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茶館「核查」,廈門一女子被騙走30萬!冒充查案類騙術已成「詐騙之王」

2020-09-16 臺海網

王女士收到的「拘捕令」

臺海網9月1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陳捷通訊員洪恆亮文/圖)小心!「詐騙之王」攜新「道具」來襲。因詐騙金額大、發案數高,冒充查案類騙術已成為「詐騙之王」。廈門警方近期接報多起冒充查案警情,騙子用上了新「道具」、新「絕技」,不少市民中招。

昨日,廈門警方發布典型案例,並提醒市民群眾小心防範。

警方表示,公安民警、檢察官辦案調查,都是通過上門或者請當事人到派出所的方式,絕不會通過電話或者網絡直接調查處理。所以,市民如果遇到此類可疑情況,應及時撥打96110反詐勸阻專線電話諮詢舉報。

女子接「涉案」電話,按要求去茶館「核查」

9月6日上午,廈門市民王女士接到電話,對方自稱「廈門通訊管理局」,告知王女士身份信息洩露,名下一張手機卡涉嫌發送2萬多條販賣口罩信息,要求王女士配合相關部門「電話辦案」,隨後將王女士電話轉接給「北京市公安局」的「楊警官」。「楊警官」要王女士馬上到北京「配合調查,說明情況」,不然要馬上找一個安靜地方進行「QQ視頻核查」。王女士選擇了後者,拿上手機和名下銀行卡到自家附近一家茶館「核查」。

王女士回憶了茶館「核查」的過程:添加「楊警官」QQ,視頻通話,王女士看到穿警服、手持警官證的「楊警官」。「楊警官」稱王女士除了發送販賣口罩信息外,還涉嫌「張某詐騙案」,並通過QQ發送了嫌疑人張某的「訊問筆錄」,筆錄顯示張某供出了王女士,當下百口難辯。「楊警官」要王女士登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網站查看「刑事拘捕令」「同案人員名單」,看到自己「涉案」信息上了「公安部」網站,王女士真正慌了神。

辦新銀行卡報驗證碼,帳戶被「清零」

在茶館「核查」了近兩個小時,王女士完全相信了「楊警官」說到的那些「涉案事實」。接下來,她該「證明清白」了。

怎麼證明?「楊警官」讓王女士到銀行辦理一張帶有動態密碼器的銀行卡,並將自己名下其他銀行卡裡的共計30萬元資金全部轉到這張新銀行卡中。

王女士到銀行辦完卡,又回到茶館包廂。這次,「楊警官」又向王女士發送了一個「國家銀監局網上安全認證系統」的網址,讓王女士在網頁上填寫新辦銀行卡的信息,並隨時報送動態密碼器上的驗證碼。在王女士先後報出6次驗證碼,新辦銀行卡餘額清零後,「楊警官」告知王女士可以回家了,15天後會開庭審理王女士的案件。

可是,回到家後,王女士越想越不對勁,她拿出手機搜索了相關新聞,才發現自己當天的遭遇是典型的冒充查案騙術,再查銀行卡才發現,卡裡的30萬元,已經被騙子通通轉走了。

騙子「道具」不斷升級,地點也更新

民警分析說,王女士遭遇的就是冒充查案騙術,騙子現在很少會直接讓受害者將錢款轉到所謂「安全帳戶」,而是在誘騙受害者點擊釣魚網站連結、報出簡訊驗證碼或者掃描二維碼之前,拋出事前製作的虛假「警官證」、「通緝令」、「財產凍結令」等「道具」。

騙子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取得受害者的信任,用「警官證」「穿警服照片」等「證明」身份,另一方面為了讓受害者相信已觸犯法律,拋出「通緝令」、「財產凍結令」等「文件」。據民警了解,王女士收到的「訊問筆錄」,此前此類詐騙案件未出現過,更具欺騙性。

王女士回憶,她就是在「警官視頻」、「查看拘捕令」和「訊問筆錄」等的輪番「攻擊下」,一步一步被深度洗腦,進而在辦理新的銀行卡後將動態驗證碼報給「楊警官」。

與以往冒充查案騙術不同,騙子為了規避公安機關查找受害者,已不在「找安靜地方配合調查」的環節讓受害者到酒店開房,而是選茶館、KTV等不用登記信息的場所。

警方提醒

如何識破假「公檢法」?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群眾,首先,公安民警、檢察官辦案調查,都是通過上門或者請當事人到派出所等相關場所的方式當面辦理,絕不會通過電話或者網絡直接調查處理;

其次,「公檢法」機關不會以通話內容「絕對保密」為由,讓你將手機設置成呼叫轉移。「通緝令、逮捕令」等法律文書不會通過網絡、傳真的方式送達;

