、爛瓦片堆成的,在中秋節前半個月就開始準備堆番塔,塔比較胖,最多只有兩米多高。而現在的番塔更瘦更高,燒起來也更有氣勢。

「中秋節晚上8點半,大家吃完飯都聚集到廣場,就開始燒番塔,用禾稈來燒,拿長竹竿把火撩旺,火越來越旺,火從塔身的空隙衝出,十分壯觀。還要不斷往火裡撒上粗鹽,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響。這時候廣場上放煙火、燒爆竹,年輕人輪流燒番塔,全村人都出來看燒番塔,很熱鬧。」方錦銘介紹。

年長一些的村民方葉津則稱,他記得以前燒番塔前會吹響一個比手掌還大的海螺,整個自然村的人都聽得到,一聽到海螺聲就知道要開始燒番塔了,村民都出來看,這是一年中除了春節、端午、清明之外最熱鬧的時候了。

不過,如今堆番塔的磚和瓦越來越難找,在廣州,保留這個節目的村子也越來越少。

「以前番禺很多農村都會燒番塔,樟邊村11個自然村各自燒番塔,現在只剩下我們一個自然村還維持這個習俗,不知可以維持多久。隨著村裡開發,很多地方都用來出租做廠房,很難有一個大的空地用來燒番塔呢。」方葉津說。

據了解到,目前在番禺區,除了南村鎮樟邊村,還有新造鎮崇德村、大龍街茶東村會在中秋節燒番塔。

與番禺區燒番塔相似的,還有花都區的燒禾樓活動。中秋之夜,花都區炭步鎮的藏書院村舉行「燒禾樓」,這種傳統風俗已延續了上千年。

推陳出新才是最好的傳承

廣州市社科院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梁鳳蓮表示,隨著時代變遷,民俗會有所變化。

對於某些中秋民俗的消失,我們應該立足於怎樣推陳出新、活化傳統,才能更好地保存對傳統的敬畏和熱愛。

「因為人的習慣而產生出來的一種帶有儀式感的風俗,是隨著時代進展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傳承中秋習俗,我們不必拘泥於以前是怎樣的,現在是怎樣的才是傳承。」梁鳳蓮說。

「抽取有生命力的部分,配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文化認同,這種活化才是有生命力的,而不是照搬傳統。」梁鳳蓮說,她留意到,在中秋節前夕,二沙島推出一個文創活動「明月幾時有 大家共留意」,用電光的效果讓所有參與市民可以在那裡留影,這就是一種提升,用新模式延續市民對中秋節的情感。

「現在街區的生態變化了,鄰居之間的紐帶變化了,因此豎燈籠、煲蠟燭等形式不能重現了。我們應該將中秋節當成維繫家庭情感、社會情感、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最好紐帶。」

梁鳳蓮說,可以通過動漫、圖文形式將「豎中秋」等習俗介紹給現在的孩子,這就是非常溫馨的傳承。

那些離我們遠去的 中秋民俗

拜月光

過去,老廣在中秋節少不了「拜月光」,在廣州一些地區,至今保留這一習俗。「八仙桌上擺放月餅、柚子、田螺、柿子、香蕉、楊桃、芋頭等貢品,一般是媽媽主持拜儀式,小孩子最開心的是等拜完月光之後就可以吃上一堆好吃的東西。」

拜月光體現了老廣家庭對中秋節的重視,以及祈求闔家幸福安康的美好心願。

唱民歌

唱民歌是廣州水上人家的一種中秋習俗。在20世紀50年代,每逢中秋,在荔灣沙面就會舉行鹹水歌遊唱晚會。

在北秀湖、五層樓、越秀山和珠江河面,有的人乘著花船在船上相對高唱,有的人開設擂臺與遊客對答山歌。在河南尾的珠江水面上,幾百隻小艇、舢板在月色和燈光中連成一片,傳出宛轉悠揚的歌聲。

這些歌會是民間自發組織的中秋晚會,隨著人們娛樂方式多樣化,這種中秋習俗已經不再重現。

吃豬仔餅

廣州中秋的飲食習俗有吃芋頭、田螺、菱角、柚子、豬仔餅等。芋頭、柚子是應節食物,用來祭拜祖先、拜月光,而且還講究好意頭。

番禺村民方錦銘介紹,番禺人過中秋節一定要吃芋頭,寓意闢邪消災。而中秋節吃菱角寓意孩子長得聰明伶俐,對著月光吃田螺則可以明目。

此外,中秋節裡小孩子會吃「豬仔餅」(又稱「豬籠餅」),寓意小孩長得白白胖胖,如小豬般健康。

你家中秋還保留著什麼習俗?

