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最早來歷,六個中秋節習俗,其中一個很少人知道

2020-12-22 一更歷史

月亮,自古以來便是人們探索的對象,嫦娥奔月的故事,也給中秋戴上了神秘的面紗。相傳,嫦娥偷取丈夫后羿不死靈藥,飛升到月宮悽冷無比。嫦娥難耐月宮枯寂歲月,求丈夫做月亮狀糕點,對月呼喚自己名字,其丈夫思念妻子,便照她說的做。月圓之時,嫦娥果然從月宮飛回家中,兩人才得以團聚。

由此,中秋的由來也增添了神話色彩,中秋節便更顯瑰麗迷人。

中秋最早記載和來歷

其實中秋自春秋時,便已有記載。

《禮記》中便曾記載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其中「夕月」一詞便是指中秋,在古人意識裡「月出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月亮於古人而言便是「天下和」的信仰,祭月之時便是中秋之日。

自上古時期便奉行八月祈祀,一直延續到明清時代,明世宗在位時,還特意在北京建月壇專用於祭月活動。《明嘉靖祭祀》中記載有:「夕月壇每三歲一祭,祭以醜、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則遣文臣,夕月則遣武臣。」由此便可見古代帝王對祭月的重視。

唐朝時,祭月儀式便已完善,《新唐書·卷十五》中便有記載:「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由此可見,唐朝祭月儀式之盛。

祭月習俗不僅盛行於宮內,還流行於民間,宋朝《新編醉翁談》便有記載說:「中秋,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顏如皓月。」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地區一直延續著祭月儀式。

中秋吃月餅的說法

中秋節最大的特色便是吃月餅,吃月餅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唐高祖在位時,李靖徵討突厥於八月十五凱旋,消息傳來時,唐高祖正在吃胡餅(月餅),便與月亮對飲說「應將胡餅邀蟾蜍」。由此,胡餅便與中秋佳節掛鈎。

其二是說唐玄宗年間,楊貴妃與唐玄宗品嘗胡餅,兩個附庸風雅之人認為胡餅二字不雅,楊貴妃抬頭望見一輪明月,便將胡餅改為月餅,自此人們一過中秋便想起月餅。

宋朝時,中秋吃月餅這一習俗便開始廣泛流傳,蘇東坡便寫詩歌頌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明朝《夢梁錄》中也記載說「八月十五日,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由此可見,古人吃月餅不僅是飲食之歡,更是欣賞其中團圓之義。吃月餅可謂是如今中秋節的主流,這千年文化竟能如此完好地延續至今,實在是讓人感嘆中國文化傳承的博大深遠。

中秋節別名以及其他各種習俗

自古至今「月圓人團圓」幾字一直印在人們腦海中,無論是宋代蘇轍的「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還是唐代白居易的「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亦或者是宋代辛棄疾的「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都是在借中秋月圓來表達自己思鄉之情。

世人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當親人如月亮般遙不可及,中秋佳節,遠在他鄉的遊子只能借「千裡共嬋娟」來寬慰自己。傳至今日,中秋賞月不僅成了一雅事,還成了一不可或缺的習俗。

中秋節又名「拜月節」「女兒節」,古代女子大多足不出戶。可在這中秋佳節,女子們卻能攜手共逛,猜燈謎、放河燈、看花燈等助興活動數不勝數,甚至有不少男女因此巧遇,共結連理之好。

唐代李端便作詩說:「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到了明清二朝,中秋佳節更備受重視,其重要程度僅次於春節。

中秋還有一習俗,便是喝桂花酒。

據《酉陽雜俎》記載:「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月宮中的桂樹,也為中秋節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自此喝桂花酒便與中秋佳節聯繫起來,中秋祭月之時,也大多用桂花酒。

時至今日,桂花酒已成為不少地區中秋節必備飲品,於桂子飄香之際,飲一杯桂花酒品一口月餅,與家人齊聚共賞皎潔月光,實在是一件樂事。

中秋還有觀潮的習俗。

宋代詩人蘇軾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中寫到:「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在浙江一帶,中秋觀潮可謂一盛事,「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短短幾字,便將便寫出潮水如火如荼的氣勢。

如今,還有不少人延續這一習俗,從山南水北趕往錢塘江,只為觀那震撼之景。

中秋節還有一重要習俗,便是吃芋頭

這個習俗,相信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在蒙古滅南宋後,漢人長期屈服於殘酷統治下,為不忘屈辱歷史,漢人便將胡頭「芋頭」示為胡人,爭相食之。中秋之際正逢芋頭豐收,便有了如此習俗。

《潮州府志》中也曾記載說:「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清朝時《順德縣誌》也有記載「八月望月,尚芋食螺」。

如果說中秋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僅僅是為了陶冶情操,寄託思鄉之情,那吃芋頭便為中秋增添了濃重的歷史沉重感,它不僅代表了一個節日,還代表著那段被胡人統治的歷史。

中秋節在宋朝開始興盛,一直延續至今日,已經成為我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去吃月餅、賞月、看花燈、吃芋頭喝桂花酒,但我們心中對家人的眷戀是一樣的。