最後,市民群眾接到此類電話,看到此類圖片信息,不必驚慌害怕,應直接掛斷電話,並及時撥打96110反詐勸阻專線電話諮詢舉報。

相關焦點

  • 7月份廈門市冒充客服類詐騙警情多發,典型詐騙案例發布
    據統計,七月份,廈門市冒充客服警情多發,佔總詐騙警情數的23.67%,已取代網絡貸款詐騙,位居各類詐騙類型第一位。其中,冒充電商平臺客服83起,冒充物流公司客服12起。案例1「三倍賠償」為誘餌騙走女子3.3萬元7月6日,王女士接到自稱淘寶平臺客服的電話:「王女士,您好!
  • 會昌一女子被騙11萬,警方與騙子賽跑追回5.6萬!
    10月28日上午一名年輕女子走進右水派出所將一面錦旗贈給該所民警感謝民警幫助追回被騙的現金而後她高高興興從民警手中接過5.6萬元現金連連感謝民警的努力付出原來10月17日上午詐騙嫌疑人冒充京東客服人員經查劉某在2019年於北京務工期間夥同自己的親戚利用微信、QQ等交友工具虛構在北京某商場開設商品專櫃的名義以談戀愛、吸引他人投資等方式騙取他人錢財用於揮霍至案發日劉某等人共計詐騙他人錢財3萬餘元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 冒充電商平臺客服人員 11個電話騙走女子近34萬
    冒充電商平臺客服人員 以取消分期付款為由 11個電話騙走女子近34萬前天,本報曾報導市民王女士被自稱某電商客服的不明人員,以取消「鉑金會員」服務為由騙走50萬元一事。無獨有偶,昨天石女士打電話求助,稱在10月中旬,她也被類似騙術蠱惑,對方以取消「批發商分期付款」為由騙走她30多萬。目前,海澱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該電商平臺也啟動內部調查。騙術第1步謊稱每月要扣手續費石女士說,10月12日下午5點,她接到號碼為「8824006765500」的來電。
  • 廈門一已婚男同時與4名女子交往 還冒充華僑
    原標題:已婚男同時與4名女子交往導報訊(記者 黃敏江 通訊員 思公政)他冒充華僑,請路過女子幫提現;他以男女交往為名,詐騙4名女子。日前,蓮前派出所抓獲3名嫌疑人。過了一會,阿香果真收到了一條簡訊提示:5000元已匯入她的銀行卡號,24小時到帳。於是,阿香從ATM取錢給男子。過了幾天,阿香發現5000元並沒有進入她的銀行卡,那名男子留的電話打不通,她才意識到被騙,當即報警。12月14日,蓮前所民警在禾祥東路一出租屋內抓獲涉嫌詐騙的嫌疑人歐某洲(男,32歲,安徽五河縣人)和38歲的同村老鄉歐某良。
  • 一個電話,廈門一男子嚇得轉了20萬
    臺海網1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陳捷通訊員洪恆亮)一個來電,騙走他20萬元!昨日,廈門警方發布一起騙子借「斷卡行動」行騙的案例,提醒市民群眾小心假查案出現新騙術。然而,在公安機關嚴厲打擊買賣銀行卡、電話卡等違法犯罪行為之際,也有一些不法分子竟然冒充公安機關實施詐騙,有市民因此上當受騙。
  • 詐騙簡訊混入正規對話框 陸家嘴白領被騙近20萬
    官方菜單中混入詐騙簡訊近年來,隨著警方對於電信詐騙打擊力度的加強,電信詐騙的方式、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從一開始的簡訊詐騙、刮刮卡中獎詐騙到利用網頁種木馬,隨後是利用任意顯電話,再到網頁和電話混合型,最後發展到目前的移動端詐騙。「您的手機銀行即將失效,點擊wap.icbnnb.com進行認證。」
  • 8天假期,廈門8名店老闆被騙
    臺海網10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陳捷通訊員洪恆亮/文陶小莫/漫畫)據警方統計,「雙節」期間(10月1日-8日)廈門全市接報的電信網絡新型詐騙警情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冒充客服詐騙52起、貸款類詐騙49起、兼職刷信譽詐騙21起,而在冒充客服的騙術中,有8名食雜店老闆被騙了!
  • 改籤機票遇新騙術1.4萬元「飛」走了 市反詐騙中心上午發布預警
    朱俊博攝  廈門網訊 (記者 廈門晚報 朱俊博 通訊員 洪恆亮)航班因故障取消,近期這一老套的謊言「老瓶裝新酒」,騙子利用支付寶口令紅包來作案,安徽遊客小張一不小心就中招了,被騙走1.4萬餘元。但她到報案時,都沒搞清楚騙子是怎麼作案成功的。今日上午,市反詐騙中心對外發布了這一新型騙術的預警。在市反詐騙中心的努力下,騙子涉案帳戶中的9萬多元被凍結住了。
  • 銀行官方菜單中混入詐騙簡訊 女白領被騙近20萬