說出來讓大家羨慕一下!

整理丨餈粑魚

作者丨謝源源

來源丨新快報

相關焦點

  • 燒番塔、燒禾樓…… 這些中秋習俗仍有市民在堅守
    新快報記者 謝源源/攝廣州市內一些民俗正在淡化,專家呼籲更好地活化傳統燒番塔、燒禾樓、玩燈籠……這些中秋民俗你聽說過嗎?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廣州有著獨特的中秋民俗文化,如拜月光、豎中秋、燒番塔、燒禾樓、吃田螺、吃芋頭等。
  • 吃芋頭,吮田螺,煲蠟燭...高明區的中秋溫潤繾綣
    吃芋團:能高興好幾天粵語中,芋頭與「護頭」同音,人們便認為吃芋頭可以闢邪禳災,同時對芋頭寄以庇佑闔家安康之意。在高明,家中長輩要在中秋這天給孩子做芋頭糕或者芋團。今年56歲的梁強波是富灣梁家村人,在他的記憶中,每年中秋前夕,長輩都會炮製一頓美味的芋團。彼時,大人小孩提著竹籃走在田間,將熟透了的芋頭挖出。梁強波的父母是炮製芋團的好手,做法也十分考究,先得把芋頭刨碎,再用碓舂把芋頭碾成芋泥,拌以粘米粉及油鹽等佐料搓成團粒炊熟。到了中秋當晚,一家大小就圍著盛滿芋團的盤子,蘸上芝麻、蔥白美美地吃上一頓。
  • 中秋,別忘了來松陽拜月光哦~
    今年國慶和中秋是同一天   中秋是家人團圓的節日   國慶是舉國歡慶的日子   當中秋遇上國慶   便是家國共團圓   |中秋佳節|   — 一起去拜月光吧 —   除了吃月餅   今天還有一件超有儀式感的事情   一定要做!不可錯過!
  • 中秋快樂丨湖南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除了賞月、吃月餅這些平常的習俗外,湖南各地還有各種好玩奇特的中秋習俗,比如「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聽起來都很與眾不同。一起來瞧瞧,說不定你的家鄉還有一些你不知道的中秋習俗呢?長沙提節、剝芋頭食俗:除月餅外,餐桌上常有牛肉炒茭瓜、芋頭燉牛肉、鴨子、菱藕等。農村有食芋頭者,將剝芋頭皮稱為剝鬼皮,寓意闢邪消災。此習俗在南中國地區廣泛流行。拜月:舊時,長沙有拜月習俗。
  • 中秋習俗吃芋頭,吃芋頭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有很多,除了吃月餅之外,還有吃芋頭的習俗。中秋吃芋頭寓意美好,芋頭在北方是一種祭祀常見的貢品,中秋在我國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北方人中秋吃芋頭是為了感謝土地神和祖先的保佑,而南方在中秋吃芋頭,是為了紀念元末漢人殺韃子的歷史故事。
  • 我們家鄉國的中秋習俗,你知道幾個?猜猜我是哪裡人?
    中秋舞火龍。第四,在我們廣西壯族地區,有個非常怪的中秋習俗叫做罵中秋。相傳古代,有個年青年人在中秋之夜,當眾痛罵偷了姑娘甘蔗的人。冷習俗專業ma中秋。第五。像我們廣東五邑地區中秋習俗十四十五連續第兩個晚上搞活動,打小人。其樂融融。
  • 提醒:「國慶+中秋」一定要吃麵!因為......
    」新民風活動國慶中秋一起來吃麵吧!我們帶你回歸理性消費。嚴選品牌、質量把關、價格砍到供應商叫爸爸。二手置換寶寶的衣服沒穿就小了?玩具新的不喜歡?推車、餐椅、安全座椅小了不捨得扔?來群裡,找到剛好需要的姐妹吧!釋放空間,還能交個朋友!
  • 中秋別只知吃月餅,這些農俗更有趣
    中秋農俗習慣一、祭月中秋與月有關,首當其衝的習俗就是祭月!一方面受嫦娥后羿傳說的影響,一方面則與古代流傳下來的祭拜月神有關。到現在很多地區都還有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人們要設香案,擺上月餅、瓜果等吃的當祭品,在月亮下,將月神排位放在月亮下,點蠟燭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祈求福佑!
  • 中秋月圓,除了賞月吃月餅,還有哪些獨特的習俗
    狀元插金花博餅規則參照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風物誌》記載:在廈門、泉州、漳州一帶,中秋節有「奪狀元餅」的習俗。在臺灣中部和東部地區的一些城鄉以及臺灣離島金門縣,至今還流行中秋博狀元餅的習俗。
  • 十五的月亮·中秋特輯|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馬上又到了期盼已久的中秋節了,今年中秋有些特別,與國慶是同一天。在這個闔家團聚的日子裡,與家人一起賞月,共嘗月餅,歡度佳節,已是我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那麼,你知道中秋的由來嗎?各地有什麼習俗?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曬得大地直冒煙。天生神力的后羿射下9個太陽後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但后羿不捨得吃下,就交於妻子嫦娥保管。
  •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中秋習俗!這些習俗已經延續幾千年
