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有了孩子後最怕他問什麼?家長可能對「我是哪來的」這句話有心理準備了,卻沒想到孩子越來越會出難題。
當上幼兒園的孩子,突然有一天說:我要結婚!我想娶(嫁)某個同學,你會是什麼反應呢?
前幾天幼兒園群裡一位家長,問老師為什麼換座位,孩子回家後哭得很傷心。
老師解釋說小朋友個子有些高,擋住了後面寶寶視線希望她可以理解一下,這名家長沒有生氣,反而分享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天男孩放學回家後,哭著跟媽媽說他要和豆豆結婚,就是換座位之前的那個同桌。
媽媽很震驚問他為什麼,孩子說老師讓他和別的男生坐在一起了,我都看不到她了,我就想跟他坐一桌。
媽媽看到孩子的表現愁壞了,爸爸卻沒忍住笑了出來,說兒子這麼早就想著自己的事情了?
群裡陸續有其他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也問過種問題,難道是「早戀」時間提前了嗎?孩子會不會學壞啊?
看到文章的家長,有沒有經歷過這個問題呢?為啥孩子小小年紀就有「談婚論嫁」的想法,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在孩子4~6歲左右,會有想跟某一個人結婚的想法,說明孩子進入了「婚姻敏感期」。
這是孩子心理髮育的一個正常階段,如果你的孩子有這種想法,並願意說出來,先別急著批評他,這是一件好事
首先,父母感情好,孩子見過了婚姻的快樂和幸福,才更容易有「結婚」的想法。
其次,孩子願意和父母表達內心感受,而不是悶在心裡,說明親子關係較好,溝通上沒有問題。
通過孩子想要結婚的「對象」,和表達的情緒也可判斷孩子的真實想法,便後續的引導和教育。
「婚姻」敏感期裡的孩子,想法很單純,在他們的心裡結婚就是跟一個人永遠在一起,想要嫁娶的人,往往出乎家長意料。
1、爸爸媽媽、兄弟姐妹
家長也許不知道,最先讓孩子產生想要結婚想法的人,是爸爸媽媽。
在孩子沒有接觸很多外人時,爸爸媽媽就是她最親近的人,每天被照顧、一起玩耍、感覺特別幸福。
寶寶會希望可以一直跟異性家長這樣相處,而他看到父母結婚了才會一直在一起,便也想和父母結婚。
2、開始轉移目標
等到孩子上幼兒園後開始轉移目標,漸漸意識到父母是他的親人,不能作為結婚對象。
想要結婚的對象可能是漂亮、帥氣的同學,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也可能是最好的朋友,他想通過結婚的方式來穩固這段友誼。
好多男寶還表示想要和老師結婚,這多半證明老師平時對孩子很好。
家長不要恐慌,這一時期「婚姻」在孩子心中是美好的象徵,用錯引導方式會打破這種美好。
★ 不嘲笑、不詆毀
心理學提到過「陽性強化法」,指的是通過強化目標行為,忽視淡化異常行為,達到目標行為的產生或改變。
家長不要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別嘲笑或詆毀孩子,平穩度過這個階段孩子慢慢就不執著了。
★ 替他保密
不要將孩子的結婚想法講給很多人聽,孩子會不好意思,也會感到傷自尊。
★ 讓孩子懂得婚姻的意義
長大想要和自己喜歡的人結婚,一直在一起這種想法並沒有錯,但有些條件滿足了才更完美。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提過「結婚」這兩個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