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人體穴位圖」關注
學習各種中醫特色療法,掌握專業技術,健康一身輕
俗話說「十人九痔」,雖是小病,但很痛苦。其分為內痔和外痔,內痔是先排大便,大便完了以後有血;外痔則是先出血,然後才排大便。西醫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治療就是手術,創傷比較大,因為肛門是人每天都要用的,所以傷口不容易恢復,容易復發。從中醫來講,痔瘡的類型也分幾種:
多是老病號,尤以中老年人和不愛鍛鍊的多數,痔瘡的病史也比較久,痔瘡的顏色暗紅瘀血,甚至紫色,排便時痔瘡極易脫出,同時不易推回肛門內。
可能由於體質原因,腸子蠕動不佳,形成大便次數增加,大便乾燥乾結,排便艱難,長此以往,惡性循環使得肛部四周充血愈加嚴重,致使痔瘡的形成。
可能由於飲食不規律,喜愛食用辛辣高油脂等刺激性食品,或過量飲酒,或消化系統原本就有病變,造成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加,致使痔瘡的形成。因肛部下墜腫脹疼痛,排便不爽,且有便後出血的情況。
好發於身體虛弱之人,尤以中老年人居多,患痔瘡時間較長,排便時痔瘡極易脫出。多胞胎妊娠或因婦女多產,或因背負太重的物品,過度勞累,均易造成身體虛弱。嚴重的氣虛下陷,還會導致脫出的痔瘡及黏膜無法縮回,加重病情。
找中醫師診斷調理是最好的,另外也可以通過自身攜帶的大藥穴位來調理。用孔最穴配合大腸俞和承山穴就可以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手太陰肺經郗穴,主熱病汗不出,咳逆,肘臂厥痛屈伸難,手不及頭,指不握,吐血,失音,咽腫頭痛。倪海廈中醫師經驗雲,此乃治療痔瘡的要穴,我每遇痔瘡患者,按此穴,皆有明顯壓痛,針之,療效顯著。
取穴方法:
在前臂掌面橈側,腕橫紋上7寸。手太陰肺經的郄穴。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伸前臂仰掌,孔最穴位於前臂部位,前臂內側,在太淵穴與尺澤穴連線的上4/9處。
一開始我用此穴治療痔瘡,為了驗證此穴之療效,只取兩側孔最,療效顯著,得到臨床驗證後,我經此法加以改進,配合一側大腸腧,承山(此二穴也多有壓痛),隔日一次,一般一次知,兩次已。並以此作為痔瘡的判斷標準。也作為判斷痔瘡痊癒的標準。
取穴方法:取穴人體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穴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為什麼選用承山呢,這用到中醫之「取象比類」之思維,承山在人腿肚下分肉間,以腳尖著地,此穴正在小腿兩塊肌肉交點,此不正與肛門和臀部位置關係相像麼?《針灸大成》亦有主痔腫…故取之。
取穴方法:尋找此穴道時通常採用俯臥的姿勢,大腸俞穴位於人體腰部,當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或左右旁開1.5寸即是此穴)。
至目前為止,所治病人,不論內痔還是外痔,症狀或輕或重,皆痊癒,治療次數沒有超過3次的。病例較多不一一列舉。
按揉穴位:以脹痛能忍受為度。亦有效,但不及針灸效果好。如果方便可以找中醫師進行針灸治療。自己操作則用按揉比較方便。
另外,患痔瘡之人要注意飲食,食物忌辛辣刺激物,多配合做提肛動作,調暢好情志,保持大便通暢,是防止其復發的有效方法。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點穴療法、點穴減肥、穴位貼敷、指壓療法、推拿療法、刺絡拔罐療法、瀉血療法、中醫艾灸、拉筋拍打.精品文章每日更新,敬請關注!
■ 若打心底裡喜歡,不妨把我分享給更多人!