    中秋節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節日,吃月餅賞月成了全中國人民一直以來固有的習俗。中秋月圓之日,雲遊四方的你是否回到了故鄉,與親人一同賞月,品味著家鄉的中秋習俗。中秋佳節月圓之日,是家人團圓之日,也是人們寄託思念親人之時。
  • 關於中秋節的最早來歷,六個中秋節習俗,其中一個很少人知道
    中秋節別名以及其他各種習俗自古至今「月圓人團圓」幾字一直印在人們腦海中,無論是宋代蘇轍的「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還是唐代白居易的「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亦或者是宋代辛棄疾的「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都是在借中秋月圓來表達自己思鄉之情。
  • 各地農村中秋節傳統習俗和禁忌
    還有兩天就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了,相信不少在城裡的農村朋友已經迎來了中秋放假第一天。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自古就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思念親人,祈盼豐收之意。更有賞月、吃月餅等傳統習俗。那麼,中秋節要不要回鄉祭祖?我國各地農村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
  • 中秋團圓: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風景」
    吃芋頭中秋食芋頭,則寓意闢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北方農村每年只有秋季收穫,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自然要好好的熱鬧一番,祭神時,有一款貢品是芋頭。將整個芋頭煮熟裝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頭煮成的米粉湯)裝在大碗裡擺在供桌上,以此來祭謝土地神。現在這種謝神儀式已不復存在了,但是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
  • 慶中秋迎國慶:這些中秋英文科普,你知多少?
    月圓中秋,情暖國慶!今年國慶節,恰值三秋之半。天文專家表示:就二十一世紀而言,這樣罕見的「巧合」只有四次。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說起中秋,大家都會想到賞月、品月餅、以及嫦娥奔月等膾炙人口的傳說。那中秋節有哪些習俗?The custom of 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ion.
  • 中秋節的傳統風俗_中秋節習俗
    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中秋節從2011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_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秋節祭月的傳統習俗:除月餅外,這些供品也必不可少
    而且韓國人除了和家人團圓之外,在秋夕節那天,他們還肩負著清明節的任務——祭祀祖先、掃墓等。而在我們國人眼裡,中秋節其實就是家人團圓的日子,當然也是祭拜月神的日子。那麼我們中秋節那天祭月到底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 中秋除了月餅,這5種傳統美食也要記得吃,營養美味寓意團圓幸福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了,是全家團圓的好日子,這一天當然不能沒有美食的陪伴。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自然有非常多的節日傳統美食,除了大家熟知的月餅之外,這5種中秋傳統美食同樣不容錯過,好吃營養寓意好,大家要記得吃哦。
  • 放天燈、拜月娘、月餅祭祀……海南中秋習俗你知多少?
    中秋節海南有哪些習俗呢?每年中秋佳節當天,一大早起來就要將事先準備好的月餅擺在祭桌上,月餅也是有嚴格的要求的,必須是七星伴月,通過月亮傳遞哀思。此外,在家的婦女會準備豐盛的飯菜,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吃飯時,小輩們都會說祝詞,多是祝長輩健康,順利之意。
  • 「人月兩團圓」關於中秋的那些習俗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習俗:  1、吃月餅: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