    詐騙對象向年輕白領轉變  通過梳理接報信息,警方意外發現,多名被害人為陸家嘴高學歷的年輕白領,70後佔比約60%。他們普遍對網絡十分熟悉,尤其是網銀及手機銀行。沒想到,就是因為這一特點,反而成為騙子下手的重點。「年紀大的一般不會使用網銀,我們發現通過手機銀行、網銀被騙的被害人中,不乏高學歷、高智商的金領。」張翼飛說。
  • 這個冒充領導詐騙的團夥被惠東警方抓了!
    近期,惠東發生多起冒充領導實施詐騙的案件,騙子通過微信或QQ,冒充領導頭像,自稱某某領導,以工作或幫忙為名,要求受害人幫助轉帳實施詐騙辦案民警緊緊抓住被騙資金流轉線索窮追不捨,對海量信息進行深挖研判,一個活躍在廣東茂名、湛江等地的電信詐騙犯罪團夥浮出水面。
  • 延長兩天發生兩起冒充「公檢法」詐騙,兩人被騙走6萬多元
    近日,延長縣公安局發布電信詐騙案件預警稱,9月16日至17日,該縣發生兩起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的電信詐騙案件。延長縣羅女士16日早上接到自稱陝西省公安廳民警的電話,稱羅女士名下銀行卡進行了200多萬的詐騙行動,向羅女士提供了刑事拘捕令,凍結管制令等偽造手續,要求羅女士去陝西省公安廳配合調查此事,羅女士稱自己去不了,騙子就讓羅女士在支付寶借唄
  • 延長兩天發生兩起冒充「公檢法」詐騙 兩人被騙走6萬多元
    近日,延長縣公安局發布電信詐騙案件預警稱,9月16日至17日,該縣發生兩起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的電信詐騙案件。,凍結管制令等偽造手續,要求羅女士去陝西省公安廳配合調查此事,羅女士稱自己去不了,騙子就讓羅女士在支付寶借唄、京東白條等方式申請借款額度,最終一步步將羅女士的一萬多元騙走。
  • 廈門警方向全市財務人員發布緊急提醒 提防冒充老闆新騙術
    近日,我市警方發現騙子冒充老闆騙術出現新動向,先冒充銀行工作人員說年檢的事以博取財務人員信任,再冒充老闆「下令轉帳」。這波套路更具欺騙性,警方提醒財務人員需提供警惕。  小高是廈門某家公司財務,8月18日下午,她在公司接到一個自稱銀行年檢員的電話,對方說他們公司銀行帳戶要年檢了,讓小高加他的QQ。
  • 冒充領導詐騙,天長已有多人被騙
    時代在變騙術也在更新升級收到「領導」指令轉帳匯款?連日來我市發生多起冒充當地領導詐騙案件,發現被騙後報警求助警方。2、8月13日,天長市居民黃某收到自稱「某鎮書記」的微信信息,對方委託黃某周轉資金,其收到對方發送的虛假轉帳記錄後信以為真,將錢轉入騙子帳戶,發現被騙後報警求助警方。那麼,詐騙分子是如何冒充當地領導詐騙的呢?
  • 兩罐奶粉騙走20萬元!這類騙術有新戲碼
    近日,廈門市民莊先生為家中寶寶下單兩罐嬰兒奶粉後,接到「客服」的電話。這一通電話的「價值」高達20萬元! 日前,廈門警方為此發布預警,並通過莊先生遭遇的典型案例提醒市民群眾提防此類新的詐騙套路。
  • 機票改籤騙術升級 新型微信轉帳詐騙穿上英文界面偽裝
    微信英文版界面廈門日報訊(記者王玉婷通訊員洪恆亮)最早的「機票改籤」騙術,騙子把受害者騙到ATM機前叫他切換英文界面,從而轉走卡裡的錢。昨日,記者從市反詐騙中心了解到,近期騙子又盯上了微信,沿用「機票改籤+英文界面」這套招數,冒充天津航空公司騙走四名在廈差旅的天津人數萬元。
  • 一市民被騙走2萬多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房舒 通訊員 劉伏忠)其實,騙術還是老一套,無非是冒充國家機關,嚇唬受害人涉事了。只是,當騙子要求受害人吳先生切換到英文界面操作時,吳先生一時沒琢磨過來。6月27日,家住灌口的吳先生接到自稱「廈門醫保局」的電話後,被騙走兩萬多元。  昨日,記者了解到,警方目前已立案偵查。
  • 冒充公檢法又出新變種了,女子收到一張法院傳票,結果……
    對方解釋說,在這之前,梁女士已經借了30萬了,這是剩餘可借額度。梁女士連忙否認,這絕對不可能。這時,對方提出,有可能是因為梁女士身份被人盜用來貸款了,法院可以幫她調查清楚,但前提是要她配合。怎麼配合?對方說要先把這3000元額度清空,提現到本人銀行卡後再轉回給金融公司,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核查,看看這30萬到底是不是梁女士借的。梁女士深信不疑,按對方要求轉了3000元到指定帳戶。沒過多久,她便收到公眾號發來的還款提醒,對方說不用管,過兩天金融公司系統更新就沒事了。
  • 女子購買豐胸產品被騙近17萬
    今天上午,記者從巢湖法院獲悉,實施詐騙的團夥成員王某已被依法判刑,其他3名涉案人員目前正在外地另案處理。  被騙經歷女子電視購物後陷騙局  去年5月下旬,鄒女士通過某電視購物欄目發現一款豐胸產品。她打算試一試,於是匯出2000元買了這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