如今的中秋節雖有形式,卻早已不拘泥於形式。雖說中秋佳節取團圓之意,但只要我們生活在同一片月光下,都心存思念,那我們的中秋節便有意義。

那麼文中盤點的幾大習俗,還有你知道的嗎?歡迎補充

參考資料:《潮州府志》《順德縣誌》《酉陽雜俎》《夢梁錄》《新編醉翁談》《明嘉靖祭祀》《禮記》《新唐書·卷十五》等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的來歷?關於中秋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關於中秋的來歷,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其實在民間有很多關於中秋節來歷的說法,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聊一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大更圓,所以又叫「月夕」或是「八月節」,人們借圓月,思念家人,渴望團圓,也有地方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2,民間傳說「嫦娥奔月」。一般有關月亮的傳說,人們想得最多的就是嫦娥,關於嫦娥人們就會想起后羿。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時間:2020-09-30 23: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美到窒息的中秋節古詩詞大全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美到窒息的中秋節古詩詞大全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基本上都是由很多神話故事串聯起來的,這也印證了中國人的智慧,因為刻板的知識往往很難讓人們記住,但是形成了故事,經歷了無數代人的傳承,只會越來越廣為人知,不會因為時間,媒介而
  • 中秋節來歷、習俗及詩詞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習俗?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哪一句最令您動容?今天,我們帶您來了解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順便欣賞幾首關於中秋節的詩詞。中秋節來歷中秋節來歷一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
  • 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中秋節來歷、習俗及詩詞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習俗?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哪一句最令您動容?中秋將至,除了吃美味的月餅外,我們也需要去了解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就著月餅、螃蟹、桂花釀,感受古人有關中秋的妙詞佳句。中秋節來歷中秋節來歷一: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2012中秋節壁紙欣賞
    【PConline 欣賞】一年一度秋風盡,又到中秋佳節時,你會怎麼度過這個「地球末日年」的中秋節呢?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當屬全家一起吃月餅和賞月了。而除了吃月餅和賞月之外,也給家裡的電腦換上張溫馨唯美的中秋節壁紙應應景吧!  2012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 中秋節的三個來歷,何時中秋吃月餅?
    中秋節來歷有三 農曆的七、八、九三個月為秋季,八月十五正好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為「中秋」,也稱「仲秋」。中秋節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除了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的傳說外,也有說中秋節起源於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在傳統的農耕社會裡,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土地收成的情況,對於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對於土地還有深深的敬畏之情。
  • 中秋節的傳統風俗_中秋節習俗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 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之一。目前學者們一致認為,中秋節從宋朝開始盛行,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     原標題:關於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秋節又被稱為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團圓節、玩月節、拜月節甚至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之一。
  • 中秋節來歷傳說和習俗 閩南中秋節特色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來歷傳說和習俗 閩南中秋節特色習俗有哪些?  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中秋」。中國的農曆,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由於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 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的來歷!
    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知道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那麼月餅是怎麼來的?吃月餅的意義是什麼?說來話長,中秋節在古代有多種稱呼,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等都是以前人們對於中秋節的稱呼,因為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過半,而故名「中秋」。
  • 「中秋節專題」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 中秋節吃什麼
    又是一年中秋節,除了難得的放假以外,吃喝玩樂自然也少不了,與家人共度這歡樂的團聚時光。而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十五月圓夜在中華大地可是遍地開花,舉國同慶。而關於中秋的由來和各地的習俗,又有多少人了解呢?下面就跟隨MaiGoo編輯一起來了解下吧。
  • 2018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中秋節習俗來歷50字簡短
    又是一年中秋節,一輪明月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不知不覺中,絢麗得難以封存,拔動了濃濃的故鄉情,還有那些古老的中秋傳說。那麼,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秋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中秋節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 中秋節:你所不知道的中秋習俗
    、美好、愛與和諧,年年歲歲,花好月圓,古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亦有此意。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起源於中國,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的發展形成的,賦予濃重的傳奇色彩。對於中秋節,中秋來歷故事備受人們的關注。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下面,一起來看看中秋節由來的故事吧!
  • 中秋節來歷和習俗,最美中秋詩詞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過了好多年的中秋節,可是有多少人能說明白中秋節的由來呢?這裡半畝君給大家簡單說說咱們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吧!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且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先開始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的演變稱為「中秋節」。
  •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你知道嗎,中秋節日習俗活動又有哪些?
    又到一年中秋佳節,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到農曆八月十五,在異鄉獨自生活的人們,以月亮的圓比作家人團圓,來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在中國的傳統節日裡,中秋節和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中秋佳節的由來和發展歷史文化、習俗
    中秋佳節很多人多多少少了解一點中秋節的習俗,還有那些朗朗上口的詩詞,哪一句最令您動容?今天,我們帶您來了解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順便鑑賞一中秋節的詩詞名句。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最初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就演變成為中秋節。中秋節來歷的第二個說法:中秋節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
  • 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
    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時間:2019-09-12 22: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按照史籍的記實,中秋一詞最早呈此刻《周禮》一書中。
  • 細數中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中秋節還有哪些來歷?
    在中國有許多傳統佳節,而中秋節無疑是其中的代表。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它不僅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還在漢文化圈產生深遠的影響,直到如今,依舊有許多東亞國家有著過中秋的傳統習俗。
  • 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簡介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按照史籍的記實,「中秋」一詞最早呈此刻《周禮》一書中。小編整理了中秋節來歷的簡單介紹,既有二三十字的簡要版,也有100字左右的介紹,讓我們一起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吧。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最早見於《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